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66)
皇上的意思是您要下江南,是吗?蓁蓁反应过来,欣喜道:要去要去!臣妾一定要去!她可稀罕江南景色了。
蓁蓁盘算着江南有哪些好景致,忽然听到康熙抛下一道惊雷。
在去江南之前,朕打算先立后。
第101章 (捉虫)
立后?
蓁蓁有些惊讶,她还以为皇上不会再封后了。
两年前大封六宫的那次,大家都以为他会册立皇后,却没想到最后只是封了一个皇贵妃,摄六宫事,故而众人觉得本朝不会再有皇后出现。
皇上怎么突然想立后了?
朕觉得后位空悬不好。
蓁蓁不解的看向他。
康熙解释道:皇后是皇帝的妻子,后位空置,岂不是说朕是鳏夫?朕不想当鳏夫。
他的眉毛耷拉着,脸上写满了抗拒。
明明是个很严肃的事情,却因为他的表情和语气多了几分诙谐感,蓁蓁强行克制才没笑出声。
康熙又继续说:且如今疆域完整,天下安定,明年又是一个甲子年,六十一轮回,预兆着新的开始。朕也希望能与自己的妻子,有一个新的开始。
是这样啊蓁蓁轻轻的应了一声,带着几分伤感。
她很好奇皇后的人选,但不敢问。
她是想当皇后的,期待自己能名正言顺的站在他身边,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后的棺材、牌位。但她也知晓自己被封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钮祜禄氏已经有了一位皇后,怎能再出一位?纵观各朝各代,就没出过这样的例子。再者,她前面还有一位皇贵妃呢。
皇贵妃佟氏,虽然没有恩宠,可她是皇帝的表妹,代表着皇帝母族的荣光。其次,皇贵妃管理后宫多年,尽职尽责、赏罚分明。
于公于私,皇后这个位置,佟氏比她更有可能拿到。
蓁蓁的心情越发低落,便不肯再说话。
康熙一直在等她问下去,却不想没了动静,侧眸去看她,只见她低着头,神情很是落寞。
他停下,双手覆上她的脸,捏了捏,怎么不高兴了?不想当皇后吗?
???
蓁蓁眨了眨眼,皇上刚刚说什么了?
康熙看着她迷懵的神色,就知道刚刚的话,她估计没听清,遂又重复了一遍。
你不愿意当朕的皇后吗?
这一次,蓁蓁听清楚了,她本能的点头。
愿意,怎么会不想愿意呢。
她想当他的妻子,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妃妾。
可是,她真担得起一国之母的责任吗?
皇上,臣妾怕当不好皇后。
康熙感受到她握住自己的手紧了紧,轻轻回握。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早上,即将登上龙椅的他,也是这样紧握皇祖母的手,心生不安,期盼从她那里获得力量和支持。
只有面对最信任、最依赖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在她心里,自己就是那个值得信赖的人。这样的认知,让康熙的心情很愉悦。
他刻意放缓了声音,让它听上去更温和。
不要怕,当皇后不是什么难事,不需要你去刻意做什么。封后,只是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一些,是我向世人介绍你的一种方法。我希望天下的人,都知晓你是我的妻子。
他的钟爱,并不需要躲躲藏藏,他就要光明正大的告诉众人。
你要是觉得打理宫务辛苦,那宫务就照旧由皇贵妃和惠妃打理,你还和从前一样过日子就行。
听到他的解释,蓁蓁的心情也松弛了许多,只剩下欢喜。
封后的旨意,是在第二天下的。
康熙原本想正月里发的,但想到年节祭祀、命妇们要进宫朝拜,若都去皇贵妃那儿他不想委屈蓁蓁,便提前将这道旨意发出去。
旨意发出去当日,六宫震惊。
皇贵妃惊诧了一会儿,情绪倒是很快就平复下来。年初,她就有过这样的猜测,还大病了一场,后来皇上探病开导,她才渐渐好转。病愈后,就不再想着后位了。
惠宜荣三妃,乍闻这个消息,惊讶不已,随后也想开了。反正从前就是钮祜禄氏和佟氏压着她们,现在还是,也没什么变化啊嘛。
反而是太皇太后有些不能接受,她把皇帝请到慈宁宫,皱眉问道:怎么突然就要把贵妃册为皇后了?
