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啊,张嘴!天道又追着福宝喂饭了 > 啊,张嘴!天道又追着福宝喂饭了
错误举报

第613章

    后续还有几个番外,关于盼盼二哥三哥的情况,冬年的情况,包括乐乐的一些许篇幅,希望看完的你们,点一下评分打赏打赏,谢谢陪伴许久的你们。
    第494章 番外之哥哥、乐乐
    【番外之盼盼哥哥】
    八六年的春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只是城内已经欣欣向荣一片,就连农村,也慢慢变好起来。
    各种产业蒸蒸日上,很多人抛弃了传统思想在工厂劳作,渐渐地走向了个体户这一道路,甚至只是街边摆卖点东西,也大有人在。
    这两年,几乎是豁得出去,有点头脑愿意去干的人,几乎都赚钱了。
    像陈忠他们这种,也只能算是相对保守简单的。
    甚至有些人一天赚好几万十几万的,都不在话下。
    而这还只是万元户都稀罕的年代。
    到了夏天,因为《中国纺织报》连载了一篇关于服装市场早期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于是,去年流行的红裙子,一下子被瓦解了。
    最后,结束了单一红色的时代,进入了红黄并存的时代。
    有些人开始嘲笑当初陈忠等人大力的制作红裙子,甚至加大力度订单,让工厂拼命地生产,如今黄裙子占主位,红裙子反而没那么重要,大家纷纷笑话陈忠仓库要被红裙子占满。
    可就在大家在嘲笑的时候,陈忠的手底下的几个大经销商,却在报纸刊登没两天,就上黄裙子了!
    这直接让所有等着看他们笑话的人咂舌了。
    黄裙子的流行,也再次让他们赚了个正着。
    “这事,还要多亏了盼盼的帮助!”陈忠回家的时候,说起这个事情。
    红裙的事情,给他们一个大好的机遇,让他们赚了钱,可他们也沉浸在红裙的喜悦中。
    要不是盼盼一句要各种颜色的裙子,陈忠也不会想到,别人对一种颜色的裙子会产生疲软。
    加上各种因素下,他们最后也生产了不少黄裙,当然,也有蓝裙子和花裙子。
    他们就是想赌一下,看哪种裙子会是流行趋势。
    当时想的也是,即便不是流行趋势,也能靠着他们广大的客流量,进行售卖。
    而显然,他们赌对了。
    黄裙子的流行,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以后大家穿的裙子,不再拘泥于以前的黑白灰,而是各个颜色都会流行。
    思路打开,这财路自然也打开了。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亏本失败的情况。
    比如工厂出事,或者被人提前拦截,订单被人抢走等,都是有可能造成损失的。
    只是,做生意就是这样,有亏有赚,大方向没错,就可以了。
    不过,在正式进入夏天的时候,冬年在和干妈一起聊天的时候,突然动了别的心思。
    冬年动心思并不是不想干现在的事情了,毕竟现在他们很多事情都已经步入正轨,是不可能放弃的。
    他只是在和干妈的聊天中,得到了一个想法,他想去深圳,想去那边也发展发展。
    自从七九年深圳因为政策开放,这几年一直在变化。
    冬年是看到那边有机遇了,想带点资金去那边试试。
    “我感觉那边以后盖厂盖房的人会多,到时候那边肯定热闹起来,咱们可以把工厂也安在那边!”
    之前他们的服装是和工厂合作的,各地的工厂都有。
    可现在三人挣钱了,想拿出钱,去成立几个工厂。
    而冬年打算带一点钱,去深圳那边开设工厂,盖房子等。
    陈忠和周扬一听,立马也同意了。
    “跟着冬年干,准没错!”这是周扬的原话。
    可其实,周扬这时候产业可不只是和两人一起做服装。
    他开的工厂不少,有食品上的,也有服装上的,甚至是生活用品上的。
    就连深圳那地方,他也有开办的工厂。
    周扬的家底,可比陈家人知道的还要多!
    可周扬也愿意参与。
    一来,周扬是能挣钱,二来,比起陈忠冬年两人,都是没什么背景的,一些事情,周扬去操办会更方便一些。
    三人一合计,直接又把明年的计划用在深圳那边。
    而盼盼的两个哥哥也在这一年,即将迎来了高考。
    两个哥哥的成绩都不错,加上有前面大哥打头阵考上大学,所以爸爸妈妈这一次,压力小了很多。
    不过,高考前的填志愿,又成了一家人一个操心的事。
    三哥一早就说了,要考本地的大学,他怕冷,不会考虑北方的城市,选中的是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
    而二哥则是第一志愿选中了哈工大。
    听到二哥这个答案的盼盼,倒吸一口凉气。
    不是这个学校厉害,而是因为又一哥哥选择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北方!
    甚至二哥这个学校,比大哥的还要远得多,和他们家,可以说是一个差不多是最南的地方,而却要去一个最北的地方。
    “二哥哥,你也要去那么远吗?”盼盼问道。
    二哥却毫不犹豫地点头,“嗯。”
    陈林告诉家里人,哈工大是他的第一理想,而第二理想则是去湖南的国防科技大学。
    当然,他的终极理想,并不只是在这两个学校,而是有一个更明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