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节
[历史]重生之太子刘据 作者:紫月纱依
第1节
耽美分享平台腐书网 fubook
《重生之太子刘据》作者:紫月纱依
文案
刘据的人生,像是一本神转折的。
生在最强盛的帝国,是年近而立的父亲苦盼多年的长子,生而即让母亲封后。
七岁即封皇太子,年幼的弟弟封王就国,对他毫无威胁。
稍长,择师选傅,立博望苑,父亲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
一路光明璀璨,平坦顺遂,长大读书理政,广收门客,光风霁月,簇拥无数。
之后,剧情急转直下,巫蛊之祸,全家挂了。
……
重活一回,手握金手指的太子殿下誓要君临天下!
阅读提示
1、主受主受主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攻君出场晚,稍安勿躁!
2、金手指粗壮,太子的前世记忆逐渐恢复,一路开挂苏爽到底!
3、作者君脑洞大开,剧情长期偏离史实,此乃爽文,请勿考据!
内容标签:重生 宫廷侯爵 传奇 历史剧
搜索关键字:主角:刘据 ┃ 配角:霍光,霍去病 ┃ 其它:重生,太子
第001章 前尘往事
征和年间的长安城,是笼罩在血色中的长安城。无论何时,无论居于城内何处,都能嗅到挥之不散的血腥味。
征和元年,夏,大旱。
年迈的帝王游幸建章宫,某日惊见一名陌生男子带剑进入中华龙门。皇帝怀疑此人来历不明,非同寻常,便命人捕捉。
岂料那名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不及,未能将其擒获。皇帝大怒,将掌管宫门出入的门候全部处死。
皇帝年近七旬,御极五十余年,随着年高体衰,疑心日渐深重,稍有异象,就会怀疑周围的人在用巫蛊诅咒于他。
那日,皇帝见到持剑男子是在午睡初醒之时,除他之外,旁人并未得见。可是,谁又敢说出是皇帝看花了眼之类的话,只能继续搜查,徒劳无功。
一日捉不到疑犯,皇帝一日不得安心。进入十一月,他征调三辅骑士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查,并下令关闭长安城门搜索,十一天后方解除戒严。
至此,巫蛊大祸拉开帷幕。
征和二年,正月,丞相公孙贺与其子公孙敬声坐巫祭祠诅,下狱,死,公孙家,族。
岁首孟春,万物始发,刑杀乃不祥之兆,故而兴汉百年,皆在秋冬之际执行死刑。然天子一怒,遑论天意,在正月就将公孙家族灭,其中包括卫皇后的长姊卫君孺。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公孙敬声先是牵涉了阳石公主,继而又牵连上了诸邑公主。
夏,四月,大风,发屋折木。
闰月,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和长平侯卫伉皆坐巫蛊诛。
卫皇后育有三女一子,长女卫长公主早逝,离世已近二十年。而今,两位公主以祝诅皇帝的大逆罪名被处死,仅剩太子刘据一人。
事已至此,太子如何不知,所有的布局都是针对他而来的,可他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根本已是别无他选。
最后的最后,就是那场血战五日,死伤数万人的大战。
庚寅,太子兵败,向南逃至长安城覆盎门。司直田仁率兵把守城门,他因觉得太子与皇帝是父子关系,不愿逼迫太甚,使得太子顺利出城。
……
夜色漆黑,星月俱无,空气中弥漫着令人透不过气的窒息感。夜风拂过,微弱的烛火明灭不定,昭示着风雨欲来的压抑气息。
脏乱不堪的狭小茅屋内,大汉尊贵的皇太子坐在侍卫们勉强收拾地齐整一些的稻草上,唇角透出些许自嘲的笑意。
有生以来,他从未到过这样的地方。甚至于,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地方存在。
亏他自诩体贴民生、体察民情、体恤民意,原来竟是什么也不知道……
太子沉默不语,周围人等自然不敢发出声音,只把视线紧紧停留在他的脸上,试图从那波澜不惊的神情中看出些许端倪。
刘据垂首坐着,右手握紧了许多年前表兄赠与他的剑。他有些后悔,昔年表兄教他剑术的时候,从来不曾认真练习。
否则那日,丞相刘屈氂令执金吾封闭长安各门时,他是有机会强行出城并上甘泉面见皇帝的,后来的那些事,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只是,河水不能逆流,时光也不能回溯,过去的就是过去了,不可能再重来。
见太子迟迟没有决断,侍卫长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道:“太子殿下,我们已经泄了踪迹,必须尽快离开!”
刘据抬首,淡然看他一眼,轻轻摇头:“离开此地,我们能去何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叛上作乱、背逆君父,哪里还有容身之地。
“太子殿下!”侍卫长跪伏在地,无言以对。他有想过,劝太子去西域,或是更远的地方,可是大汉的皇太子,岂能苟且偷生至此,那与身死又有何异,所以他不敢开口。
刘据没有再看侍卫长,而是把目光投向并排跪在他面前却是一言不发的两个儿子,轻声问道:“你们可想离开?”
年幼的刘曜立即回道:“孩儿不走,孩儿愿跟随父亲。”年长的刘进却是稍有犹豫。
“兄长?”刘曜轻轻唤他,清澈的墨瞳里闪烁着疑惑的目光。
刘曜年方十五,是难产去世的太子妃为刘据留下的唯一骨血。刘进则是史良娣所出,因太子妃早逝,兄弟二人皆是史良娣抚养长大,素来倒也亲睦。
须臾,刘进抬起头,泣声道:“孩儿也愿追随父亲,只是……”他难以成句,只得默默转头,看着襁褓中出生不及百日的儿子。
他并不畏死,更不想背弃父亲,只是他的儿子如此年幼,甚至来不及取名,他如何忍心将他带走……
可留下这个孩子,让他六亲皆无且背负着无法救赎的罪名苟活于世,他同样于心不忍……
刘进思来想去,终是无法下定决心,只能交给刘据决定。
刘据思忖片刻,接过包裹着婴儿的襁褓。连日的奔波逃亡,让生来就娇生惯养的小婴儿极不适应,他微弱地抽泣着,哭声微不可闻。
不多时,他把婴儿递到侍卫长手里,待他小心地抱稳孩子,又从袖中取出一枚从不离身的玉璜,塞进襁褓里。
刘据的眼神有些不舍,语气却是冷静而坚定的:“你带皇曾孙回长安,将他连同这枚玉璜交给霍光。”
侍卫长不想听命,却在太子坚持的目光下无可奈何:“卑职定然不辱使命!”他咬咬牙,领命离开。
目送侍卫长的背影离去,刘曜低声问道:“父亲,侄儿真的能活下去?”祖父尚且不肯原谅他们,又如何会放过一个血统更加遥远的曾孙。
刘据执剑而起,寒声道:“只要霍光还记得另外那枚玉璜在哪里,他定会拼死护住这个孩子的。”若是护不住,就是天意难违了。
刘曜不解其意,困惑地眨了眨眼,却没再追问下去。
静谧的深夜里,有隐约的马蹄声自远方传来。
刘据的手死死地握住剑,他是大汉的皇太子,他可以向自己的君王和父亲认错,乃至认输,但是其他人,那是绝对不行的。
无论结局如何,他绝不能先行放弃,表兄给他的剑,可不是让他自杀用的。
……
“不可能!不可能!据儿怎么可能自杀!”
“是他们!是他们杀了朕的儿子!”
建章宫中,痛失长子的皇帝状若癫狂,他如何不知道,太子的那番话与其说是说给霍光听的,不如说是说给他听的。
霍光跪于御前,不敢轻动,更不敢出声,只能战战兢兢地听着帝王悲愤的发泄。
良久,皇帝的心绪逐渐平复下来,他的神色平静到看不出一丝情绪,只有眼底,透出显而易见的衰老,那是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止的。
他留下一道口谕:“将皇曾孙交廷尉。”随即拂袖而去。
霍光颤抖着手,拿起从婴儿的襁褓里取出的玉璜,嘴唇微动,却是无法言语。
玉璜造型古朴,刻着精致的凤纹,玉身通透,几近透明,泛着极浅的紫色,摸上去细腻莹润,在玉璜最中央的部位,用大篆刻着四个小字,其萼相辉。
霍光当然记得另外那枚刻着“棠棣之花”的玉璜在哪里,它在茂陵,在他的兄长状如祁连山的墓冢里。
“在你心里,我是不是永远也比不过他?”
霍光对兄长的尊崇是毋庸置疑的,而他心底的疑问,则是没有人可以回答的,因为知道答案的人,都已经不在世上了。
后元二年,二月,皇帝行幸五柞宫。
皇帝病重,霍光涕泣问道:“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皇帝回道:“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乙丑,皇帝诏立幼子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丙寅,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接受遗诏,共辅少主。
丁卯,皇帝崩于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
元平元年,夏,四月癸未,孝昭皇帝崩于未央宫,无嗣。
霍光与群臣商议,将孝武皇帝之孙昌邑王刘贺迎接到长安城。
六月,丙寅,刘贺接受皇帝玺绶,承袭帝位。
癸已,霍光与群臣奏皇太后昌邑王淫丨乱,诏废。
刘贺被废黜,霍光召集群臣共同议定皇位继承人,上奏皇太后曰:“孝武皇帝曾孙病已,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
皇太后诏曰:“可。”
庚申,刘病已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阳武侯。随即,由群臣奉上皇帝玺绶。
地节二年,春,霍光病重。
“太子殿下,臣不负所托,终于可以来见你了……”他手中紧紧握着的,是那枚刻有“其萼相辉”的玉璜。
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薨。
作者有话要说:
ps:诸君请勿考据,我知道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的生母史籍无记载,未必就是卫子夫生的女儿,刘据的太子妃史籍亦无记载,有没有都是个问题,他逃亡湖县时,身边跟着的是两个小儿子(名字无记载),皇孙进和刘病已应该是在长安城,但是为了情节需要,我就这么写了,亲爱的们看看就好,不要较真。
第002章 雨夜惊魂
犀利的闪电犹如锋利的剑刃,猛然划破深蓝色的天幕,把天空劈成了两半。
足以将整个夜空照亮的骇人闪电刚刚消逝,美轮美奂的未央宫就在剧烈的震动下战栗起来。
又是一声炸雷响起,仿佛要把沉睡中的大地撕成碎片,也惊醒了无数早已进入梦乡的人们。
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降,奔腾的天河从闪电划开的裂缝喷涌而出,凶猛地流向人间。
椒房殿内,宫人们来往穿梭,点燃了全部的烛火,将宫室照耀地亮如白昼。
皇帝不悦地皱了皱眉,问道:“何人在外喧哗?”
