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辣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错误举报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61部分阅读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 作者:肉书屋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61部分阅读

    ,兆佳氏才后悔自己当初提出的分家之举,使得自家降了门第,影响了亲生女儿的亲事。

    只是现下说后悔也晚了,少不得另寻它途。

    兆佳氏没资格进宫走动,却有个能在太后跟前说上的话的堂妹十三。

    自打听说了十月‘选秀’的消息。她就有些坐不住,乘车去了怡亲王府。

    怡亲王府还在金玉胡同的旧府。只是由内务府重修了大门与正殿,加上左右的府宅都并了进来。早已不是昔日景象。

    兆佳氏看着了巍峨的大门,心中添了几分踌躇。

    自己与这位堂妹虽不算疏远。也不算太亲近,今日自己没提前递帖子,就直接过来拜访,实在唐突。

    她使人往门房递帖子,门房听说是福晋的亲戚,不敢怠慢,使人向府里通禀。

    如今十三阿哥得皇上看重。怡亲王府也是门庭若市,每天都有“亲戚”登门。门房虽瞧不起这些人。却也不敢疏忽。

    十三阿哥与十三福晋待人向来温和,对于现下来攀附的“亲戚”也多礼貌周全。也是怕得罪了小人。平白坏了名声。

    等了半盏茶的功夫,就见福晋身边两个得力嬷嬷亲自出迎,将兆佳氏的马车迎到二门,才引她下来。

    兆佳氏见她们穿戴不俗,忙叫人塞了两个荷包过去。

    说话的功夫,兆佳氏已经随着两个婆子过了二门,到了十三福晋住处。

    十三福晋刚好送客出来,将兆佳氏迎了进去。

    见十三福晋接人待物。一如往昔。并不因晋了亲王福晋就的眼高于顶,兆佳氏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

    兆佳氏与十三福晋相差十几岁,又因天南海北,早先并没有往来。还是曹家搬进京后,关系才稍稍亲近起来。

    虽说兆佳氏有些小毛病,可在十三福晋眼中,还是很尊敬这位堂姐。

    毕竟,在十三阿哥落难时,这位堂姐并没有像旁人那样避而远之。外加上有曹颙的关系。对于曹家的事,十三福晋也乐意相帮。

    “即是干系到外甥女们的亲事。姐姐心中有了大概人家没有?。十三福晋听堂姐说了来意,问道。

    “五姑娘颜色好,我是不愁的,我们四姐女红、厨艺、规矩都学的好。只是姿色寻常。怕是难入宫里贵人的眼。要说撂牌子,交回自己婚配也好,可到底失了体面,不如宫里指婚来得光彩。我一个深宅妇人。又哪里知道谁是谁,少不得还的劳烦妹妹帮着掌掌眼。”兆佳氏道。

    十三福晋晓得四姐是她嫡出幼女。偏爱些也是人之常情,笑着说道:“姐姐太谦了,四姐虽不是绝色,也半秀可人。宗室人家挑媳妇,还是以贤淑贞静为主。”

    世人娶妇,以繁衍子嗣为大事。

    四姐肖母。身材高挑,身形健美,正是宜男之相。虽说父亲早逝。这点令人不足,三个亲兄弟却都已出仕,堂兄还是伯爷,也算能添补些缺憾。

    从太宗皇帝开始封宗室以来。京城的王公贵族数以百计。四姐想要指个差不多的人家,并不是难事。

    兆佳氏见十三福晋有应允之意,不胜欢喜,道:“若是如此可就阿弥陀佛了!”

    十三福晋笑道:“姐姐要是有觉得合适的人家,也先使人打听着,总比盲婚哑嫁要好。左右还有两、三个月的功夫,知根知底还好。这次宗室子弟适婚者多。要不然皇后也不会下颐旨大选。”

    兆佳氏犹豫一下。笑着说道:“我们这样的门第,哪里有挑亲家的资格”只是妹妹也晓得,我们四姐是嫡出,总不好让庶出的比了去!”十三福晋听了,想起曹家的典故,道:“姐姐,你们家三姑奶奶虽说是庶出,却是养在李太夫人名下。我记得你们三姑卑。早年爵位并不高,能以旁支承继国公府,还是借着李太夫人的光。”

    兆佳氏讪讪道:“并不敢巴望王府贝勒府,若是能进贝子府、国公府最好。”

    十三福晋听了,不由怔住。

    曹家虽已经抬旗,毕竟是汉人,宗室王府大宗嫡支,为保血统纯良。多是会求娶满洲贵女。

    像曹家四姐这样不高不低的身份。指给王府、贝勒府的庶出阿哥做正妻容易,可丈夫爵位都不会太高,多是镇国将军或者辅国将军。

    兆佳氏见十三福晋不说话,道:“让妹妹为难了么?”

