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58 章
冒牌书生 作者:一面湖水
第 58 章
宋献策眼睛瞪得贼大:“上厕所,能十个人一齐上吗?”古时的厕所大多是小包房,摆一个大瓦缸,上面搭两块木板子,就是其臭无比的厕所了,不象现代的厕所那样宽阔和干净卫生;而且那两块跷跷板,若是上厕所时踩得不好,还容易有掉进粪坑的危险。上个厕所都有生命危险,古代人混得也不容易啊。而象这样的小包房,如果十个人一齐上阵,那确实很难想象。
“开玩笑是吧,让他们在外面给朕候着。”我呵呵一笑。
四十五万人,我们最后剔掉了三万人。这三万人,都是些老弱病残,包括一些老妇女,还有一些年仅十二三岁的小孩。很多老汉不甘心,嚷着要继续留在李家军里,但我们都婉言拒绝了。辽东之地冬天极寒,要是把这些老同志都冻坏了,我实在是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
但老神仙显然是个例外,老神仙原名叫周山,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由于医术高明,经常给自己造些大补丸吃,所以滋养得鹤发童颜,跟个道士似的。老神仙在李自成军中跟了几年了,大小疑难病症通吃,所以他不肯回家养老,我们也是求之不得,万一今后得个花柳梅毒什么的,不找老神仙还真解决不了。
女兵基本还是被我保留了下来。男女搭配,打仗不累,我始终坚信这一点。再说了,我总得找几个女兵给我梳梳头、洗洗衣、做做饭什么的,咱好歹也是个爷们,总不能自己去干那些事滴。
三日之期很快到了,四十二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北京和辽东进发。
由于李家军以步兵为主,而且天气转冷,衣服笨重起来,又带着不少的粮草,这一路上,直走了一个月,才走到了邯郸,这时已是腊月初武的注视下,我们走上高高的台阶,走过摆放着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的月台,缓缓走进了太和殿。这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殿面宽阔深远,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因此我们便来了太和殿。
崇祯坐在金漆雕龙的宝座上,由于阳光照不到大殿深处,他的面目显得有些昏暗和模糊。接受了我们的朝拜后,崇祯问了些问题,包括我们归顺的人员数量、路上的情形等等,然后满意地笑道:“李家军英雄豪杰无数,平日里救民赈灾,劫富济贫,救活百姓无数,今又归顺朝廷,实乃我大明幸事。众将官立志屠满灭清,颇有英雄气慨,其志可嘉。如今辽东战事吃紧,锦州、松山被围困数月,弹尽粮绝,城破在即,危在旦夕。着李家军立即开赴辽东,以解锦州、松山之围,望汝等奋勇上阵杀敌,勿失朕望。”
随后一个太监宣读了圣旨,崇祯封我为征北总督,封宋献策、牛金星、李自成、袁时中为总兵,刘宗敏、李仲、李俊、李栋为副总兵,顾君恩、袁宗第、吴汝义、郝摇旗、李开、李怀仁、李怀琛、李怀祯、李怀典、李怀理等人为参将,张鼎等人为游击。
“李爱卿,至于其他人员,本应一一封赏,但因大军出发在即,时间仓促,而要受封之人人数过多,且大多为兵部所不了解,故朕授权你可以自行任命,并特授你尚方宝剑一口,出关之后,凡事尽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崇祯此言一出,大出大伙儿的意料之外,我心中暗喜,满朝文武却面面相觑。
一个老者颤巍巍地上前阻挠:“臣温体仁启奏陛下,此事不符祖制和规矩,武将须由兵部一一查明功绩和能力,再行封赏,望皇上收回成命。”
温体仁?我斜眼望去,记得这位温大人是位权高位重的阁老,但精于内耗,口碑似乎不太好,果然,此刻大军未发,他就准备用那些老规矩来套我了。看来崇祯早知道他们会反对,索性不跟他们商量,直接就在朝会上定了盘子,来个先斩后商。
崇祯冷笑一声:“查明功绩?嘿,你们要查明什么功绩?难道去查李家军打败开封和洛阳守兵的功绩?要不然,查查谁放的粮最多?给个半年一年让你们查,能查清么?不必了。至于规矩,朕说的话,就是规矩。如果与旧规矩不符,那么,这就是新规矩,自然替代了旧规矩。”
崇祯的口气很硬很霸道,让我油然生出羡慕之心,当皇帝果然爽啊,我不由得为自己的归顺而略略感到些遗憾。如果崇祯不是穿越者,也许再过几个月,就轮到我坐在这宝座上吃香喝辣、喝斥群臣了,虽然当皇帝有当皇帝的苦处,但对我来说,也还是有些新奇感的。
我正在胡思乱想,又一条大汉上前打小报告:“臣陈新甲启奏陛下,李家军中,尚有两万女兵,臣窃以为不妥。如让女兵上阵,一是乱了军中规矩,二是天下笑我大明无人,竟让女子上阵,还请皇上三思。”
陈新甲?听说是明朝的兵部尚书。我再次斜眼望去,此人就象个儒生嘛,咋混上了个兵部尚书?见不得我带美女上阵是吧?嘿嘿,我可是和崇祯有言在先的,看你如何阻挠?