皇后卫子夫坐在他的对面,表情平静,目中却依稀透出焦虑之色,纤纤十指也紧紧握起。
虽然民间有人流传“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可她心里却很清楚,自从三年前生下皇子据并被封为皇后,皇帝对她的心思,就已渐渐淡了。
今日,皇帝难得摆驾椒房殿,两人说起三位公主和小皇子,倒也有几分往日的亲密。
岂料到了晚间,先是风雨大作,后有宫人喧嚣。前者乃是天意,非人力所及,可后面这桩,明显就是她管束不力了,卫子夫难免有些忐忑。
须臾,有年长宫人从殿外进来,稽首道:“启禀陛下,是皇子的保姆求见皇后,说是皇子被惊雷吓醒,醒来啼哭不已,她们再三拍哄,实在是哄不住,只能来见皇后。”
卫子夫闻言,神色顿时一滞,既是担心儿子的状况,又是忧虑皇帝可能不喜小皇子的性情。
她进宫十数载,接连生了三个女儿才得了一个儿子,也是因为这个儿子得到了皇后之位,难免就把小皇子养得娇惯了些。
小皇子生性安静,又有母亲和姐姐们的悉心呵护,性子更显文弱,看在雄才大略的皇帝眼里,不免就是“不类己”。
当然,皇子眼下尚且年幼,又是宫里唯一的皇子,他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让皇帝对他恩宠有加,暂且不会对他计较太多。
小皇子天真无邪,对自己的处境毫无感知,可卫子夫身为人母,就不能不想得更深。
而今,皇帝宠着体质修颀、纤腰绰约的王夫人,再有皇子降生,不过是时间问题。届时,皇帝要看的,除了对母亲的喜爱程度,肯定就是皇子自身的资质。
大汉推崇孝道,讲究“以孝治天下”,皇帝对生母更是尊崇有加。卫子夫身为皇后,时常会带着小皇子去长乐宫给王太后请安,陪她聊天解闷。
王太后对卫子夫一向不咸不淡,对长孙却是疼爱甚深,不过她偶尔也会在言语间透露出,小皇子的文静乖巧和皇帝小时候的活泼好动相去甚远。
太后许是顺嘴一说,过后即忘,卫子夫却会想到,小皇子再过两年就要读书习剑,若他还是这般羞涩内向,只怕真会失了圣心。
卫子夫不是没想过扳扳儿子的性格,可惜收效甚微。昨年,卫青给他削了把木剑,他拿到的时候兴奋不已,“舅舅、舅舅”叫个不同,还在卫青怀里滚来滚去。
其后不久,霍去病进宫给她请安,逗着小皇子说要教他习剑。谁知小家伙一头扎了过去,嘴里甜甜叫着“表兄”,却是压根儿没有去拿剑的意思,更别说跟着练习了。
卫长公主姐妹几个见了,在旁边笑个不停,卫子夫却是无奈地叹了口气,她的这个儿子,真是一点都不像皇帝。
若是皇帝不在此处,卫子夫定然直接就去偏殿照看孩子了。小皇子爱黏着亲人,不仅是母亲和姐姐,便是舅舅和表兄,见了也是亲热异常,可对身边伺候的人,反而不是很依赖。
卫子夫犹豫着,要不要让人把孩子抱过来,这样的风雨天气,电闪不休,雷鸣阵阵,保姆们根本哄不好小皇子。
谁知她刚要启唇,皇帝已出声道:“既是如此,还不快把皇子抱来,若是吓着了,为你等是问。”
不多时,年方三岁的小皇子就被保姆从偏殿抱了来,卫子夫正要把人接过来,却被皇帝抢了先,不由愣在了原地。
皇帝是疼爱儿子的,关于这一点,卫子夫从不怀疑。
三年前,她生下小皇子,年近而立方得一子的皇帝欣喜若狂,即命东方朔和枚皋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之赋,等于提前昭告天下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大汉的皇太子。
其后,为了感谢上苍赐予他的第一位皇子,皇帝又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的神祠以祭拜。
天家添丁,绝非家事,举朝臣子亦为这位迟来十余年的大汉皇长子的诞世而高兴。
此时,因皇后之位已空缺一年有余,中大夫主父偃上书皇帝,请立皇子据生母卫子夫为皇后。
同年三月甲子,皇帝册立卫子夫为皇后,大赦天下,小皇子的身份亦由庶长子变更为嫡长子。
只是,无论皇帝有多喜爱儿子,他都很少有抱他的行为,仅有的两次都是刚刚抱了一下,立即就递给旁人了。
起初,皇帝是因为不敢,小婴儿的身体软软的,他碰都不大敢碰,更别说抱。后来就是所谓的皇帝尊严了,身为帝王,他要表达对儿女的宠爱,方式多得多,亲亲抱抱什么的,实在不成体统。
然而今夜,小皇子实在是哭得太惨了,他手足并用,在保姆怀中挣来挣去,哭得嗓子都有些哑了。
皇帝见此情形,顿时心疼不已,他顾不得多想,当即就从保姆手中接过了儿子。
许是皇帝抱孩子的姿势太过不熟练,小皇子落到他的怀里,哭得反而更凶了,他不单是哭,还伸出双手,使劲往外推着皇帝。
卫子夫见状,心内焦灼不堪,她心疼儿子沙哑的嗓音,更怕他闹得太过,触怒了皇帝。
皇帝可不知道皇后百转千回的复杂心思,他难得做回慈父,眼里心里全是宝贝儿子:“据儿乖,据儿不哭,阿翁在这里哦,据儿不怕……”
小皇子哭了好半晌,可能是有些累了,暂时消停下来。他抬起肉乎乎的小手,胡乱用手背在脸上擦了擦,把一张本就涕泪交加的小胖脸擦得更花了。
皇帝暗自松了口气,心道朕哄儿子还是有点天赋的,保姆们折腾了小半天,据儿哭得越发厉害,他不过刚接手,随意拍了两下,据儿就安静下来了。
不想小皇子歪着脑袋,瞪着清澈圆润的漆黑眸子死死地盯着皇帝的面容看,一眨不眨。
突然,他伸手抱住皇帝的脖子,猛地扑了过去,脸上的鼻涕眼泪全都蹭到了皇帝肩上。不等诧异的帝后二人出声,小皇子张开嘴,“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皇帝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顿时慌了神。卫子夫也是惊骇不已,据儿从小就是安静的孩子,甚少哭闹,偶尔不高兴了,也是默默地掉眼泪,再说是吓着了,也不至于像今晚这般。
卫子夫担忧小皇子是和皇帝不熟,不愿被他抱着,便想将他接过来哄。岂料刘据的小手紧紧箍着皇帝的脖子,压根儿不肯撒手,还连声叫着:“阿翁,不要不要……”
皇帝原本就不信邪,他不承认自己会有搞不定儿子的可能,此时见儿子对他如此依赖,更不愿把他交给皇后了:“据儿,阿翁在呢,据儿不要怕哦……”
卫子夫目瞪口呆,她忽然发现,自己对皇帝的了解,也许并没有她以为的那样深。在皇帝的心目中,嫡长子的分量是相当重的。
“阿翁,不要不要据儿……”刘据这回是真的哭累了,他用小胖脸贴了贴皇帝的脸颊,就在他怀里打了个呵欠,随即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小皇子睡着了,皇帝的脸色并未好转,反而变得阴沉了些,他压低声音问道:“皇后,可有人在据儿耳边说过什么不该说的?”
卫子夫咬了咬唇,心里虽有同样的疑惑,却是轻轻摇了摇头,儿子身边的宫人保姆都是她亲手挑选的,不可能存有外心,只是据儿今夜的表现,确是有些古怪。
皇帝没有再问,重新把视线投回儿子身上。小皇子睡得很熟,可他即使在睡梦中,小眉头也不时皱一下,让人不禁猜测,这么小的孩子,他的烦恼会是什么。
卫子夫见儿子已经睡得安稳了,伸出手轻声道:“陛下,还是让臣妾来抱着孩子吧?”
