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9节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作者:紫微不是花

    第19节

    ☆、第一百三十七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朱厚照醒过来的时候,旁边的被窝早已经凉透了。他裹着被子傻乐了一阵,才翻身起来。高凤听见了里面的声响,忙领着丫鬟们把朱厚照起床要用的东西都送进来。

    等朱厚照穿好衣服揉着眼睛出来的时候,就看见杜若赤着上半身在那里打拳。汗水从他健康的小麦色肌肤上滑下,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泽。朱厚照倚着门在那里看了半晌,杜若才注意到他,行云流水一样的收住了拳势,随手从兵器架上扯了一块布巾子,擦拭自己身上的汗水。

    “怪不得你少有生病,果然是有原因的。成天在宫里住着,我都不知道懒成什么样子了。”衣来张口,饭来伸手,即使朱厚照再有自制力,也在这样的安逸生活下被侵蚀的变成了一头懒猪。摸了摸自己腹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腹肌,朱厚照不由得一阵叹息。

    旁边厢房里早已经准备好了杜若冲澡的热水。杜若拉过朱厚照,三两下就把他扒光了扔进大浴桶里泡着。他自己则在旁边提了木桶,一桶一桶的往自己身上浇热水。

    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朱厚照趴在浴桶沿上看杜若直笑。杜若不自在的看了自己好几眼,实在没发现什么不妥的地方,给了朱厚照一个白眼,自顾自的穿上了衣服。“也不知道你笑什么?怎么一大早起来就像是傻了似的。”虽然很不想理有些发疯的朱厚照,但是昨日才做了某些不可言说之事的杜若又实在是不好不理他。

    朱厚照划了划水,回想起前世的时光:“我在想,你说当年你也没有这么紧张过,怎么这一次怎么紧张?”

    看朱厚照也无心洗澡,杜若把他的衣服整理好,皱眉回答道:“这怎么能和以前比。”以前恨不得能把能想到的意外都想出对策来,各样辅助工具一样不差。这一次却全靠经验,尤其是朱厚照这具身体的年纪实在还太小。杜若是体贴他,却没想到他是受益方还反过来笑自己。“你要是不快点梳洗完回宫,宫里的那几位该担心了。即使今日不早朝,今天的事情估计也有你受的,你还是想想进了宫该怎么解释吧!”

    他这么一说,朱厚照果然没有了玩耍的心情,三两下洗完了,站起来让杜若给他穿衣服。杜若对他无法,叹了口气,乖乖的给他穿衣服:“行了,再闹就过了。”

    朱厚照亲了一下他的脸颊,笑道:“我知道的。”

    吃过早饭,朱厚照和杜若一起坐了杜若的轿子往宫里去。才到了宫门口,果然早有人守在那里,让安国公直接往未央宫去,上皇有急事找他,杜若和朱厚照相视一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遭。

    朱厚照还穿着杜若的衣裳,这样去见朱佑樘和张氏实在不妥,只好让杜若先去。他自己先回宫换了衣服再过去。

    等朱厚照赶到未央宫的时候,所见的景象却是一片和谐。朱厚照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地方。

    “你快过来看看,我拟定的这些人可还中意?”张氏见朱厚照进来,只是一瞬间的晃神,但是又马上反应过来,“我看着几个女孩儿都好。只是我想着多了也不好,不如就选定了两个。你快过来和我一起看看。”旁边朱佑樘和杜若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朱佑樘脸上一直带着微笑。

    朱厚照和张氏商量了半日,终于圈定了四个女孩子,家中都是书香世家,外面名声也十分不错。接下来,到底是哪两个女孩子中选,还要张氏和艾草亲自见了才能敲定。

    在未央宫了耽搁了半日,高凤几次来催前面有大臣递折子拜见,朱厚照都让他们等着。张氏看着实在不像话,劝道:“国事为重,你还是回去吧。”

    瞄了两眼杜若,朱厚照也不知道他和朱佑樘有怎么有那么多话讲,迟疑了许久还是下不定决心离开。张氏见状,站起来给他整了整衣襟,不知怎么的突然留下泪来。朱厚照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给她擦也不是,不擦也不是。张氏哽咽了一阵,强笑道:“这也是你们新婚第一天了,你们这个样子我们也没法为你庆祝。只是以后都好好过日子……只望你们真的像你们说的那样,我也就知足了。”

    这就是张氏的慈母之心,朱厚照轻轻的给她擦拭脸上的泪痕,看她日益斑驳的脸颊,柔声安慰道:“我们一定好好的。”这便是他最郑重的承若了,上一辈子也海誓山盟过,结局如何自不必多说。幸好这一生从头来过,朱厚照最大的愿望就是这样好好的过,一直到两人白发苍苍,也能相扶相持。

    张氏亲自送朱厚照出了未央宫,两人静静的并排着走了许久,朱厚照才出声让她回去。朱厚照看着张氏一步三回头的望着自己,心内又是温暖又是悲伤。忍住了发酸的鼻子,朱厚照才静下心来,去和那些老狐狸斗智斗勇。

    户部已经将建藏书馆的银子拨出来,只是礼部却不敢接收,非要户部将这部分钱随着官员们日常的薪俸一起运到各府去。这本不是户部的分类之事,他们可不想白担这一份风险。两边达不成共识,只好一起找朱厚照解决这一件事情。

    礼部也有他们的道理,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是清水衙门,平日里各样费用多是从各衙门里支取。突然来了这么大一笔钱,礼部也没有多余的人手也没有经验来运送这批银子,只好让户部帮忙。户部却推说,这并不关他们的事情。他们也有自己的考量,若是有人贪污了其中的银两,到时候推给户部怎么办。关键不在于这件事麻不麻烦,而是在于有了这件事说不定以后的麻烦就少不了了。

    没有银行就是这么麻烦,朱厚照也是头疼。听他们在下面打了半日的嘴仗,最终还是让礼部自己想办法。这毕竟是礼部自己的事情,若是给了户部有了先例,以后这样的事情是不是都可以推给户部?户部也不需要做其他的事情了,专门给他们运送银两就可以了。到时候再出点事情,这责任又该谁承担?

    打发了他们几个,杜若才姗姗来迟,自己施施然在下面坐下。朱厚照将几个紧急的奏折用朱笔批了,交给高凤发往司礼监用印,才腾出时间来和他说话:“我往日怎么没有发现你和父皇有这么多话可说?”

    杜若今日进宫也没有什么大事,不过是为了将朱厚照送回来。他自坐在下面喝茶,只是看着朱厚照在那里忙,笑答道:“不过是听他唠叨要如何和你相处而已。你有一对好父母。”朱厚照知道他两世父母缘浅,也附和叹道:“或许是我那一世拯救了宇宙也说不一定。”

    知道朱厚照有心逗他笑,杜若也不辜负他的好意,果然绽放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这两日只顾着和你斗气,忘了问你,你的东西都准备的如何了?”朱厚照问的是自然航海之事。

    杜若一心扑在新作物培育之余,也没忘记了这件事情。“大部分已经准备好了。但是下面反映防腐是一个大问题,匠人们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古代既没有密封技术,也没有防腐剂,在潮湿炎热的海上,食物如何保鲜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大家尝试了用陶罐密封,用木炭吸水,加生石灰各样的方法,效果都不太好。有一个以前酿过酒的老匠人想到了用蜡纸密封的方法,大家正在试验,还没有结果。

    现在才五月初,太平洋海况最好的时候是七八月,还有两个多月的准备时间,朱厚照并不心急。

    倒是杜若还担心另外一个问题:“今年天气比往年都要冷了许多,降水也少。前些日子京城就已经开始有谣言,很可能今年会有大旱。你最好在这两天让钦天监上个折子,无论推演结果如何,好歹先做准备。”朱厚照却没有听说过这件事,点头答应了。

    朱厚照坐着不舒服,故意在杜若面前扭了半天,杜若才无奈的取了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奏折去批注。过了中午,吃了饭才出了宫。