    十三福晋叹了口气,道:“婚姻是合两姓之好。即便我能在宫里为外甥女递上话,也得对方心甘情愿乐意娶,要不然就不是结亲,而是结怨。外甥女想要指好些的人家。也不是难事。却做不得嫡妻了。”

    兆佳氏听了,沉默不语。

    她虽想要女儿嫁得体面,却也不乐意女儿做侧室。

    活了半辈子,她自是晓得妻与妾之间天差地别。失了个名分,不仅是一个人的事。还连累孩子们都跟着成了庶出。

    十三福晋见她神情变幻,道:“这是关系外甥女一辈子的大事,如今几个外甥都有出息,并不需要寻好门好亲做倚仗,姐姐还是要慎重思量。等什么时候心里拿定主意,再过来与我说。”

    自己亲家,就是顶着将军封爵的闲散宗室,对于闲散宗室兆佳氏也算知晓。要是有出息的还好,以后有个晋封的奔头;要是人才一般的。爵位这么低。居家过日子都艰难。在京里还不如王府家的管家有体面。

    她只觉得心乱如麻,实拿不定主意,挤出几分笑道:“那我就回去与孩子们商量商量。过些日子再过来瞧妹妹。”

    十三福晋原想要留客,可这会儿功夫,已经来了两拨女眷在偏厅候着,便不留兆佳氏,叫两个嬷嬷代自己送客”

    这些来客的目的,与兆佳氏大同小异。

    只是前面说的是自家外甥女。十三福晋自是乐意应承,后边这些却是攀附上来的“远亲”,十三福晋虽笑着听了,却也只是听听,没有一句准话。

    最令她着恼的是,有个不开眼的,还打起她嫡长子的主意,将自己的闺女夸成了一朵花,话里话外都是要结亲的意思。

    她嫡长子弘澈先天不足。如今在城外庄子休养。她与丈夫早就放出话,弘傲不宜早娶,要过两年再说亲。

    送走了一茬茬的女客,晚饭时十三福晋就忍不住同丈夫抱怨了几句。

    十三阿哥笑着听了,并没有就这些家长里短说什么话;不过在十三福晋提及曹家四姐时,他问道:“曹家四姑娘真如福晋所说,是宜生养之相?”

    十三福晋点点头。道:“正是,上回见她还是去年,我身边积年的嬷嬷说的。”

    “若是性子好,要不要给弘傲定下来,过两年再让他们完婚?。十三阿哥道。

    十三福晋听了,唬了一跳,猛的抬起头,道:“爷。弘暾可是爷的嫡长子?”

    十三阿哥叹了口气,道:“即便不说曹家四姑娘,我也不会给弘暾找显赫的岳家。不止弘暾,弘晈往后也是如此。”

    十三福晋聪敏,转念一想,已是明白丈夫的用意。

    十三阿哥已是总理事务亲王。若是再给两个年长的嫡子结两门显赫的岳家,即便没有结党之嫌,也有结党之势,怕是要被皇上所忌。

    话虽如此,到底是嫡长媳,往后要成为王府女主人。作为姨母,十三福晋喜欢自己的外甥女;作为婆婆来看。这幼年失父。到底不足。

    她笑着说道:“曹府虽分了家,可京城谁不晓得,曹颙长兄如父。待堂弟堂妹们极是照顾。两家要是做亲。皇上要是多想。反而不美。”

    十三阿哥想想也是,便道:“我不过一说,既是不妥当,那就再留意旁的人家”

    西北,甘州。转眼功夫。曹颙已经到甘州半月。在兵营休息两日后,他便带着天佑、弘普与户部、兵部司官。前往军屯巡视。

    因几处军屯,相隔不远,十来天的功夫,就已经巡了三、四处。

    因是供应军需,军屯多是以小麦、高粱为主。因划得是水土肥美之地,庄稼长势也蔚为可观。

    眼看就要到中秋,岳钟琪打人过军屯接曹颙等人回营过节。

    军屯条件艰苦,曹颙也没侥幸。带着众人回甘州过节。

    塞外秋寒,中秋前后,就已经霜降。

    曹颙本还担心弘普与天佑两个熬不住,没想到这两个小的,经过这些日子的奔波,身子骨结实不少。

    不仅没有生病,回到甘州驻地后每次还跟在永庆屁股后去练习骑射。

    看着弘普身上的阴郁散去不少,曹颙打心里高兴。

    弘普在阿哥所长大,身边不是太监,就是宫女、嬷嬷。阴盛阳衰。又没有慈母呵护,小孩子能德康成长才怪。小小年纪,就一肚子阴暗,实令人叹惋。

    曹颙欢喜没两日。就笑不出了。

    八月十四。川陕总督年羹尧到抵甘州。

    “曹大人,真是好久不见啊”看到曹颙的那刻,他挑着嘴角,似笑非笑道。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六十四因祸得福