皇帝转头看她一眼,却没把儿子递过去:“不用,朕抱着就好,免得又把据儿弄醒了。”儿子如此黏他,皇帝心里也是颇自得的。
卫子夫微微一笑,不再言语,再没什么比皇帝父子亲睦更能令她安心的了。
第003章 梦中执念
前半夜哭闹了好半晌,刘据后半夜睡得格外香甜,舒舒服服睡到日上三竿才睁开眼睛。
他醒来的时候,皇帝已经上朝去了,皇后则是处理宫务,两人都不在寝殿内。刘据首先看到的是他的三位姐姐,卫长公主刘妍,阳石公主刘姝和诸邑公主刘妆。
三位公主显然已经等候许久,见到弟弟醒了,她们中间性情最活泼的刘妆打趣道:“据儿小懒虫,你可真够懒的,太阳都要晒屁股了……”
刘据抬手揉揉眼睛,神色茫然地看着眼前年幼稚嫩的姐姐们。
昨日夜里,他做了一个很可怕的噩梦。梦里,父亲不要他了,也不要母亲和姐姐们了,表兄和舅舅不知去了哪里,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那个梦很长,长得刘据醒来时已经忘了梦中的大部分内容,只有那种浓烈地无法抹去的悲伤和某些强烈到刻骨铭心的执念留了下来,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阿妆姐姐,我不是小懒虫。”刘据眨了眨眼,似是清醒过来,他看了诸邑公主一眼,朝她爬了过去,紧紧握住她的手不放。
卫皇后的四个儿女,年龄差非常有趣,卫长公主年长阳石公主三岁,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诸邑公主和刘据,同样也是相差三岁。
论及对弟弟的疼爱程度,三位公主不分伯仲,可要说和刘据玩得最好的,定是诸邑公主无疑。只是以往姐弟两个再要好,也没像今天这样,还没着衣梳洗,就滚到了一起。
刘妆反握住刘据的手,笑问道:“据儿今天怎么了?这么黏着三姐……”
刘据抿嘴笑笑,也不说话,而是伸出另一只手,把阳石公主也给拉住了。
卫长公主不明白弟弟为何如此,尝试着猜测道:“据儿是昨晚被吓到了么?今天才拉着姐姐不放……”昨夜风大雨急,电闪雷鸣,不说年纪最小的刘据,就是刘姝和刘妆两个在被雷声惊醒后,也是吓得去了她的房间,姐妹三个同榻而眠,安睡到了天明。
刘据仍是笑笑,什么也不说,姐姐们都还在身边,真好。
过得片刻,他放开拉着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的手,爬到卫长公主身边,趴在她腿上问道:“阿妍姐姐,去病哥哥什么时候来陪我玩?”
卫长公主莞尔一笑,把弟弟抱到怀里柔声道:“据儿想去病哥哥了啊,他跟在阿翁身边做侍中,要阿翁放他假才能来陪你玩。”
“哦。”刘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那我去问阿翁好了。”
一直沉默不言的阳石公主闻言秀眉一挑,她家弟弟的性子一向恬淡,虽然爱黏着舅舅和表兄,也只是在他们来椒房殿的时候会缠上去让他们抱,平时却不会刻意找人,更别说去找皇帝要人。
诸邑公主想到了同样的问题,她不像两位姐姐那般性格沉静,直接就问道:“据儿,你这么急着要找去病哥哥,是有什么事吗?”
刘据颔首,认真道:“舅舅给我削了把木剑,去病哥哥答应要教我练习的。”此言一出,公主们神色俱变,她们面面相觑,却都不知该说什么。
舅舅的确给弟弟削过一把木剑,可那都是昨年的事了,当时就说过要教他,后来表兄霍去病也说过类似的话,可惜刘据对舞刀弄剑毫无兴趣,这件事也就搁在那里了。
今日可倒好,谁都没有提起,他自己说要习剑了。虽说刘据是皇子,身边侍卫如云,用不着一定要有多高的身手,可他能有这样的举动,看在父亲眼里定会是很欣慰的。
只是先前那样长的时间,他对此事都是全无兴致,如今突然改了性子,难怪公主们深感惊诧。
卫长公主想了想,抚着弟弟的发顶问道:“据儿为何突然想要练剑了?”
刘据愣住了,迟疑片刻方道:“我就是要学。”语气十分坚决。
其实,他也说不出自己为何非要习剑的理由,只是在那个悲伤的梦里,他是这样想的。
小孩儿的脸,六月的天,善变是很正常的,再乖巧的也不例外。再说习剑也不是坏事,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讨得父亲欢心,公主们干脆就不多问了,免得说错哪句话,小家伙又改变主意了。
中午时分,皇帝又来了椒房殿,很明显他不是来看皇后的。
自从三年前皇子出生,皇帝对卫子夫就冷淡了许多,册后之后,更是鲜少临幸椒房殿。但是,他到椒房殿的次数并不少,即使政务繁忙,也会让人把皇子带去宣室,哄着玩一会儿。
多数时候,负责在这个时候照看皇子的人就是霍去病。霍去病生性沉默,对爱好哭闹的幼儿一向缺乏兴致,无论是三位公主表妹,还是母亲家的同母弟妹,又或是舅舅家的表弟表妹,他都极少表现出身为兄长该有的耐心,唯一的例外就是刘据。对此,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曾在背后讨论过,她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据儿性子静,不会吵着去病哥哥,所以他才不会烦他。
皇帝是来看儿子的,今日处理政务的时候,小皇子昨夜抱着他哭得喘不过气的模样一直在他脑子里浮现。他有派人查过,刘据身边近日可有异常发生,答案却是没有。
于是,皇帝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刘据是宫里唯一的皇子,不仅他爱若珍宝,皇后更是看得跟眼珠子一样,三位公主对弟弟亦是疼爱有加,谁能让他委屈成那个样子。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长乐未央!”卫长公主带着妹妹们迎驾,礼仪无可挑剔。
刘据却是喊了一声“阿翁”就开心地扑进了皇帝的怀抱,撒娇道:“阿翁,你能把去病哥哥借给我一段时间吗?我很快就会还你的。”
皇帝顿时乐了,扑哧笑道:“据儿想要借你‘去病哥哥’有何用?说不出个正经的理由朕可不借。”
去岁,霍去病被他扔进了羽林营,训练那些孤儿,可没空像以前那样,成天待在椒房殿陪着刘据玩。对于自己亲手教出来的得意门生,皇帝可是寄予了极高的期望的。
刘据闻言愣了愣,还抿着唇想了想,半晌方道:“我想跟着去病哥哥习剑,他说过要教我的。”
皇帝对儿子提出的要求不置可否,反而问道:“据儿为何突然想要练剑了?”他的这个问题,和卫长公主先前问的一模一样。
刘据这回没有再迟疑,不假思索道:“因为我想学了。”
“哦。”皇帝意味深长地应了声,正色道:“既是据儿想学,你的要求,朕准了,把你的‘去病哥哥’借给你,可你要是半途而废……”
没等皇帝把话说完,刘据抢先道:“儿臣不会半途而废的。”那个噩梦太让他感到害怕了,哪怕看不懂,也记不清内容,可梦里后悔的事情,他不能让自己再后悔一遍了。
皇帝微微笑了,儿子是否习剑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可他若能有恒心有毅力地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他对这种态度却是极满意的,这才像是他刘彻的儿子。
晚些时候,霍去病来了椒房殿,他给皇后见了礼就带着刘据去了后面的花园。不是霍去病不待见公主表妹们,而是他和她们之间,素来没有共同话题,见面也是相对无言。
当然,由于十二岁的年龄差距,他和刘据也没多少可说的,不过两个不爱说话的人凑到一起,却有他们自己的相处之道,向来都很和谐。
霍去病做事一向直接,说了要教刘据习剑上手就开始教基本动作,根本不问他为何突然改了主意。
只不过,他本人于武艺一道堪称天才,教人的时候难免以己度人,以至于他简洁明了的讲述,刘据基本听不懂,他觉得不算太难的动作,刘据完全做不到。
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在花园旁边偷看弟弟练剑,她们看到刘据手忙脚乱的动作,心里都有些担心,总觉得表兄兴许就会不耐烦了。
岂料霍去病并未如此,他大致了解刘据的功底后,把基本动作又给他分解了遍,然后规定了练习的次数和完成的规定时间,就拍拍手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去了。
第004章 英雄归来
转眼间,刘据跟随霍去病习剑已有一月有余,进益如何两位公主不通剑术看不出来,但看他们教的人心平气和,学的人持之有恒,想来应该算是不差的。
霍去病并非每日都来椒房殿,对于一心想要跟舅舅上阵杀匈奴的他来说,训练好皇帝交给他的羽林孤儿,早日获得上阵杀敌的资格许可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情。
刘据年方三岁,习剑不过是学点基本招式,宫里的侍卫谁都能教得下他。只是他个性腼腆,不爱跟外人打交道,而比起卫青,霍去病显然是更有空的那个,皇帝才把他暂时借给了儿子。
霍去病每次到椒房殿,都会先检查刘据的练习进度,再给他布置未来几日的任务。在霍去病看来,他的这位小表弟在学武一道的天分只能算是平常,唯有刻苦而已。
不过他也清楚,以刘据的身份而言,日后是用不着亲自上战场的,因而对他的要求不会太过苛刻,量力而行就好,倒是皇帝和舅舅先后看了刘据的表现,皆是点头称赞。
霍去病看得出来,刘据不像自己,对弓马骑射是天生的热爱,可不管他有没有进宫,他对他布置的任务从来不会懈怠,在没人强行要求的情况下,这是绝大多数三岁孩子都做不到的。
这日,霍去病难得沐休,大清早就来了椒房殿,手把手地握着刘据的手给他纠正动作。
午时将至,阳石公主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全无往日的端庄仪态,她边喘气边道:“去病哥哥,据儿,你们听说了吗?张骞回来了,张骞回来了!”
霍去病猛然怔住,素来处变不惊的脸上呈现出些许刘据看不懂的复杂表情,他顿了顿,随即问道:“他在哪里?陛下要接见他吗?”
阳石公主兴奋地直点头:“父皇已经下旨,要在承明殿接见张骞,命二千石以上朝官通通到场。”他们谁都没有见过张骞,可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对他的敬佩。
刘据的神色有些茫然,张骞是谁,他似乎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并且知道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半晌,他仰起头,定定地看着霍去病:“去病哥哥,我们去承明殿吧?”
霍去病正有此意,当即点头应下,又问阳石公主:“阿姝,你要去吗?”
阳石公主微有犹豫,随即摇头道:“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霍去病再不多言,抱上刘据就往承明殿而去,这样的场合,他可不愿缺席。
途中,刘据小声问道:“去病哥哥,你见过张骞吗?”