崇祯却似乎被将了一大军,半天未曾作声。我心中一急,就开口道:“臣李岩启奏陛下,自古女子从军,多为无奈之举,但是,花木兰、穆桂英等等,哪个比男子差劲?谁又能否定她们的能力和功绩?臣手下的女兵,征战勇猛,是一支虎狼之师。当今国难在即,清兵猛如虎狼,自当调集一切可用之兵,共赴国难,何必囿于陈规、拒用女兵?”
崇祯叹了一口气,徐徐道:“四年前,皇太极以多尔衮、岳托为大将军,率大军直逼关内,蓟辽总督吴阿衡不幸战死,监军邓希诏遁逃。东虏兵一路西进,势如破竹,接连打下我四十七座城池,夺下卢沟桥和高阳,直逼良乡,然后又攻破济南、掠走德王。布政使张秉文自刎,巡按御使宋学朱、周之训都被杀死。大总督卢象升驰援不敌,也被东虏兵杀死,东虏兵逼近京畿,京师危在旦夕,人人惊慌不已。”
众臣见崇祯不回答温体仁的启奏,却突然讲起了四年前的往事,不由得面面相觑,不知崇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崇祯忽然厉声说:“当时满朝文武,皆张皇失措,无人能给朕出主意。相反,一些文臣武将收拾金银细软,准备告假还乡避风头。还有咱们明朝的大军,屡战屡败,被东虏兵杀得胆战心寒,四处逃窜,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精忠报国?倒是良乡的一群女子,见男子们纷纷战死,便组织起了一支娘子军,配合守军,与东虏兵誓死周旋,让东虏兵急切间无法攻下东良,不得不绕道而行。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不能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良乡的女子们,比咱们的明朝军士又差在哪里?”
崇祯的最后一句话其实还隐含着一层意思,东良的女子,又何尝不比这满朝文武强上百倍。众臣显然听出了这层意思,许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崇祯叹了口气,把语气放平和下来:“幸亏当时朕急檄洪承畴总督蓟、辽,调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并设防护卫京畿,众臣协力守城,将士同心拒敌,这才稳定了大局,让东虏兵不能最终得逞。可是东虏兵并未死心,这几年来,又多次打进中原,进攻京城,还几乎吞并了我大明的整个辽东。此祸不除,国永无宁日。我既然让李爱卿便宜从事,这女兵之事,也就由得他了,众爱卿不必再奏。”
崇祯的护短之意十分明显,众臣听了这番话,都唯唯诺诺,不敢再挑我们李家军的刺。
我长吁一口气,很想向崇祯眨眨眼皮,以示感谢。但崇祯身边的太监正狐假虎威地扫视着我们,我于是只好作罢。
——————————————————————————————————
(今天来了个大学同学,陪了他一天,七点多才开始赶稿,现上传刚写好的79章(还热乎着呢,呵呵),今晚还会再发一章,即第第二卷就算正式结束了。明天开始第三卷,将以热血战争为主,呵呵,请各位书友继续关注。)
第二卷 石破天惊 第八十章 国难当头
我正得意间,殿外慌慌张张地进来一个人,跪在地上:“臣汪起先启奏皇上。”
我斜眼偷望过去,正是一月没见的东厂指挥使汪起先,不知这个大特务头子这么慌张,是不是东厂着了火?
