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双仇记 > 双仇记
错误举报

正文 第4节

    双仇记 作者:白日梦0号

    第4节

    晚上,谢霖拎着一包猪头肉回家,喜滋滋道:「济世堂东边有家卤肉铺,十分有名,他家刚出锅的卤肉香气能飘整条街,闻着便叫人吞口水,可巧今日还剩了点子没卖出去,我见有你爱吃的猪耳朵,便都买了。」

    谢苇切了肉,叫谢霖端了饭菜上桌,两人一面吃一面说些近日琐事,提及后日又要出镖,谢苇照旧一番叮嘱。

    等吃过饭,谢霖收拾了桌子,便要拿出医书来看。谢苇点起根蜡烛放到桌上,将那油灯熄了。谢霖瞅着那儿臂粗的牛油大蜡烛,又看看谢苇摆出来的一套文房四宝,登时双目圆睁,问,「几时买的?你哪里来的钱?」

    不等谢苇回话,脑海中一念闪过,便是一声大叫,「你撬锁从柜子里拿钱了?」

    一扭头钻进西间卧房查看柜子里银钱。

    谢苇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拎着他衣领拽回来摁坐在桌前,「我去码头扛粮食挣的,你柜里的钱我一文没动。」

    谢霖先松了口气,继而又怒,埋怨道:「走镖本就辛苦,你才回家,也不歇歇,去卖这苦力作甚,那油灯又不是看不得书了,倒花钱买这些。」

    谢苇晓得他并非心疼银子,只是看不过自己劳累,便也不恼,笑道:「油灯忒暗,仔细把眼睛看坏了,还是蜡烛好用些。再说搁家里闲着也是无聊,背几袋粮食而已,只当打熬筋骨了,还能挣些闲钱,有甚不好。左右不过去了两日,能累到哪里。」

    见谢霖犹自皱着眉头,只得又哄道:「只背这一次罢了,你不乐意,日后我不去就是了。」

    谢霖这才撅撅嘴,不再言语。

    第十章

    临近年关,各商铺或忙着收拢货物,或忙着将银钱运回总号,连带着四海镖局生意也越发兴隆。谢苇打从哀牢关押运药材回来,未曾稍歇,便又随着段行武往冀南走了一趟,直到腊月二十三方回了京。一进城,便听得四处均是叮叮当当一阵刀剁砧板声,十分纳罕,问道:「这般响动,是做甚呢?」

    段行武哈哈一笑,「谢兄弟是南边人,不晓得咱们北地风俗,今儿个是小年夜,该吃饺子,这是家家户户剁肉调饺子馅呢。」

    谢苇恍然大悟,仔细一瞅,见街上果然比平日还要热闹几分,当真已有了几分过年的喜庆,不由也微微一笑。

    等到四海镖局交割完差事,聂大海发下话来,即日起关门歇业,待过了正月十五再行开门做生意。众伙计领了年前最后一笔镖银,又接了年节打赏的酒肉、红封等物事,便各自道别,一哄而散。

    谢苇领了五两镖银,并一个三两银子的红封,又得了两坛酒,一刀肉,回了家。

    打小年夜起,济世堂的生意也淡了下来,没了那许多活计,谢霖每日只需去上半天,下半晌便同谢苇采买年货,扫洒屋子。待腊月二十八,东家发下月俸并过节的衣服、赏钱,便也关了门。

    因着两人手头宽裕许多,年货便买得十分齐全,待到除夕这一日,谢苇做出一桌好菜。谢霖许久不曾吃得这般丰盛,望着一桌菜肴,想起沔阳过节时父子围坐的热闹,鼻子便有些发酸,趁谢苇去厨下端汤,匆匆抹去眼角泪花,打起精神,斟出两碗酒来,待谢苇回屋坐下,欢欢喜喜道:「大哥辛苦,这一碗酒,小弟敬你。」

    谢苇扫过他发红的鼻头,只做不见,微笑回道:「莫要一口干了去,慢些喝,仔细醉了。」

    陪他喝一口酒,又夹了一筷子粉蒸鱼送入谢霖碗中。

    这粉蒸鱼入口香糯嫩滑,谢霖吃得险些咬掉自己舌头,一面大嚼,一面赞不绝口。

    谢苇看他吃得香甜,笑道:「甚么时候想吃了,只管说一声,再给你做就是。」

    谢霖闻言笑弯了一双眼睛,方才那一番愁郁似也随着这一桌菜肴吞吃入腹,虽这年夜只得二人,却也其乐融融。

    这年一过完,转眼便到春日,京城刹那间便从银白一片化作了草长莺飞柳绿花红,出城踏青的名门闺秀亦或小家碧玉,俱换了鲜亮轻薄的春衫,好一派景色明媚的旖旎风光。

    因谢苇这多半年来护镖有功,分得银钱日渐多了起来,手中宽裕,便舍得吃喝,直将谢霖喂养得又长高寸许,如今已到谢苇耳际,脸颊并身上亦丰盈起来,不复初来京城时的单薄。这般身形一变,原有的衣衫便不大合身,只得重又做了新衣,虽只是一身素净的细麻短衣,穿在谢霖身上,亦显出嫩竹般的挺拔俊俏,衬出十分少年风流。

    这一日,济世堂新到了一批药材,几个伙计均去门口卸货,扛下十来个麻包堆到屋子里。孙管事进来道:「这一批地骨皮运来的路上淋了雨,需着紧晒一晒,不然怕要发霉,你们几个拿笸箩把药盛出来,趁今儿个日头好,赶紧晾到院里去。」

    伙计们答应一声便忙活起来。

    谢霖去院子里抱来一摞笸箩,又去帮忙把药倒出来,筛匀了,拿到院中,捡那日头足的地方放下,一面翻弄晾晒,一面把那被雨水沤大发了的地骨皮挑拣出来。如此晾出来七八个笸箩时,忽觉面前这一笸箩里的地骨皮有些异样,不免拿在手中仔细看了看,这一看,登时看出不对来,放进嘴里一嚼,愈发确定,急忙又去翻看前边晾晒的那些,挨个查了一遍,眉头不由越皱越紧,从笸箩里抓出一把地骨皮,便进屋里去找孙管事,一进屋,没寻见人,年长的一个姓钱的伙计道:「孙管事方才出去找掌柜的了,你去前头柜上看看,许是在那儿。」

    谢霖便往前厅里来,正见孙管事并肖掌柜站在一处说话,便先等在一旁,等两人说完,上前道:「孙管事,掌柜的,这地骨皮有些不大对。」

    孙管事一怔,「怎的不对?可是给雨水泡坏了?坏了多少?」

    肖贵也皱了眉头看过来。

    谢霖道:「泡坏了的不多,只堆在上面的几只麻包淋湿了一层,我已挑拣了出去,只是余下的地骨皮里似是掺了香加皮,本是两种药材,却混在了一处,许是卖药的人不晓得两者异同,统统当作地骨皮卖给了咱们。」

    肖掌柜这些年专司京城总号一干事物,进药等差事早交给了孙管事去做。孙管事做事老道,七八年间再未出过纰漏,此次一听采买的药材不妥,心头顿觉谢霖信口开河,当即便问,「你如何便说这地骨皮里混进了香加皮?」

    谢霖将手中一捧药材举起给二人看,道:「您看,这地骨皮与香加皮单从外边看,同是颜色灰黄,又或作棕黄色,极易混淆,只是地骨皮里面颜色却是或白或灰,间中带黄,味道微甘而苦,香加皮内里却作黄白色或淡红棕色,味苦,嚼之麻舌,有毒。这两样药材一个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一个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外表相似,药性却截然不同,混在一处,殊为不妥。」

