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四章 交换
食王传 作者:小灰雀
第六三四章 交换
食王传 作者:小灰雀
第六三四章 交换
徐国绪一脸的诧异,他看了看那伪娘,又看了看王况,不明白究竟黄良或者是建州有什么东西可以换得如此之大的一块地域,三十七城,几乎就是安息三分之一强的疆域,那二百三十镇,都应是这三十七城的所辖之地,这伪娘是安息人的说客?想要用土地换取刀兵或者说是其他的东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伪娘必定是冲着王况而来,只是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土地当然是不可能,王况也没这个权力。
安息地处荒芜,境内多荒漠,所谓的城,不过就是设立在绿洲中堪比大唐的一个集镇而已,而所谓的镇,不过只是个简单的聚居之地,有一眼泉水的地方,就可以称为一镇,至于其他地方,大多都是荒无人烟,然而也正是因为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特殊,虽然贫瘠,但也让邻国对其土地即使有想法也难以下手,现在突然的送上三十七城,这是法理上送出来的,和用刀兵夺下来的不同,任何他国都无法在这点上挑出大唐的不是来。
徐国绪于军事上也不是一窍不通的人,只不过他所懂的大多都是做随伺黄门时从李世民那里学来的,在他的心里,也没有王况这样装着整个世界的地图,许多国与国之间的口诛笔伐勾心斗角他还没有真正经历过,因此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如此简单。
王况心中却是一跳,换成他是安息国主,也断断不会事前没有任何的努力过就直接的想用土地换取什么的。如果他王况想要他国的什么东西,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办法不告而取,实在没办法了,这招行不通了,才会考虑用交换的,交换不成了就用强的。就算是他第一个想到的是交换,也绝对不会拿出如此之大的代价来。谈判么,总是要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的往来交锋数次。哪里可能一下就开口送出三分之一强的疆域出来?
黄良楞了一楞,他没想到对方竟然说的是如此的买卖,老狐狸毕竟是老狐狸。心中不解却也没表现在脸上,而是笑了一笑掩饰了过去,然后开口道:“既然是如此的买卖,鞠郎君当去长安找朝廷才是,某区区一州刺史,建州离着安息也有几千里之遥,别说我大唐目前无对安息有任何的敌意,也没有谋求安息城池的意图,就算是有,也轮不到某建州来说话。”
“不然。不然。”伪娘又将掩在嘴角的丝巾在两边嘴角按了按,然后右手一挥,将个丝巾挥出个半圆来,收回了袍袖里去,“奴找的正是使君。如今天下人都知道使君和建安侯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奴原本是去长安找建安侯的,但却是被告知建安侯外出公干了,不知几时能回,奴的时间也是有限,因此就来建安找使君了。只要建安侯答应了这买卖,那么这买卖就做成了,而使君又是唯一能和建安侯说得上话的,使君若是不信,大可将奴扣押下来,派人按奴所说的去查证,奴可是真心的哦。”
“哦?那不知鞠郎君想要建安侯答应什么条件呢?”黄良嘴角挑了挑,有点忍不住想笑,还说找建安侯呢,人家建安侯眼下却是好好的站在你面前,你却是有眼不识泰山,刚刚还想将他赶走。
“就这里说么?”伪娘很是诧异。在他看来,这事情已经是顶了天的大了,要是换了其他人,怕是忙不迭的邀请他去衙门好茶好水的送上来后,然后再来细细详谈的,可这建州刺史却是让他就在这里说,难道说,三十七城竟然不在人家的眼中么?