我这时渐渐适应了太和殿内的光线,于是看到崇祯的眉头明显皱了一下:“何事?”
汪起先跪在地上,头也不抬地说:“臣刚才接到松山快报。松山副将夏承德开城投敌,致使邱民抑自杀殉国,曹变蛟拒敌入城,英勇战死。”
崇祯长吸一口冷气,愤怒地问道:“这么说来,松辽一线,我军已全部失控?完了,松山一丢,锦州也要丢了。这个该死的夏承德!朕要活剥了他的皮。”
汪起先用沉痛的语气回答:“松山被围困数月,粮尽援绝,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城中军民人心离散,故让夏承德卖城成功。另据战报,清兵近日增加了人马,共有二十万人马,现围松山之兵,正强攻宁远,故共有十万兵马围困锦州和宁远。锦州粮尽援绝,全凭祖大寿约束部下有方,才撑到今日,但松山一失,锦州必军心大乱,若再无援兵,锦州恐步松山后尘。
此外,满清另调十万精兵,由多尔衮率领,分兵绕路突袭山海关,山海关守兵正苦苦支撑,但一些守兵已向关内溃逃。守将杀了不少逃兵,但逃兵仍屡禁不止,照此下去,山海关恐怕已不能长久。一旦山海关失守,十万清兵转眼即将抵达京师城下。”
崇祯“噌”地从龙座上站起来,失声道:“怎么会这样?这都什么时候的事了,怎么现在才报?该死,该死。”
兵部尚书陈新甲赶紧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禀皇上,臣也是刚刚才接到战报,因皇上正在办理招安之事,故还未及禀报。不过据臣看来,这满清人口刚过百万,历年来只有十万兵力,怎么会突然多冒出来十万?这战报上的消息恐怕有误。”
汪起先继续奏报:“据我从另一份密报中得来的消息,多尔衮裹挟蒙古兵六万、朝鲜兵四万,故有二十万之众。围攻锦州之兵,以蒙古兵和朝鲜兵为主。攻打山海关之兵,以满清兵为主。这消息千真万确,请皇上勿疑。”
朝鲜和蒙古?我心中一惊,朝鲜一直是中国的附属藩国,古称高丽,后来朱元璋把高丽改成了朝鲜,以前明朝在萨尔浒之仗中,还让朝鲜兵协同进攻满清。近年来,满清多次攻打朝鲜获胜,朝鲜又臣服于满清,所以满清这次让朝鲜兵帮着他来打明朝。还有蒙古,虽然已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打得七零八落了,但以往也很少有与满清合兵攻打明朝的纪录,这回蒙古又抽什么疯?难道,崇祯的那个“无法作弊”的穿越规则开始发挥作用了?真让穿越任务的难度增加了一倍,所以十万清兵变成了二十万?
我抬眼向崇祯望去,他一下子仿佛苍老了很多,以手支着额头,似乎十分难受。
汪起先见崇祯没有作声,又大着胆子说道:“山海关守兵不多,恐难抵挡十万清兵。目前我大明军队闻清兵而丧胆,不战而逃者比比皆是,若军心一散,山海关必失无疑,则京师危如积卵。目前我大明几无可用之兵,李家军虽人多势众,但绝大多数是步兵,缺少与骑兵的作战经验,若与十万清兵仓促决战,恐如羊入虎口,不能胜此大任,不能将宝全押在李家军上。皇上,此时是否依照旧议,迁都江南,是当务之急,望吾皇早作定夺。”
我听了这话,心头火起,步兵就铁定打不过骑兵吗,谁定的规矩?