    接下来几日,张氏天天往朱厚照这里送东西,鲈鱼、干贝、各式动物器官,弄得朱厚照哭笑不得。只是母亲一片拳拳爱护之心,朱厚照只好都吃进自己的肚子里。实在接受不了的东西,朱厚照干脆给杜若送去,至于他吃不吃,朱厚照就管不了了。

    紫禁城边上一个小小的宫殿也被收拾出来,专门给艾草上学用。正殿是女先生们讲课的地方,两个偏殿供给两位公主侍读居住。御花园也专门围了一块地方出来供她们平日种花种菜使用活动。一时间,京城里不知多少女儿都在羡慕这两个幸运儿。

    同时,许进的奏折也随着火筛再次犯边的战报进了京城。

    ☆、第一百三十八章

    “欺人太甚”。朱厚照将许进的折子掷到兵部尚书马文升面前。马文升忙弯下身去将折子捡起来。马文升知道朱厚照也在迁怒自己,毕竟许进和自己交情不浅,在朱厚照面前,马文升也说过许进不少好话。默默地承受着朱厚照的怒火,马文升心中也叹息许进这一次是彻底惹怒了朱厚照。

    许进也是久经官场的人,居然这般糊涂。不过是没有善待使臣罢了,皇上下诏训斥一番,认个错罚上个折子罚几月薪俸也就算了。许进居然为了逃避责罚假造火筛犯边的敌情。他真的以为这位少年皇帝耳朵是聋的不成。国公府的商队渗透在西北的各个地方,每一只眼睛都是皇上的眼睛。这官场上哪一只耳朵不是皇上的耳朵。“皇上息怒,无论这件事是真是假,还请皇上谨慎起见,先弄清楚是否真的有敌情再论许大人的错漏之处!”

    朱厚照冷笑一声:“刘公公和督察院的官吏已经带着圣旨和尚方宝剑出发了,马大人不用担心,不久之后,这件事自然水落石出。”

    心中一个咯噔,马文升暗道不好,朱厚照这是有要清算的迹象。他也知道许进在西北因为爱名声太过,闹得有些不像话。这种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圣上不追究,那么百年之后甚至可以传为一段爱国爱民的佳话,话本里再多一个能文能武的将军。可是,圣上一追究,这件事甚至可以上升到犯上作乱的高度。为什么西北只知有你许进,不知有皇上,你到底是何居心,这一条就可以问倒许进。

    到底是自己一系的人,马文升再怎么样也要为许进开脱。只是朱厚照冷着一张脸就是不说话,马文升再多的话在嘴边也说不出来。在那里站了半日,只好告退出来。

    他在路上遇见了进宫的杜若,杜若对他颔首行礼,马文升叫住了他。“国公爷暂且留步。”

    平日里,他们之间并没有多少交集。基于礼貌,杜若还是停下来听他说话。“不知道本爵有什么可以为马大人效劳?”

    “不知道国公爷可知道边境告急之事?”马文升知道杜若是必然知道这件事的。甚至,很可能许进作假这件事就是杜若手下人捅到朱厚照面前的。不过,这是今天早上才到京城的奏折,即使马文升心中再怎么笃定杜若是知道的,面子上也要说他不知道这件事。

    原来杜若还有些疑惑,听他问出这个问题就知道他为什么叫住自己了。“我已经知道这件事情,皇上急诏我进宫也是为了商议西北之事。”至于商议的到底是什么东西,那就不是马文升可以知道的了。

    这一次的事情对马文升有影响,但是也仅限于若是许进有事可能会连累到他。他这样关心许进还是为了许进这些年以来功绩。至成祖以后,大明的吏治越发腐败,军队的战斗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弱。马文升少年时多少次为了大明的边境之危辗转难眠过。许进这样的功绩,让他不仅在西北的人民中被奉若神明,在自己这些官吏眼里,也有几分旷世英雄的感觉。平日里,马文升也为许进做过自己的门生为荣。

    “许大人固守北疆这么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望国公爷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我大明不能少了许大人这样的忠臣良将!”马文升深深的做了一个揖,心中下定决心,自己怎么也要保住许进。他本不是这么容易对着别人掏心掏肺的人。但是他知道如果说整个朝廷有一个人的话朱厚照真的能听进去的话,那就只有杜若了。

    静静听马文升说完,杜若笑道:“无论许大人是功劳还是苦劳,北疆之功是属于所有作战的士兵的;是属于星夜兼程为许大人解决辎重粮草的官员们;是属于上交税收的每一个大明子民。马大人这样窃举国之功为许大人一人荣耀,恐怕不太妥当吧?”

    “这……”马文升面色一白,知道了事情的关键所在。他朝杜若更深的鞠了一躬,迫不及待的告辞离去。

    带杜若进宫的敬连不解的望着离去的马文升,不知道这位大人步履怎么这么匆忙,歪歪斜斜的,连走路都走不稳了。“走吧。”杜若唤了一声,敬连才满心疑惑的跟了上来。

    在出宫门时,马文升的后背几乎湿透。他浑身无力的瘫软在轿子里,庆幸自己今日是做的轿子进宫,没有让更多的人看见自己这样的状态,而不是骑马,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丑。

    原来皇上心中是这么想的,马文升心中骇然。怪不得朝中功绩越大的那几个人皇上越是冷待他们。大家私下里都以为是皇上怕他们功高震主,所以冷冷他们,消消他们的气焰。结果,皇上原来就不认为这些是他们应得的功劳。

    长到这么大,马文升第一次认识到这样一件事情。在他以前接受的教育里,荣耀都属于他们这样身在权势最顶端的人。一仗打胜了,大家都觉得这是主将的功劳。做成了一件大事,大家都认为是头上的大人们领导有功。而这些在朱厚照眼里,他们都是窃举国之功为一身?这完完全全的颠覆了马文升的认知。

    朱厚照不知道杜若一句话给马文升带来了这么大的震撼,他自己现在正在和杜若商议船队出航的事情。钦天监和水师一起择好了时间,七月底最适宜出海,船队就等着挑一天天气最好的日子出航。出航的人已经择好了,杜若把名单送进来给朱厚照过目。

    一大早就被许进的折子和北边来的消息连番轰炸,朱厚照因为睡眠不足,太阳穴直跳,实在不想看那一大篇密密麻麻的文字。“你定了就好,我就不看了。这个许进,越来越放肆,他今日能为了这样一件事情就谎报军情,若我哪天真要怎么样,他还不知道要做出什么事情来!”

    杜若挥退敬连,自己亲手拿了温热的帕子给敬连揉脑袋,朱厚照舒服的恨不得像小猫一样打呼噜。

    “这也不全是他的错,下面的人为了讨好他,溜须拍马,什么事做不出来。你也别生气了,气坏了身子是你自己的。”朱厚照的努力杜若看在眼里,他也是心疼朱厚照的。其他的事情,他不能帮上朱厚照的忙,这样体贴他还是可以的。

    朱厚照抓住杜若的手,把头枕在他的手臂上,疲惫道:“我知道。我只是……。”他只是什么呢?他只是有一种无力感,万事都不在掌握之中的无力感。“我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么多英明神武的帝王先贤都醉心于权术。集权正真是一个好东西。”

    现在他面临许多的问题都是因为他把手上的权利分出去了。午夜梦回时,他也曾反思过自己这样做真的做对了吗?不过绝大多数时候,他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他做的是对的。

    他在有着五千年集权传统的汉人王朝分权或许是找死,但是他知道不分权,越来越僵化集权的大明王朝必死无疑。众人数才几十万的满族人如何灭掉有两亿人口的汉朝的?每一次在做大明分崩离析的噩梦时,朱厚照总是会惊醒,生怕大明王朝真的会毁在自己手上。

    杜若双手把朱厚照环抱在自己的怀里,用自己宽厚的肩膀容纳他这些不显露于人前的脆弱。

    两人保持了这个姿势很久,朱厚照才站起来,伸了伸懒腰,拿了个荔枝喂给杜若吃。杜若一口咬住,笑道:“你现在都已经够忙了,要是再集权,你不忙死?”朱厚照现在每天都是案牍劳形,眼睛都要熬坏了。要是再揽些事情在自己身上,他就不用休息了。