“就这说。”黄良很是肯定,大有一副你不说就算,某要拍屁股走人的架式,开玩笑,若要是将你迎进衙门里去,二郎的身份还不马上就曝光了?衙门里的衙役书吏可还有不少人称呼二郎建安侯的来建州没几年的人的,他们当然还没有适应建安人与二郎的打招呼方式。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你连你要找的建安侯就在眼前都不知道,那么自己就又多了一层筹码,或许,又能马上做下一桩震动朝野的大动作也不一定。
“讨厌,不是奴想要什么条件啦。”鞠郎君只沉默了片刻,马上就是笑脸如阳,王况马上转过头不看,他实在看不得这样的笑脸,比哭还难看,一笑起来,那脸上的白粉就一块一块的往下掉,比那受潮的石灰墙还惨不忍睹。
“是安息国,只要建安侯能答应送给安息百万斤的琥珀糖还有愿意传授那新的耕种法子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书本,不多,百来箱就够了,那么这三十七城及那二百三十镇就是大唐的了,安息国主也听说建安侯是个做大事的人,说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决不拖泥带水的,因此也就不你来我往的讨论了,这是安息国所能奉上的最大诚意,就看建安侯同意不同意了,只要建安侯同意了,那么朝廷上也不会有什么难办的,奴自会回去禀报给国主知晓,上下打点,想来问题不大。”见黄良等人没说话,原本等着黄良开口的鞠郎君有点失望,只好接着往下说。
说是胡闹吧?可那鞠姓伪娘所说的又不似作伪,而且,就王况所知,时人还没有达到如此之高的诈骗水平,也不会有人敢拿疆域来开玩笑,因为只要意向一达成,那么这个伪娘必定是要当做人质被看守居住在长安的,而且,以大唐的一贯做法,一定是要疆域入手之后才会给出对方想要的东西,这是李世民的底线。
如果是真的,那么就是安息国主真的是想用近三分一的疆域来换取新耕种法子和其他的技术,百来箱的书,几乎可以说是囊括了大唐目前领先于世界的各种技术了,之所以单独将耕种法子提出来说,想来大抵不过是为了掩盖那百来箱书,等到条约一签定,只要在签定条约的时候来上这么一条:大唐提供安息国指定的书百箱,那么,他们要什么书就得给什么书了。
倒是想的很美,以为大唐还如同前隋一样不注重技术保护?只是,那另外的琥珀糖,他们又要拿去做什么?
耕种之法,其实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往小了说,就一句话,深耕密种。往大了说,其中包含的内容可就多了,深耕密种不过是最后的一步,在这之前,还必须要养田,如果不养田,现有的田地里的肥力不用两年就要被抽光光的,养田也是一个常年坚持的事情,每一年田地一闲下来,就要想办法给田地增肥,才能保证地力不减。
此外,还要大修水利保证田地的水源充足,但又必须控制住水的量,水多了,地是不干了,稻苗没必要费那么多的力气,不需要扎得那么深就能吸到足够的水份,因此稻苗的也就扎得不深,农家有说法,有多深,苗就有多高,苗有多高,穗就有多长。可要是水太少了,却又跟不上稻谷的长势,到了后期灌浆的时候,谷粒就不饱满,就别想丰产。因此,水车及蓄水池就成了一些水源并不是很充沛地区的必备。
而同时,为了保证稻谷的能扎得深,就得深耕,不仅要耕得深,还要耕得匀,让水渗得深,肥渗得深,与此同时,保证在田地的表面上有不少的时间湿度低过深处,以此诱使稻往下扎,就可以获得高大的植株。
而要深耕,改造的新犁就是关键,尤其是后来慎家人据王况当初的新犁,又发展出了多用途犁,犁辕与犁刀的夹角可以据拉犁的是牛还是马或者说是人来进行调整,如果没有合适的犁,又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深耕,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光是犁又哪里够,人力再多也是赶不上畜力的便捷,所以耕牛的保有量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王况就不信,安息人哪里可能有那么多的财富来支持农户大量的养耕牛!
就算他们有那么多的耕牛,但肥呢?要知道,建州不光是现在,就是以后的一千多年里,都是整个华夏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因此建州人要给田追肥,就只需要去山上将那些个陈年腐叶给拉到田里沤他一整个冬天就差不多了,而其他的地方,则还要配合着沼气池里产生的沼及发酵好的肥料才行。不知道底细的人,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一看,是绝对看不出来沼气池的存在的,安息是什么地方?他们有足够的原料来堆肥么?