    一面说,一面从中捡起两支递过来,「味道有异,一尝便知。」

    肖掌柜亦是精通药材之人,虽说这地骨皮和香加皮每年用量不大,但亦知晓二者异同何处,当即拿起来挨个嚼了一嚼,果然便如谢霖所说,登时心里咯噔一下。

    孙管事年纪大了,眼神不如以前好使,从谢霖手中捻起一小堆对着日头细细看了一番,脸色亦是一变,脱口而出,「果然不对。」

    肖贵面色一沉,转头便问孙管事,「这批货谁去采买的?一共买了多少?运来时你可验过了?」

    孙管事苦着脸道,「这次去药市买药的乃是金钟,二奶奶的娘家兄弟。统共十三包,因路上药包淋了雨,运进来时忙着晾晒,便没打开细看。」

    还要再说,顿一顿,却住了口,摇一摇头,只一声长叹。

    肖贵又问,「这十三包里是都混了香加皮进去,还是只混了一二包?」

    谢霖道:「前头拆开的两包里并没见着,我是从第三包中才见了这香加皮的,之后拆了的两三包中也都有,不过究竟掺了多少,尚不晓得。」

    听到这里,肖贵已是心中有谱,吩咐孙管事道:「去叫人把这批药统统筛一遍,把香加皮能剔的都剔出去。再叫金钟过来找我。」

    等孙管事走了,再看向谢霖,顿时和颜悦色起来,道:「你来了也有大半年,觉着这药库中活计如何?」

    谢霖笑着回道:「不瞒掌柜的,我初来时觉得这药库活计多,累人,不过做久了,方知处处皆是学问,便是切药、炒制、晾晒里的门道讲究,便足让人学上好一阵子,颇长见识。」

    肖贵闻言微微点头,「不错,不错。」

    他本就喜欢谢霖手脚勤快,如今又见他言辞便给,模样出众,心下愈发称赞,笑眯眯问道:「我见你于医药一途颇有灵性,不如调你去前堂,到柜上配药,你可愿意?」

    前堂里配药的伙计均是干了三四年的熟手,每月月钱足有二两银子,谢霖自是乐意之极,当即道:「愿意,愿意。」一个长揖拜下去,「多谢掌柜提拔。」

    翌日,谢霖便到了柜上当差。前堂里的伙计各个都是有眼色的,眼见这新来的颇得大掌柜青眼,不足一年便给提拔起来,人人不敢小觑于他,倒也无人欺生。

    这前堂里与后院药库又有不同,因是迎来送往的买卖,伙计们穿得便格外光鲜,一式靛蓝底子玄色镶边的利落短衫,十分精神。谢霖才到柜上两天便得了主家发下来的两身新衣,倒省了自己做衣裳的银子,月底到手的银钱又多出许多,不止心中欢喜,面上亦是笑得开怀,整日乐呵呵的,十分喜庆。

    他本就生得好看,又眼亮嘴甜,手脚麻利,做上两月,不止于一众伙计中混出份极好的人缘,便连常来抓药的主顾也晓得济世堂里有个俊俏小哥,大姑娘小媳妇且不说,上了年纪的妇人亦喜找他抓药,堂里坐诊的几个老大夫看得有趣,茶余饭后便拿来取笑。

    这坐堂大夫中年纪最轻的一个叫做肖春和,乃是主家肖余庆的堂侄,曾亲得肖余庆指点的,虽才而立,医术却已称得上高明,性情又诙谐爽朗,最是安静不下来的一个,闲来无事,便爱与伙计们闲聊,时日一久,与谢霖也熟稔起来,每见有年轻姑娘找谢霖抓药,过后便来打趣,一时道:「这是哪家姑娘又看上了霖哥儿不成,放着柜上这许多人不用,只叫霖哥儿抓药,也不怕累着霖哥儿。」一时又道:「凭霖哥儿这副相貌,日后娶媳妇是不愁的,怕还得好生挑一挑,需捡那花容月貌又贤惠识理的姑娘,也不须聘金,只管往丈母娘前一站,保管岳家乐意。」

    谢霖先时怕得罪人,不敢回嘴,听了这等言语,只抿嘴笑笑便过去,待日后与众人处得久了,晓得肖春和为人疏阔,最是不计较的一个,便也不再装甚腼腆,径直道:「哪有这等事,我穷小子一个,养活自己都费劲,哪里娶得起媳妇,谁家肯让好好的闺女来跟我喝西北风。」

    不待肖春和再说,又道:「肖大夫可是看中了哪家姑娘,是方才来买天王保心丹的那个?还是昨儿个来配清心散的那位?你是自己心动想娶媳妇了,却拿我来做幌子打趣罢。」

    直把肖春和堵得一愣,连连摆手,「霖哥儿莫要胡说,我可是娶了亲的,让你嫂子听见,可不得了。」

    堂中众人均晓得他娶的便是自家嫡亲表妹,历来惧内如虎,顿时哄堂一笑。

    说笑间,门外头进来一位三十许的青衫文士,手持一张方子,径直到了柜前,道:「劳烦将这药配上七付来。再拿三丸清火丹。」

    此时柜上只得三个伙计,另两人一个正裁切包药的草纸,一个去了后院取新做好的成药,谢霖便赶忙撂下手中正对着的药材单子,上前招呼道:「先生稍待,这便给您配来。」

    一面说,一面接过药方细细看了一遍,正要开了药柜配药,忽觉不妥,又停了下来问道:「敢问先生这付药是抓给谁吃的?」

    青衫文士道:「乃是家父所用。」

    谢霖又问,「这清火丹又是谁用?」

    「亦是家父。」

    谢霖便皱了眉头,道:「敢问先生,令尊是在何处看诊?哪位大夫出的这副方子?」

    「五槐街东医馆中的温廷甫温大夫开的方子。家父吃了有一阵子,极是见效。」

    「这清火丹亦是温大夫让您买的?」

    「非也,乃是家父吩咐。」那文士见谢霖不去抓药,只问个不住,便有些着恼,不悦道:「你这伙计好不啰嗦,问来问去作甚,到底与不与我抓药?若是配不出来,我到别家去就是。」

    谢霖赶忙赔笑,「先生莫急,小的并非不与您配药,单只看这药方配伍,当是一剂活血通脉的良方,想是令尊患有心气不足之症,时常绞痛,故而温大夫方如此下药。至于那清火丹,却是散风解毒,于口鼻生疮,风火牙痛,咽喉肿痛上最是见效。小的斗胆,揣测令尊最近身子不适,除了心绞之痛外,又新添了内火上延之症,方令先生来买这清火丹。只是这清火丹中含有丁香,您这方子中却有一味郁金,二者药性相冲,实为禁忌,是万不能搁在一起服用的,是以小的多问几句,得罪之处,先生莫怪。」

    文士看他说的明白,气便小些,但见谢霖年岁不大,于他所言犹自半信半疑,问道:「你这伙计说的可真?两味药当真不可同服?」

    谢霖一指肖春和,「先生如不信,可问一问我家坐堂大夫,我家肖大夫的医术京中有名,想来您也是听过的。」

    肖春和方才便在一旁端着茶盏闲聊,于二人言来语去听得分明,这时见那文士行礼请教,忙还一礼,客气一番,方从谢霖手中接过方子细看,见那方子上写着鸡血藤、丹参、川芎、冰片、石菖蒲、人参、郁金、木香等物,果然便如谢霖所言,是个活血通脉的方子,登时一笑,道:「温廷甫最是擅治血脉不通之症,这方子一看便是他手笔,用药精到,再不错的,服之无妨,只是决不可与清火丹同用,若想清热泻火,倒可用上清丸代之。不过令尊想必已有了春秋,若是当真新添了别的症候,却还需再诊一诊脉,方是稳妥之道,才好对症下药。」