霍去病摇头,张骞持节出使那年,他比现在的刘据还要小,怎么可能见过他。只是过去这些年,他听皇帝念叨张骞的次数不算少,对他的事迹也知之甚深。
刘据抿了抿唇,不再多问,他隐约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哪里见过张骞。
霍去病带着刘据赶到承明殿的时候,文武百官早已就位,皇帝亦已入座,他们屏住呼吸,悄悄站到大殿边上,并未惊动他人。
此时,张骞尚未进殿,皇帝心有灵犀地往右一转头,正好对上刘据清澈的眼神。皇帝招了招手,示意霍去病带着刘据到他身边,但是不许出声。
刘据抬手捂着嘴,用力地点着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听话。
礼乐大响,编钟齐鸣,刘据瞪大了眼睛,朝着承明殿的门口看去。
须臾,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削身影出现在了那里,他的衣服破旧地早就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和样式,他的右手持着十三年前出发时带着的汉节,那节也只剩下了一根木棍和一根麻绳。
偌大的承明殿鸦雀无声,所有人目光的焦点都集中到了那个人的身上。
他步履蹒跚地跨过殿门,一步一步朝着皇帝走来,步伐虽慢,却很坚定。
安静的大殿内渐渐有了微弱的抽泣声,而且越来越明显,许多人开始抬起衣袖,擦拭眼角怎么擦也擦不干的泪水,他们中的某些人,是见过十三年前张骞出发时的情形的,感悟因此更深。
张骞一步一步走到了承明殿的中央,他小心翼翼地将那根使节捧在手上,跪倒呈前,神色无比虔诚:“臣张骞奉旨出使大月氏归朝,奉节于陛下,乃全使命。”
刘据早已泪流满面,张骞出使大月氏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却被匈奴人扣了十多年,最初出发的百人使团,仅仅只有两人归汉,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感觉到肩膀上略微增加的重量,刘据好奇地回过头,却见霍去病一手放在自己肩上,一脸很紧绷的表情,严肃到了极致。
刘据把头转回来,就在扭头的瞬间,他看到了皇帝发红的眼尾和眼中的泪水。刘据从未见过这样的皇帝,不禁呆住了,喃喃地叫了声“阿翁”。
皇帝没有听到儿子压低的声音,因为他已经起身离开御座,朝着张骞走去。
“陛下!陛下!”十三年的漫漫旅程,他终于回到故国,并且不辱使命,张骞跪倒在皇帝脚下,失声痛哭。
“建元三年、四年、五年……元光一年、二年、三年……整整十三年……”皇帝伸手扶起张骞,迭声道:“张骞,你跑到哪儿去了?怎么一点音讯都不给朕?朕整整想了你十三年。”
“陛下,臣虽远在天边,但心思无一日不在陛下身边。”张骞泣不成声,满朝文武更是无一不抬手拭泪。
就在此时,一个衣着破烂的小男孩赤着脚跑进了承明殿,他的眼神充满疑惑,但却没有畏惧。皇帝朝他招了招手,把小男孩叫到身边,并把他抱了起来。
看到父亲抱着那个孩子朝着殿门走去,刘据挣开霍去病牵着他的手,蹬蹬蹬跟了上去。
翻过承明殿高大的门槛,他听到父亲说了句:“英雄!你是我大汉朝的英雄!”刘据记住了这句话。
皇帝嘉勉了张骞和一直跟随他的堂邑氏奴甘父,拜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
后来,刘据问过皇帝,张骞出使的西域是在哪里。皇帝见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干脆带着儿子到了宣室,指着巨大的舆图和沙盘给他解释,哪里是西域,哪里是大月氏,哪里又是匈奴。
刘据皱着小眉头,听得半懂不懂,然后困惑地问道:“阿翁,龙城又在哪里?”他听过这个名字,知道舅舅在那里打过胜仗。
皇帝抬手一指舆图上的某个点,笑道:“龙城是匈奴人的圣地!就像咱们的太庙一样!”
刘据惊讶地张开了嘴,半晌方道:“龙城好远哦!舅舅好厉害!”
“对,你舅舅最厉害。”皇帝抱起儿子,笑呵呵地接过了他的后半句话。
刘据不解其意,只道父皇是在夸奖舅舅,笑得眉眼弯弯,好不得意。
过了会儿,他又问道:“阿翁,你以后还会派舅舅出去打战吗?”以刘据目前的年龄,对战争毫无概念,他只知道自己有个会打仗的舅舅,还有个很想上战场立功的去病哥哥。
“自然会的。”去岁,王太后崩,因丧中不宜用兵,皇帝咬牙忍着匈奴人的一再犯边,就是等着孝期一过,全面发起反击。
“哦。”这其实不是刘据的关注重点,他接着问道:“阿翁会让去病哥哥跟着舅舅去吗?”
皇帝愣了愣,以霍去病那小子少言不泄的性子,他会跟据儿说这些?他没有回答儿子的问题,反而问道:“据儿,你怎么知道你去病哥哥很想去战场,是他跟你说的?”
刘据摇了摇头,轻声道:“去病哥哥没说,可我就是知道。”
皇帝哑然失笑,意外地发现儿子观察能力不错,又问道:“你想不想让他去?”
刘据犹豫了,片刻方道:“去病哥哥不在,就没人教我练剑了,可是……”
“可是什么?”
“那是去病哥哥想做的事,我不能拦着他。”
皇帝闻言哈哈大笑,笑够了方道:“据儿啊,你去告诉你去病哥哥,他能不能上战场,朕说了也不算,要你们舅舅同意了才行,知道吗?”
“我知道了。”刘据想好了,下次见到舅舅,他要帮去病哥哥求情。
天真的小皇子完全没有想过,卫青疼爱霍去病的程度和他不相上下,霍去病自己软磨硬泡了好几次,连皇帝都点头了也不能让舅舅改变主意,他去求情,又能有什么效果。
第005章 元朔五年
元朔五年有个喜气的开端,宫里的王夫人和李美人先后有了身孕,这对子嗣单薄的皇帝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喜讯,而后宫平静多时的水面,也因此泛起了层层的涟漪。
在此之前,皇帝虽说冷落皇后已久,可他仅有的三女一子都是皇后所出,其他人就是心里再有成算,也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因为谁都知道,在宫里,只有儿子才是最可靠的。
李美人素来不得宠,不过是在王夫人有孕后不便侍寝的情况下侍了回寝,竟然就有了身孕,运气实在是太好,让得宠了好几年才有了身孕的王夫人看了心里很是有些不平。
好在李美人很识趣,晓得自己论身份比不过皇后,论宠爱拼不过王夫人,表现地很是安分守己,就差没把自己的存在感降低为零了。
王夫人则不然,因着皇帝的偏宠,她在宫中的风头早已压过皇后,不过是输在没有儿子,始终不能表现地理直气壮,如今她终于有了身孕,自然是把头昂地更直了。
自从王夫人和李美人有了身孕,皇后就免了她们每日到椒房殿的请安。岂料王夫人并不领情,仍是每日准时报到,从无延误,李美人见此情形,也只得日日前来。
其实,卫子夫是很真心地希望王夫人和李美人不用来椒房殿。原因倒不是旁人误以为的“眼不见心不烦”,而是她的长女卫长公主即将出阁,她想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女儿的婚事上。
卫长公主生于建元四年,她的出生打破了人们对皇帝某方面能力的怀疑,因而生来备受宠爱,这是她的两个妹妹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远不能比的。
汉家素有规矩,只有列侯才能尚主,卫长公主身为皇帝的嫡长女,要下降的自然不会是普通人家。即将尚主的那位幸运儿是平阳公主的长子平阳侯曹襄,曹襄的先祖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平阳懿侯曹参,袭封万户侯。曹襄和卫长公主是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结亲也在情理之中。
皇后第一次嫁女儿,重视程度毋须多言,哪有心思理会王夫人和李美人。偏偏王夫人就是存了不为人知的小心思,每次来了椒房殿都要和皇后细细拉家常,最后挺着并不明显的肚腹慢慢离开。
三位公主对王夫人都没有好感,每每她来了椒房殿就会主动避开,不想向她行礼,更不想跟她虚以为蛇。刘据对王夫人倒是无感,但是姐姐们通常会顺手把他也给带走。
这日,王夫人又来了椒房殿,刘据却不肯安分地待在后殿,他趁着诸邑公主不留神,悄悄跑去了前殿。
到了前殿,刘据没有去找皇后,而是一个人在门前的走廊上站住了,还不时地东张西望。
刘据说不清自己为何要来这里,可就在刚才,他的脑子里模模糊糊地出现了一个画面。王夫人离开椒房殿的时候摔倒了,阿翁很生气,骂了阿母,阿母很伤心,姐姐们也很难过。
刘据并不在乎王夫人会不会摔倒,可要是王夫人在阿母的宫殿里摔倒了,阿翁会不高兴的,他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只是刘据看来看去,也想不明白在平整的路面上,有宫女扶着的王夫人为何会无故摔倒。
他实在想不通,干脆就不想了,打算进殿再去看看。
公主们发现弟弟不见了,赶紧让保姆跟了出来,好在刘据并不顽皮,一个人安静地在殿前玩着,她们找到了人就在旁边看着。
突然,刘据站起身来,转身往殿门跑去,可能是跑得太快,在门口滑了一跤。
保姆们吓坏了,纷纷涌了过去,其中一个在抱起刘据的时候摸了下地面,脸色顿时就变了。
小孩子骨头软,摔一跤不算什么,刘据甚至没有哭,只是紧紧咬住了下唇。
他知道王夫人为何会摔倒了,地上太滑了,可他不明白为何会是这样。
发生在殿前的事情很快传到了皇后那里,刘据被保姆抱了回去,地上的蜡迹迅速被人清理了,王夫人走的时候和往常一样,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事后回想起来,卫子夫后怕不已,不管下手的人是谁,只要王夫人在椒房殿摔倒了,责任就是她的,不是她容不得庶子,就是御下无方,给人可乘之机。
第1节
恋耽美
第1节
耽美分享平台腐书网 fubook
《重生之太子刘据》作者:紫月纱依
文案
刘据的人生,像是一本神转折的。
生在最强盛的帝国,是年近而立的父亲苦盼多年的长子,生而即让母亲封后。
七岁即封皇太子,年幼的弟弟封王就国,对他毫无威胁。
稍长,择师选傅,立博望苑,父亲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
一路光明璀璨,平坦顺遂,长大读书理政,广收门客,光风霁月,簇拥无数。
之后,剧情急转直下,巫蛊之祸,全家挂了。
……
重活一回,手握金手指的太子殿下誓要君临天下!