仁孝和孝昭的事儿,你都忘了?
即便是亲孙子,她也不得不承认,皇帝的命格有些玄乎的,少年克父克母,中年克妻克子,死了七个儿子两个女儿,又接连没了两位皇后。
若再封一个皇后,恐怕也难逃她觉得贵妃品性不错,没必要封后害了人家。
康熙听出了太皇太后的言外之意,有些心虚的移开了眼睛。
他喝了一杯茶,才重新开口,皇祖母的顾虑,孙儿都知道,但孙儿事先找人核算过生辰八字,蓁蓁的命格与孙儿的是天作之合,不会受影响的。
他怎会没有顾忌、怎会不害怕,特地将两人的命格拿到护国寺去算的,又叫钦天监算过,确保是大吉后,才下了那道旨意。
太皇太后闻言一叹,知晓皇帝这是铁了心要封后。
但愿蓁丫头能长命百岁吧。
封后的圣旨颁发后,当天就送来了皇后的吉服。蓁蓁试过,非常合身,是按照她的尺寸新做的。
内务府收走了贵妃的金册和宝印,留下了皇后的凤印和中宫笺表,以及皇后仪制下的各类器物也搬到了永寿宫。
不用搬到坤宁宫吗?
晚上康熙回来歇息,蓁蓁就问他要不要迁宫。
康熙摇摇头,他心里还是有些避讳的,坤宁宫连着送走了两位皇后,他担心下一个住进去的人也会被送走,还是不要住那里了。
不必搬,永寿宫就挺好,朕这双脚已经习惯了。
习惯什么?
习惯从乾清宫出来,往右走。
蓁蓁心里升起一股甜意。
转眼便是除夕。
这是蓁蓁登上后位的第一个年节,很是忙碌了几天。
正月里,康熙看着身子骨越来越壮实的双胞胎,忽然想起还没给他们取大名。
马上就要满三岁,也算是立住了,康熙便叫宗人府给孩子们上玉碟,九阿哥叫胤禟,十阿哥叫胤鹅,三格格叫乌那希,满语里是珍宝的意思。
一会儿叫十阿哥一会儿叫康康,一会儿又叫胤俄,称呼太多,让小十迷蒙了一阵。三格格接受良好,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名字。
除了给新生儿上玉碟,康熙还给四阿哥改了玉碟,生母改为皇贵妃佟氏。
得知此事后,皇贵妃欢喜万分,气色好了许多,彷佛枯木逢春。
四阿哥知晓后,心里亦是生出几分欢喜。他已经八岁了,在上书房进学三年,早就明白自己的生母是乌雅氏,但乌雅氏对他感情淡漠,多有指责和不满,他对她便没了孺慕之思。
德嫔知晓后,闹了几次。
康熙就将她的位份降到了常在,褫夺封号,从永和宫主殿搬到咸福宫侧殿,那儿最为偏远。
乌雅常从此再不敢闹腾。
二月初一,行皇后册封礼。
二月十八,福建水师回到京城,康熙让太子带着一众王公大臣到城门前接应,后又在太和殿宴请群臣。
康熙将妈祖封为照灵显应仁慈天后,命人为其修庙,供奉香火。
南怀仁也跟着这批水师回到了京城。
此次作战,他研制的冲天炮威力极大,康熙封赏他为工部尚书,却被对方婉拒。
南怀仁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请皇帝在国内建造天煮教堂。
这个请求被康熙立马拒绝。
跟这些传教士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他深知那个教会的影响有多大,他不愿意变得跟西方那些国家一样,任由教会掌控皇位的继承人选。
南怀仁很是遗憾。
康熙安抚他,南怀仁,其实朕很欣赏你的才干。朕决定在京城盖一座科学院,任用你当院长。你愿意出任这一职?