还有水车,沟渠等等,许多东西其实都是新耕种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和生产生活的其他方面息息相关,可以说,新耕种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还必须要跟这些年的潜移默化的改变联系起来。
如果只是拿出狭义的新耕种法,王况并不担心,问题是,安息这个以种小麦为主的地方,他们需要这个么?能用得上这个么?种水稻之地,除了大唐外,也就只有如今的天竺真腊这一带。(文昌书院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三四章 交换在线阅读
第六三四章 交换
第六三四章 交换
第六三四章 交换
食王传 作者:小灰雀
第六三四章 交换
徐国绪一脸的诧异,他看了看那伪娘,又看了看王况,不明白究竟黄良或者是建州有什么东西可以换得如此之大的一块地域,三十七城,几乎就是安息三分之一强的疆域,那二百三十镇,都应是这三十七城的所辖之地,这伪娘是安息人的说客?想要用土地换取刀兵或者说是其他的东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伪娘必定是冲着王况而来,只是不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土地当然是不可能,王况也没这个权力。
安息地处荒芜,境内多荒漠,所谓的城,不过就是设立在绿洲中堪比大唐的一个集镇而已,而所谓的镇,不过只是个简单的聚居之地,有一眼泉水的地方,就可以称为一镇,至于其他地方,大多都是荒无人烟,然而也正是因为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特殊,虽然贫瘠,但也让邻国对其土地即使有想法也难以下手,现在突然的送上三十七城,这是法理上送出来的,和用刀兵夺下来的不同,任何他国都无法在这点上挑出大唐的不是来。
徐国绪于军事上也不是一窍不通的人,只不过他所懂的大多都是做随伺黄门时从李世民那里学来的,在他的心里,也没有王况这样装着整个世界的地图,许多国与国之间的口诛笔伐勾心斗角他还没有真正经历过,因此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如此简单。
王况心中却是一跳,换成他是安息国主,也断断不会事前没有任何的努力过就直接的想用土地换取什么的。如果他王况想要他国的什么东西,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办法不告而取,实在没办法了,这招行不通了,才会考虑用交换的,交换不成了就用强的。就算是他第一个想到的是交换,也绝对不会拿出如此之大的代价来。谈判么,总是要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的往来交锋数次。哪里可能一下就开口送出三分之一强的疆域出来?
黄良楞了一楞,他没想到对方竟然说的是如此的买卖,老狐狸毕竟是老狐狸。心中不解却也没表现在脸上,而是笑了一笑掩饰了过去,然后开口道:“既然是如此的买卖,鞠郎君当去长安找朝廷才是,某区区一州刺史,建州离着安息也有几千里之遥,别说我大唐目前无对安息有任何的敌意,也没有谋求安息城池的意图,就算是有,也轮不到某建州来说话。”
“不然。不然。”伪娘又将掩在嘴角的丝巾在两边嘴角按了按,然后右手一挥,将个丝巾挥出个半圆来,收回了袍袖里去,“奴找的正是使君。如今天下人都知道使君和建安侯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奴原本是去长安找建安侯的,但却是被告知建安侯外出公干了,不知几时能回,奴的时间也是有限,因此就来建安找使君了。只要建安侯答应了这买卖,那么这买卖就做成了,而使君又是唯一能和建安侯说得上话的,使君若是不信,大可将奴扣押下来,派人按奴所说的去查证,奴可是真心的哦。”
“哦?那不知鞠郎君想要建安侯答应什么条件呢?”黄良嘴角挑了挑,有点忍不住想笑,还说找建安侯呢,人家建安侯眼下却是好好的站在你面前,你却是有眼不识泰山,刚刚还想将他赶走。
“就这里说么?”伪娘很是诧异。在他看来,这事情已经是顶了天的大了,要是换了其他人,怕是忙不迭的邀请他去衙门好茶好水的送上来后,然后再来细细详谈的,可这建州刺史却是让他就在这里说,难道说,三十七城竟然不在人家的眼中么?