我正想搭话,却见崇祯伸手在案桌上重重一拍:“胡说!我堂堂大明,还能真怕了他满清鞑子兵?别人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你们却要我迁都?不,我坚决不迁,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崇祯最后一句话,说得我热血沸腾,不禁开口接言:“好,有骨气,臣李岩佩服吾皇的胆量和骨气。臣请求立即率兵出征辽东,扫荡满清之兵。臣征战数月,又练兵一月,虽大仗经验不足,但目前我军同仇敌忾、士气高昂,正可一试锋芒。臣这就先带六万骑兵赶往山海关,然后出关和那十万清兵拼个你死我活。”
第 58 章
恋耽美
第 58 章
宋献策眼睛瞪得贼大:“上厕所,能十个人一齐上吗?”古时的厕所大多是小包房,摆一个大瓦缸,上面搭两块木板子,就是其臭无比的厕所了,不象现代的厕所那样宽阔和干净卫生;而且那两块跷跷板,若是上厕所时踩得不好,还容易有掉进粪坑的危险。上个厕所都有生命危险,古代人混得也不容易啊。而象这样的小包房,如果十个人一齐上阵,那确实很难想象。
“开玩笑是吧,让他们在外面给朕候着。”我呵呵一笑。
四十五万人,我们最后剔掉了三万人。这三万人,都是些老弱病残,包括一些老妇女,还有一些年仅十二三岁的小孩。很多老汉不甘心,嚷着要继续留在李家军里,但我们都婉言拒绝了。辽东之地冬天极寒,要是把这些老同志都冻坏了,我实在是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
但老神仙显然是个例外,老神仙原名叫周山,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由于医术高明,经常给自己造些大补丸吃,所以滋养得鹤发童颜,跟个道士似的。老神仙在李自成军中跟了几年了,大小疑难病症通吃,所以他不肯回家养老,我们也是求之不得,万一今后得个花柳梅毒什么的,不找老神仙还真解决不了。
女兵基本还是被我保留了下来。男女搭配,打仗不累,我始终坚信这一点。再说了,我总得找几个女兵给我梳梳头、洗洗衣、做做饭什么的,咱好歹也是个爷们,总不能自己去干那些事滴。
三日之期很快到了,四十二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北京和辽东进发。
由于李家军以步兵为主,而且天气转冷,衣服笨重起来,又带着不少的粮草,这一路上,直走了一个月,才走到了邯郸,这时已是腊月初武的注视下,我们走上高高的台阶,走过摆放着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的月台,缓缓走进了太和殿。这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木结构建筑,殿面宽阔深远,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因此我们便来了太和殿。
崇祯坐在金漆雕龙的宝座上,由于阳光照不到大殿深处,他的面目显得有些昏暗和模糊。接受了我们的朝拜后,崇祯问了些问题,包括我们归顺的人员数量、路上的情形等等,然后满意地笑道:“李家军英雄豪杰无数,平日里救民赈灾,劫富济贫,救活百姓无数,今又归顺朝廷,实乃我大明幸事。众将官立志屠满灭清,颇有英雄气慨,其志可嘉。如今辽东战事吃紧,锦州、松山被围困数月,弹尽粮绝,城破在即,危在旦夕。着李家军立即开赴辽东,以解锦州、松山之围,望汝等奋勇上阵杀敌,勿失朕望。”
随后一个太监宣读了圣旨,崇祯封我为征北总督,封宋献策、牛金星、李自成、袁时中为总兵,刘宗敏、李仲、李俊、李栋为副总兵,顾君恩、袁宗第、吴汝义、郝摇旗、李开、李怀仁、李怀琛、李怀祯、李怀典、李怀理等人为参将,张鼎等人为游击。
“李爱卿,至于其他人员,本应一一封赏,但因大军出发在即,时间仓促,而要受封之人人数过多,且大多为兵部所不了解,故朕授权你可以自行任命,并特授你尚方宝剑一口,出关之后,凡事尽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崇祯此言一出,大出大伙儿的意料之外,我心中暗喜,满朝文武却面面相觑。
一个老者颤巍巍地上前阻挠:“臣温体仁启奏陛下,此事不符祖制和规矩,武将须由兵部一一查明功绩和能力,再行封赏,望皇上收回成命。”
温体仁?我斜眼望去,记得这位温大人是位权高位重的阁老,但精于内耗,口碑似乎不太好,果然,此刻大军未发,他就准备用那些老规矩来套我了。看来崇祯早知道他们会反对,索性不跟他们商量,直接就在朝会上定了盘子,来个先斩后商。
崇祯冷笑一声:“查明功绩?嘿,你们要查明什么功绩?难道去查李家军打败开封和洛阳守兵的功绩?要不然,查查谁放的粮最多?给个半年一年让你们查,能查清么?不必了。至于规矩,朕说的话,就是规矩。如果与旧规矩不符,那么,这就是新规矩,自然替代了旧规矩。”
崇祯的口气很硬很霸道,让我油然生出羡慕之心,当皇帝果然爽啊,我不由得为自己的归顺而略略感到些遗憾。如果崇祯不是穿越者,也许再过几个月,就轮到我坐在这宝座上吃香喝辣、喝斥群臣了,虽然当皇帝有当皇帝的苦处,但对我来说,也还是有些新奇感的。
我正在胡思乱想,又一条大汉上前打小报告:“臣陈新甲启奏陛下,李家军中,尚有两万女兵,臣窃以为不妥。如让女兵上阵,一是乱了军中规矩,二是天下笑我大明无人,竟让女子上阵,还请皇上三思。”
陈新甲?听说是明朝的兵部尚书。我再次斜眼望去,此人就象个儒生嘛,咋混上了个兵部尚书?见不得我带美女上阵是吧?嘿嘿,我可是和崇祯有言在先的,看你如何阻挠?