自己的请求被拒,南怀仁很是遗憾,但听到邀请他担任科学院院长,他又振作起来。
回皇上,臣愿意。
在去福建之前,臣就给母国的友人写过信,邀请他们到这里来。相信他们已经收到了我的信,很快就会来的。我们一定能办好这座科学院。
康熙点点头,朕相信你。缺什么就跟朕说,朕只有一个要求,办好它,和你们西方的一样好。
南怀仁郑重承诺,请皇上放心,臣绝不会辜负圣恩。
二月二十,康熙前往芦沟桥检阅兵士,校射火器,试放大炮。
这些大炮一半是本朝近年研发的,一半是从郑氏那里收缴的,郑氏又是从红鬼怪那里获得的。经过比较,康熙发现红毛怪那些更好用,威力更大。
火铳和大炮很早之前就存在了,当年因为操作不便、耗费人力物力,显得不如刀枪好用,但经过这些年的改进,火铳和大炮的性能远超弓箭。
他心想,是时候训练起一支专门的火铳军,来应对武器的升级。
古人的诗里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三月的江南景致最美。
但南巡工程琐碎,项目众多,筹备需要不少时日,直到三月下旬才准备好。
南巡的路线是根据京杭大运河制定的,从通州出发,经河北、山东到江宁止。
三月十九,康熙过完生辰的第二日,便动身下江南。
作者有话说:
十阿哥的名字会乱码,写成了同音字
第102章 (捉虫)
这是康熙第一次下江南,前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心中很是谨慎。
他并未带上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子皇女等人。
一则是因为他们都是年老体弱或者年幼之人,身子骨虚弱,长途出行容易疲劳生病。出行途中患病,不好治疗。
其次是因为南方比较特殊。南方,尤其是淮扬、江宁一带,有着不少前明遗老,对朝廷心存抵触。之前的朱三太子就是藏在扬州,煽动百姓造反,生出了许多事端。
他怕在江南遇上什么意外,无论谁折在那,都会让他痛心后悔。
只带蓁蓁一个,他有十足的把握护住她。
康熙将太子留在京城监国,让裕亲王福全、恭亲王、索额图、李光地还有佟国维等人辅佐。
裕亲王和恭亲王是他的亲兄弟,能力不错,也最为忠心,而索额图是太子的叔公,李光地是太子的老师,佟国维是他的舅舅,这些人都是值得信赖并且支持太子的。
倘若他在外面真发生了什么意外,这些人会及时拥护太子,不至于朝政出现什么岔子。
听到不能跟着下江南,胤礽很是失落,随即又被赋予了监国的重担,他瞬间变了脸色,慌张的看向康熙。
皇阿玛,这件事交给儿臣真的可以吗?儿臣一直都在上书房念书,还从未接触过任何政事。皇阿玛,儿子害怕。
康熙已经许久见过这样的胤礽,惶惶无助,眼里写满了对他的依赖。
他伸出手想要揉揉儿子的脑袋,忽然发现胤礽的个子已经到了他鼻梁处,遂改为拍肩。
胤礽,阿玛登基的时候才七岁,当时连字都认不完,那时你二伯也还是个孩子,朝中并无一人可以依靠。朕比你现在还要害怕。
从胤礽记事起,他的皇阿玛就是一个英明神武的人,是让他仰望的。
原来皇阿玛当年也曾那样胆小害怕吗?