    ‘富养人、贵养气’这句向话说的果然不解。

    同几年前的倨傲相比,年羹尧在独掌三省之地后,身上添得是霸气。加上人到中年,富态许多,看着瑕卜山似的。

    他不再像在京城时那般喜怒形于色。而是眼高于顶,不再将曹颙放在眼中。

    不过是三年功夫,两人处境已经逆转。

    不管是官职,还是爵位,还是圣宠,年羹尧已经是皇亲国戚、人臣之首;曹颙却是止步不前,爵位没有升。官职还是从二品侍郎。

    他看着曹颙,不像是看着同朝为官的同僚,而像是看蝼蚁一般,轻蔑中带了狠厉。曹颙只当他小心眼,记恨前两年在京城时的摩擦;只有站在年羹尧身后的年家次子年富晓得,自己老爹恨曹颙不是一星半点。

    那年,年羹尧在京城与曹颙有龌龊。归根结底,不过是年羹尧瞧不起曹颙,不忿他发迹之快而已。曹颙的身份虽压着他,可是他只是将曹颙当成纨绔之流,没有放在心上。

    没想到自家老爷子,却是因畏惧曹府得圣宠,拖着年老之身,亲往曹府赔情;为了避祸,还在他没有在京的情况下,将年家长房、二房分了家。

    他即便为总督大员,老爷子也不稀罕。留在罢官待罪的长子身边养老。

    知道详情的还好,毕竟是老爷子做主,没有儿孙反对的余地;不知道的,还当他年羹尧不孝,独享富贵,弃老父与兄长与不顾。

    将他推到不孝不恭的地步,年羹尧自不会怨愤自家老父,反而恨上了曹家。认为是曹家仗势欺人所致。

    风水轮流转,如今两人易地而处。年羹尧看曹颙就跟看跳梁小丑一般。

    虽说曹颙不情愿,可品级所致,还是他这边主动见礼。

    年羹尧大喇喇受了全礼,也没有回礼的意思,半晌方笑着道:“早听说京城来人,没想到竟是曹大人。莫非曹大人得了恩典,军前效力?”

    军前效力,都是犯官,年羹尧看来心情大好,如此戏耍曹颙。

    曹颙淡淡一笑。直起腰身,道“具不得年大人,圣恩正隆,得以心想事情。”

    年辜尧闻言,不怒反笑:“哈哈哈,数年没见,曹大人还是一如既往地胆识过人,口齿伶俐。希望曹大人能在西北保持本色才好。”

    曹颙知道,即便年莫尧再狂妄,也不当真将他这个。“钦差”给处理了。可是为了泄愤,说不定要安排些点什么,来折辱他。

    这是年羹尧的地盘,曹颙不会傻的硬碰硬,真去激怒他,可也不能逆来顺受。毕竟带着儿子过来,自己太狼狈的话,别说自己忍不下,就是孩子见了也受不了。

    “早先听人传言,曹某还不信。今日得见,才发现年大人果然威仪日盛啊!”曹颙道:“出京前,皇上召见下官时,还吩咐过我,让我到西北后多听多看。皇上对年大人的恩宠,真是令人不由羡慕!”

    不过两句话,年羹尧的脸一下阴郁下来。这是威胁?

    曹颙的来意,本就在他揣测中。开始时他还以为皇上使曹颙过来;是为了总领西北军粮草事务。明面上巡视军屯什么的,年羹尧是一句不信的。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两人相看两厌,自是不欢而散。

    “竖子可恨!”回到自己帐中,年羹尧恨恨道。

    年富跟在旁边,道:“父亲,既是他不知好歹,那儿子使人好生让他长长记性?”

    年羹尧横了他一眼,道:“胡闹!他虽不在军前行走,却是奉旨而来。闹出难堪来。御前怎么交代?”