崇祯却似乎被将了一大军,半天未曾作声。我心中一急,就开口道:“臣李岩启奏陛下,自古女子从军,多为无奈之举,但是,花木兰、穆桂英等等,哪个比男子差劲?谁又能否定她们的能力和功绩?臣手下的女兵,征战勇猛,是一支虎狼之师。当今国难在即,清兵猛如虎狼,自当调集一切可用之兵,共赴国难,何必囿于陈规、拒用女兵?”
崇祯叹了一口气,徐徐道:“四年前,皇太极以多尔衮、岳托为大将军,率大军直逼关内,蓟辽总督吴阿衡不幸战死,监军邓希诏遁逃。东虏兵一路西进,势如破竹,接连打下我四十七座城池,夺下卢沟桥和高阳,直逼良乡,然后又攻破济南、掠走德王。布政使张秉文自刎,巡按御使宋学朱、周之训都被杀死。大总督卢象升驰援不敌,也被东虏兵杀死,东虏兵逼近京畿,京师危在旦夕,人人惊慌不已。”
众臣见崇祯不回答温体仁的启奏,却突然讲起了四年前的往事,不由得面面相觑,不知崇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崇祯忽然厉声说:“当时满朝文武,皆张皇失措,无人能给朕出主意。相反,一些文臣武将收拾金银细软,准备告假还乡避风头。还有咱们明朝的大军,屡战屡败,被东虏兵杀得胆战心寒,四处逃窜,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精忠报国?倒是良乡的一群女子,见男子们纷纷战死,便组织起了一支娘子军,配合守军,与东虏兵誓死周旋,让东虏兵急切间无法攻下东良,不得不绕道而行。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不能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良乡的女子们,比咱们的明朝军士又差在哪里?”
崇祯的最后一句话其实还隐含着一层意思,东良的女子,又何尝不比这满朝文武强上百倍。众臣显然听出了这层意思,许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崇祯叹了口气,把语气放平和下来:“幸亏当时朕急檄洪承畴总督蓟、辽,调孙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并设防护卫京畿,众臣协力守城,将士同心拒敌,这才稳定了大局,让东虏兵不能最终得逞。可是东虏兵并未死心,这几年来,又多次打进中原,进攻京城,还几乎吞并了我大明的整个辽东。此祸不除,国永无宁日。我既然让李爱卿便宜从事,这女兵之事,也就由得他了,众爱卿不必再奏。”
崇祯的护短之意十分明显,众臣听了这番话,都唯唯诺诺,不敢再挑我们李家军的刺。
我长吁一口气,很想向崇祯眨眨眼皮,以示感谢。但崇祯身边的太监正狐假虎威地扫视着我们,我于是只好作罢。
——————————————————————————————————
(今天来了个大学同学,陪了他一天,七点多才开始赶稿,现上传刚写好的79章(还热乎着呢,呵呵),今晚还会再发一章,即第第二卷就算正式结束了。明天开始第三卷,将以热血战争为主,呵呵,请各位书友继续关注。)
第二卷 石破天惊 第八十章 国难当头
我正得意间,殿外慌慌张张地进来一个人,跪在地上:“臣汪起先启奏皇上。”
我斜眼偷望过去,正是一月没见的东厂指挥使汪起先,不知这个大特务头子这么慌张,是不是东厂着了火?