朕不想当傀儡,不想一直被四大辅臣糊弄,所以朕努力读书,留心他们处事的方法,渐渐就越懂越多。
后来,朕长大了,四大辅臣也老了,朕开始亲政。朕才发现,从前的所见所闻,都能帮助朕更快速、更好的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胤礽啊,没有谁是天生的君主,能生来就得心应手的治理山河,都是要一点一点的学。如果现在不学,真等到需要时再去学,那就来不及。
你不要怕,你还小,朕会慢慢教你的。出了岔子也不必惊慌,我们会帮你纠正错误。
胤礽听完康熙的话,心头的无措慌乱渐渐消散。
儿子知晓了,儿子会好好向福全二伯学习的。
康熙看着他眸中出现的坚定神色,满意的点头,遇到事情,先自己思考对策,再去询问你二伯的意见。若你二伯的答复也不能让你满意,你就给朕写信。不管如何忙碌,你的信,朕总是能及时回的。
最后这句话,让胤礽感动不已。他一直都在享受皇阿玛的偏爱。
被偏爱是一种幸福。
儿子知晓了。皇阿玛,您一路小心。
回去吧。
康熙最后看了一眼儿子,转身登船。
船帆缓缓升起,江水拍打着船身,一点点往远处推去,岸上的人逐渐变成小圆点,直到彻底消失在视野中。
**
自从搬进畅春园,坐船就成了家常便饭,蓁蓁并不晕船,故而坐在甲板上,静静欣赏江景。
畅春园的水是清澈柔和的,像是温柔娴静的大家闺秀。而大运河的江水,则是湍急激越的,彷佛背着刀剑走江湖的侠女,快意人生。
她专注的看着两岸的青山,看着江上的渔船,若是看累了,便闭上眼睛感受这清冽的江风,细细聆听水流声。
船是顺风而行,速度极快,下午就出了天津,夜里则是到了沧州。
天黑后,风更大了,黑漆漆的江面,还有呼啸的风声、水声,夹杂在一起,有一种阴森恐惧感,于是众人回了船舱内安置。
船行了一整夜,不曾歇息片刻,第二天一早,船就进入山东省境内,停靠的第一站是德州。
因着才出京不久,物资充裕,并不需要添补什么,只补了一些水,船便继续往前开。
白天,风小了,行进的速度便放缓许多,直到晚上才到下一个城镇。
城镇码头停着不少渔船,渔船上挂着橘色的渔灯,在风中摇摇晃晃,映在水面上,有一种银河倒挂的美感。
周边有大船,正在卸货,也有一些做小买卖的,售卖饼子、汤面,或针线、灯烛,还有卖鱼的,充满了烟火气息。
看着这样的场面,康熙叫船停了一阵,让画师把这景象画下来。
夜里风又大了起来,船的速度陡然加快,翌日到了临清,是个小城,船未停下,继续往前行驶。
船上的日子并不无聊,上面有不少书房、歌舞宴会厅,还有布库习武场,足够船上众人消遣。
继续在水上行两三日,便到了泰安,康熙领着众人下船,去泰山祭祀。
从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开始,泰山就处于一个特殊地位,而秦始皇在泰山封禅,更是将这种特殊推到了超然的程度。
后又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一干明君雄主在泰山封禅,泰山自此成为帝王心中的圣山。
祭祀仪式结束后,众人没有急着下山,而是在山上扎营,等着看明日的日出。
等待的间隙,康熙便处理京城送来的奏折和信件,蓁蓁则是给京城的孩子们写信,将一路买回来的特产整理好,稍后寄回去。
次日,天色未明,康熙将蓁蓁叫醒,一同等候日出。
四周一片漆黑,她靠在他的肩头上,睡眼惺忪的等着。
山间的温度很低,尤其是晨风吹动时,更是寒意阵阵,康熙本想取下身上的披风盖在蓁蓁身上,忽地又停下,将半边披风罩她身上。
他觉得这样更亲密。
约莫过了两刻钟后,东方出现一抹亮色,天空中的星星开始减少。
不多时,一缕红光从地平线升起,红光大盛,一轮红日升至半空,顿时霞光万丈,照耀四方,山上的草木枝叶都映着金光,闪闪发亮。
恋耽美
蓁蓁盘算着江南有哪些好景致,忽然听到康熙抛下一道惊雷。
在去江南之前,朕打算先立后。
第101章 (捉虫)
立后?