    “慢慢会好起来的。”朱厚照只能这样安慰自己,然后接着努力。

    杜若看他案上还堆叠着许多没有批完的奏折,轻车驾熟的找到了最不重要的那一堆,拿了朱笔帮朱厚照批奏折。朱厚照知道他有意识的在躲避接触到军机大事,也不勉强,自己仍在那里批阅内阁挑选出来的最重要的折子。

    马文升那样失态的消息很快就通过各种途径传到大臣们的耳朵里。有人欢喜有人愁。武将一方以为许进果然是触怒了朱厚照。许进一派的自然是失魂落魄,想着找各样的方法为许进脱罪。不是许进一派的心中却在窃喜。许进雄踞在西北,不知道阻挠了多少他们立功的机会,如今他一倒霉,可不就是他们的机会。

    文臣们却异常的冷静,《大明刑律增补》和藏书馆这两件事已经吸引住了他们的目光。只要一日皇上治罪许进的圣旨不下下来,他们都只会是袖手旁观。再加上刘健如今夹着尾巴做人,他手下的几派人正为了□□斗得正欢,谁有精力管这个。

    ☆、第一百三十九章

    京中的纷纷扰扰对宁王府里的杜升并没有什么影响。在宁王的关怀备至下,他甚至胖了许多。刚毅的面部线条开始有了圆润的弧线。

    朱辰濠也是拿杜升没有办法。有好吃的,他就拿着,有好用的,他也一点不客气,大大方方的使用。他这样不和宁王外道,让人还以为这是在他自己家呢。可是,每当朱辰濠觉得这是他已经回心转意的征兆,想要做点什么时,他又总能做出各样的举动来让朱辰濠兴致全无。

    备酒请他赏月,他摘了府里的名贵兰花插的满头都是,优雅的兰花艳俗的堆积在一起,让人又气又恨还能笑出声来。在他饭食里下药欲成好事,他直接跳下水井,几乎不曾淹死。温言软语海誓山盟对他无用。刀枪剑戟相逼,他自己伸出头来。朱辰濠为他这样乖张的行为愁得不得了,但是也越发丢不开手。

    也不是有那烈性的野猫儿得过朱辰濠的宠,但是他们都及不上杜升一人对朱辰濠的吸引力。他能口吐妙语,也能出口成脏,指桑骂槐的时候比那些丫鬟婆子们骂的还不堪。他能和下人们混成一片,笑的让人心醉,也能横眉冷对朱辰濠,一点温柔也不肯施舍。

    他真真是自己命中的克星,朱辰濠如是想。

    朱辰濠恨不得每日都能呆在杜升身边,能早日获取他的原谅,成就一段前缘。但是凶险的局势,让他不得不各处奔波,遮掩自己的行迹。

    朱厚照对宗室丝毫不留情面的,一旦查出了不法之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点都不在乎皇室的面子。而朱辰濠做过的那些事情,足够他死上好几十回了。他虽然对宁王府的威望很有信心,自认为自己能在这一次清查中独善其身,但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做多些准备总是好的。

    他经常不在府内,就给杜升提供了逃跑的机会。杜升装疯卖傻在这府中和朱辰濠周旋可不是为了把他这一辈子都交付于这深宅大院中,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他。他总是想着广阔苍茫的大漠,美丽神秘的胡杨林,和商队里能歌善舞胡姬。这些完全不同于江南和京城的旖旎风光让他思之欲狂。

    每一次的发呆和睡眠,他都在想着怎么逃出去。在观察了许多天之后,他盯上了宁王妃。

    宁王妃是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女人。至少在杜升看来,宁王妃还会这样在乎宁王对于一个男宠的关心,至少说明她聪明不到哪里去。宁王不是只有自己这么一个旧情人,也不是只有宁王妃一个人独占后宅。杜升最了解宁王不过,多情,暴戾,为了权势不择手段。这样一个男人,还值得她这样宝贝,杜升只有苦笑。

    “娘娘。”秋谷轻手轻脚的进了卧房,叫醒了正在小憩的宁王妃。“这是杜公子让人送过来的。”

    这是杜升交给伺候他的粗使丫鬟带出来纸条。这个粗使丫鬟总是有些新鲜首饰,从别人的谈话里杜升又知道她的家境却并不很好。再主动试探一下,她可不就是宁王妃安排在自己身边的眼线。杜若就不客气的通过她想要联系上宁王妃。

    宁王妃一把把小纸条抓过去,展开一看:无心争宠,意求联合。她一把将纸条在手心揉成小团,问道:“这真的是他送出来的?”

    秋谷点头:“这是安排在他身边的红儿带出来的。如假包换!”她自然是先看过里面写的是什么再交给王妃。她知道王妃最近正为了这件事日夜悬心,如今有了这张纸条,王妃可不该欢喜欢喜?她就说,王妃一看就是个有福的,怎么会因为这么一个上不得台面的男宠就落了下风。

    “暂且不急,先晾他一晾再说。一来,试探他的虚实。二来,也是让他看清楚,他是什么样的身份,咱们是什么样的身份。”宁王妃语气中忍不住就带出几分得意来。她也听说了了许多这个男子和王爷之间的风流逸事。即使知道杜升和王爷并没有成就好事,她也只是以为杜升不过是欲擒故纵。如今看来,这个男子倒是真的没有雌伏于王爷身下的意思。

    秋谷看宁王妃一扫之前的满面愁容,笑道:“娘娘说的事。奴婢这就交代下去,让红儿不与他搭话,晾他几天再说。”

    “等一下。”宁王妃叫住了正要出去的秋谷,反悔道:“算了。这件事早一日完结,早一日安心。你等我写了东西来,你交与红儿给他带去。”

    说完,她从榻上起来,挥笔写下一张小签递给秋谷:“你偷偷的交给红儿,前万别让别人看见。”秋谷应了,小心翼翼的出去。

    纸签从秋谷那里经过红儿到杜升手上时已经是晚上了,杜升随手把一个宁王给的玉佩扔给了红儿,说是感谢她的,红儿千恩万谢的捧着东西出去了。

    看着手上小小的一个蜡封的好好的一个小纸球,杜升冷笑一声:幸好还没有蠢到家。别人一个纸条交给她,她真的就这样巴巴的有了回音。杜升也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哀叹自己的未来。庆幸这个王妃是这样的愚蠢,丝毫没有怀疑就相信了自己。哀叹是哀叹自己逃出去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又降低了不少。

    两人就通过红儿这么传起信来。杜升只说自己是被王爷掳来的,并不愿意委身于王爷,求王妃向王爷求求情放过自己。宁王妃旁敲侧击了一下,宁王果然含含糊糊的说的也是这一套,她就相信了。她心内怕宁王厌恶自己,也不敢真的像杜升说的那样为他求情,而是问他愿不愿意远远的离开宁王府生活。

    其实,她哪里有这么好心。她只要偷偷的把杜升弄出去弄死,到时候告诉再宁王是他自己逃走了,岂不是绝了一切后患。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她一个内宅妇人哪里斗得过杜升这样在刀光剑影中活下来的人。

    杜升没有按照约定一出了府就赶到宁王妃指定的地方。他闻了闻自己身上的泔水味,忍住恶心的把外衣脱下来丢掉,只下留出里面的粗布衣服。天刚刚亮,他也不急着出城,就近躲进一个破烂的庙里,先舒舒服服的睡一觉。

    宁王府里到了中午找不见杜升,看守杜升的侍卫赶紧过来找朱辰濠。杜升往常早起的时候,天还没亮就起了,迟起的时候,要睡到中午。他平常不让人伺候也不让人进他的卧室,所以今日一直没有动静,众人都以为他还在熟睡,都没有去打扰他。快到中午了,大家才发现杜升不见了。这一下子可捅了马蜂窝。

    朱辰濠震怒。他一直以为自己的王府已经坚固的如同铁板一块,没想到杜升就这么堂而皇之的逃了出去。

    他没有想到这是宁王妃搞的鬼,只以为朱厚照的探子们已经渗透进了宁王府,救出了杜升。朱厚照果然要找自己的麻烦了,朱辰濠只觉得一切都完了。作为是一个藩王,插手地方政事,贩卖私盐和铁器给外族人,哪一条不是千刀万剐的死罪。