阅读提示
1、主受主受主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攻君出场晚,稍安勿躁!
2、金手指粗壮,太子的前世记忆逐渐恢复,一路开挂苏爽到底!
3、作者君脑洞大开,剧情长期偏离史实,此乃爽文,请勿考据!
内容标签:重生 宫廷侯爵 传奇 历史剧
搜索关键字:主角:刘据 ┃ 配角:霍光,霍去病 ┃ 其它:重生,太子
第001章 前尘往事
征和年间的长安城,是笼罩在血色中的长安城。无论何时,无论居于城内何处,都能嗅到挥之不散的血腥味。
征和元年,夏,大旱。
年迈的帝王游幸建章宫,某日惊见一名陌生男子带剑进入中华龙门。皇帝怀疑此人来历不明,非同寻常,便命人捕捉。
岂料那名男子弃剑逃跑,侍卫们追赶不及,未能将其擒获。皇帝大怒,将掌管宫门出入的门候全部处死。
皇帝年近七旬,御极五十余年,随着年高体衰,疑心日渐深重,稍有异象,就会怀疑周围的人在用巫蛊诅咒于他。
那日,皇帝见到持剑男子是在午睡初醒之时,除他之外,旁人并未得见。可是,谁又敢说出是皇帝看花了眼之类的话,只能继续搜查,徒劳无功。
一日捉不到疑犯,皇帝一日不得安心。进入十一月,他征调三辅骑士对上林苑进行大搜查,并下令关闭长安城门搜索,十一天后方解除戒严。
至此,巫蛊大祸拉开帷幕。
征和二年,正月,丞相公孙贺与其子公孙敬声坐巫祭祠诅,下狱,死,公孙家,族。
岁首孟春,万物始发,刑杀乃不祥之兆,故而兴汉百年,皆在秋冬之际执行死刑。然天子一怒,遑论天意,在正月就将公孙家族灭,其中包括卫皇后的长姊卫君孺。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公孙敬声先是牵涉了阳石公主,继而又牵连上了诸邑公主。
夏,四月,大风,发屋折木。
闰月,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和长平侯卫伉皆坐巫蛊诛。
卫皇后育有三女一子,长女卫长公主早逝,离世已近二十年。而今,两位公主以祝诅皇帝的大逆罪名被处死,仅剩太子刘据一人。
事已至此,太子如何不知,所有的布局都是针对他而来的,可他进则不得见上,退则困于乱臣,根本已是别无他选。
最后的最后,就是那场血战五日,死伤数万人的大战。
庚寅,太子兵败,向南逃至长安城覆盎门。司直田仁率兵把守城门,他因觉得太子与皇帝是父子关系,不愿逼迫太甚,使得太子顺利出城。
……
夜色漆黑,星月俱无,空气中弥漫着令人透不过气的窒息感。夜风拂过,微弱的烛火明灭不定,昭示着风雨欲来的压抑气息。
脏乱不堪的狭小茅屋内,大汉尊贵的皇太子坐在侍卫们勉强收拾地齐整一些的稻草上,唇角透出些许自嘲的笑意。
有生以来,他从未到过这样的地方。甚至于,他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地方存在。
亏他自诩体贴民生、体察民情、体恤民意,原来竟是什么也不知道……
太子沉默不语,周围人等自然不敢发出声音,只把视线紧紧停留在他的脸上,试图从那波澜不惊的神情中看出些许端倪。
刘据垂首坐着,右手握紧了许多年前表兄赠与他的剑。他有些后悔,昔年表兄教他剑术的时候,从来不曾认真练习。
否则那日,丞相刘屈氂令执金吾封闭长安各门时,他是有机会强行出城并上甘泉面见皇帝的,后来的那些事,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只是,河水不能逆流,时光也不能回溯,过去的就是过去了,不可能再重来。
见太子迟迟没有决断,侍卫长上前一步,单膝跪地道:“太子殿下,我们已经泄了踪迹,必须尽快离开!”
刘据抬首,淡然看他一眼,轻轻摇头:“离开此地,我们能去何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叛上作乱、背逆君父,哪里还有容身之地。
“太子殿下!”侍卫长跪伏在地,无言以对。他有想过,劝太子去西域,或是更远的地方,可是大汉的皇太子,岂能苟且偷生至此,那与身死又有何异,所以他不敢开口。
刘据没有再看侍卫长,而是把目光投向并排跪在他面前却是一言不发的两个儿子,轻声问道:“你们可想离开?”
年幼的刘曜立即回道:“孩儿不走,孩儿愿跟随父亲。”年长的刘进却是稍有犹豫。
“兄长?”刘曜轻轻唤他,清澈的墨瞳里闪烁着疑惑的目光。
刘曜年方十五,是难产去世的太子妃为刘据留下的唯一骨血。刘进则是史良娣所出,因太子妃早逝,兄弟二人皆是史良娣抚养长大,素来倒也亲睦。
须臾,刘进抬起头,泣声道:“孩儿也愿追随父亲,只是……”他难以成句,只得默默转头,看着襁褓中出生不及百日的儿子。
他并不畏死,更不想背弃父亲,只是他的儿子如此年幼,甚至来不及取名,他如何忍心将他带走……
可留下这个孩子,让他六亲皆无且背负着无法救赎的罪名苟活于世,他同样于心不忍……
刘进思来想去,终是无法下定决心,只能交给刘据决定。
刘据思忖片刻,接过包裹着婴儿的襁褓。连日的奔波逃亡,让生来就娇生惯养的小婴儿极不适应,他微弱地抽泣着,哭声微不可闻。
不多时,他把婴儿递到侍卫长手里,待他小心地抱稳孩子,又从袖中取出一枚从不离身的玉璜,塞进襁褓里。
刘据的眼神有些不舍,语气却是冷静而坚定的:“你带皇曾孙回长安,将他连同这枚玉璜交给霍光。”
侍卫长不想听命,却在太子坚持的目光下无可奈何:“卑职定然不辱使命!”他咬咬牙,领命离开。
目送侍卫长的背影离去,刘曜低声问道:“父亲,侄儿真的能活下去?”祖父尚且不肯原谅他们,又如何会放过一个血统更加遥远的曾孙。
刘据执剑而起,寒声道:“只要霍光还记得另外那枚玉璜在哪里,他定会拼死护住这个孩子的。”若是护不住,就是天意难违了。
刘曜不解其意,困惑地眨了眨眼,却没再追问下去。
静谧的深夜里,有隐约的马蹄声自远方传来。
刘据的手死死地握住剑,他是大汉的皇太子,他可以向自己的君王和父亲认错,乃至认输,但是其他人,那是绝对不行的。
无论结局如何,他绝不能先行放弃,表兄给他的剑,可不是让他自杀用的。
……
“不可能!不可能!据儿怎么可能自杀!”
“是他们!是他们杀了朕的儿子!”
建章宫中,痛失长子的皇帝状若癫狂,他如何不知道,太子的那番话与其说是说给霍光听的,不如说是说给他听的。
霍光跪于御前,不敢轻动,更不敢出声,只能战战兢兢地听着帝王悲愤的发泄。
良久,皇帝的心绪逐渐平复下来,他的神色平静到看不出一丝情绪,只有眼底,透出显而易见的衰老,那是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止的。
他留下一道口谕:“将皇曾孙交廷尉。”随即拂袖而去。
霍光颤抖着手,拿起从婴儿的襁褓里取出的玉璜,嘴唇微动,却是无法言语。
玉璜造型古朴,刻着精致的凤纹,玉身通透,几近透明,泛着极浅的紫色,摸上去细腻莹润,在玉璜最中央的部位,用大篆刻着四个小字,其萼相辉。
霍光当然记得另外那枚刻着“棠棣之花”的玉璜在哪里,它在茂陵,在他的兄长状如祁连山的墓冢里。
“在你心里,我是不是永远也比不过他?”
霍光对兄长的尊崇是毋庸置疑的,而他心底的疑问,则是没有人可以回答的,因为知道答案的人,都已经不在世上了。
后元二年,二月,皇帝行幸五柞宫。
皇帝病重,霍光涕泣问道:“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皇帝回道:“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乙丑,皇帝诏立幼子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丙寅,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接受遗诏,共辅少主。
丁卯,皇帝崩于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
元平元年,夏,四月癸未,孝昭皇帝崩于未央宫,无嗣。
霍光与群臣商议,将孝武皇帝之孙昌邑王刘贺迎接到长安城。
六月,丙寅,刘贺接受皇帝玺绶,承袭帝位。
癸已,霍光与群臣奏皇太后昌邑王淫丨乱,诏废。
刘贺被废黜,霍光召集群臣共同议定皇位继承人,上奏皇太后曰:“孝武皇帝曾孙病已,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
皇太后诏曰:“可。”
庚申,刘病已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阳武侯。随即,由群臣奉上皇帝玺绶。
地节二年,春,霍光病重。
“太子殿下,臣不负所托,终于可以来见你了……”他手中紧紧握着的,是那枚刻有“其萼相辉”的玉璜。
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薨。
作者有话要说:
ps:诸君请勿考据,我知道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的生母史籍无记载,未必就是卫子夫生的女儿,刘据的太子妃史籍亦无记载,有没有都是个问题,他逃亡湖县时,身边跟着的是两个小儿子(名字无记载),皇孙进和刘病已应该是在长安城,但是为了情节需要,我就这么写了,亲爱的们看看就好,不要较真。
第002章 雨夜惊魂
犀利的闪电犹如锋利的剑刃,猛然划破深蓝色的天幕,把天空劈成了两半。
足以将整个夜空照亮的骇人闪电刚刚消逝,美轮美奂的未央宫就在剧烈的震动下战栗起来。
又是一声炸雷响起,仿佛要把沉睡中的大地撕成碎片,也惊醒了无数早已进入梦乡的人们。
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降,奔腾的天河从闪电划开的裂缝喷涌而出,凶猛地流向人间。
椒房殿内,宫人们来往穿梭,点燃了全部的烛火,将宫室照耀地亮如白昼。
皇帝不悦地皱了皱眉,问道:“何人在外喧哗?”