    那文士这才信了,再三谢过,又道:「我这便请温大夫再去为家父诊上一诊。」收起药方去了。

    待人出了门,肖春和转过头来上下打量谢霖一番,啧啧称赞,「霖哥儿于这医药一道当真有几分灵性,晓得丁香与郁金药性相忌倒不为奇,只难为你连成药中所含药材都记得一清二楚,当真难得。」

    谢霖心道,小爷尚未会背《三字经》便先被爹爹逼着读《黄帝内经》,未背《弟子规》便先抄写《伤寒论》,记得验方配伍比千字文还要早些,区区丸剂配方,能难到哪儿去。这般想着,嘴上却道:「肖大夫谬赞,我不过是会背些方子,又哪里及得上您。」

    肖春和笑笑,道:「你这般聪明,只做个伙计,着实可惜,不如跟着我学医,日后多一份赚钱的本事,也好娶得上媳妇,如何?」

    谢霖眨眨眼,问,「您这是打趣我,还是当真?」

    肖春和一板脸,「你看我可像信口胡言之人?」

    谢霖暗中腹诽,您老一天与人顽笑八回,小爷哪儿知你哪句当真。不过此一问倒是正中他心思,当即顺杆爬道:「您若肯收我为徒,实是我的福分,自是再好不过,我日后定当用心,研习医术一道,不与师父丢脸。」

    说着便要跪下磕头,却被肖春和拦住,道:「且慢,且慢,我现下愿意教你不假,却认不得师徒。需你跟着我先学上一两年,看你资质如何,当真天分出众,方可拜我为师。需知肖家医术乃是祖传,想入我门来,却也不是恁般容易的。」

    即便如此,亦是一桩幸事,谢霖也不死皮赖脸地央求,只改磕头为长揖,算是认下个半师。

    肖春和过后与肖掌柜说起此事,肖掌柜自是乐意自家堂里再出个名医,不免叫过谢霖好生叮嘱一番,且免了他柜上活计,只叫他跟在肖春和身边当个药童,一面跑腿打杂,一面研习医术。

    谢霖早有行医的底子,较之那些刚入门的弟子,聪颖的非止一星半点,肖春和教起来顺手,又喜他一点即透,愈发看重,不过小一年的光景,便已放心让谢霖代为开方,当成半个大夫使唤。

    转眼又到一春,这一年冬季下了几场大雪,久久不化,便是到了春分,仍旧寒风刺骨,不见半分绿意,不料又过几日,突地便是艳阳高照,天气一下暖和起来,夹衣都已热得穿不住,一眨眼便换了夏季薄衫,冰天雪地刹那间俱化作草木盎然,花开似锦。

    这天气变得突然,京中便起了时疫,好在多是些风邪之症,有个头疼脑热的,吃几副药便也无事,只因染病人数着实多了些,连宫中亦有所闻,遂命平京府尹会同太医院施药,免得穷苦人家治不起病,蔓延开来,倒惹出甚大乱子。

    因这一道旨意,便有不少家里开着药铺的人家免费行医赠药,一是博个善名,二则是为着上达御听,露个脸面,便连济世堂亦在门口支了个大锅,熬了些祛风寒去邪热的药汤,凡患风邪之症的均可去讨上一碗来喝,连着赠药七天,虽耗费些许银钱,这场时疫倒也终得渐渐退了去,平京城里又是一派风平浪静,繁华如许。只是济世堂上上下下连着数日忙碌不堪,堂中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大夫便有些打熬不住,待时疫一过,便轮班告了假在家歇息,只留下肖春和带着谢霖在堂中坐镇。

    这一日,肖春和早上吃了昨日剩下的凉包子,一上午脾胃便不大得劲,连吃了两盏热蜜水才觉好些,只是喝水多了,不免小腹涨得慌,看完了眼前这一个病患,便想着去茅厕一趟,不想才一起身,便见门口进来一位六十余岁的老者,面容清癯,一身青布直裰,并无半点缀饰,却掩不住气度清华。肖春和一见之下便是一愣,登时住了脚步,转而迎上前去,恭恭敬敬施了一礼,道:「三伯,您怎的来了?」

    眼前这位老者于肖家行三,便是当今太医院掌院肖余庆,因公务繁忙,已久不过问济世堂一应事务,便连堂中的伙计也不识得这位老者便是自家东主,一时无人上前招呼,肖余庆倒也不以为意,微微一笑,道:「前些日子京里方经了时疫,虽说已是退了,到底不大放心,趁着今日有空,来堂里转转,看看前来看诊的病患,心中方能踏实些。」

    「三伯仁心仁术,我们这些小辈再比不了的。」

    肖春和一面将人让进门来,请到自己桌前坐下,一面转头吩咐谢霖,「快去沏茶来。」

    还要再叫伙计去找掌柜的过来,无奈肚子已是憋得难受,只得告罪道:「三伯,侄子尿急,实在忍不得了,您且宽坐,容侄子先去松快了,再来陪您说话。」

    肖余庆挥挥手,「去罢,不必管我。」

    肖春和转身便朝后院茅厕跑,临出门前撞见谢霖沏茶回来,不忘揪住了嘱咐道:「好生伺候老爷子。」说完,急惊风似的去了。

    谢霖并不晓得眼前之人究竟为谁,但见肖春和如此恭敬,又口称三伯,想来必是肖家长辈,端了茶上来,便在一旁垂手侍立。

    此时肖春和桌前还等着七八位前来看诊的病人,当先一个乃是位身着锦缎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此时方是初夏,尚未热到哪儿去,这人却满头大汗,一张胖脸上红通通一个酒糟鼻,从袖中摸出块帕子来不住擦汗。

    肖余庆观了观此人面色,问道:「阁下身上哪儿不舒坦?」

    那胖子见肖大夫走了,换了个老者坐在桌后,虽不知此人是作甚的,但见说话和气,便只当闲聊,回道:「这些日子也不知怎的,身上起了一片疹子,痒得很,稍抓一抓便破了,只是抓出血来也解不得痒,着实难受。」

    肖余庆又问:「疹子生在哪儿,生得多大,甚么颜色?」

    那胖子便撸起左袖,伸出一只肥肥白白的胳膊,只见上面生了十数枚铜钱大小的红疹,有些已被抓破,正泛着血丝,又有的已结了痂,一眼瞧去,令人作呕。

    「原只这两只胳膊上长了些,先前只当是桃花癣,想着过几日也便好了,谁知不止没好,这几日,便连身上也起了一大片。」

    肖余庆仔细瞧了瞧,顺势便将三根手指搭上了那胖子左腕,捏着颔下一缕长髯沉吟片刻,方松了手,拾起笔墨书就一道方子,递了过去,道:「无甚大碍,吃上七日也便好了。」

    那胖子是奔着肖春和的名头过来求诊的,孰知临到跟前却是换了个从未见过的郎中,也不知这老者是谁,医术如何,便不大乐意接那方子,只问:「敢问您老日常在哪儿行医,这济世堂我也来了十几年,怎的从没见过您?要不等肖大夫回来,看看这方子,若是对症,我再拿去抓药,也省得白花我药钱不是?」