    在叛逆死罪的阴影之下,朱辰濠哪里还想得到杜升,只顾着拼命的遮掩自己的罪证。他几乎怀疑上了王府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在他眼里都有可能背叛自己。宁王妃的兄弟娄贺第一个被怀疑上。

    杜升知道朱辰濠绝情,却没想到他绝情至此。他已经做好了和朱辰濠斗智斗勇的准备,却没想到路上却没有遇到一丝阻碍。顶着个光头,穿着破烂袈裟的他看着根本不盘查的城门,有点后悔剃光了自己的一头秀发。

    杜升出了城直奔最近的城镇。在西北经营这么多年,他多多少少认识了不少江西的大富豪。只要找到了城镇,他就能找到他们的店铺。只要找到了他们的店铺,杜升相信,以他的身份,总会有人愿意庇护他。他就不相信朱辰濠真的能在这里一手遮天了。

    杜升逃脱牢笼,自己寻了去处的同时,朱辰濠也找到了杜升能够逃走的原因。

    没想到自己有一日会栽到这个女人手里,朱辰濠气急攻心,转身就往后院跑。宁王妃正为了杜升的消失不见惴惴不安,看朱辰濠面带怒色,风风火火的跑进来,吓得一张脸煞白。

    “王爷!”

    “说!是不是你这毒妇治的本王!”

    朱辰濠一只手死死地把宁王妃的喉咙按到墙上。手上的青筋暴起。

    宁王妃难受的说不上话来,眼看就要被朱辰濠掐死,朱辰濠身边伺候的太监忙劝道:“王爷息怒!这件事未必是王妃娘娘的错,王妃娘娘怎么会勾结外人呢?!还望王爷三思!”朱辰濠一脚把他踢开,把宁王妃摔到地上,吼道:“铁证如山,她难道还想抵赖不成。本王宁肯那杜升死在她手里,也不愿意他逃出去。多年经营,今夕毁于一旦!!!”

    好不容易吸进了几口空气,宁王妃泪流满面的抱住宁王的腿求饶道:“臣妾不是故意的!臣妾只是因为爱慕王爷啊!”

    朱辰濠忍住喉间的腥甜,拂袖道:“你这样的爱慕本王可担当不起。”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去,只留下宁王妃瘫软在地。

    ☆、第一百四十章

    朱辰濠对宁王妃满怀着恨意,不是她怎么会多出这么多事情。朱辰濠直接让侍卫看死了她,把她禁足在她自己居住的院子里,等他有时间了再来处理她。这院里所有东西一律只进不出,伺候宁王妃的丫鬟媳妇们都直接关进去陪着宁王妃等死。

    吩咐好这些事,他气冲冲的来到前院,杨晃忙跟上来:“府中的人都派出去了,务必要找到杜升才好。现在也顾不得惊扰皇上派来的那些探子,都关进地牢里看管起来。只是现在还没有杜升的消息,恐怕他早已经逃出城去。属下已经给守备去信,希望他能出兵帮我们追捕杜升!”

    一夜未睡,宁王一双通红的眼睛肿胀发黑。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短暂的眩晕让他不得不闭目停歇片刻。

    他的沉默让杨晃心中惴惴。杨晃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引起宁王不悦的地方。如今宁王正在气头上,一点微小的不满都有可能让杨晃受到宁王的迁怒。

    现在这样紧急的时刻,杨晃的做法真的不能更好了,宁王强忍住心中的疲惫,说道:“事到如今,无论杜升找不找得到,我们都要做好最坏的准备。你去把先生们叫过来,跟他们说,我们要商议关于王府生死的大事。若是有人不愿过来,想要逃走……直接杀无赦!”

    杨晃心内叹息,领命而去。

    朱辰濠在屋里不停的徘徊再徘徊,心中越来越焦急。杜升是安国公府的人,安国公府是皇上的亲信。要是让杜升逃出去,让皇上察觉到了王府的不对,他命休矣。

    不对!他已经惊动了王府里的探子和眼线,即使没有杜升传信,朱厚照迟早也要对自己动手。事到如今,事到如今……事到如今只有像先生说的那样揭竿而起,先下手为强。

    自己是世袭的宁王,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居然落到如此地步,可悲可叹。可是转瞬间,他又升起了几分雄心。大家都是太·祖的儿孙,为什么朱厚照可以高高在上,独占龙椅,而自己就要在他手下艰难求生?他凭什么!朱辰濠觉得自己要是坐上那把椅子一定会比朱厚照做得好。

    不就是花钱遍施恩德吗?朱厚照会这一手难道他不会。至少他不会让宗室们过得如此凄苦。现在末等的宗室之家过得还不如一般的乡绅之家。宗人府拼命削减银钱费用,宗室在朱厚照的高压之下毫无尊严可言。

    朱辰濠越想越觉得自己天生就是要做大事的。成功了,便成就了自己的野心。纵使自己不成功,这样振臂一呼,将声音传遍大江南北,也算是不白活这么一场。

    打定主意,朱辰濠静心等待幕僚们的到来。首先到来的是几个战战兢兢的年纪较大的先生。朱辰濠也很少见到他们。他们本是没有成就,靠在宁王府里蹭吃蹭喝过活。他们居住的地方是王府的最外围,所以最先被通知到。

    他们不是不知道王府出了大事,只是他们知道的部分不过是王府里逃走了一个王爷的男宠,并不知道其中的内情。在王府里的人冲进来通知他们的那一刻,他们也想过拒绝出席。但是在第一个不愿意过来的人死在自己面前之后,他们还是恐惧着相扶而来。

    在最下首找到座位静静做下,这些老先生们一句话都不敢说,朱辰濠也懒得理他们。他们坐在那里,心中无比后悔自己投到了宁王府的门下。以前想着能挣点小钱,过些好日子,现在看来确实催命符。从那些护卫的语气中,这些先生们大概猜到了府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但是绝对不是男宠逃走这样的大事,而是事关王府生死存亡的大事。而且王爷很明显不想放过他们,想要拉着他们和王爷共存亡。

    很快,大花厅里聚集了满满一厅的人,不是王府里的幕僚就是王府里的官吏。只是满满一厅人,却没有丝毫杂音。

    在座的人,有知道王府发生了什么事的,也有不知道王府发生了什么事。宁王的心腹们基本都知道王府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知道这个形势很危急,都在那里默默忖度,到底要怎么做才好。

    “在座诸位都是本王平日里最敬重的人。此次王府发生了一件大事,相比诸位也有所耳闻。”宁王顿了顿,座下诸人的神色一览无余。“本王相信在座的各位先生都知道王府近些年减租减税,兴修水利,做了许多有益于地方的事。”

    朱辰濠的话音刚落,立马就有人接话:“王爷励精图治,礼贤下士,优待子民,实在是可称大明第一贤王。”

    这句话让朱辰濠很满意,他对说话的先生做了一揖,那个先生立马对朱辰濠回礼。

    “本王修束自身,谨遵太·祖的教诲,从王府交到本王手上,本王不敢有半点疏忽。”说到这里,朱辰濠转过身去,给了众人一个萧瑟的背影。

    下面自然有人精马上搭话:“如今皇上为了一己之私,苛待宗室,王爷应该上书,奏明事实,让皇上不要被奸臣迷惑。”

    朱辰濠还是没有转身,静默了半晌,杨晃心内叹息,跪拜道:“如今上皇不仁,各藩王不思政事,不顾大明王朝百年基业,只知一味骄奢淫乐。王爷是世袭的宁王,太·祖五世孙,还请王爷领兵勤王,属下愿效犬马之劳。”他深深的跪下去,整个身体匍匐在地上,知道自己此话一出,朱辰濠也就没有回头路了。

    朱辰濠心中想着杨晃果然懂事,转过身来却对着护卫斥道:“此人满口胡话,欲陷本王于不义之地,还不快拉出去。”

    这样的近乎于谋逆的话,只是一句拉出去就完了,即使是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人也隐约知道了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事。果然,最开始说话的那个人又说话了:“王爷如果放任皇上被小人谗言蒙蔽,才是真正的不义。草民恳请王爷举兵勤王!”