“就这说。”黄良很是肯定,大有一副你不说就算,某要拍屁股走人的架式,开玩笑,若要是将你迎进衙门里去,二郎的身份还不马上就曝光了?衙门里的衙役书吏可还有不少人称呼二郎建安侯的来建州没几年的人的,他们当然还没有适应建安人与二郎的打招呼方式。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你连你要找的建安侯就在眼前都不知道,那么自己就又多了一层筹码,或许,又能马上做下一桩震动朝野的大动作也不一定。
“讨厌,不是奴想要什么条件啦。”鞠郎君只沉默了片刻,马上就是笑脸如阳,王况马上转过头不看,他实在看不得这样的笑脸,比哭还难看,一笑起来,那脸上的白粉就一块一块的往下掉,比那受潮的石灰墙还惨不忍睹。
“是安息国,只要建安侯能答应送给安息百万斤的琥珀糖还有愿意传授那新的耕种法子再加上其他的一些书本,不多,百来箱就够了,那么这三十七城及那二百三十镇就是大唐的了,安息国主也听说建安侯是个做大事的人,说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决不拖泥带水的,因此也就不你来我往的讨论了,这是安息国所能奉上的最大诚意,就看建安侯同意不同意了,只要建安侯同意了,那么朝廷上也不会有什么难办的,奴自会回去禀报给国主知晓,上下打点,想来问题不大。”见黄良等人没说话,原本等着黄良开口的鞠郎君有点失望,只好接着往下说。
说是胡闹吧?可那鞠姓伪娘所说的又不似作伪,而且,就王况所知,时人还没有达到如此之高的诈骗水平,也不会有人敢拿疆域来开玩笑,因为只要意向一达成,那么这个伪娘必定是要当做人质被看守居住在长安的,而且,以大唐的一贯做法,一定是要疆域入手之后才会给出对方想要的东西,这是李世民的底线。
如果是真的,那么就是安息国主真的是想用近三分一的疆域来换取新耕种法子和其他的技术,百来箱的书,几乎可以说是囊括了大唐目前领先于世界的各种技术了,之所以单独将耕种法子提出来说,想来大抵不过是为了掩盖那百来箱书,等到条约一签定,只要在签定条约的时候来上这么一条:大唐提供安息国指定的书百箱,那么,他们要什么书就得给什么书了。
倒是想的很美,以为大唐还如同前隋一样不注重技术保护?只是,那另外的琥珀糖,他们又要拿去做什么?
耕种之法,其实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往小了说,就一句话,深耕密种。往大了说,其中包含的内容可就多了,深耕密种不过是最后的一步,在这之前,还必须要养田,如果不养田,现有的田地里的肥力不用两年就要被抽光光的,养田也是一个常年坚持的事情,每一年田地一闲下来,就要想办法给田地增肥,才能保证地力不减。
此外,还要大修水利保证田地的水源充足,但又必须控制住水的量,水多了,地是不干了,稻苗没必要费那么多的力气,不需要扎得那么深就能吸到足够的水份,因此稻苗的也就扎得不深,农家有说法,有多深,苗就有多高,苗有多高,穗就有多长。可要是水太少了,却又跟不上稻谷的长势,到了后期灌浆的时候,谷粒就不饱满,就别想丰产。因此,水车及蓄水池就成了一些水源并不是很充沛地区的必备。
而同时,为了保证稻谷的能扎得深,就得深耕,不仅要耕得深,还要耕得匀,让水渗得深,肥渗得深,与此同时,保证在田地的表面上有不少的时间湿度低过深处,以此诱使稻往下扎,就可以获得高大的植株。
而要深耕,改造的新犁就是关键,尤其是后来慎家人据王况当初的新犁,又发展出了多用途犁,犁辕与犁刀的夹角可以据拉犁的是牛还是马或者说是人来进行调整,如果没有合适的犁,又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深耕,那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光是犁又哪里够,人力再多也是赶不上畜力的便捷,所以耕牛的保有量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王况就不信,安息人哪里可能有那么多的财富来支持农户大量的养耕牛!
就算他们有那么多的耕牛,但肥呢?要知道,建州不光是现在,就是以后的一千多年里,都是整个华夏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因此建州人要给田追肥,就只需要去山上将那些个陈年腐叶给拉到田里沤他一整个冬天就差不多了,而其他的地方,则还要配合着沼气池里产生的沼及发酵好的肥料才行。不知道底细的人,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一看,是绝对看不出来沼气池的存在的,安息是什么地方?他们有足够的原料来堆肥么?
还有水车,沟渠等等,许多东西其实都是新耕种法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和生产生活的其他方面息息相关,可以说,新耕种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还必须要跟这些年的潜移默化的改变联系起来。
如果只是拿出狭义的新耕种法,王况并不担心,问题是,安息这个以种小麦为主的地方,他们需要这个么?能用得上这个么?种水稻之地,除了大唐外,也就只有如今的天竺真腊这一带。(文昌书院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六三四章 交换在线阅读
第六三四章 交换
第六三四章 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