    肖余庆自当上掌院,这些年来便多只为帝后二人诊脉,连勋贵之家亦是难得请动,今日心血来潮在自家药堂露了一手,竟碰到个不识货的当面质疑,不禁气也不是笑也不是,正要表明身份,却见身侧侍立的少年从中接过那方子,道:「这位大爷,您身上起的乃是湿疹,这疹子多发头面、四肢,其形一如铜钱,若不及时医治,便蔓得全身都是。这等病原是血虚湿蕴所致,这方子中所列地黄、茜草、蛇蜕、甘草等物,正是清血解毒之药,只是您除了湿疹之外,又有面赤鼻齄之症,是以又加了防风、蝉蜕、土茯苓等,祛风止痒,再佐以白芷,排脓生肌。这方子极是对症的,您只管放心抓药便是。只是这位大爷,您身上湿热内蕴,所得之症又发于体表,饮食上须得忌口,不宜膏粱厚味,油腥、甜腻之物少食为妙,鱼虾、牛羊肉等发物更是碰都碰不得,不止服药之时如此,便是病去之后,日常所食亦以清淡为好。」

    那胖子识得谢霖是肖春和带在身边的药童,便同半个徒弟般,听他这样一番讲解,方才信了,连连道谢,接过方子去了柜上抓药。

    第十一章

    肖余庆满拟要与那胖子口舌一番,不想身旁这少年小小年纪,竟如此精于医理,不止熟知药性,便连君臣佐使亦能清清楚楚讲解出来,目中不由露出赞许之色,连连点头,问道:「你叫甚么名字?可是春和新收的徒儿?」

    谢霖方才站在一旁,于这老者下笔之时看得一清二楚,待那一味味药材写出来,便知此人必是一位杏林高手,不免心中敬重,言辞间更是十分恭敬,回道:「小的谢霖,乃是这济世堂的伙计,蒙肖大夫青眼,得以跟在身边学医,只是尚未得允列入门墙,故此不敢妄称师徒。」

    肖余庆上下打量一番,见谢霖穿着确是自家伙计装束,只这份言谈举止,却绝无市井之气,倒可称得上文质彬彬,又见他回话时不卑不亢,进退有度,更是喜欢,便存了考校的心思,当即指了指下一位病患,道:「你来诊脉,与我说说这人病症如何。」

    谢霖眨眨眼,一躬身,「是。」转头对那病患道:「劳烦这位夫人伸手来与我摸一摸脉。」

    那病患乃是个有了年纪的布衣妇人,被个年轻后生搀着坐到桌前,见状笑道:「一介民妇,可不敢当小郎中如此称呼。」说罢伸出一只手来放在脉枕上。

    谢霖于她寸关处摸了有盏茶时分,又叫妇人吐出舌头来看了一看,方才问道,「日常饮食如何?」

    不待那妇人回话,那年轻后生先道:「便是吃不下东西才来看诊的,足有个多月了,我娘每餐连半碗饭也吃不得,只说无甚胃口。」

    妇人接着道:「也不知怎的,这些时日只懒怠动弹,也不觉饿,硬吃下去,便觉腹中胀闷得慌。」

    谢霖又问,「可有腹泻之症?」

    妇人道:「原是没有,便是这几日新添了这个症候,每日五更时分必觉腹中绞痛,需得大泄一场才觉好些。」

    谢霖问完,心里有底,向肖余庆道:「这位夫人舌淡苔白,脉细弱,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五更泄泻,泻后则安,乃是脾虚之症,实因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需健脾渗湿止泻,当可见效。」

    肖余庆听后并不言语,亦将手搭在妇人腕上诊了一回,方微不可见地点点头,道:「你且写个方子来我瞧。」

    谢霖取过纸笔,略一思索,俯身写到:人参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三钱、山药四钱、白扁豆四钱、莲子三钱、薏仁四钱、砂仁八分、甘草一钱、桔梗一钱。

    书毕,将方子交予肖余庆验看。

    肖余庆细细看过,待看到桔梗二字,不禁拍案称绝,大为赞叹,「脾胃喜燥而恶湿,此方中,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仁,均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用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我朝药典中亦载有类似验方,却无桔梗一味,此方远胜之,大善。」注那母子于肖余庆所述医理全不明白,但其夸赞之意却是听懂了的,自肖余庆手中接过此方之时,便不似方才那胖子般半信半疑啰里啰噪。

    便在这时,肖春和如厕回来。他这一泡尿憋得甚久,尿完又忍不住大泻一场,不免耽搁些时候,急急忙忙赶回来,却见三伯竟代自己坐诊,惊讶之余,不免同那母子道:「我这三伯自来只为皇上看诊,等闲勋贵都请之不动,你恁好运道,今日竟能撞见他老人家亲来坐堂。」

    一众病患这才晓得眼前之人竟是宫中御医,顿时俱都又惊又喜,不由一窝蜂似拥上前来,这个道:「劳烦您与我看看。」那个说,「先与我治,先与我治。」

    将个桌子围得水泄不通。

    肖春和情知自家这位掌院三伯公务繁忙,极少闲暇,难得出来一趟,却因自己一句话被困在此地,不禁深恨自己多嘴,正要上前拦阻一众病患,却听肖余庆道:「莫挤,莫挤,一个个来。老夫挨个与你们看就是。」

    前来济世堂买药之人不少,这等热闹落在眼里,自是遮掩不住,自有那好事又嘴快的出门宣扬,「肖家的掌院太医今日来堂里坐诊啦,过了这村可没这店,有疑难杂症的快些来看罢。」

    不多时,那前来看诊的便排出一长串去,直排到了街上。

    堂中伙计早已看出苗头来,赶忙去知会一声掌柜的,肖贵得了信,颠颠地从后院跑过来,与东家见过礼后便领着伙计于堂中照应,直忙得脚不沾地。

    肖春和不想片刻之间已成这幅局面,只得挽了袖子上前磨墨打下手。

    肖余庆见状道:「不必你伺候,人忒多,你分些人过去看诊。」又一指谢霖,「把这小子与我留下。」

    肖春和赶忙应一声,「是。」去旁边一张桌子坐了。

    堂中伙计们极有眼色,见肖春和单坐了一桌,不待掌柜的吩咐,便与一众病患道:「我家肖大夫医术乃御医亲传,师徒一样高明,何苦非扎在这一堆里,等到天黑去,说不得还轮不到你。」

    左右劝着,分出一半来到了肖春和桌前去。

    肖余庆浸淫医道数十年,到此地步,已是风光无限,目下所虑者,唯「传承」二字而已。纵观肖家后辈,长子固然精明强干,不拘是处置族务,抑或打理家业,足可倚重,却唯独于医道一途悟性不足,长女倒是聪慧过人,奈何已嫁了出去,余下三子一女皆碌碌之辈,更是指望不上,旁系子侄中,唯肖春和一人可堪栽培,故此不免心下不足,忧心肖春和之后再无后继之人,因而时常想着再寻个悟性既高又有志于此的后生收为徒儿,也好与肖家互为臂助,奈何蹉跎至今,始终无人能入得眼中,不料今日撞见这谢霖,天资出众,生平罕见,不由得便起了收徒的心思,当下便将人留在身边,凡前来看诊之人,自己诊脉后,亦让谢霖也诊上一遍,叫他开出方子来,自己从旁指点,着意查看。