蓁蓁有些惊讶,她还以为皇上不会再封后了。
两年前大封六宫的那次,大家都以为他会册立皇后,却没想到最后只是封了一个皇贵妃,摄六宫事,故而众人觉得本朝不会再有皇后出现。
皇上怎么突然想立后了?
朕觉得后位空悬不好。
蓁蓁不解的看向他。
康熙解释道:皇后是皇帝的妻子,后位空置,岂不是说朕是鳏夫?朕不想当鳏夫。
他的眉毛耷拉着,脸上写满了抗拒。
明明是个很严肃的事情,却因为他的表情和语气多了几分诙谐感,蓁蓁强行克制才没笑出声。
康熙又继续说:且如今疆域完整,天下安定,明年又是一个甲子年,六十一轮回,预兆着新的开始。朕也希望能与自己的妻子,有一个新的开始。
是这样啊蓁蓁轻轻的应了一声,带着几分伤感。
她很好奇皇后的人选,但不敢问。
她是想当皇后的,期待自己能名正言顺的站在他身边,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后的棺材、牌位。但她也知晓自己被封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钮祜禄氏已经有了一位皇后,怎能再出一位?纵观各朝各代,就没出过这样的例子。再者,她前面还有一位皇贵妃呢。
皇贵妃佟氏,虽然没有恩宠,可她是皇帝的表妹,代表着皇帝母族的荣光。其次,皇贵妃管理后宫多年,尽职尽责、赏罚分明。
于公于私,皇后这个位置,佟氏比她更有可能拿到。
蓁蓁的心情越发低落,便不肯再说话。
康熙一直在等她问下去,却不想没了动静,侧眸去看她,只见她低着头,神情很是落寞。
他停下,双手覆上她的脸,捏了捏,怎么不高兴了?不想当皇后吗?
???
蓁蓁眨了眨眼,皇上刚刚说什么了?
康熙看着她迷懵的神色,就知道刚刚的话,她估计没听清,遂又重复了一遍。
你不愿意当朕的皇后吗?
这一次,蓁蓁听清楚了,她本能的点头。
愿意,怎么会不想愿意呢。
她想当他的妻子,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妃妾。
可是,她真担得起一国之母的责任吗?
皇上,臣妾怕当不好皇后。
康熙感受到她握住自己的手紧了紧,轻轻回握。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早上,即将登上龙椅的他,也是这样紧握皇祖母的手,心生不安,期盼从她那里获得力量和支持。
只有面对最信任、最依赖的人,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在她心里,自己就是那个值得信赖的人。这样的认知,让康熙的心情很愉悦。
他刻意放缓了声音,让它听上去更温和。
不要怕,当皇后不是什么难事,不需要你去刻意做什么。封后,只是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一些,是我向世人介绍你的一种方法。我希望天下的人,都知晓你是我的妻子。
他的钟爱,并不需要躲躲藏藏,他就要光明正大的告诉众人。
你要是觉得打理宫务辛苦,那宫务就照旧由皇贵妃和惠妃打理,你还和从前一样过日子就行。
听到他的解释,蓁蓁的心情也松弛了许多,只剩下欢喜。
封后的旨意,是在第二天下的。
康熙原本想正月里发的,但想到年节祭祀、命妇们要进宫朝拜,若都去皇贵妃那儿他不想委屈蓁蓁,便提前将这道旨意发出去。
旨意发出去当日,六宫震惊。
皇贵妃惊诧了一会儿,情绪倒是很快就平复下来。年初,她就有过这样的猜测,还大病了一场,后来皇上探病开导,她才渐渐好转。病愈后,就不再想着后位了。
惠宜荣三妃,乍闻这个消息,惊讶不已,随后也想开了。反正从前就是钮祜禄氏和佟氏压着她们,现在还是,也没什么变化啊嘛。
反而是太皇太后有些不能接受,她把皇帝请到慈宁宫,皱眉问道:怎么突然就要把贵妃册为皇后了?