皇后卫子夫坐在他的对面,表情平静,目中却依稀透出焦虑之色,纤纤十指也紧紧握起。
虽然民间有人流传“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可她心里却很清楚,自从三年前生下皇子据并被封为皇后,皇帝对她的心思,就已渐渐淡了。
今日,皇帝难得摆驾椒房殿,两人说起三位公主和小皇子,倒也有几分往日的亲密。
岂料到了晚间,先是风雨大作,后有宫人喧嚣。前者乃是天意,非人力所及,可后面这桩,明显就是她管束不力了,卫子夫难免有些忐忑。
须臾,有年长宫人从殿外进来,稽首道:“启禀陛下,是皇子的保姆求见皇后,说是皇子被惊雷吓醒,醒来啼哭不已,她们再三拍哄,实在是哄不住,只能来见皇后。”
卫子夫闻言,神色顿时一滞,既是担心儿子的状况,又是忧虑皇帝可能不喜小皇子的性情。
她进宫十数载,接连生了三个女儿才得了一个儿子,也是因为这个儿子得到了皇后之位,难免就把小皇子养得娇惯了些。
小皇子生性安静,又有母亲和姐姐们的悉心呵护,性子更显文弱,看在雄才大略的皇帝眼里,不免就是“不类己”。
当然,皇子眼下尚且年幼,又是宫里唯一的皇子,他的存在本身就足以让皇帝对他恩宠有加,暂且不会对他计较太多。
小皇子天真无邪,对自己的处境毫无感知,可卫子夫身为人母,就不能不想得更深。
而今,皇帝宠着体质修颀、纤腰绰约的王夫人,再有皇子降生,不过是时间问题。届时,皇帝要看的,除了对母亲的喜爱程度,肯定就是皇子自身的资质。
大汉推崇孝道,讲究“以孝治天下”,皇帝对生母更是尊崇有加。卫子夫身为皇后,时常会带着小皇子去长乐宫给王太后请安,陪她聊天解闷。
王太后对卫子夫一向不咸不淡,对长孙却是疼爱甚深,不过她偶尔也会在言语间透露出,小皇子的文静乖巧和皇帝小时候的活泼好动相去甚远。
太后许是顺嘴一说,过后即忘,卫子夫却会想到,小皇子再过两年就要读书习剑,若他还是这般羞涩内向,只怕真会失了圣心。
卫子夫不是没想过扳扳儿子的性格,可惜收效甚微。昨年,卫青给他削了把木剑,他拿到的时候兴奋不已,“舅舅、舅舅”叫个不同,还在卫青怀里滚来滚去。
其后不久,霍去病进宫给她请安,逗着小皇子说要教他习剑。谁知小家伙一头扎了过去,嘴里甜甜叫着“表兄”,却是压根儿没有去拿剑的意思,更别说跟着练习了。
卫长公主姐妹几个见了,在旁边笑个不停,卫子夫却是无奈地叹了口气,她的这个儿子,真是一点都不像皇帝。
若是皇帝不在此处,卫子夫定然直接就去偏殿照看孩子了。小皇子爱黏着亲人,不仅是母亲和姐姐,便是舅舅和表兄,见了也是亲热异常,可对身边伺候的人,反而不是很依赖。
卫子夫犹豫着,要不要让人把孩子抱过来,这样的风雨天气,电闪不休,雷鸣阵阵,保姆们根本哄不好小皇子。
谁知她刚要启唇,皇帝已出声道:“既是如此,还不快把皇子抱来,若是吓着了,为你等是问。”
不多时,年方三岁的小皇子就被保姆从偏殿抱了来,卫子夫正要把人接过来,却被皇帝抢了先,不由愣在了原地。
皇帝是疼爱儿子的,关于这一点,卫子夫从不怀疑。
三年前,她生下小皇子,年近而立方得一子的皇帝欣喜若狂,即命东方朔和枚皋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之赋,等于提前昭告天下这个刚出生的婴儿就是大汉的皇太子。
其后,为了感谢上苍赐予他的第一位皇子,皇帝又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的神祠以祭拜。
天家添丁,绝非家事,举朝臣子亦为这位迟来十余年的大汉皇长子的诞世而高兴。
此时,因皇后之位已空缺一年有余,中大夫主父偃上书皇帝,请立皇子据生母卫子夫为皇后。
同年三月甲子,皇帝册立卫子夫为皇后,大赦天下,小皇子的身份亦由庶长子变更为嫡长子。
只是,无论皇帝有多喜爱儿子,他都很少有抱他的行为,仅有的两次都是刚刚抱了一下,立即就递给旁人了。
起初,皇帝是因为不敢,小婴儿的身体软软的,他碰都不大敢碰,更别说抱。后来就是所谓的皇帝尊严了,身为帝王,他要表达对儿女的宠爱,方式多得多,亲亲抱抱什么的,实在不成体统。
然而今夜,小皇子实在是哭得太惨了,他手足并用,在保姆怀中挣来挣去,哭得嗓子都有些哑了。
皇帝见此情形,顿时心疼不已,他顾不得多想,当即就从保姆手中接过了儿子。
许是皇帝抱孩子的姿势太过不熟练,小皇子落到他的怀里,哭得反而更凶了,他不单是哭,还伸出双手,使劲往外推着皇帝。
卫子夫见状,心内焦灼不堪,她心疼儿子沙哑的嗓音,更怕他闹得太过,触怒了皇帝。
皇帝可不知道皇后百转千回的复杂心思,他难得做回慈父,眼里心里全是宝贝儿子:“据儿乖,据儿不哭,阿翁在这里哦,据儿不怕……”
小皇子哭了好半晌,可能是有些累了,暂时消停下来。他抬起肉乎乎的小手,胡乱用手背在脸上擦了擦,把一张本就涕泪交加的小胖脸擦得更花了。
皇帝暗自松了口气,心道朕哄儿子还是有点天赋的,保姆们折腾了小半天,据儿哭得越发厉害,他不过刚接手,随意拍了两下,据儿就安静下来了。
不想小皇子歪着脑袋,瞪着清澈圆润的漆黑眸子死死地盯着皇帝的面容看,一眨不眨。
突然,他伸手抱住皇帝的脖子,猛地扑了过去,脸上的鼻涕眼泪全都蹭到了皇帝肩上。不等诧异的帝后二人出声,小皇子张开嘴,“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皇帝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顿时慌了神。卫子夫也是惊骇不已,据儿从小就是安静的孩子,甚少哭闹,偶尔不高兴了,也是默默地掉眼泪,再说是吓着了,也不至于像今晚这般。
卫子夫担忧小皇子是和皇帝不熟,不愿被他抱着,便想将他接过来哄。岂料刘据的小手紧紧箍着皇帝的脖子,压根儿不肯撒手,还连声叫着:“阿翁,不要不要……”
皇帝原本就不信邪,他不承认自己会有搞不定儿子的可能,此时见儿子对他如此依赖,更不愿把他交给皇后了:“据儿,阿翁在呢,据儿不要怕哦……”
卫子夫目瞪口呆,她忽然发现,自己对皇帝的了解,也许并没有她以为的那样深。在皇帝的心目中,嫡长子的分量是相当重的。
“阿翁,不要不要据儿……”刘据这回是真的哭累了,他用小胖脸贴了贴皇帝的脸颊,就在他怀里打了个呵欠,随即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小皇子睡着了,皇帝的脸色并未好转,反而变得阴沉了些,他压低声音问道:“皇后,可有人在据儿耳边说过什么不该说的?”
卫子夫咬了咬唇,心里虽有同样的疑惑,却是轻轻摇了摇头,儿子身边的宫人保姆都是她亲手挑选的,不可能存有外心,只是据儿今夜的表现,确是有些古怪。
皇帝没有再问,重新把视线投回儿子身上。小皇子睡得很熟,可他即使在睡梦中,小眉头也不时皱一下,让人不禁猜测,这么小的孩子,他的烦恼会是什么。
卫子夫见儿子已经睡得安稳了,伸出手轻声道:“陛下,还是让臣妾来抱着孩子吧?”