    谢霖心知复仇一事少不得借助肖家,如今既见肖家家主待自己颇有几分青眼,自是打点出十二分精神来,一展生平之学,投其所好。

    这一老一小腹中各有盘算,倒正中对方下怀,一教一学,不过半日光景,已是生出如许默契。

    待到晌午,眼见求诊之人渐渐少了去,肖贵生怕累着东家,上前道:「忙了这许久,老爷且去后堂歇歇,用些茶饭。」

    肖春和亦劝道:「掌柜的说的是,剩下人不多,侄子应付得了,三伯还是歇歇去,千万莫累着。」

    肖余庆已有了年纪,坐了这半日,亦觉出些倦意,道:「好,便听你们的。」

    起身时看一眼谢霖,「伺候老夫半日,想来你也累了,歇着去罢。」

    谢霖忙道:「能得老爷指点,实是小的福分,哪里称得上累。」

    肖余庆捻须微笑,点一点头,继而由肖贵陪着,去了后院休息。

    肖贵一早已让伙计从泰和楼订了桌席面送来,扶着肖余庆到正堂里坐下,一番斟茶布菜。肖余庆用过饭,端起茶来,问道:「这个谢霖是几时来的堂里?平日里行事如何?」

    肖贵回道:「前年冬日里来的,到如今也有一年半了,先是在药库里做事,极伶俐勤快的一个孩子,我看他是个可造之才,便调到前堂柜上,又被春和看中,要了在身边做事。」

    又将谢霖如何进的济世堂,如何在由药库调至前堂等等讲了一遍。

    肖余庆听得十分仔细,及至听说谢霖乃是跟过世的父亲学得一身本事,又随兄进京谋生,不禁又问,「你说他是荆州人氏,可查过底细?」

    肖贵道:「自是查过的,进门当日,我便要了他们兄弟进京路引来看,若是有假,咱们堂里也不敢收留。」

    因着济世堂供着宫里一应药材,凡进堂里做事之人,必得是身家清白之辈,也是为防歹人混了进来,当真惹出甚事,肖家难逃干系,是以肖贵于用人上一向谨慎。肖余庆信得过他,听如此讲,便再无疑虑。

    不一时,肖春和忙活完了,也进到后堂来说话。

    肖余庆问,「可用过饭了?」见他摇头,便道:「你也忙得很了,先吃饭,用完饭咱们爷儿俩再来说话。」

    方才那桌席面已撤了,肖贵忙叫伙计将堂里供应的份例饭菜送来。

    此时已过晌午,肖春和好容易将病患诊完,已是饿得前心贴了后背,当下也不客气,道一声,「侄儿可放肆了。」便大口扒拉饭菜,直待有八分饱,方撂下筷子。

    肖余庆正与肖贵说着堂中药材往来,见他用完饭菜,便停了话头,转而问肖春和道,「你把那谢霖带在身边也有些日子,看他品性如何?可是打算收他为徒?」

    肖春和晓得自家三伯素喜提携后辈,今日见他着意指点谢霖,便知定是看中此子天分,必要问一问的,遂道:「霖哥儿为人勤谨,虽性子跳脱些,学起医来却不浮不躁,颇有几分韧性,平日行事间,精明有加,倒也不失厚道。便说数月前,咱们这儿来了个穷后生,家在城外郭家庄上,老爹病重,起不得床,这后生东拼西凑了几百钱,到堂里求大夫到他家去看诊,付先生他们几个哪里看得上这几个钱,无人肯去。我见这后生孝心可嘉,便多嘴问了两句,听那后生述说症状,估摸他爹应是积劳成疾所致的心气不足,阳气衰微之症,此类病需回阳固脱,当久服人参,卧床静养。只是看那后生衣着,也知他家哪里是吃得起参,不过劝他认命罢了。倒是霖哥儿看他可怜,陪着他去郭家庄走了一趟,回来开了付方子,为着省钱,只用人参、麦冬、干姜三味,那干姜自家地里便能种得,麦冬于城外山上也有的是,自己去寻,也不须花甚银子,倒是人参不好办,霖哥儿索性便将其换做党参。」

    说到这里,忽地一顿,看一眼肖贵,才又笑着道:「恰那几日咱们堂里要制一批理中丸进奉宫中,里头一味党参,掌柜的叫药库只取整只参段,捡那上好的研末入药,参须一概弃之不用。霖哥儿央了药库几个伙计,把参须并配药剩下的末子收了来,给那后生拿回家去,又从库中找出只新采买的整棵参株与他看,教那后生辨识清楚,叫他吃完了参须后自去山上挖来给父亲服用。那后生照他所教法子医治,已是见了效,前几日还送了自家产的春韭来道谢,道是他爹已能下床种地了。」

    肖贵还是头一遭听说此事,笑骂道:「这小子,竟在我眼皮子底下弄鬼。」

    肖余庆不禁亦笑道,「不错,不错,行医者当怀仁心,此子凭此心肠,已可入我医门中来。」

    肖春和接着道:「当日我将霖哥儿带在身边,道是须看他是可造之才,方能收他为徒,如今他跟在我身边将将一年,我看这小子不论天资、心性,均可堪早就,正想着要他正式拜师,不知三伯准否?」

    肖余庆放下茶盏,沉吟片刻,道:「你收他为徒,不是不行,只是此子于医道一途悟性过人,我看比你还要强上几分,若只在民间为医,未免可惜。眼下太医院中均是些有了年纪的老人儿,后继乏力,我倒是有心调教几个年轻后辈,荐进宫中,待我日后从掌院一位上退下来,肖家也好在宫中有个臂助。」

    说着瞪肖春和一眼,「惜乎你这口没遮拦的脾性,进了宫也是惹祸,不然咱家何至于在太医院只我一人。」

    因肖春和喜玩笑爱调侃的性子,当日未及入太医院当差,便先行得罪了御药房的掌事太监,险些结下怨来,虽说看在肖余庆面上化解了去,却也因此绝了让这侄子入宫一念。只是日后每每提及,不免便要骂上几句。

    肖余庆偌厚脸皮,被骂得惯了,只笑嘻嘻听着,倒是对三伯口中透出的盘算微微一惊,问道:「三伯这意思,是想收霖哥儿为徒,带他入宫?」

    肖余庆轻轻一笑,「这孩子颇得我缘法,若能收为徒儿,自是一桩美事,不过为着谨慎起见,还需先在身边放上两年,若当真品行上佳,再叫他拜师行礼不迟。至于眼下,我身边倒是缺个药童,且叫他先跟着出入宫禁,学些规矩,长长见识,慢慢调理便是。」

    顿一顿,笑瞥一眼肖春和,「春和莫不是舍不得把人给我?」

    肖春和忙道:「能得三伯亲手调教,这是霖哥儿的福气,我代他高兴还来不及,哪儿会舍不得,三伯这可冤枉我。」

    肖贵亦觉欢喜,起身道:「我这便叫谢霖进来,且问问他乐不乐意。」

    见肖余庆点点头,便忙亲自跑去前堂,将人带了过来。

    谢霖尚不晓得因着甚事,但见掌柜的急三火四拽了自己来见肖余庆,不免心中暗自嘀咕,待听肖春和讲清缘由,登时惊喜交加,怔愣片刻,方才醒过神来,急忙跪下磕头,道:「不想小的竟能有这般造化,得以跟从老爷学医,日后定当虚心受教,不辜负老爷栽培之意。」

    肖余庆颔首微笑,「很好,很好。」说罢起身,「今儿个出来这大半日,着实有些累了,今日便如此罢。」

    肖贵见他要走,赶忙去门外吩咐伙计备车。

    肖余庆出得门来,不忘吩咐道:「春和,你明日一早带他来府中见我。」

    肖春和躬身应下,同谢霖一左一右,服侍着肖余庆上了马车。

    待车走得远了,肖春和回过身来,一手拍在谢霖肩上,「好小子,不枉我教你这些日子,今日当真给哥哥作脸,三伯可是夸你得很呐。」

    肖余庆既有意将谢霖收作弟子,两人便成了平辈,肖春和自然改了称呼,言语间更多一份亲昵。

    谢霖听他口风,已隐约猜到肖余庆用意,心下怦怦作跳,口中不忘谦逊道:「全赖您素日教导。」

    待晚上回了家,同谢苇说起此事,谢苇听完,只道:「如此甚好。」

    此时天气已暖和起来,两人睡惯了炕,便也不曾分屋,只把被褥分开铺摆,不需挤在一处。谢霖本睡在西边,这时滚过来,窝进谢苇怀中,日间里存下的激动、不安、期待,种种心绪,在身畔熟悉温厚的气息中渐次沉静下来,不久便沉沉睡去。