仁孝和孝昭的事儿,你都忘了?
即便是亲孙子,她也不得不承认,皇帝的命格有些玄乎的,少年克父克母,中年克妻克子,死了七个儿子两个女儿,又接连没了两位皇后。
若再封一个皇后,恐怕也难逃她觉得贵妃品性不错,没必要封后害了人家。
康熙听出了太皇太后的言外之意,有些心虚的移开了眼睛。
他喝了一杯茶,才重新开口,皇祖母的顾虑,孙儿都知道,但孙儿事先找人核算过生辰八字,蓁蓁的命格与孙儿的是天作之合,不会受影响的。
他怎会没有顾忌、怎会不害怕,特地将两人的命格拿到护国寺去算的,又叫钦天监算过,确保是大吉后,才下了那道旨意。
太皇太后闻言一叹,知晓皇帝这是铁了心要封后。
但愿蓁丫头能长命百岁吧。
封后的圣旨颁发后,当天就送来了皇后的吉服。蓁蓁试过,非常合身,是按照她的尺寸新做的。
内务府收走了贵妃的金册和宝印,留下了皇后的凤印和中宫笺表,以及皇后仪制下的各类器物也搬到了永寿宫。
不用搬到坤宁宫吗?
晚上康熙回来歇息,蓁蓁就问他要不要迁宫。
康熙摇摇头,他心里还是有些避讳的,坤宁宫连着送走了两位皇后,他担心下一个住进去的人也会被送走,还是不要住那里了。
不必搬,永寿宫就挺好,朕这双脚已经习惯了。
习惯什么?
习惯从乾清宫出来,往右走。
蓁蓁心里升起一股甜意。
转眼便是除夕。
这是蓁蓁登上后位的第一个年节,很是忙碌了几天。
正月里,康熙看着身子骨越来越壮实的双胞胎,忽然想起还没给他们取大名。
马上就要满三岁,也算是立住了,康熙便叫宗人府给孩子们上玉碟,九阿哥叫胤禟,十阿哥叫胤鹅,三格格叫乌那希,满语里是珍宝的意思。
一会儿叫十阿哥一会儿叫康康,一会儿又叫胤俄,称呼太多,让小十迷蒙了一阵。三格格接受良好,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名字。
除了给新生儿上玉碟,康熙还给四阿哥改了玉碟,生母改为皇贵妃佟氏。
得知此事后,皇贵妃欢喜万分,气色好了许多,彷佛枯木逢春。
四阿哥知晓后,心里亦是生出几分欢喜。他已经八岁了,在上书房进学三年,早就明白自己的生母是乌雅氏,但乌雅氏对他感情淡漠,多有指责和不满,他对她便没了孺慕之思。
德嫔知晓后,闹了几次。
康熙就将她的位份降到了常在,褫夺封号,从永和宫主殿搬到咸福宫侧殿,那儿最为偏远。
乌雅常从此再不敢闹腾。
二月初一,行皇后册封礼。
二月十八,福建水师回到京城,康熙让太子带着一众王公大臣到城门前接应,后又在太和殿宴请群臣。
康熙将妈祖封为照灵显应仁慈天后,命人为其修庙,供奉香火。
南怀仁也跟着这批水师回到了京城。
此次作战,他研制的冲天炮威力极大,康熙封赏他为工部尚书,却被对方婉拒。
南怀仁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请皇帝在国内建造天煮教堂。
这个请求被康熙立马拒绝。
跟这些传教士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他深知那个教会的影响有多大,他不愿意变得跟西方那些国家一样,任由教会掌控皇位的继承人选。
南怀仁很是遗憾。
康熙安抚他,南怀仁,其实朕很欣赏你的才干。朕决定在京城盖一座科学院,任用你当院长。你愿意出任这一职?