皇帝转头看她一眼,却没把儿子递过去:“不用,朕抱着就好,免得又把据儿弄醒了。”儿子如此黏他,皇帝心里也是颇自得的。
卫子夫微微一笑,不再言语,再没什么比皇帝父子亲睦更能令她安心的了。
第003章 梦中执念
前半夜哭闹了好半晌,刘据后半夜睡得格外香甜,舒舒服服睡到日上三竿才睁开眼睛。
他醒来的时候,皇帝已经上朝去了,皇后则是处理宫务,两人都不在寝殿内。刘据首先看到的是他的三位姐姐,卫长公主刘妍,阳石公主刘姝和诸邑公主刘妆。
三位公主显然已经等候许久,见到弟弟醒了,她们中间性情最活泼的刘妆打趣道:“据儿小懒虫,你可真够懒的,太阳都要晒屁股了……”
刘据抬手揉揉眼睛,神色茫然地看着眼前年幼稚嫩的姐姐们。
昨日夜里,他做了一个很可怕的噩梦。梦里,父亲不要他了,也不要母亲和姐姐们了,表兄和舅舅不知去了哪里,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
那个梦很长,长得刘据醒来时已经忘了梦中的大部分内容,只有那种浓烈地无法抹去的悲伤和某些强烈到刻骨铭心的执念留了下来,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阿妆姐姐,我不是小懒虫。”刘据眨了眨眼,似是清醒过来,他看了诸邑公主一眼,朝她爬了过去,紧紧握住她的手不放。
卫皇后的四个儿女,年龄差非常有趣,卫长公主年长阳石公主三岁,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诸邑公主和刘据,同样也是相差三岁。
论及对弟弟的疼爱程度,三位公主不分伯仲,可要说和刘据玩得最好的,定是诸邑公主无疑。只是以往姐弟两个再要好,也没像今天这样,还没着衣梳洗,就滚到了一起。
刘妆反握住刘据的手,笑问道:“据儿今天怎么了?这么黏着三姐……”
刘据抿嘴笑笑,也不说话,而是伸出另一只手,把阳石公主也给拉住了。
卫长公主不明白弟弟为何如此,尝试着猜测道:“据儿是昨晚被吓到了么?今天才拉着姐姐不放……”昨夜风大雨急,电闪雷鸣,不说年纪最小的刘据,就是刘姝和刘妆两个在被雷声惊醒后,也是吓得去了她的房间,姐妹三个同榻而眠,安睡到了天明。
刘据仍是笑笑,什么也不说,姐姐们都还在身边,真好。
过得片刻,他放开拉着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的手,爬到卫长公主身边,趴在她腿上问道:“阿妍姐姐,去病哥哥什么时候来陪我玩?”
卫长公主莞尔一笑,把弟弟抱到怀里柔声道:“据儿想去病哥哥了啊,他跟在阿翁身边做侍中,要阿翁放他假才能来陪你玩。”
“哦。”刘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那我去问阿翁好了。”
一直沉默不言的阳石公主闻言秀眉一挑,她家弟弟的性子一向恬淡,虽然爱黏着舅舅和表兄,也只是在他们来椒房殿的时候会缠上去让他们抱,平时却不会刻意找人,更别说去找皇帝要人。
诸邑公主想到了同样的问题,她不像两位姐姐那般性格沉静,直接就问道:“据儿,你这么急着要找去病哥哥,是有什么事吗?”
刘据颔首,认真道:“舅舅给我削了把木剑,去病哥哥答应要教我练习的。”此言一出,公主们神色俱变,她们面面相觑,却都不知该说什么。
舅舅的确给弟弟削过一把木剑,可那都是昨年的事了,当时就说过要教他,后来表兄霍去病也说过类似的话,可惜刘据对舞刀弄剑毫无兴趣,这件事也就搁在那里了。
今日可倒好,谁都没有提起,他自己说要习剑了。虽说刘据是皇子,身边侍卫如云,用不着一定要有多高的身手,可他能有这样的举动,看在父亲眼里定会是很欣慰的。
只是先前那样长的时间,他对此事都是全无兴致,如今突然改了性子,难怪公主们深感惊诧。
卫长公主想了想,抚着弟弟的发顶问道:“据儿为何突然想要练剑了?”
刘据愣住了,迟疑片刻方道:“我就是要学。”语气十分坚决。
其实,他也说不出自己为何非要习剑的理由,只是在那个悲伤的梦里,他是这样想的。
小孩儿的脸,六月的天,善变是很正常的,再乖巧的也不例外。再说习剑也不是坏事,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讨得父亲欢心,公主们干脆就不多问了,免得说错哪句话,小家伙又改变主意了。
中午时分,皇帝又来了椒房殿,很明显他不是来看皇后的。
自从三年前皇子出生,皇帝对卫子夫就冷淡了许多,册后之后,更是鲜少临幸椒房殿。但是,他到椒房殿的次数并不少,即使政务繁忙,也会让人把皇子带去宣室,哄着玩一会儿。
多数时候,负责在这个时候照看皇子的人就是霍去病。霍去病生性沉默,对爱好哭闹的幼儿一向缺乏兴致,无论是三位公主表妹,还是母亲家的同母弟妹,又或是舅舅家的表弟表妹,他都极少表现出身为兄长该有的耐心,唯一的例外就是刘据。对此,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曾在背后讨论过,她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据儿性子静,不会吵着去病哥哥,所以他才不会烦他。
皇帝是来看儿子的,今日处理政务的时候,小皇子昨夜抱着他哭得喘不过气的模样一直在他脑子里浮现。他有派人查过,刘据身边近日可有异常发生,答案却是没有。
于是,皇帝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刘据是宫里唯一的皇子,不仅他爱若珍宝,皇后更是看得跟眼珠子一样,三位公主对弟弟亦是疼爱有加,谁能让他委屈成那个样子。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长乐未央!”卫长公主带着妹妹们迎驾,礼仪无可挑剔。
刘据却是喊了一声“阿翁”就开心地扑进了皇帝的怀抱,撒娇道:“阿翁,你能把去病哥哥借给我一段时间吗?我很快就会还你的。”
皇帝顿时乐了,扑哧笑道:“据儿想要借你‘去病哥哥’有何用?说不出个正经的理由朕可不借。”
去岁,霍去病被他扔进了羽林营,训练那些孤儿,可没空像以前那样,成天待在椒房殿陪着刘据玩。对于自己亲手教出来的得意门生,皇帝可是寄予了极高的期望的。
刘据闻言愣了愣,还抿着唇想了想,半晌方道:“我想跟着去病哥哥习剑,他说过要教我的。”
皇帝对儿子提出的要求不置可否,反而问道:“据儿为何突然想要练剑了?”他的这个问题,和卫长公主先前问的一模一样。
刘据这回没有再迟疑,不假思索道:“因为我想学了。”
“哦。”皇帝意味深长地应了声,正色道:“既是据儿想学,你的要求,朕准了,把你的‘去病哥哥’借给你,可你要是半途而废……”
没等皇帝把话说完,刘据抢先道:“儿臣不会半途而废的。”那个噩梦太让他感到害怕了,哪怕看不懂,也记不清内容,可梦里后悔的事情,他不能让自己再后悔一遍了。
皇帝微微笑了,儿子是否习剑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可他若能有恒心有毅力地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他对这种态度却是极满意的,这才像是他刘彻的儿子。
晚些时候,霍去病来了椒房殿,他给皇后见了礼就带着刘据去了后面的花园。不是霍去病不待见公主表妹们,而是他和她们之间,素来没有共同话题,见面也是相对无言。
当然,由于十二岁的年龄差距,他和刘据也没多少可说的,不过两个不爱说话的人凑到一起,却有他们自己的相处之道,向来都很和谐。
霍去病做事一向直接,说了要教刘据习剑上手就开始教基本动作,根本不问他为何突然改了主意。
只不过,他本人于武艺一道堪称天才,教人的时候难免以己度人,以至于他简洁明了的讲述,刘据基本听不懂,他觉得不算太难的动作,刘据完全做不到。
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在花园旁边偷看弟弟练剑,她们看到刘据手忙脚乱的动作,心里都有些担心,总觉得表兄兴许就会不耐烦了。
岂料霍去病并未如此,他大致了解刘据的功底后,把基本动作又给他分解了遍,然后规定了练习的次数和完成的规定时间,就拍拍手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去了。
第004章 英雄归来
转眼间,刘据跟随霍去病习剑已有一月有余,进益如何两位公主不通剑术看不出来,但看他们教的人心平气和,学的人持之有恒,想来应该算是不差的。
霍去病并非每日都来椒房殿,对于一心想要跟舅舅上阵杀匈奴的他来说,训练好皇帝交给他的羽林孤儿,早日获得上阵杀敌的资格许可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情。
刘据年方三岁,习剑不过是学点基本招式,宫里的侍卫谁都能教得下他。只是他个性腼腆,不爱跟外人打交道,而比起卫青,霍去病显然是更有空的那个,皇帝才把他暂时借给了儿子。
霍去病每次到椒房殿,都会先检查刘据的练习进度,再给他布置未来几日的任务。在霍去病看来,他的这位小表弟在学武一道的天分只能算是平常,唯有刻苦而已。
不过他也清楚,以刘据的身份而言,日后是用不着亲自上战场的,因而对他的要求不会太过苛刻,量力而行就好,倒是皇帝和舅舅先后看了刘据的表现,皆是点头称赞。
霍去病看得出来,刘据不像自己,对弓马骑射是天生的热爱,可不管他有没有进宫,他对他布置的任务从来不会懈怠,在没人强行要求的情况下,这是绝大多数三岁孩子都做不到的。
这日,霍去病难得沐休,大清早就来了椒房殿,手把手地握着刘据的手给他纠正动作。
午时将至,阳石公主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全无往日的端庄仪态,她边喘气边道:“去病哥哥,据儿,你们听说了吗?张骞回来了,张骞回来了!”
霍去病猛然怔住,素来处变不惊的脸上呈现出些许刘据看不懂的复杂表情,他顿了顿,随即问道:“他在哪里?陛下要接见他吗?”
阳石公主兴奋地直点头:“父皇已经下旨,要在承明殿接见张骞,命二千石以上朝官通通到场。”他们谁都没有见过张骞,可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对他的敬佩。
刘据的神色有些茫然,张骞是谁,他似乎在哪里听说过这个名字,并且知道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半晌,他仰起头,定定地看着霍去病:“去病哥哥,我们去承明殿吧?”
霍去病正有此意,当即点头应下,又问阳石公主:“阿姝,你要去吗?”
阳石公主微有犹豫,随即摇头道:“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霍去病再不多言,抱上刘据就往承明殿而去,这样的场合,他可不愿缺席。
途中,刘据小声问道:“去病哥哥,你见过张骞吗?”