    翌日,谢霖起个大早,天蒙蒙亮便到济世堂等着,不多时,肖春和坐了自家马车过来,接上谢霖,两人齐齐往肖府里去。

    肖家数代积累,于第三代家主在世时,便在城西五里桥边置办了一处宅子,其后遇着邻人搬迁,又将隔壁购了过来,连成一片,此地与城东仅一街之隔,正是富贵云集之地。

    两人一路行来,正撞见高官勋贵们或上朝议事,或去衙门当差,各个鲜衣怒马,仆从前呼后拥,肖春和一介草民,哪里敢与贵人争路,自是命车夫将马车停在一旁,让出道来。

    谢霖来京城时日已然不短,只是平日里忙于埋头做活,少有功夫闲逛,竟还是头一遭见识这般景象,不由又是好奇又是欣羡,掀开车帘,扒着车门向外张望。

    肖春和时常被各府第请去出诊,这满朝文武识得一大半,见谢霖好奇,便一个个指给他看。

    「那辆黑漆马车乃是左都御史林文阳林大人的,林大人年轻时便脾气耿介,日日参人不辍,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各部吏员,没有他不敢得罪的,如今愈加老而弥坚,前日还同大理寺正当廷吵了一架。这人罢,脾气一大,肝火便旺,咱们堂里的舒肝丸专治肝郁气滞,林家隔三差五便得来买上几盒。」

    「后边跟着的那匹枣红马上坐着的是安定侯洛朝东,别看洛侯爷年纪不大,却是沙场上几进几出的猛将,实打实的军功挣得这侯爵之位,奈何往日里受伤太多,一到阴雨天筋骨便疼痛难忍,咱们堂里每年制出的那几十瓶虎骨酒,得有多一半专供洛家。」

    「一旁那顶青呢轿子乃是刑部侍郎左元凤家的,别看左侍郎年届花甲,却是色心不息,家中十一房小妾,各个如花似玉。左侍郎夜夜熬战,白日里还要坐衙当差,别看面上光鲜,内里已是虚得厉害,这半年竟是拿鹿茸当饭吃。」

    ……

    肖春和见多识广,信口道来,谢霖只听得咂舌不已。

    正说笑间,一阵哒哒马蹄声传来,谢霖扭头去看,只这一眼,笑容便凝在脸上。

    只见一队人马从两人车旁疾驰而过,十七八名亲卫将一人护在队列中,此人锦衣玉带,胯下一匹油黑发亮的大宛名驹,肖春和见了,先赞一声「好马」,待见了马上这人,却是脸生,遂道:「这是哪个?我却没见过。」

    谢霖敛起笑容,轻轻道:「这是勇毅侯家的二爷,定国将军,蒋晨峰。」

    肖春和「哎哟」一声,道,「原来是他。」

    继而又诧异看向谢霖,「你怎晓得?」

    谢霖挤出一抹笑,「往日里在街上撞见过这位将军大人出行,听旁人说的。」

    肖春和笑道:「怪不得。」指一指这须臾间已纵马远去的那道背影,「早听闻勇毅侯家这位二爷十分了得,练兵有方,深得帝心,不久前还听说他家嫡次女选入宫去,十分得宠,只半年功夫便已封了昭媛,这位蒋二爷当真是既有手段又有运道,虽不是嫡长子,承不得爵位,只凭这份本事,来日便是分家出来单立门户,旁人也小瞧他不得。」

    谢霖有心打探,装作好奇,着意问道:「也不知这勇毅侯府是怎生个光景?在京中可算有名?」

    肖春和啧啧几声,叹道:「岂止有名,那可是数得上名号的勋贵之家。他家祖上原是追随太祖平定天下的功臣,世袭侯爵之位,待到上一代侯爷,娶的乃是靖西王家所出嫡长女端和郡主,婚后生下兄弟两个,长子便是如今的勇毅侯,次子便是这位定国将军。他家老侯爷数年前便已过世,但因老太君尚在,兄弟两个便不曾分家,俱在一处住着。端和郡主乃宗室贵女,近些年春秋渐高,时常请了御医上门看诊,三伯便是他家座上宾,我也有幸去过一次,却是给勇毅侯的一位宠妾诊脉,便连勇毅侯是圆是扁也未得见。」

    谢霖倒抽一口冷气,「好大排场。」

    两人正说着,那街上的车马已是走得干净,车夫吆喝一声,重又赶车上路,不多时便到了肖府门前。

    肖家门房是识得肖春和的,十分殷勤地上来请安,道一声,「侄少爷来了。」赶忙开门让了进来。

    肖春和于此熟门熟路,便如自家一般,领着谢霖径直便往侧院走,一面走一面道:「这边是辨草斋,取神农尝百草之意,里头医书典籍一应俱全,乃是肖家子弟习医的所在。三伯平日里最爱在此处消遣。」

    这侧院离着主院不远,从月亮门穿过条夹道便是,不一时便到了地方,只见整整齐齐一方小院,里头七八间精舍,俱敞着门窗,迎面而来阵阵药香。

    肖春和进了院子,扬声道:「三伯,侄子把人带来了。」

    穿门入户到了正堂。

    肖余庆便在堂中坐等,身着正五品掌院御医的官服,正闭目养神,闻听二人来了,睁眼微笑,点了点头。

    肖春和一见他这身打扮,赶忙道:「三伯今日是要入宫当值?侄儿这是来得晚了,耽搁您,该死该死。」

    说着便往自己脸上抽了一巴掌。

    肖余庆哈哈一笑,「我又不是上朝,恁般早去宫里作甚。你少来作怪逗我,倒把霖哥儿吓着。」

    肖春和自然晓得,不过玩笑罢了,便是那一巴掌也不过拍蚊子似轻轻一下。倒是谢霖,乍一听他如此说,当真惊了一跳,见肖余庆并无愠色,晓得并非自己迟来,这才松出口气,跪下磕头见礼。

    肖余庆坦然受了他一拜,叫他起来,问道:「听闻你曾从父学医,想必也读过几本医书,先与我说说都看过些甚么。」

    谢霖略一思索,道:「小的随父亲习过《黄帝内经》、《灵柩》、《素问》、《千金方》、《伤寒杂病论》……」一口气念了十三四本医书出来,只省去自家秘传的《医经》、《毒经》不提。

    肖余庆听完,面露赞许,点一点头,「倒是知道得不少,很好,很好。」

    继而一指屋中四壁,道:「你父想必于医术一道也颇有心得,倒是教授得十分齐全,只许多典籍却非乡野之中所能得见,这屋中所藏俱是历朝历代名家所著医方典籍,除却你看过的,尚有《饮膳正要》、《御药院方》并我朝药典,其余种种共计十六部你还不曾读过。以后你每日辰正来此,上午便在此通读医书,这十六部需尽数读完,有不解之处,可先记下,待得空闲时,来问我抑或春和。午时自有人送饭与你,下午有嬷嬷前来教导礼仪。需用心向学,不可懈怠。」

    谢霖扫视一圈,只见房间四壁俱是檀木书架,一套套医书整整齐齐摆放其上,其中数本书名更是闻所未闻,显是肖余庆私藏,不由得见猎心喜,欣然道:「小子得此机缘,能备览名家所著,一窥医道秘奥,敢不尽心竭力。」