    年富撇撇嘴,道:“虽也位列皇亲。不过是个额驸,哪里比得上父亲体面?儿子瞧他在说大话,皇上姑父要是真器重他,即是唤他来一次。怎么不让他在军前挂个名儿?朝廷规矩,无军功者不得封显爵。他做京官,即便熬一辈子,爵位也未必能升一升。”

    年羹尧听了,犹自沉吟不语,就听年富接着道:“他不是巡视军屯么?那就安排他去哈密”

    次日中秋,曹颙得到通知,明日这边的军屯官将带曹颙去哈密巡视。

    曹颙自是晓得这其中有猫腻,甘州附近的军屯是为了供应西北大军粮草,哈密军屯却是规模不大,以自给自足为主,哪里有什么巡视的必要。

    哈密距离甘州一千六百来里路,往返的一趟少说也要二十来天。若是没古怪,曹颙并不介意跑一趟,避年羹尧锋芒。

    天欲令其亡,必先令其狂。

    曹颙可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尊严。成就年羹尧的“威名”

    可是他隐隐地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果不其然,晚上回房,就见天佑与弘普神秘兮兮的递上一个纸条过来。上面只有四字:“哈密土匪”

    据天佑所说,这是方才送醒酒汤的小厮偷偷塞到他手中的。

    曹颙顿时明白了,甘州以西,人烟寂寥。除了兵站,就是辽阔的草原。土匪出没也是寻常。

    他心中一寒,觉得匪夷所思。

    年羹尧真是肆无忌惮,敢使手段除去他不成?若真是为了吓唬吓唬他。似乎又有点儿戏?

    天佑与弘普已是觉得气氛不对,看向曹颙的时候都带了郑重。

    “有人要害姐夫?”弘普先开口道。

    玉佑也忍不住问道:“是昨天来驻地的年羹尧?”

    曹颙将纸条送到烛火前点燃,看着他化为灰烬,而后方道:“没什么。不要一惊一乍。”

    弘普绷着小脸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涉及安危大事,姐夫当严查还是,怎么不放在心上?”

    曹颙道:“我是奉旨巡屯田不假。皇上可是没安排我当去巡何处,不当去巡何处。我不想去,谁还能将我驾到哈密不成?”

    两个孩子听了,这才松了一口气,好奇心起,问起是谁“传信示警”

    曹颙心里有数。却是没有说出来,只混乱含糊了两句,就岔开话。

    他已经后悔。不该带两个孩子过来。

    这甘州远离中原腹些,是年羹尧的天下。要是有什么祸事,牵连到两个孩子身上,那曹颙可就要后悔莫及。

    事不宜迟,他写了封信。信中就是提及“西北苦寒”近期将安排。

    写好后,他看了看,又觉得太“含蓄”便烧了重写。意思没大变。却提及年羹尧的“热心安排”与西北的“霜刀风剑”

    年羹尧还不知道,自己的好儿子。为了讨他欢喜,想要捅曹颙一刀。却是筹划落空,反而惹来曹颙的黑手。

    没错,曹颙就是有意为之,将自己在西北的处境说得凶险无比。信中除了提及将送弘普与天佑回京外,隐隐还有“托孤之意”

    只因为他晓得,从军驿“加急”的这封信,在递到十六阿哥手中前,会先递到御前……

    京城,养心殿。

    看着这令人心惊胆颤的文字。雍正只觉得心头火气,使劲地拍了拍桌子,道:“荒唐,真是荒唐!”

    刚进屋的十三阿哥,正想着该先回禀户部之事,还是兵部之事,被雍正的怒气唬了一跳。

    雍正气呼呼地端着茶,饮了两口,才看到十三阿哥,使人将手中的信纸递给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见状一愣,既不是折子,而是“密信告状”不成?

    没想到,竟只是书信。

    十三阿哥长吁了口气,快速看了一遍,却是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待到看完,他反而松开眉,道:“皇上,许是曹颙对年羹尧成见太深。胡思乱想。年羹尧性子虽傲些。也是知好歹之人。即便借年羹尧一个胆子,怕是也不敢任意诛杀朝廷钦差!”

    “钦差”二字,他不自觉地加重了口音。

    雍正只觉得太阳|岤“碰碰”只跳,心中怒意更盛,这回不是气曹颙的小题大做”而是气年羹尧的桀骜不驯。

    不管他与曹颙有什么私怨,都不当在这个时候发作。这样一来,打的是朝廷的脸面,是他这个当皇帝的脸面。

    更不要说这不仅牵扯朝廷大员。还有亲王府阿哥弘普。

    如今宗室不稳,安抚还来不及。岂好再生事?

    他心中愤怒不已,十三阿哥则露出几分为难,道:“不过为防万一。若是皇上应允。还是准许臣弟将这信件快点给小十六那边送去。他向来拿弘普当世子待,要是真有个万一,还不知会怎么闹腾”

    雍正冷哼一声,道:“难道还真要出动兵马,大张旗鼓地将王府阿哥从西北带回来?”

