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 >[历史同人] 穿越之汉武娇主 > [历史同人] 穿越之汉武娇主
错误举报

第625章

    “我……”
    “若是大皇兄的能力足以胜任皇储之位,物归原主又如何?”
    李令月淡然道:“父皇立我为皇储并非完全出于本意。”
    “那你也不能——”
    刘据态度含糊。
    李令月:“所以若兄弟中有能力足以取代我的,我可以随时退位让贤。”
    “哪怕天下百姓都觉得你适合储君之位?”
    刘据眯眼, 眼神中有怀疑也有期待。
    李令月笑道:“天下百姓只想要一个圣君,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生?活无忧,谁就是他们的圣君。”
    “安居乐业……生?活无忧……”
    刘据叹了口气,道:“我久居南国,不知中原情形,此次回京才知道北方发生?蝗灾,千里稻田瞬间颗粒无收……而且据受灾郡县官吏所言, 四皇妹你早在春季就督促各地?郡县养鸭灭蝗、预防土地?干旱,灾情发生?后更是日夜不休地?组织救灾……我自认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做成这么多事……”
    “可我听说南国在大皇兄的治理下已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南国是蛮荒之地?, 那里的人连生?病吃药、纺纱织布都不会,更不必说读书识字、学习圣贤经典,我只需从中原地?区带去一些常用之物推广教导就能让他们感恩戴德,心?悦臣服,算不得真?正的功劳。”
    刘据虽然内心?始终怀念太子之位,却也对刘姣的能力心?服口服:“何况南国人口不过十万户,大汉却——不算西域诸国已有将近五千万户,加上?西域各小国的人口,恐怕有六千万户。我们都知道能管好一个小村子的人未必能管好一个县,能治理一个县的人不一定适合做郡守。让治下百姓丰衣足食的诸侯王不一定就是合格的皇帝。”
    “大皇兄,你这些话——”
    “到了南国以后才一点点悟出来的。”
    刘据苦涩一笑:“虽然从法理正统上?,我依然很难接受父皇立你为储君,但看能力,你确实比我更合适。何况——你以刘氏身?份成为储君,你的两个孩子也被父皇算作刘氏子孙,江山依然是刘氏的江山,只不过……”
    说到这里,刘据停顿了。
    他心?里始终还是介意这件事。
    李令月见状,也不再说话,埋头?继续下棋。
    ……
    一炷香后,棋局分出胜负。
    持白?子的刘据以三子之差输给?持黑子的刘姣。
    “大皇兄,承让。”
    “我没有让你,是你棋力远胜于我。”
    刘据苦笑,缓缓道:“你从小就比我优秀,也比我更友爱手足。所以,父皇立你为皇储的时候,我心?有不甘但又不自觉地?松了口气。因?为你成为皇储,母亲和我就绝不会步栗姬与刘荣的后尘。”
    “大皇兄——”
    “实不相瞒,我至今仍对你成为皇储这件事深怀芥蒂,但你做皇储总好过老三、老四之一被立为太子——他们成为皇储,我必定性命不保,母亲和我的妻妾还有孩子们也……”
    “大皇兄放心?,不论将来发生?什么,我都绝不伤害手足至亲。”
    “我相信你。”
    刘据郑重看着李令月:“偌大的长安,只有你说这句话,我敢信。”
    ……
    李令月走后,李婉君从屏风后走出:“殿下——”
    “你听了多少?”
    “全部都听在耳中。”
    李婉君小心?翼翼的看着刘据:“殿下当真?……”
    “对周礼宗法而言,四皇妹成为储君是最坏的情况,但对我和你们而言,四皇妹成为储君是仅次于我做太子的好结果?,”刘据道,“老三生?性傲慢,刚愎自用,老四迷信巫蛊,恨我至深,若他们成为皇帝,我们全家必定不得善终。”
    “五皇子呢?”
    “李广利是他的舅舅,”刘据道,“即便?他对李广利无太多感情,等他长大些,从别人口中知道我与李广利的种种恩怨,依旧难免心?生?芥蒂,苛刻我们。”
    “殿下,您……”
    “所以我才说四皇妹做皇储对我而言是仅次于我成为太子的好事,”刘据道,“唯有如此才能保全你们。”
    “……殿下受累了。”
    李婉君唉声叹息。
    ……
    ……
    金日磾将皇帝的回复告诉母亲休屠王阏氏,阏氏又将原话告知急切等待结果?的匈奴人们。
    得知汉皇帝能且只能救援汉人后,匈奴人们叹了口气:“果?然。”
    但匈奴人也并非完全无法得到大汉的救援。
    休屠王阏氏告诉他们,如果?受灾的匈奴人愿意投降大汉做汉人,就会得到汉帝国的救援。
    “真?的?”
    听过休屠王阏氏的话,匈奴人无不心?动?。
    他们虽然选择投降大汉,心?里终究挂念着留在匈奴的族人们,尤其听说匈奴今年一整年都灾祸不断、牛羊百姓死伤无数后。
    现?在汉皇帝陛下虽然不借粮给?匈奴,却允许受灾的匈奴人进入汉地?做汉人,还打算让投降的匈奴人在水草丰美的漠北、漠南继续放牧生?活……
    “必须立刻把?这个好消息送去匈奴!”
    ……
    汉皇帝陛下只会赈济投降大汉的匈奴人的诏书很快传到匈奴使?者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