自己的请求被拒,南怀仁很是遗憾,但听到邀请他担任科学院院长,他又振作起来。
回皇上,臣愿意。
在去福建之前,臣就给母国的友人写过信,邀请他们到这里来。相信他们已经收到了我的信,很快就会来的。我们一定能办好这座科学院。
康熙点点头,朕相信你。缺什么就跟朕说,朕只有一个要求,办好它,和你们西方的一样好。
南怀仁郑重承诺,请皇上放心,臣绝不会辜负圣恩。
二月二十,康熙前往芦沟桥检阅兵士,校射火器,试放大炮。
这些大炮一半是本朝近年研发的,一半是从郑氏那里收缴的,郑氏又是从红鬼怪那里获得的。经过比较,康熙发现红毛怪那些更好用,威力更大。
火铳和大炮很早之前就存在了,当年因为操作不便、耗费人力物力,显得不如刀枪好用,但经过这些年的改进,火铳和大炮的性能远超弓箭。
他心想,是时候训练起一支专门的火铳军,来应对武器的升级。
古人的诗里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可见三月的江南景致最美。
但南巡工程琐碎,项目众多,筹备需要不少时日,直到三月下旬才准备好。
南巡的路线是根据京杭大运河制定的,从通州出发,经河北、山东到江宁止。
三月十九,康熙过完生辰的第二日,便动身下江南。
作者有话说:
十阿哥的名字会乱码,写成了同音字
第102章 (捉虫)
这是康熙第一次下江南,前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心中很是谨慎。
他并未带上太皇太后、太后和皇子皇女等人。
一则是因为他们都是年老体弱或者年幼之人,身子骨虚弱,长途出行容易疲劳生病。出行途中患病,不好治疗。
其次是因为南方比较特殊。南方,尤其是淮扬、江宁一带,有着不少前明遗老,对朝廷心存抵触。之前的朱三太子就是藏在扬州,煽动百姓造反,生出了许多事端。
他怕在江南遇上什么意外,无论谁折在那,都会让他痛心后悔。
只带蓁蓁一个,他有十足的把握护住她。
康熙将太子留在京城监国,让裕亲王福全、恭亲王、索额图、李光地还有佟国维等人辅佐。
裕亲王和恭亲王是他的亲兄弟,能力不错,也最为忠心,而索额图是太子的叔公,李光地是太子的老师,佟国维是他的舅舅,这些人都是值得信赖并且支持太子的。
倘若他在外面真发生了什么意外,这些人会及时拥护太子,不至于朝政出现什么岔子。
听到不能跟着下江南,胤礽很是失落,随即又被赋予了监国的重担,他瞬间变了脸色,慌张的看向康熙。
皇阿玛,这件事交给儿臣真的可以吗?儿臣一直都在上书房念书,还从未接触过任何政事。皇阿玛,儿子害怕。
康熙已经许久见过这样的胤礽,惶惶无助,眼里写满了对他的依赖。
他伸出手想要揉揉儿子的脑袋,忽然发现胤礽的个子已经到了他鼻梁处,遂改为拍肩。
胤礽,阿玛登基的时候才七岁,当时连字都认不完,那时你二伯也还是个孩子,朝中并无一人可以依靠。朕比你现在还要害怕。
从胤礽记事起,他的皇阿玛就是一个英明神武的人,是让他仰望的。
原来皇阿玛当年也曾那样胆小害怕吗?