    十三阿哥噤声,脸上还是难以掩饰焦虑。

    雍正见了,不由皱眉,道:“莫非十三弟竟相信曹颙的胡言乱语,觉得年羹尧会肆意妄为?”

    十三阿哥想了想,犹豫道:“年羹尧虽是科举出身,性子却偏武人一些。两人又有些宿怨,要是真闹将起来。怕是……”

    他话只说了一半,剩下的无需明说。

    雍正的眼睛眯了眯,使劲摇摇头,道:“何以至于,十三弟想的太多了……”

    事情证明,有些事情,十三阿哥想得还是对的。

    信件送到十六阿哥手中后,十六阿哥片刻也等不得,火烧火燎地进宫请旨,要亲自带着王府侍卫前往西北接儿子回来,结果被雍正斥了一顿。

    十六阿哥管着内务府,诸事旁杂,轻易脱身不愕。再说,也没有宗室轻易离京的道理。

    十六阿哥被骂出养心殿,却是不死心。直接去了皇后宫外求见皇后娘娘。

    这一番泪求,听着皇后娘娘跟着辛酸。十六阿哥虽一句话都没有指责年羹尧,话里话外却“痛述”年羹尧仗着自己是贵妃胞兄身份欺凌同僚。

    关系到外臣之事,皇后本就不好说什么;这干系的又是最得宠的年贵妃的兄长,她就更不好出面,只能使人请皇帝过来。

    京城一片歌舞升平,雍正却是昼夜难安,想着当如何平定青海。

    被皇后的人请来后,见十六阿哥还为没影的事情扯皮,他不由大怒;不过听十六阿哥念叨着弘普襁褓中的模样,他也是为人父之人,心中也跟着一软。

    “吧嗦什么?没个正行,见天胡闹?不放心就使人过去接,谁还拦你不成?”雍正冷声道。

    “啊,啊!”十六阿哥央求:“皇上。还是臣弟亲自去吧?”

    雍正不说话,脸色已经难看起来,十六阿哥不敢得寸进尺,忙收了声。

    皇后见气氛僵,忙道:“既是十六弟不放心二阿哥在外头,就赶紧安排使人去接。我也有些日子没见他,这天也渐冷了,总要在入冬前接回来才好。”

    十六阿哥听了,点头不已,再也待不住,忙起身请辞,迫不及待地回去安排人手去了。

    “没出息的东西!”雍正看着他的背影,恨铁不成钢道:“都三十来岁的人,还要让人跟着操心!”

    皇后见他不像真恼,笑着说道:“还不是因有皇上这个好哥哥在,平素里惯着,才让他养成这疲怠的模样。皇上要是恼他,就多敲打敲打他。”

    寡人孤独,身为皇帝,雍正是乐意与自己的弟弟们亲近的。

    可连关系最要好的十三阿哥都恪守君臣之礼,在他面前如对大宾,他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十六阿哥保持过去的模样,凭借自己是弟弟的身份,耍宝磨人,倒是越发让雍正以为,自己真正地收服了这个兄弟……

    出宫的十六阿哥,面上仍是焦急不已。心里却在思量。以曹颙的睿智,绝不可能让自己身处险境。更不要说身边还带着两个孩子。

    可是又专程地写信过来,所图为何?

    他心中并不十分清楚曹颙的用意,却很是乐意“作陪”

    于是,就有进宫哭闹这一出。

    不管年莫尧是非真想要的对曹颙不利,只有亲王府几十个侍候派到西北,年莫尧即便真干净也要不干不净。

    固然,这样的小事,搬不倒年翼尧。却能在御前给他上眼药。

    曹颙图什么。不过是自保罢了。

    他不愿在西北忍气吞声,也不愿将性命交付于年莫尧的心情好坏上。只能筹划一二。

    九月初,终于等到他想要的结果。

    户部侍郎曹颙驻扎甘州。总理西北大军粮食事宜……。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每说曹颙依旧在西北,地位却于过去完全不同,身为督粮办饷大臣,他有资格列席西北大军的军事会议,并且不受年羹尧统属。