    宁王在江西经营多年,也有不少人支持他谋反,此话一出,很多宁王的心腹开始附和,都跪下去磕头道:“恳请王爷举兵勤王。”

    但是这样的人始终是少数,多数人在后面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他们可以攀附在王府之中,对宁王府的种种动作视而不见,不等于他们愿意跟着宁王造反。当即有人表示反对,一位跪着的幕僚,当即抽掉侍卫身上的佩剑将他击杀于当堂,骂道:“此人胆小无知,欲把王爷之举和谋逆相比,罪不可恕。”

    鲜血很快流了一地,众人骇然,纷纷跪地磕头,就怕下一个被刺死的就是自己。

    朱辰濠满意的点点头,对着众人也跪了下去,说着早就想好的场面话:“本王朱辰濠,太·祖五世孙,世袭宁王王爵,今日因皇上被杜若、高凤等奸臣迷惑,无视朝纲,暴戾专横,举兵勤王清君侧,望各位相助于本王,还大明一个清明朝纲。”

    宁王朱辰濠,反!!!

    被朱辰濠第一个拿来开刀就是江西巡抚孙燧,他曾经上书给朱厚照说朱辰濠必反,朱厚照才派下来眼线来监视朱辰濠,他这几年才这么夹着尾巴做人。现在他已经反了,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这个孙燧。

    杀了孙燧和按察副使许逵之后,朱辰濠广收江西之兵,手下兵马已经有了二十万。

    他革了朱厚照的年号,以朱厚照无德为由自立为王,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杨晃为江西巡抚,号称有五十万大军,发檄各地,指斥朝廷,正式宣告谋反。

    只是这些暂时还没传到京城,朱厚照并不知道一场叛乱已经在江西发生,还在为了许进之事悬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上折子为许进求情,只是上折子求情的人越多,朱厚照越忌惮许进。他做错了这么大的事,朱厚照还没有治他的罪,只是派人下去调查就引起了如此大的风波,不得不让人忌惮。

    只是朱厚照不知道是,这并不完全是他们拥护许进的原因。是有许进一方的人上书不错,更多的还是因为马文升闭门不出的态度引起了大家的猜测,他们以为皇上已经下了决心要杀许进。朱厚照要怎么处置许进,降职也好,罚奉也好,是他该当的。只是这样一个功臣要被处死,大家还是认为不太妥当。

    对于现代人来说,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能相抵。但是对于古人来说,许进这样一个大功臣,除非是谋逆之罪,要不然,再大的过错也罪不至死。

    朱厚照到底受过现代思想的洗礼,即使能理解也不太赞同这种观点。他把所有的折子都压了下来,不管下面的人怎么蹦跶,只等着调查结果。而他,亲自出宫为即将起锚出海的船队祭天祈祷。只愿上天能怜悯中华,让中华子民不再有百年屈辱生涯。

    在遥远的南京,预订前往美洲的船队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即将开始他们的征程。

    以后的历史学家认为这一年是大明工业化的元年。在这之前虽然有简易印刷机之类的机器出现,又有相当确切的证据证明大明此时已经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火炮。但是正是这一年,大明开始踏上美洲这一块沃土,结束西方罪恶血腥的殖民,开启了合作共赢的新型殖民方式。而也是这一年,此起彼伏的三股叛乱势力让朱厚照第一彻底扫清朝廷里的顽固派,可以正式从各方面开启史称为“正德革命”的一系列改革。

    而这一切,在现在才刚刚开始。

    ☆、第一百四十一章

    刘瑾和督察院的人一路上不停歇的赶到了大同,而在此之前,许进早就通过飞鸽传书得到了消息。他开始有些慌张,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在属下最开始提出这个主意的时候,许进本来是不愿意。但是某些时候,一个人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他除了要顾及到自己的利益,遵从自己的内心以外。他还要顾及属下的利益,照顾到同盟者们的感受。

    对于强迫使者改出使为朝贡这件事情,他并不觉得自己有错。而且在属下和当地的官员看来,他这件事甚至做的相当的得民心。大明已经被这些饿狼们欺负的太久了,久到大明边境线上的子民们都快要麻木了。可是,在他们彻底绝望之前,许进带领着大明的军队把火筛、鞑靼这些烧杀抢掠的蛮族们赶回了他们的草原,保护了大明的子民们。这些百姓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国家,什么叫做后勤,也不懂什么叫做政治,他们只相信他们亲眼看到的,是许进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西北太穷了,在不受侵扰的情况下发展这么几年只是能填饱肚子而已。从渐渐热闹的互市,南方、京城来的商人嘴里,他们知道了南方和京城的盛世模样。万国朝贺的盛宴,遮天蔽日的船帆,还有数不尽的金银珠宝。他们也迫切的想要分享大明发展的成果。

    当一个国家想要向大明派遣使团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的想要证明,这是来朝贺的队伍。因为在他们眼里,大明已经发展的无比强大,再也不是以前的样子。现在的大明有足够的能力保护他们。无论是从自己的名声还是百姓的期望来看待这件事,许进都必须逼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使团承认他们是来朝贺的。百姓们的眼睛都看着呢,许进不能让他们失望。

    但是,现实狠狠的打了他一个耳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荣光怎么容人践踏。所有人都大失所望。

    当朱厚照密旨到来时,少有的知情人都在为许进叫屈。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并不是这件事的错误使他们伤心,而是朱厚照在否定他们的努力让他们伤心。在他们看来,只要安国公府不插手,一队使臣在大明势单力薄,他们总有办法让他们承认他们是来朝贺的。火筛和鞑靼不可能向大明称臣,而这个国家是他们在西北达成第一个功绩。

    如今,不仅功绩没有了,还遭了训斥,他们如何能忍。原来,许进还想着上个折子认错。可是在周围的下属幕僚都说他无错时,他心中那一点不安全部消失殆尽。自己本来就是无错的,为什么要自己认罪?

    他没想到的是,他这样的态度给了属下们一个极其错误的暗示。他们以为许进也是赞同他们这个主意,只是许进不好直接答应而已。

    所以在许进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自导自演了一出火筛来袭的闹剧。而这一切被杜若在西北的眼线们看在眼里,很快呈报到了朱厚照的案前。当许进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

    他知道这件事的后果是什么。谎报军情和欺君大罪两罪并罚,这些属下们,满门抄斩都是正常的。

    “属下愿意一人承担,绝不拖累将军。”看着面前跪倒的一大片,许进说不出话来。

    参与到这件事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绝大多数。只有那些不入流的或者不是自己一方的人才没有参与这件事情。即使没有直接动手,也有知情不报之罪。这件事最开始,只是为了让自己——许进脱罪而已。他许进何德何能让他们做到这样的牺牲。

    他们当初想的多容易,只要边境一告急,皇上肯定不会重罚许进。到时候自己这边在秋天时再撩骚撩骚火筛,他们不犯边也难。这样做事,假的也变成了真的,没有证据,上面怎么追究。现实是,他们自以为聪明的行径,被别人别人看的透透的。还没等他们擦干净屁股,朱厚照已经迫不及待要揭穿他们。

    “我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你们去顶罪,要罚也该从我开始。”

    许进此话一出,众人更加感动。试问天底下还有谁比将军更加爱护下属?相比朱晖一类,许进简直是武曲星下凡,圣人在世。无论是打仗还是做人简直都无可指摘。

    只有刘瑾看透了许进。“此番西北之行,还望各位摒弃前嫌,守望相助。许进这个人最是爱名,他肯定不愿意独善其身,西北在他可以包庇之下很可能已经是铁板一块。杂家是奉皇上之命彻查许进的过失,各位是要清查西北官场拉帮结派,互相包庇之事。咱们虽然负责的地方不一样,追究到底还是一件事,所以杂家在此以水代酒,请各位多多帮忙,多多海涵。”