朕不想当傀儡,不想一直被四大辅臣糊弄,所以朕努力读书,留心他们处事的方法,渐渐就越懂越多。
后来,朕长大了,四大辅臣也老了,朕开始亲政。朕才发现,从前的所见所闻,都能帮助朕更快速、更好的处理政事,治理国家。
胤礽啊,没有谁是天生的君主,能生来就得心应手的治理山河,都是要一点一点的学。如果现在不学,真等到需要时再去学,那就来不及。
你不要怕,你还小,朕会慢慢教你的。出了岔子也不必惊慌,我们会帮你纠正错误。
胤礽听完康熙的话,心头的无措慌乱渐渐消散。
儿子知晓了,儿子会好好向福全二伯学习的。
康熙看着他眸中出现的坚定神色,满意的点头,遇到事情,先自己思考对策,再去询问你二伯的意见。若你二伯的答复也不能让你满意,你就给朕写信。不管如何忙碌,你的信,朕总是能及时回的。
最后这句话,让胤礽感动不已。他一直都在享受皇阿玛的偏爱。
被偏爱是一种幸福。
儿子知晓了。皇阿玛,您一路小心。
回去吧。
康熙最后看了一眼儿子,转身登船。
船帆缓缓升起,江水拍打着船身,一点点往远处推去,岸上的人逐渐变成小圆点,直到彻底消失在视野中。
**
自从搬进畅春园,坐船就成了家常便饭,蓁蓁并不晕船,故而坐在甲板上,静静欣赏江景。
畅春园的水是清澈柔和的,像是温柔娴静的大家闺秀。而大运河的江水,则是湍急激越的,彷佛背着刀剑走江湖的侠女,快意人生。
她专注的看着两岸的青山,看着江上的渔船,若是看累了,便闭上眼睛感受这清冽的江风,细细聆听水流声。
船是顺风而行,速度极快,下午就出了天津,夜里则是到了沧州。
天黑后,风更大了,黑漆漆的江面,还有呼啸的风声、水声,夹杂在一起,有一种阴森恐惧感,于是众人回了船舱内安置。
船行了一整夜,不曾歇息片刻,第二天一早,船就进入山东省境内,停靠的第一站是德州。
因着才出京不久,物资充裕,并不需要添补什么,只补了一些水,船便继续往前开。
白天,风小了,行进的速度便放缓许多,直到晚上才到下一个城镇。
城镇码头停着不少渔船,渔船上挂着橘色的渔灯,在风中摇摇晃晃,映在水面上,有一种银河倒挂的美感。
周边有大船,正在卸货,也有一些做小买卖的,售卖饼子、汤面,或针线、灯烛,还有卖鱼的,充满了烟火气息。
看着这样的场面,康熙叫船停了一阵,让画师把这景象画下来。
夜里风又大了起来,船的速度陡然加快,翌日到了临清,是个小城,船未停下,继续往前行驶。
船上的日子并不无聊,上面有不少书房、歌舞宴会厅,还有布库习武场,足够船上众人消遣。
继续在水上行两三日,便到了泰安,康熙领着众人下船,去泰山祭祀。
从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开始,泰山就处于一个特殊地位,而秦始皇在泰山封禅,更是将这种特殊推到了超然的程度。
后又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一干明君雄主在泰山封禅,泰山自此成为帝王心中的圣山。
祭祀仪式结束后,众人没有急着下山,而是在山上扎营,等着看明日的日出。
等待的间隙,康熙便处理京城送来的奏折和信件,蓁蓁则是给京城的孩子们写信,将一路买回来的特产整理好,稍后寄回去。
次日,天色未明,康熙将蓁蓁叫醒,一同等候日出。
四周一片漆黑,她靠在他的肩头上,睡眼惺忪的等着。
山间的温度很低,尤其是晨风吹动时,更是寒意阵阵,康熙本想取下身上的披风盖在蓁蓁身上,忽地又停下,将半边披风罩她身上。
他觉得这样更亲密。
约莫过了两刻钟后,东方出现一抹亮色,天空中的星星开始减少。
不多时,一缕红光从地平线升起,红光大盛,一轮红日升至半空,顿时霞光万丈,照耀四方,山上的草木枝叶都映着金光,闪闪发亮。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