    十四阿哥为大将军时,是康熙亲子,也只是有半数大军的统兵权,另半数分散在讷尔苏与其他宗室手中。粮草兵饷这一块,却是直属兵部,大将军与大将军麾下无权插手。

    说到底,还是帝王手段,为防统帅拥兵自重,危急社稷。

    如今,却是便宜了曹颙。

    守在甘州大半月未出,曹颙心中也不无愤懑。

    他本是为差事而来,关系的又是军屯与垦荒这种地方民生大事。年羹尧却纵容儿子,为了一己私愤算计他,浪费了他这么多功夫,这叫什么事么。

    没错,曹颙已经知道算计自己的不是年羹尧,而是年富。

    这消息,是王全泰告诉他的。

    王全泰如今已经升了副将,在年羹尧麾下也算排得上的人物。

    因他早年在四川当差,跟随年羹尧多年,所以与年富身边的长随们也都相熟。年富中秋那天,使人给西北悍匪“马三春”送信时之事。被他无意得知。

    晓得是算计曹颙的,他心中着急,又不好亲自前往曹颙处,便传信报警。

    还好,曹颙因“夜感风寒”次日没有随人去哈密,而是留在甘州。

    过了几日,王全泰寻了个由子,与曹颙私下说了缘由。

    年富此举,到不是全部为曹颙前几年与年羹尧之间的小摩擦。

    年富是年羹尧三子,原是庶出。亲母早逝,但是由年羹尧继氏觉罗氏亲自抚养大。在觉罗氏嫡出幼子早夭后,觉罗氏就将年富过到自己名下,充当嫡子教养。

    虽说年富没有像兄长年熙那样考取功名,却也少年才显,十几岁时便跟随年羹尧左右。

    若不是京中还有个嫡长兄年熙压着,年富就是年羹尧的继承人。

    可是不管觉罗氏如何支持年羹尧,如何喜爱,只要有并熙在,年富就只是年家三子。年熙固然与生父继母关系平平。却是在贵妃姑姑身边长大,得皇上皇后娘娘疼爱。年家老太爷那边,对于孙辈,也是最疼年熙。

    就算年熙是病秧子,可是占着“嫡长”名分,不是觉罗氏与年富能撼动的。

    年富的郁闷,可想而知。

    曹颙却是年熙的“连襟”年富的嚣张安排,也有些迁怒的意思。还有些小心眼,想要借此彻底使得曹家与年家没了和解的可能,使得年熙少份助力。

    听了这一番缘由后,曹颙哭笑不得。

    怪不得觉得不对劲,这算计人的手段小家子气了些,不像性子桀骜的年羹尧的风格。

    这个年富只学来了其父的目中无人。却没有其父的真本事。

    要知道,年羹尧的发迹伊始,可是在康熙朝。先是凭科举晋身而后在翰林院熬了数年后,到地方上大放光芒,才成为西北重臣。

    那都是实打实的成绩,半点做不得假。

    年富想要在年家诸子中出人头地,不该是想着怎么使手段压挤长兄。而是自己建功立业才是。

    年羹尧也不是嫡长子,如今却越过父兄,得封三等公。

    若不是年羹尧与他对上,曹颙还是很欣赏年羹尧的。同那些只知道贪污、尸位素餐的贪官相比,年羹尧以雷霆手段,将变乱跌生的四川治理的井井有条,这都是真本事。

    年羹尧还是带了书生气,以为自己有本事傲,没有权术手段放在眼中,已是同大清官场曾格格不入之势。

    是先有“年选”,还是先有雍正的“恩宠与纵容”?

    再面对年羹尧时,曹颙就不再那么烦闷与闹心。甚至,他是带了几分好奇,去观察年羹尧这个悲剧人物。

    后世的历史上,列出他狂傲不臣的种种罪行,可是没有人会为他辩白一句,那些“罪行”都是雍正“纵容”或是直接安排的。

    一方面,大家觉得这是“狡兔死、走狗烹”是“卸磨杀驴”;一方面,觉得这是年羹尧权势到达顶峰后,利欲熏心失了小心,才授人以柄。

    就如曹颙在观察年羹尧。年羹尧也在观察曹颙。

    朝廷派往青海议和的大臣,被叛军所扣,皇上已经下了平叛旨意。再过几日,他就要带着精兵,前往西宁大营,接替延信任抚远大将军。统领西北军事。

    前锋与精锐虽在西宁大营,后勤与粮草却是在甘州。

    后勤粮草兵饷,却是全捏在曹颙手中。

    那年京城交锋,他可是受过曹颙“刁难”如今仇怨未曾化解,即便桀骜如他,心中也不免狐疑忐忑。

    大军出兵在即,假若曹缅在粮草上动些手脚,那后果不堪设想。要是有了闪失,别说建功立业,说不定就要坏了前程。

    不过,两人似乎不是不死不休的仇怨,曹颙有必要为了算计自己,将他自己也搭进去?