    肖余庆颔首而笑,「既如此,你便在此看书罢,老夫也需入宫去了。」

    话落,自有小厮进来伺候着出门登车。

    肖春和亦一并随之离府回了济世堂。

    注: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其药物配伍为《医方考》之详述。

    第十二章

    此时屋中只余谢霖一人,当即走到书架之前,挨个翻看。先取了本《温疫论》,翻过两页,又拿起本《湿热条辨》,直如面对一堆宝藏,左挑右拣,恨不能尽数收入囊中。如此抓耳挠腮一番,终于捡定一本《医典》,静下心看起来,一面看,一面取了纸笔抄录,心中打定主意,这般难得一见的秘藏,不趁机抄写一套带回家去,更待何时。

    这一看便到了午时,肖府小厮送了饭进来。谢霖舍不得放下医书,一面看一面吃,米粒粘到衣襟上亦不自知,待下半晌,教礼仪的嬷嬷进来,一见之下便尖声斥道:「哪里来的小子,恁般邋遢。」

    谢霖正看得入神,闻言吃了一惊,抬头一看,见是个穿着石青色暗纹织锦对襟褙子的嬷嬷,花甲年纪,一头花白发梳得整整齐齐,面目倒还端正,只却眉头紧皱,一脸严厉。

    谢霖想起肖余庆安排,心道这便是教导礼仪的嬷嬷了,忙自椅中跳起,行了一礼,「小子谢霖,见过……」

    他不知如何称呼,说到半途便讷讷不知所措地断了去。

    那嬷嬷道:「我姓吕,这府里人都唤我吕嬷嬷。」

    谢霖道一声「吕嬷嬷」,又是一个揖作了下去。

    吕嬷嬷见他倒还知礼,面色稍霁,道:「老爷嘱我教你些宫中规矩,你且将书放下,随我学学如何见礼。」

    谢霖不敢怠慢,纵有不舍,也只得撂下读书的心思,请吕嬷嬷坐下,听她讲那诸般宫规,又跟着学如何请安,见了何人行何礼,如何磕头。这一通折腾下来,只觉比学四书五经还枯燥无味些,不禁低声嘟哝,「不过磕头而已,谁还不会,如何还要专门学来。」

    吕嬷嬷虽上了年纪,却耳不聋眼不花,自然听见了,当即教训道:「老爷看中了你,要带你在身边做药童。咱家老爷出入宫禁,你跟前跟后,撞见的不是皇亲国戚,便是达官显贵,倘若不通礼数,失了老爷的颜面是小,冲撞了贵人,怕你连小命也丢了去。便是想要磕头求饶,那头磕得轻了,又或跪得身姿不对,贵人看了心里不舒坦,凭你磕得头破血流,这个饶也求不下来,你说这规矩当学不当学,要紧不要紧?」

    谢霖早猜到肖余庆有心将自己收为己用,却不想这般快便想着带自己入宫,不由又是惊愕又是激动,再不敢发一句牢骚,规规矩矩将一溜礼数学了个一丝不苟。

    临近傍晚,肖余庆回府,先是问了吕嬷嬷规矩学得如何,又问谢霖读了何书,见着谢霖抄录的纸张,捻起细看,见上面要紧处皆用工工整整的小楷注了疑惑并心得,条理清晰,所记疑问更是正中肯綮,不由十分满意,唤来小厮,道:「将我书桌上那套砚台并笔墨拿来,再拿一叠玉版宣来。」

    尽数赏了谢霖,又道:「今日便到此罢,明日再来。」

    谢霖谢了赏,抱着一堆物事回了家。

    进了家门,谢苇已做好了饭,谢霖一面吃,一面将今日见闻细细道来,末了抱怨道:「那吕嬷嬷好不苛责,一忽儿说我跪得不直,一忽儿说我磕头太重,罚我跪了足有半晌,膝盖也肿了。」

    谢苇吃到一半,撂下碗筷,弯下腰去撸他裤腿,道:「我看看。」

    谢霖急忙将腿向后一收,「肿得也没那么厉害,不碍甚事。」

    谢苇攥住他脚踝,将裤腿撸到膝上,见只是略微青肿,遂放下心,道:「晚上与你揉揉,过两天也便好了。」

    因谢苇素日里在外走镖,干的是刀头舔血的营生,谢霖担心他出门在外有甚伤病,自行调制出金创药并跌打酒来,家中时常备着。待用过饭,谢苇便取出药酒,撵了谢霖上炕,将药酒倒在他膝上,用力按揉。

    谢霖疼得哎呦直叫,嘴里却也不闲着,道:「今日见了肖府那一屋藏书,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往我只觉爹爹医术已然高明至极,便是肖春和亦有所不及,如今才知那是他尚未学全肖余庆一身本事。」

    谢苇听他如此推崇,不禁问道:「肖余庆与莫叔相比,哪个更高明些?」

    谢霖沉吟片刻,方道:「我今日略翻了翻肖余庆以往所录脉案,此人用药中正平和,配伍精妙,端的是位医术大家,许是身在宫中之故,见闻广博,许多药材并传世医方,远非民间所能得见,亦因此,其医术自然远胜民间名医。只是也因其深处宫中,所诊病患无不身份贵重,诊治上便不得不存了小心谨慎,用药时便不如爹爹灵活多变,针药之外,尚有艾灸、放血等诸般法门,亦不见脉案中有所记述,更不必提祖师爷传下的《毒经》中所述以毒攻毒之法。因此说来,两人倒是各有千秋,不相伯仲了。」

    想到此,不由感喟,「爹爹若知我能见识一代御医的手段,得其指点,必然也是欢喜的。」

    片时过后,那药酒起了效用,谢霖膝上疼痛渐轻,他累了一日,此时已然犯起迷糊,谢苇去洗了手来,扯开被褥,帮着褪去衣物,将谢霖塞入被中卧好,须臾间,便听他鼻息沉沉,熟睡过去。

    谢苇却不躺下,熄灭烛火后,只盘腿在一旁打坐,待到内息运转三周天时,已临近三更,忽地悄悄起身,去东间里换了一身玄衣,出了屋子,将门轻轻掩好,自院中一纵身跃上房顶,就趁天上月牙那一点微光,往城东奔去。

    他轻功卓绝,从一家屋顶跃至另一家,起伏之间绝无声息,便如一条影子,出没无常。此时街上已无行人,只九城巡防司的一队队甲士提着灯笼于街巷夜巡,人数虽众,却无一人看见屋顶上那一闪即逝的虚影。

    谢苇疾奔顿饭功夫方到勇毅侯府,四下检视一圈,绕到后院,自邻家墙上直跃到侯府一处屋脊上,俯下身子,细细查探。

    这勇毅侯府前后足有五进院落,屋舍众多,亭台楼阁不一而足,谢苇并不知晓蒋晨峰住处,但事先已打听到府中不过蒋晨峰与其兄两房人口并一位老太君罢了,自来长辈居于后院正堂,蒋晨峰之兄袭了爵,乃一府之主,不是住在中进正院便是东边正院,是以便只在西边几进院子里观望,见第二进正中一间屋里透出烛光,映出人影绰绰,院中大门并屋子前后均有带了刀剑的兵士把守,猜测多半便是蒋晨峰所在之处,当即蹿房越脊,几个起落到了这院子后墙处。恰这院中种了株玉兰,枝叶粗壮繁茂,谢苇自后墙直跃到树上,紧贴树身,借着树影掩映,避过众兵士耳目。

    此时方初初入夏,白日暑热,夜风却清凉怡人,屋中人想是不喜燥热,便开了窗子透风,这玉兰离着屋子后窗甚近,屋中情形一目了然,只见数支牛油大蜡映出两名男子身形,其中一人端坐书案之后,身着一套半新蜀锦常服,正秉笔批阅几份文书,另一人乃是一身石青布衣,双手将一封信笺递与书案之后那人,道:「将军,于参军自去蜀中便不大顺当,此次来信,还不知又有何事相求。」