    从朱佑樘开始太监就势弱起来,太监就没有以前那么可恶,怀恩、高凤、刘瑾之类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利国利民的好太监。这一次是奉了圣旨一同办案,刘健也没有做什么奸猾之事,为人也很不错,大家自然乐得与他共同合作。

    刘瑾到了西北,并没有急着和许进相见。他先去查探了西北乡民为许进供奉长生牌位之事。

    其中景象让刘瑾看了心惊。小小一个镇子,不过四个小村庄,竟然为许进修了两座庙。家家祠堂都供着许进的长生牌位。

    稍微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使团来访的乡绅们都是支持许进埋怨朝廷的。许进竟然被神化至此。刘瑾心知许进是留不得了。即使朱厚照想要留下许进,朝廷里的那些大人们若是知道这件事也必然留不得许进。至于到底是怎么处置了他,自然又有许多其他的办法。

    许进也没想到刘瑾的第一站不是索要钱财也不是秉公办案,而是直奔百姓之中把自己掀了个底朝天。他深悔自己没有早点想到这一点。

    在戎马半生,几乎成神之后,许进第一次感觉导致深深的无力。约束不住属下,打消不了皇上的猜疑,快要脱缰的局势……

    最重要的事,这些事情都是有先兆的。换一种更严肃的说法,这些或多或少都有他私心的纵容。

    受他庇护的西北商人们想要捐钱为他盖几座庙时,他为了私心没有阻止。属下们特意出兵保护供奉自己长生牌位的村庄时,他没有下令反对。幕僚想办法把自己神化时,他享受其中。曾经一切对名的热望都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再说,他只要名,不代表他的属下们只要名。西北越来越富庶,商人们越来越多,文人稀缺,缺乏监管的西北官商勾结的程度比其他地方更严重一些。督察院一查造假之事就拔出萝卜带出泥,发现了其他的许多罪证。

    这下子不仅是主使的几个属下要治罪了,依附于许进的地方官们也多数手上有些不干不净的东西。短短几天,许进像过了好几年。他想见刘瑾,可惜刘瑾根本不见他。刘瑾所住的地方也由安国公府的防守,一只苍蝇也飞不进去。

    就在这个时候,才是最能看清人心的时候。

    原来要一力承担责任,绝不连累自己的人,只是吃死了自己爱名,不会不管他们才会这样说。当真正的危机到来,他们第一个到刘瑾那里揭发,以求将功折罪。

    许进即使再英明,只爱名声不爱权势,在管理混乱的大明朝,也少不得有些不清不楚的地方。这些本不是许进的本意,在这些人急于投诚的故意编排之下,变成了是他主动贪腐,主动虚报兵丁,主动虚报战功。

    刘瑾知道这其中有水分,但是他也知道只有自己手上有足够分量的证据,许进才会主动伏罪。所以即使知道有人有虚报的部分,刘瑾也来着不惧。

    却是游二劝他,小心这样把许进逼反了。刘瑾却自以为对许进很了解,认为以许进爱名的性格,必然不会愿意背上犯上作乱的骂名。游二再劝他:“首先,许进已经有这个名声了,反与不反都是一样,不反是死。反了还有一线生机,他为什么不反?第二,他不愿意反,他的部下们未必会同意他不反,谎报军情这件事不就是他的部下做出来的吗?”

    话已经说到这里,刘瑾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游二只好作罢。只是刘瑾到底听进去了,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子,到底放松了对许进的压力,让他能喘一喘气。

    就在这时朱辰濠的亲笔书信传到了许进手里。现在朱辰濠已经称帝,年号开元,正式有了自己的朝廷。

    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他以南昌为据点,攻下九江,拿下南昌,虽然很快被官兵们围困在江西,但是总算也立稳了脚跟。在有朱厚照的世界里,他早早的就造了反,没有遇见他的克星王阳明,又有了互市里积累的万贯家财。相比前世,他攻下的地方是小的多,据守的时间却比前世长的多。

    在遭遇了第一次失败,打消打出江西的打算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给许进写信,劝他反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朱辰濠大本营在江西,但是他在云南和西北两地也经营多年。江西的铁矿让他在哪里都能吃得开。无论是哪个民族,铁矿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是云南的瑶民和西北的蒙古人,他们都需要大量的武器来和大明对抗。而朱辰濠则在其中牟取暴利。

    在西北经营的这些年,朱辰濠对许进也有一些了解。和刘瑾一样,朱辰濠也深知道许进的本性。甚至,他很早就预测到许进和朱厚照之间必定会产生龃龉。一个大臣,他可以贪财喜好美人,但是贪权是第一大禁忌,贪名是第二大禁忌,有时候还比贪势尤甚。贪权让皇上忌惮你,而贪名让你必然和皇上产生对抗。

    皇上和大臣之间许多时候利益都是不一致的。一个大臣想要在同僚和百姓中的美名,少不得要和皇权正面冲突。而这正是为臣之道的大忌。

    刘瑾到西北闹得这么大的动静,朱辰濠在西北的眼线很快将消息传递给了他。在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朱辰濠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现在的西北军或许装备不如御林军精良,但是论经验论战略战术绝对比京营好上一大截。若是能把许进劝反了,自己何愁不能多一个臂膀。同时,还能砍掉朱厚照的一个臂膀。

    许进拿到这封信,犹如火红的烙铁一般。在此之前,他并不认识这位宁王,也不知道他已经反了。但是他和贩卖丝绸的商人朱成有过一面之缘,对他庞大的财力有有所了解。而这个人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宁王。现在,他已经谋反了,劝自己谋反的信送到了自己的手上。

    覃林超拿着这封信也是沉默。他跟着许进这些年,从一个小将军的军师做到了大元帅身边的军师,见识想法早就和当年不一样了。

    “你觉得我该不该答应?”许进声音疲惫,早就没有往日的意气风发。

    覃林超心中一惊,许进这是真的在考虑要不要反啊。“属下也不知道。若是元帅反了,可能会打出一条生路,也可能……”

    “也可能成为千古罪人是吗?”

    覃林超默然。

    “我并不想反,内子和两个孩子都还在京城,我若是反了,他们性命危矣。”朱厚照主持了众多改革,带兵之人家人入京为质这一点却并没有改变。除了立志从军的三儿子以外,剩下的两个孩子入京都还在京城。

    “如今宁王反叛,皇上未必会在西北大动干戈,若是西北不稳,再加上江西被宁王占据,朝廷未必有精神对付两边可能出现的状况。所以,很可能朝廷会搁置这件事情,等扑灭了宁王叛乱在反过来解决西北之事。”他们在这不长的时间里,可以获得一定的喘息。经过运作,西北之事能得到转机也说不一定。

    “但愿如此吧。”道理虽然是这样,但是许进心中总是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的解决。说不定,还会有其他不可预计的事情发生。

    相比京城,魏嘉所在的南京更早得到宁王叛乱的消息。船队马上就要出发,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下面的人劝魏嘉暂时不要出海,先等皇上的谕令到了再说。

    他们心中其实是有一种惶恐,这一去至少是两三年,要是他们回来的时候改朝换代了怎么办。家中还有妻儿老小,若是自己不在家中,遇到战乱该怎么办?

    “这个消息是不是只有我们知道?”

    报信的人点点头。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主要是因为他们和水师的关系比较好,而南京水师接到求援即将被调往江西平叛。如今要防备的是船队中有不少水师抽掉而来的水兵,不知道他们会不会从曾经的同僚那里得到消息。

    魏嘉得到肯定的消息,斩钉截铁的说道:“不必等皇上的谕令了,也不用等钦天监的人验算时间。他们还不如咱们这样的人懂得海上的天气变化。这件事宜早不宜晚,晚了容易生变。传令下去,咱们后天就出发。”

    报信的人为难道:“这个,不太好吧?”