    虽说年羹尧讽…川时,带兵剿杀山匪响马,早凡丑过杂亲自领处甲:为国平叛,却是头一遭。

    他希望能获全功,不想出现意外。

    于是,曹颙就收到年羹尧的帖子。请他过账一叙。

    弘普与天佑两个不放心。要随曹颙同去,被曹颙教了两句,才老实了。

    即便年羹尧初时不屑打听弘普的身份。可这半个月下来,亲耳听弘普叫曹颙几声“姐夫”过后也明白了。

    曹颙没有说明,年羹尧自己也就没有找不自在,道破弘普的身份。

    只是年羹尧端着身份,不愿曲意向弘普示好。毕竟,以他现下的身份,压根没有必要去讨好宗室未成年小阿哥。

    可落在弘普眼中,这又再次证明年羹尧是多么狂妄。不只阴谋算计曹颙,还对他不假颜色。

    他对年羹尧的恶感,已经是膨胀到极致。

    年羹尧的帐子中,只有他一人。亲信幕僚也好,儿子年富也好,他一个都没留。

    曹颙见状,并不觉得诧异,反而松了口气。

    看来年羹尧心怀顾忌,有和解之意,这点正中曹颙下怀。

    他到西北。本不是同年羹尧置气的。

    年羹尧的眼光依旧冰冷,望向曹颙的目光,复杂至极。

    曹颙站在帐口。见他半晌不说话,轻声“咳”了一声,拱手道:“下官曹颙见过年大人…”

    年羹尧眯了眯眼,走了两步,到帐子中的桌子边坐下,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道:“请坐!”

    他的神情仍然是难掩傲慢,语气冰冷,却到底带了“请”字。

    曹颙心中叹了口气,没有多言,走到桌边坐下。

    年羹尧的视线从曹颙身上,转到帐口,扬声道:“退后十丈,近者死!”

    帐后守护齐声应诺,随即是就是细细地移动声,瞬间恢复到寂静。

    桌子只有两只空碗,年羹尧将一只推到曹颙面前。随即低头从桌下提溜起一坛酒。

    他拍开酒封,先给曹颙倒满。而后再给自己倒满。

    他的动作很缓慢,神色之间已是褪去傲慢,只剩满脸的果决与坚定。

    他放下酒坛,端起眼前的酒碗。站起身来,看着曹颙道:“曹大人。年某人鲁莽无礼,那年得罪了曹大人,这里向曹大人赔罪!”

    饶是知道年羹尧有和解之意,曹颙也被这他唬了一跳。

    不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赔不是”而是被迎面而来的压迫与冷冽。

    曹颙站起身来,面上平静如昔。心中却是怒火横生。

    年羹尧压根就没有给他“选择”的余地,瞧着他眼中的决断,若是曹颙拒绝“和好”他怕是宁愿让安排曹颙在西北“暴毙”也不会出兵前,留下与他有怨的曹颙来遏制他的咽喉。

    这种杀戮果决,要是置身事外,曹颙都要击掌叫好。

    可现下,年羹尧这杀戮之气,震慑的不是旁人,而是他自己,这滋味就叫人难熬了。

    “年大人严重,何至于此。都是下官年轻不周全所致。年大人不怪罪,已是令下官感激不尽!”曹颙满眼满脸的真诚,用了十二分的力气抓着酒碗,才没有让自己露了真实心意。

    他现在,心里已经再问候年羹尧的长辈了。

    面上有多诚挚,心中的恨意就有多浓厚。

    这种性命被威胁的感觉,已经多年没有过。没想到。却是在他自诩为安排妥当后,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

    这些日子,觉得年羹尧是“悲剧英雄”他不愿与其发生争执的想法已经烟消云散。

    他脑子里已经转了好几个弯。想出好几种收拾年羹尧的方法。

    年羹尧盯着曹颙,确认他没有做伪后,神色慢慢舒缓下来,举起酒碗冲曹颙扬了扬,道:“不管你是不是真释怀,我年羹尧这里,饮了这碗酒,就算将此事揭过!”说罢,举起手中酒碗,将满满一碗酒。一饮而尽。

    “既是大人吩咐,那下官就陪饮了!”曹颙垂下眼,也举起酒碗,“咕嘟”几口喝到碗底。

    冰冷的酒液,顺着嘴角流进他的衣领。冰得他一激灵。

    他侧过头,用袖子擦了下嘴角。掩饰住自己的失态。

    因曹颙的痛快,年羹尧周身的冷厉。渐渐褪去。

    他大笑几声,指了指椅子,宾主重新落座,朗声道:“京城里都说曹大人是理财贤臣,皇上既任命曹大人统筹粮草兵饷,这十几万将士的后勤,本将军就要托付给曹大人!”