我这时渐渐适应了太和殿内的光线,于是看到崇祯的眉头明显皱了一下:“何事?”
汪起先跪在地上,头也不抬地说:“臣刚才接到松山快报。松山副将夏承德开城投敌,致使邱民抑自杀殉国,曹变蛟拒敌入城,英勇战死。”
崇祯长吸一口冷气,愤怒地问道:“这么说来,松辽一线,我军已全部失控?完了,松山一丢,锦州也要丢了。这个该死的夏承德!朕要活剥了他的皮。”
汪起先用沉痛的语气回答:“松山被围困数月,粮尽援绝,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城中军民人心离散,故让夏承德卖城成功。另据战报,清兵近日增加了人马,共有二十万人马,现围松山之兵,正强攻宁远,故共有十万兵马围困锦州和宁远。锦州粮尽援绝,全凭祖大寿约束部下有方,才撑到今日,但松山一失,锦州必军心大乱,若再无援兵,锦州恐步松山后尘。
此外,满清另调十万精兵,由多尔衮率领,分兵绕路突袭山海关,山海关守兵正苦苦支撑,但一些守兵已向关内溃逃。守将杀了不少逃兵,但逃兵仍屡禁不止,照此下去,山海关恐怕已不能长久。一旦山海关失守,十万清兵转眼即将抵达京师城下。”
崇祯“噌”地从龙座上站起来,失声道:“怎么会这样?这都什么时候的事了,怎么现在才报?该死,该死。”
兵部尚书陈新甲赶紧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禀皇上,臣也是刚刚才接到战报,因皇上正在办理招安之事,故还未及禀报。不过据臣看来,这满清人口刚过百万,历年来只有十万兵力,怎么会突然多冒出来十万?这战报上的消息恐怕有误。”
汪起先继续奏报:“据我从另一份密报中得来的消息,多尔衮裹挟蒙古兵六万、朝鲜兵四万,故有二十万之众。围攻锦州之兵,以蒙古兵和朝鲜兵为主。攻打山海关之兵,以满清兵为主。这消息千真万确,请皇上勿疑。”
朝鲜和蒙古?我心中一惊,朝鲜一直是中国的附属藩国,古称高丽,后来朱元璋把高丽改成了朝鲜,以前明朝在萨尔浒之仗中,还让朝鲜兵协同进攻满清。近年来,满清多次攻打朝鲜获胜,朝鲜又臣服于满清,所以满清这次让朝鲜兵帮着他来打明朝。还有蒙古,虽然已被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打得七零八落了,但以往也很少有与满清合兵攻打明朝的纪录,这回蒙古又抽什么疯?难道,崇祯的那个“无法作弊”的穿越规则开始发挥作用了?真让穿越任务的难度增加了一倍,所以十万清兵变成了二十万?
我抬眼向崇祯望去,他一下子仿佛苍老了很多,以手支着额头,似乎十分难受。
汪起先见崇祯没有作声,又大着胆子说道:“山海关守兵不多,恐难抵挡十万清兵。目前我大明军队闻清兵而丧胆,不战而逃者比比皆是,若军心一散,山海关必失无疑,则京师危如积卵。目前我大明几无可用之兵,李家军虽人多势众,但绝大多数是步兵,缺少与骑兵的作战经验,若与十万清兵仓促决战,恐如羊入虎口,不能胜此大任,不能将宝全押在李家军上。皇上,此时是否依照旧议,迁都江南,是当务之急,望吾皇早作定夺。”
我听了这话,心头火起,步兵就铁定打不过骑兵吗,谁定的规矩?
我正想搭话,却见崇祯伸手在案桌上重重一拍:“胡说!我堂堂大明,还能真怕了他满清鞑子兵?别人欺负到我们头上来了,你们却要我迁都?不,我坚决不迁,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崇祯最后一句话,说得我热血沸腾,不禁开口接言:“好,有骨气,臣李岩佩服吾皇的胆量和骨气。臣请求立即率兵出征辽东,扫荡满清之兵。臣征战数月,又练兵一月,虽大仗经验不足,但目前我军同仇敌忾、士气高昂,正可一试锋芒。臣这就先带六万骑兵赶往山海关,然后出关和那十万清兵拼个你死我活。”
第 58 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