    魏嘉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道:“我们要做的这件事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即使改朝换代,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万万不能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就动摇军心,让这个计划胎死腹中。反正一切准备都做好了,这几天海上也是风平浪静,咱们后天就走,决计不可拖延。”

    巨大的声响吓了人一条,那人说不出话来,只好长叹一声下去了。

    第三天,船队果然提前出海,避过了南京最人心惶惶的时刻。

    这件事传到朱厚照的耳朵里,朱厚照感叹果然没有看错人。魏嘉这样的决绝,为他避免了许多麻烦事。

    为了朱辰濠叛乱的事情,朱厚照已经三四天没有好好的睡过一觉了,他不是在召见大臣,就是在等着前方的紧急奏折。偶尔能睡一会儿,也是夜深时分,和内阁的大臣们轮流休息的时候。杜若看他整个人都消瘦下去,想了许多办法想让他能放松一下子,都没有什么用。

    这是朱厚照在正是接过帝位之后发生的第一件大事,他怎么睡得着。即使稍微有一点时间休息,轻微的风吹草动也能让他惊醒。

    “南京水师接到求援已经封锁水道,围困叛王在这一片区域里,各地的兵马也紧急向江西行军中。”说话的是马文升。身为兵部尚书,他不得不出来主持大局。

    朱厚照揉揉自己的太阳穴,表示知道了。刘健立马接着说话:“根据探子所报,宁王并不得民心,所到之处,民怨沸腾。只是宁王手上有不少银两,又打着重振士农的口号,才笼络了不少官吏和乡绅为他所用。”

    大明的商人地位越来越高,官吏的管理越来越严,早就有许多文人不满。宁王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施以薄恩,让这些人为他效命。

    这一点到是不足为惧,宁王要讨好官吏,必然会加大对商人的压榨。而没有了商人的支持,在江西这个方寸之地,宁王很快就会发现什么都缺。打仗打的不仅仅是谁能打谁会打,还是谁的后勤做的更好,谁的国力跟强盛。

    看朱厚照对这一点不敢兴趣,马文升试探性的说道:“如今宁王叛乱,西北之事……?”

    朱厚照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心中也早有了妥协,无奈的说道:“既然如今江西不稳,西北之事就从轻处理。所有涉案人等,减罪两等。”这已经是朱厚照能做出的最大的让步了,实在是危难关头,西北不能乱。

    虽然不如自己的预期,但是对于这个结果,马文升也是相当满意的,默默地退到后面去不再说话。他自觉自己已经仁至义尽,至于许进以后能做到哪一步,和自己再无关系。

    只是他没想到,这个好消息还没有传到西北,西北就传来消息:许进杀尽钦差,自己反了,只有游二护着刘瑾杀出一条血路,如今由克里木的家族庇护隐藏。

    此消息一出,朝野震惊。朱厚照气急攻心,当天就病倒了。

    其实许进是不想反的,一来他顾念这家中妻儿,二来他实在不愿意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他迫不得已做这件事,还是因为朱辰濠的计策实在太过歹毒,逼得他不得不反。

    朱辰濠也不仅仅是送了那一封信,他还给许进送来了一字并肩王的印玺和蟒袍,而且是大大方方的从大同街道中敲锣打鼓而过,动静嚷嚷的全城皆知。许进第一时间把这些人抓了起来,直接当场斩首,以证清白。

    然而,这并不算完。很快全城都有了许进已经投靠朱辰濠的传言。三人成虎,大家传的多了,自然有人相信。经过百姓们的添油加醋,故事也完全变样,变成了朱辰濠叛乱是和许进约好的,两人相约叛乱。叛乱成功后,推翻朱氏王朝,规定以黄河为界,两人到时候划河而治。

    你说他们是什么时候约好的?我舅舅的小姨子的儿子的朋友是许将军府上的家丁,他说的,当年许将军在将军府接到过好几次宁王。要说其中没有什么事情,谁信啊!

    在流言最开始时,许进只是置之一笑,可是越到后来,许进越来越笑不出来。这可不是好玩的,刘瑾和督察院的人还是大同呢,要是他们相信了怎么办?

    许进亲自上门向刘瑾解释,希望能够通过刘瑾能上达天听。

    刘瑾自然不是傻子,知道这是宁王的离间计,所以一口保证解决这件事情。

    又或许是许进自己倒霉,又或许是许进的确是治下无方,一件事情的发生,成了逼得许进造反的□□。

    就在城里的各种言论传的如火如荼的时候,许进的生日到了。因为这一年都过得不太顺利,大家都想为许进大办一场去去晦气。

    席上有人点了一出陈桥兵变要唱,正好在此时,有人送了一架龙腾四海的屏风,被许进夸了一句绣工不错。时间如此之巧合,许进的属下们就开始琢磨,许进这是不是在暗示什么。毕竟,他们也不是许进肚子里的蛔虫。即使许进极力否认传言,但是焉知他只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准备起兵。要知道前些日子,兵械库才更新了一大批军械。

    许进冤啊,他只顾着和别人寒暄,哪里知道前面唱的是陈桥兵变。军械库的军械,为了撩骚火筛准备的,并不是为了自己起兵预备。

    只是历史就是这么巧合,一出陈桥兵变,一扇龙腾四海的屏风,一次无关叛乱的军械更新,将历史推向了不可知的更远处。

    ☆、第一百四十三章

    宫中急诏薛己进宫,薛己也来不及换上官服,就穿着家常衣服提着衣箱就进了宫。到未央宫的时候,杜若、朱佑樘他们全部等在那里,见薛己来了,赶紧引进去。

    薛己进去一看,朱厚照面色苍白,正躺在软榻上暂歇。细细把脉,薛己心中了然:“皇上这是操劳过度,日夜作息颠倒所产生的困乏之症。又因为怒极攻心,虚火上浮,伤了心肺才会吐血。只要细细疗养,对身体并无大碍。”杜若这才放心。

    “薛太医今日进了宫,也给上皇和太后把把脉吧。这几日他们牵挂劳心,身上也有些不好,就拜托薛太医了。”薛己是少有的知道杜若和朱厚照关系的人,见杜若这样不和朱佑樘他们见外,也不惊讶,直接答应。

    等药熬好了,杜若赶紧端过来给朱厚照喝。小睡了一会儿,朱厚照只觉得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酸痛,他知道这是自己缺少休息所致,叹道:“我自以为自己能做千古明君,如今看来,差的还很远啊。”他一直以为自己接受的教育和观念比这些古人要先进许多,治理这么一个国家绰绰有余,只是没想到却出了这么大的纰漏。

    如果他能早些动手,先下手为强,就不会让许进坐大。如果他不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信任孙燧关于宁王必反的奏折,哪里会任由宁王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逍遥这么些年。

    杜若看他一口把药闷到嘴里,一脸伤心,自己也很不好受。他十指紧扣着朱厚照的手安慰道:“纵使有你的错处,也不全是。主要还是权势财帛动人心,你也不要太伤心,他们该反的还是要反。如今先反了,倒是好处。如今火器还没有大规模,现在把这些毒瘤剔除了,以后免得产生更大的伤害。”

    在自己最失意最痛苦的时候,杜若永远在自己身边。朱厚照把头埋在杜若怀里,闷闷说道:“杜若,你这样好,我再也放不开你了,怎么办?”

    杜若吻了吻他的头顶,笑道:“那就不要放。活着,我们就在一处好好活着,死了,我们就埋在一处直到天荒地老。”

    他说完了,朱厚照却不再说话,杜若正要问他要不要用清水漱漱嘴里的药味,自己的胸膛却有温润的湿意传来。杜若叹息着把手搭在朱厚照的背上,一下一下的虎摸他,任他在自己怀中哽咽。

    张氏掀帘看到这样场景,赶紧又退了出去。朱佑樘先问她怎么又出来了,待会儿汤凉了,被张氏赶紧拉到了角落里。

    “照儿躲在杜若怀里哭呢!”