    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他得意至极。现下还没有接收印信,便忍不住以将军自称。

    曹颙站起身来,甚是从容,看着年羹尧,轻笑道:“下官自当勉力差事,不敢负皇上旨意与将军吩咐”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41威望:162348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5 22:38 只看该作者

    401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暖床人

    “姐夫,姐夫,就让我同天佑留下吧!啊,让我俩留下吧!”弘普围着曹颙转磨磨,满眼满脸的祈求。

    天佑虽没有说什么,可是抿着嘴唇,跟在弘普身后,看来对于回京之事,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曹颙见状,哭笑不得,道:“你同天佑正是当读书的年纪,跟着我出京至今,已过了三个多月,还要耽搁到何时?”

    弘普眼珠子瞪得滚圆,道:“姐夫。你不是要教我与天佑术数与财务,这也是学习啊。”

    曹颙翻了个白眼,那是之前带着他们去巡视军屯时,怕他们淘气不老实,教导了几晚。如今,发兵青海在即,粮草兵饷事务繁忙。他哪里还有空教学生。

    他收敛脸上笑意,道:“这是王爷的安排,王爷在京中牵挂你,你也要体恤下王爷的爱子之心。”

    弘普闻言讪讪,低着头不再说话。

    曹颙转头对天佑道:“为父既接了新差事,年前怕是回不去了。家中都是妇孺,实是令人放心不下。你也渐大,早点回去为你母亲分忧也好。明年二月乡试,参加与否,你量力而行,自己拿主意,不要勉强。”

    天佑垂手听了,恭敬应下,不再流露勉强之意,只是神色间有些担忧。蹙眉道:“父亲,儿子随小舅一道,跟着王府侍卫回京便是,魏伯他们,还是留在这边,省得父亲身边人手不够。”

    曹颙想了想。道:“魏黑可以留下,让吴盛带一半长随与你回去。”

    “父亲……”天佑还要再说。

    曹颙摆摆手。道:“你不用担心。想必用不了多少日子,就有京城里侍卫来,我这边不缺人手。”

    这也算是惯例,每逢战事,即便皇帝不亲征,也会使御前侍卫到军前。

    十四阿哥任大将军时如此,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也当不例外。

    天佑听了,松了口气,不再多话。

    九月十七,弘普与天佑随着王府总管,离开甘州,启程返回京城。

    此时,距离年羹尧拔营已经过去十天。

    虽说年羹尧带走两万精锐。可甘州大营却不显冷清。从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征调的民夫,赶着马驼,源源不断地来到甘州大营。

    年羹尧已经请了旨意,在甘州与西宁之间建城。

    虽说才九月中旬,可西北已经飘雪。

    这些已到的民夫,与甘州驻军中抽调出的五千弱旅,将承担这次建城任务。

    这实不是建城的好时节,可是圣旨已下,曹颙也没有质疑的余地。只能尽量安排周全,将帐子、棉衣、粮食等都足额发放,以求能早日建好新城,少冻死几个人。

    虽说差事琐碎繁杂,但好在人际简单,省了京城的交际与倾轧,曹颙的日子过得还算省心……

    京城,淳亲王府。

    好事多磨,延期至今,终于到了七格格送妆的日子。虽说宗室女出嫁,内务府都有规格制度,可是除了内务府按品级预备的一份嫁妆外。王府这边,还有王爷与福晋给七格格添嫁妆。

    尽管比最早出阁的大格格与福晋嫡出的五格格嫁妆稍逊一筹,可同其他王府的庶女相比,七格格的嫁妆也甚是体面。

    又因她没有抚蒙古,嫁得是宫中最得宠的年贵妃的娘家侄儿,这宗室女眷哪个不来捧场?

    康熙五十年后,皇上潜邸女眷中。年氏已呈独宠之势,近几年尤甚。康熙五十九年至今三年半的时功夫,年氏先后诞下三位小阿哥。虽说其中两个天折,但还站下个福惠阿哥。

    虽说先皇在世时,待四阿耳弘历另眼相待,可四阿哥却没有母族可依。

    如今,皇上四位皇子中,年纪最幼的福惠生母身份最尊贵,母族年家又得皇上隆恩。

    有年羹尧与隆科多的发迹在眼前,多少人惦记着从龙之功。权势与富贵。晃花了众人的眼,让他们选择性地遗忘“九龙夺嫡”时的惨烈。

    在众宗室女眷的凑趣中,回到娘家的初瑜与五格格,也少不得陪着应

    初瑜身为曹家女主人,往来应酬惯了的,人前向来好脾气,陪着笑脸。与过来打招呼的女眷都能说上两句;五格格却是应付了一会儿,就不耐烦,拉着初瑜避了出去。

    姊妹两个去的不是旁处。正是五格格出嫁前的院子。世子夫人博尔济吉特氏得了消息,带了几个丫鬟,亲自送了些茶与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361部分阅读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