霍去病摇头,张骞持节出使那年,他比现在的刘据还要小,怎么可能见过他。只是过去这些年,他听皇帝念叨张骞的次数不算少,对他的事迹也知之甚深。
刘据抿了抿唇,不再多问,他隐约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哪里见过张骞。
霍去病带着刘据赶到承明殿的时候,文武百官早已就位,皇帝亦已入座,他们屏住呼吸,悄悄站到大殿边上,并未惊动他人。
此时,张骞尚未进殿,皇帝心有灵犀地往右一转头,正好对上刘据清澈的眼神。皇帝招了招手,示意霍去病带着刘据到他身边,但是不许出声。
刘据抬手捂着嘴,用力地点着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听话。
礼乐大响,编钟齐鸣,刘据瞪大了眼睛,朝着承明殿的门口看去。
须臾,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削身影出现在了那里,他的衣服破旧地早就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和样式,他的右手持着十三年前出发时带着的汉节,那节也只剩下了一根木棍和一根麻绳。
偌大的承明殿鸦雀无声,所有人目光的焦点都集中到了那个人的身上。
他步履蹒跚地跨过殿门,一步一步朝着皇帝走来,步伐虽慢,却很坚定。
安静的大殿内渐渐有了微弱的抽泣声,而且越来越明显,许多人开始抬起衣袖,擦拭眼角怎么擦也擦不干的泪水,他们中的某些人,是见过十三年前张骞出发时的情形的,感悟因此更深。
张骞一步一步走到了承明殿的中央,他小心翼翼地将那根使节捧在手上,跪倒呈前,神色无比虔诚:“臣张骞奉旨出使大月氏归朝,奉节于陛下,乃全使命。”
刘据早已泪流满面,张骞出使大月氏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却被匈奴人扣了十多年,最初出发的百人使团,仅仅只有两人归汉,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感觉到肩膀上略微增加的重量,刘据好奇地回过头,却见霍去病一手放在自己肩上,一脸很紧绷的表情,严肃到了极致。
刘据把头转回来,就在扭头的瞬间,他看到了皇帝发红的眼尾和眼中的泪水。刘据从未见过这样的皇帝,不禁呆住了,喃喃地叫了声“阿翁”。
皇帝没有听到儿子压低的声音,因为他已经起身离开御座,朝着张骞走去。
“陛下!陛下!”十三年的漫漫旅程,他终于回到故国,并且不辱使命,张骞跪倒在皇帝脚下,失声痛哭。
“建元三年、四年、五年……元光一年、二年、三年……整整十三年……”皇帝伸手扶起张骞,迭声道:“张骞,你跑到哪儿去了?怎么一点音讯都不给朕?朕整整想了你十三年。”
“陛下,臣虽远在天边,但心思无一日不在陛下身边。”张骞泣不成声,满朝文武更是无一不抬手拭泪。
就在此时,一个衣着破烂的小男孩赤着脚跑进了承明殿,他的眼神充满疑惑,但却没有畏惧。皇帝朝他招了招手,把小男孩叫到身边,并把他抱了起来。
看到父亲抱着那个孩子朝着殿门走去,刘据挣开霍去病牵着他的手,蹬蹬蹬跟了上去。
翻过承明殿高大的门槛,他听到父亲说了句:“英雄!你是我大汉朝的英雄!”刘据记住了这句话。
皇帝嘉勉了张骞和一直跟随他的堂邑氏奴甘父,拜张骞为太中大夫,甘父为奉使君。
后来,刘据问过皇帝,张骞出使的西域是在哪里。皇帝见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干脆带着儿子到了宣室,指着巨大的舆图和沙盘给他解释,哪里是西域,哪里是大月氏,哪里又是匈奴。
刘据皱着小眉头,听得半懂不懂,然后困惑地问道:“阿翁,龙城又在哪里?”他听过这个名字,知道舅舅在那里打过胜仗。
皇帝抬手一指舆图上的某个点,笑道:“龙城是匈奴人的圣地!就像咱们的太庙一样!”
刘据惊讶地张开了嘴,半晌方道:“龙城好远哦!舅舅好厉害!”
“对,你舅舅最厉害。”皇帝抱起儿子,笑呵呵地接过了他的后半句话。
刘据不解其意,只道父皇是在夸奖舅舅,笑得眉眼弯弯,好不得意。
过了会儿,他又问道:“阿翁,你以后还会派舅舅出去打战吗?”以刘据目前的年龄,对战争毫无概念,他只知道自己有个会打仗的舅舅,还有个很想上战场立功的去病哥哥。
“自然会的。”去岁,王太后崩,因丧中不宜用兵,皇帝咬牙忍着匈奴人的一再犯边,就是等着孝期一过,全面发起反击。
“哦。”这其实不是刘据的关注重点,他接着问道:“阿翁会让去病哥哥跟着舅舅去吗?”
皇帝愣了愣,以霍去病那小子少言不泄的性子,他会跟据儿说这些?他没有回答儿子的问题,反而问道:“据儿,你怎么知道你去病哥哥很想去战场,是他跟你说的?”
刘据摇了摇头,轻声道:“去病哥哥没说,可我就是知道。”
皇帝哑然失笑,意外地发现儿子观察能力不错,又问道:“你想不想让他去?”
刘据犹豫了,片刻方道:“去病哥哥不在,就没人教我练剑了,可是……”
“可是什么?”
“那是去病哥哥想做的事,我不能拦着他。”
皇帝闻言哈哈大笑,笑够了方道:“据儿啊,你去告诉你去病哥哥,他能不能上战场,朕说了也不算,要你们舅舅同意了才行,知道吗?”
“我知道了。”刘据想好了,下次见到舅舅,他要帮去病哥哥求情。
天真的小皇子完全没有想过,卫青疼爱霍去病的程度和他不相上下,霍去病自己软磨硬泡了好几次,连皇帝都点头了也不能让舅舅改变主意,他去求情,又能有什么效果。
第005章 元朔五年
元朔五年有个喜气的开端,宫里的王夫人和李美人先后有了身孕,这对子嗣单薄的皇帝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喜讯,而后宫平静多时的水面,也因此泛起了层层的涟漪。
在此之前,皇帝虽说冷落皇后已久,可他仅有的三女一子都是皇后所出,其他人就是心里再有成算,也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因为谁都知道,在宫里,只有儿子才是最可靠的。
李美人素来不得宠,不过是在王夫人有孕后不便侍寝的情况下侍了回寝,竟然就有了身孕,运气实在是太好,让得宠了好几年才有了身孕的王夫人看了心里很是有些不平。
好在李美人很识趣,晓得自己论身份比不过皇后,论宠爱拼不过王夫人,表现地很是安分守己,就差没把自己的存在感降低为零了。
王夫人则不然,因着皇帝的偏宠,她在宫中的风头早已压过皇后,不过是输在没有儿子,始终不能表现地理直气壮,如今她终于有了身孕,自然是把头昂地更直了。
自从王夫人和李美人有了身孕,皇后就免了她们每日到椒房殿的请安。岂料王夫人并不领情,仍是每日准时报到,从无延误,李美人见此情形,也只得日日前来。
其实,卫子夫是很真心地希望王夫人和李美人不用来椒房殿。原因倒不是旁人误以为的“眼不见心不烦”,而是她的长女卫长公主即将出阁,她想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女儿的婚事上。
卫长公主生于建元四年,她的出生打破了人们对皇帝某方面能力的怀疑,因而生来备受宠爱,这是她的两个妹妹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远不能比的。
汉家素有规矩,只有列侯才能尚主,卫长公主身为皇帝的嫡长女,要下降的自然不会是普通人家。即将尚主的那位幸运儿是平阳公主的长子平阳侯曹襄,曹襄的先祖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平阳懿侯曹参,袭封万户侯。曹襄和卫长公主是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结亲也在情理之中。
皇后第一次嫁女儿,重视程度毋须多言,哪有心思理会王夫人和李美人。偏偏王夫人就是存了不为人知的小心思,每次来了椒房殿都要和皇后细细拉家常,最后挺着并不明显的肚腹慢慢离开。
三位公主对王夫人都没有好感,每每她来了椒房殿就会主动避开,不想向她行礼,更不想跟她虚以为蛇。刘据对王夫人倒是无感,但是姐姐们通常会顺手把他也给带走。
这日,王夫人又来了椒房殿,刘据却不肯安分地待在后殿,他趁着诸邑公主不留神,悄悄跑去了前殿。
到了前殿,刘据没有去找皇后,而是一个人在门前的走廊上站住了,还不时地东张西望。
刘据说不清自己为何要来这里,可就在刚才,他的脑子里模模糊糊地出现了一个画面。王夫人离开椒房殿的时候摔倒了,阿翁很生气,骂了阿母,阿母很伤心,姐姐们也很难过。
刘据并不在乎王夫人会不会摔倒,可要是王夫人在阿母的宫殿里摔倒了,阿翁会不高兴的,他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只是刘据看来看去,也想不明白在平整的路面上,有宫女扶着的王夫人为何会无故摔倒。
他实在想不通,干脆就不想了,打算进殿再去看看。
公主们发现弟弟不见了,赶紧让保姆跟了出来,好在刘据并不顽皮,一个人安静地在殿前玩着,她们找到了人就在旁边看着。
突然,刘据站起身来,转身往殿门跑去,可能是跑得太快,在门口滑了一跤。
保姆们吓坏了,纷纷涌了过去,其中一个在抱起刘据的时候摸了下地面,脸色顿时就变了。
小孩子骨头软,摔一跤不算什么,刘据甚至没有哭,只是紧紧咬住了下唇。
他知道王夫人为何会摔倒了,地上太滑了,可他不明白为何会是这样。
发生在殿前的事情很快传到了皇后那里,刘据被保姆抱了回去,地上的蜡迹迅速被人清理了,王夫人走的时候和往常一样,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事后回想起来,卫子夫后怕不已,不管下手的人是谁,只要王夫人在椒房殿摔倒了,责任就是她的,不是她容不得庶子,就是御下无方,给人可乘之机。
第1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