    朱厚照看张氏也一脸难受,将她揽在怀里安慰:“照儿这个年纪的时候,我不知躲在被窝哭过多少次,你不是也见了?好了,好了,不要难受了,他总要经历这一回。人哪能总是顺风顺水呢。”

    看他哄小孩子一样,张氏嗔他一下,语音一转道:“我也不是为这个。我只想着孩子如今也长大了,知道在别人怀里哭了。”

    杜若知道她的心事。张氏接受杜若更多的原因还是朱厚照坚持,她自己对杜若还是有许多的疑问和怀疑。如今看着朱厚照都能在杜若面前哭了,她心里不好受。只是朱佑樘对这样的事情也是无法,不过是细细的安慰张氏罢了。

    休息了一天,朱厚照好歹恢复了些精神,刘健、马文升他们也大大松了一口气。尤其是马文升几乎不曾羞死。他当初可是死命的保许进的,如今许进居然叛乱,他也没脸见朝廷中的各位大人,更没脸见朱厚照。

    大战在即,马文升这个老兵部可不能掉链子,朱厚照劝他道:“人无完人,他许进的确为大明击退了火筛、鞑靼不假,他醉心名利也不假。马大人念他是大明功臣想要回护他也是应该的,正该是他愧对马大人的厚望才是。是他的错,并不是马大人的错。马大人,辞官这件事休要再提。”

    马文升默然不语,自己退到后面去了。

    如今江西、西北两处告急,各地兵马紧急调用。江西那边还是寻常,乌合之众而已,在装备后勤方面和大明都还有差距。唯有西北,是朱厚照花了大力气建设的军队。他们除了京营以外,花费最多,装备最好的军队。更难得的是他们还身经百战,这是任何其他军队都不能比拟的优势。

    幸好,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跟着许进造反。许进麾下两股势力和哈密等维族人较多的军队在知道许进造反以后,跟着克里木和安国府的势力退出了大同一带,驻守哈密和其他几个互市,以那里为基地补给给养,和许进他们迂回对抗着。

    只是现在这些军队群龙无首,各自为政,虽然有游二费劲心思沟通消息,未免还是有沟通不畅等弊端。为今之计,只有朝廷派一个能镇的住场面的人到那里,联络各军队,集合到一起,一起对抗许进。

    朱厚照殿上点将,杜若第一个上前请战。他家是武将出身,自己也只处理过宫变这一场小的攻防战。但是论在西北的影响力和对西北的了解,还真的没有谁能出杜若之右。

    看杜若站出来了,马璁也站出来请战,愿为杜若的副将,随杜若前往西北。

    马文升身子晃荡了一下,也坚定的站了出来,禀道:“老夫不才,也曾打过几个胜仗,做过几任的兵部尚书。许进还是老夫门下孽徒,还请皇上准许老夫出征,亲手清理门户。”

    一个是少年安国公,出生将门,通晓西北之事,只是实战经验太少。一个是兵部尚书,也曾经当过将军打过胜仗,只是已经年迈,还是叛贼的师傅。朝臣们都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选哪一个都有优点也有缺点。

    很快下面就辩成一团,有人质疑马文升年纪太老,而且不如杜若了解西北。马文升苦笑道:”互市开放一事,是老夫和其他同僚一起经办,论细致的了解,老夫的确是比不上安国公。但是论大局,老夫自信还是比在站的诸位都要强一些。至于年纪的问题,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夫不如廉颇,但是收拾许进小儿,还是可以的。”

    他说的这样肯定,问话之人只好讪讪的退了下去。

    朱厚照看了看杜若,见他抿着嘴唇,一脸坚毅,知道他实在很想去。但是朱厚照心中早有主意:“既然马大人老当益壮,朕就钦点马大人为平西大元帅,小马大人为偏将。上阵父子兵,愿你们父子二人为我大明平定西北,捉拿许进反贼归罪。”

    马文升和马璁都上前跪谢恩典,杜若的头却低了下去。朱厚照心内叹息,让马文升他们平身后又说道:“朕知安国公的族人杜升如今投到南赣巡抚王守仁的门下,提供了不少宁王的信息,有助平乱。安国公对水师战术也多有研究,如今,朕钦点安国公杜若为水师总提督,统领前往江西援助的各方水师,配合王守人平乱。“

    杜若上前叩拜:“臣遵旨。”

    朱厚照看他宽厚的脊背,有些略微的失神,高凤站在他后面,看他不动了,赶紧用拂尘在后面捅了捅朱厚照,朱厚照才清醒过来,让杜若平身。他又对马文升说道:“许进有负皇恩,犯上作乱,千刀万剐不赎其罪。但是念在他有功大明的份上,罪不及妻儿。出了和他一起叛乱的幼子,他在京中的妻儿都罪不至死。其他的有功之臣,比照办理。若是有心悔罪,弃械投降,有职者,不牵连妻儿;无职者,允其免罪归田。”

    此话一出,众臣皆惊。犯上作乱,轻则诛三族,多则诛九族,现在居然连妻儿也可无罪,这个处罚实在是轻之又轻。

    朱厚照知道他们的顾虑,解释道:“上面的将军们身负皇恩,却有叛乱之心,不可饶恕,千刀万剐也死不足惜。但是下面的这些士兵,当年抛家弃子前往西北戍边,为大明震慑火筛和鞑靼。吃的是杂粮野菜,睡得是帐篷土窝。他们并不一定有反心,只是上司做的决定逼得他们不得不反。这样的人为何不饶他们一命。”

    “至于其他的将领,他的妻儿族人们都知道他要造反?有的大人提议诛九族,但是朕问在下面的各位,有多少人在九族之列?难道下面哪位大人的后辈在军中,他就有不臣之心?”

    下面有不少人就不说话了。西北军这两年都是香饽饽,不少人都有子侄后辈在西北军中效力。如今两边音信断绝,还不知道他们究竟有没有做出不臣之事。要是谁这时候敢说一句是,马上大半个朝廷都会被他得罪。

    看下面的人不说话,朱厚照满意的点点头。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就这么做吧。”朱厚照轻轻动了一动,缓解久坐的不适之感。“马大人,还请你将这些多多的印出来,用孔明灯送到许进叛军之中,或许有一定的作用。”

    原来朱厚照是打的这个主意,众人这才算明白了。攻心为上,知道这个消息,不知道多少人还愿意跟着许进叛乱。众人都山呼万岁,对朱厚照心服口服。

    等下了朝,朱厚照召见杜若,一把抱住他亲了上去。

    ☆、第一百四十四章

    “你知道我有多不想你离开吗?”朱厚照恨恨的在杜若的脖子上啃一口,满意的看着上面的红印子,又把扒开的衣襟重新拢上。杜若无奈的看着他,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朱厚照左看看杜若右看看杜若,似乎怎么也看不够。但是他知道杜若明天不得不离开,今天还要回去收拾行李呢,因此只能放过他。

    “我把京营交给马文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军械所前些日子新制出了手榴弹,虽然体积上和重量上实在比不得现代的手榴弹,但是聊胜于无。我把紧急赶制的四百多枚全部交给你,希望到时候能派上用场。”手榴弹这种热武器在冷兵器时代简直是大杀器,不说是杀伤力,单单是那震耳欲聋的声音都能吓趴下一大票人。

    这个消息可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杜若终于有点高兴了,亲了一下朱厚照的额头道:“你看,这是老天爷都在帮你。在决战之时将这些东西一把扔出去,无论是实际战斗力还是咱们的威慑力,都能增加不少。”在军械所上花了这么多功夫,如今又立了一个大功,杜若情不自禁道:“军械所该赏!”

    朱厚照不满的说道:“还用你说?其他的东西我早就赏下去了。升官之事还要等这次仗打完了,让朝臣们见了功效才可封赏。还有,他们该赏,我就不该赏?”

    “你是越活越回去了,怎么见天的像个小孩子似的撒娇?”杜若微嗔道。

    朱厚照更不乐意了,“难道在你面前连撒娇都不行了?”

    杜若连忙告饶:“是我错了,好吧。”说完,一时兴起,抱起朱厚照就开始转圈圈,把朱厚照吓坏了。等朱厚照脚落了地,心有余悸道:“你是不是偶像剧看多了,怎么想出这样的法子来?怎么老是有种你是霸道总裁,我是玛丽苏女主的感觉。”其实他才是霸道总裁好不好?

    杜若也不说话,大笑着出门去也。

    看他离开的背影,朱厚照又有些感伤。他这一去又是好几个月,什么时候能回来还不一定呢。

    第19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