    此人语声并不大,只隐隐传来,然谢霖内功深湛,耳聪目明,却是听得一清二楚。他从未与蒋晨峰照面,本不识得,听见这一句,当下笃定,这端坐之人便是蒋晨峰无疑了,不由伸手入怀,捏紧一柄匕首,只待伺机掷出。

    便在这时,一阵清风拂来,夹带着淡淡花香飘入屋中,蒋晨峰忽地打起喷嚏,一连七八个,直打得涕泪横流,那布衣男子赶忙走到窗前,一面关窗一面道:「春花都已谢了,怎的还有花香,这窗子看来是不能开了,便是热些,将军也忍一忍罢,回头请御医好生给您看看这闻香便打喷嚏的毛病。」

    窗子一关,谢苇再看不见里头情形,只得耐下心来等候,不想屋中两人竟是一宿不眠,直到寅时方一前一后自屋中出来,那蒋晨峰已是甲胄在身,出得门来便吩咐亲兵备马,预备上朝去了。

    谢苇喂了一宿蚊子,心下略现浮躁,见蒋晨峰要走,赶忙跃上屋顶,落在屋脊后面,便要动手,不想那屋瓦松了一块,他脚下一踩,发出轻轻一声响动,当此时,那布衣男子忽地抬头望来。

    谢苇一惊,当即伏下身去藏住身形,万幸此时月色已逝,天色未明,正是漆黑一片之际,那男子目光逡巡一圈,未见异样,方回过头去。

    蒋晨峰见他举动,问道:「怎的了,可有不对?」

    男子回道:「无事,不过听见些异响,想是猫鼠之类在屋顶上乱窜。」

    蒋晨峰哈哈一笑,「天子脚下哪个不长眼的敢入府行刺,我知仲溪素来谨慎,只是这般小心也忒过了些。」

    男子笑回,「小心总无大过。」

    谢苇不想此人深藏不露,自己这般身手竟也被其所觉,不由惊出一身冷汗,暗忖方才实是轻敌,这时小心翼翼探出头去,见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院子,方吁出一口气来,却也不敢再追上去,趁着夜色未退,悄然回到家中。

    他才一进门,还未及换去一身玄衣,便见火光一亮,桌上燃起一只烛火,又见谢霖放下火折子,面无喜怒地坐在桌边,问道:「你这一宿做甚去了?」

    谢苇无功而返,又被逮个正着,不由哭笑不得,自忖眼下这般装束,想瞒过去也是不能了,只得将这一夜行迹和盘托出。

    谢霖听他夜入侯府,还险些被人发觉,直惊得不能言语,好半晌方能开口,「这般凶险之事,你也不与我商量……」

    他心知谢苇此举实是为自己报仇,苛责之语便说不出口,可脸色已是苍白难看之极。

    谢苇只得安慰道:「我这不是平安回来了吗。放心,以后定然与你商量了再去。」

    谢霖终于忍不住大怒,「你这一回便叫我提心吊胆,还想有甚么以后?」

    两人自相依为命起,谢苇便不曾见过他气成这般,不禁吓了一跳,只见谢霖接着道:「你一声不吭便不见人影,我半夜起来找不见人,你可知我有多怕,爹爹已然没了,你再有个甚么三长两短,叫我一个人孤零零的,活着又有甚么意思。宁可这仇不报了,也不许你再去犯险。」

    他又气又怕,说到后面,已是哭出声来。

    谢苇眼见他涕泪横流,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也是慌了手脚,一面哄道:「不去了,你说不去就不去,听你的还不行吗?莫哭,莫哭。」一面拿袖子去与他擦泪。

    哄了足有顿饭功夫,谢霖方渐渐止了痛哭,只是适才哭得狠了,一时收不住,时不时便打个哭嗝,一张脸也被抹得花猫似,犹自不依不饶,问,「你说的可是真的?」

    谢苇无奈道:「自是真的。」想一想,索性将这几年的盘算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我初来京城时便起意刺杀蒋晨峰,只是那时咱们根基未稳,既无逃命的盘缠,也躲不过官府搜捕,便只得将此事撂下。眼下你已在济世堂站稳脚跟,又得了御医看顾,我亦在镖局里有了名号,便是蒋晨峰死于非命,也无人疑到咱们头上,这才放手一搏。不想那蒋晨峰身边竟有个身手十分不错的护卫,须臾不离,我观他身形步伐,便是武功不如我,交起手来,恐也需费一番力气,十招之内绝难取胜。除此之外,蒋晨峰身边另有不少亲兵,想要一击得手,难上加难。便是你不说,我也要另想他法的。」

    谢霖这才信了,狠狠一擤鼻涕,抹干眼泪,道:「那便好,以后你需听我的,咱们商量着来,慢慢谋划,不可再这般吓我了。」

    谢苇自是点头不迭。

    待这一番哭闹完,天色已然见亮,谢霖打水来洗漱干净,换过衣衫便要去肖府。

    谢苇知他半宿没睡,劝道:「你今日无甚精神,不若告假一天,明日再去。」

    谢霖一翻白眼,「也不知谁害得我这般。」哼一声,又道:「我一个小小学徒,初登堂入室便要告假,怎对得起肖太医一番苦心。」

    谢苇此时亦觉出着实是自己莽撞了些,甚是不好意思地揉揉鼻子,只得送他出门。

    谢霖自幼得父亲教导,虽时常不耐烦,然于医道一途却当真有几分天生的喜爱,如今得此机缘,便不是为了报仇,亦有十分兴致研习。自这日起,每日天蒙蒙亮便跑去肖府,上半晌习读医书,下半晌学完规矩便去济世堂坐诊帮忙,日落方回,一日不辍。眨眼间春去秋来,已是将肖余庆所藏医书尽数读完。

    这日过后,便是寒露,肖余庆正值在家休沐,遂将谢霖叫到跟前,先是答疑解惑一番,继而道:「你规矩学得已是差不多了,这医方典籍也已尽数看过,虽不尽解,所得亦有十之七八。且回去洗沐干净,明日便随我进宫去。」

    说着叫小厮捧进来一只托盘。

    那盘中盛着一套深青色缎衣,看形制与肖余庆平日所穿医官之服相仿,却没有织绣纹样,亦无官帽,显是套无品之服。衣服上又放着块木制腰牌,谢霖接过来看,见正面刻着「太医院」三字,背面写了「谢霖」,均用朱漆涂红。

    「这是与你的衣裳并腰牌,好生收着,不可丢了。宫中规矩森严,进去后还需谨言慎行。」

    谢霖终于等到这一日,心中激荡,面上却不露分毫,躬身道:「小的谨记老爷教诲。」

    翌日一早,谢霖穿好衣饰来到肖府,随肖余庆一并乘车到了皇宫西面的长乐门外。肖余庆下得车来,领着谢霖先与宫门禁军验看了腰牌,随即步入宫中。

    太医院便在皇宫西侧一座偏宫之中,离着长乐门尚有一段脚程,肖余庆年岁渐高,走不多久便有些气喘,谢霖见状,上前扶住他一只胳膊,两人慢慢走着。

    这一条宫道十分宽敞,此刻时辰尚早,并无多少人走动,偶见一两个小太监洒扫,也是离得远远的,听不见声息。肖余庆趁机便与他讲解道:「如今太医院中自我而下共有太医八人,分掌帝后、妃嫔、皇子、亲贵看诊等事,医士十二人,掌典籍、脉案、制药,并与宫奴看诊。此一等共计二十人,统称御医。又有掌药太监十六人,管着药材采买、贮藏,其中管事的太监名唤章桓,气量偏狭,你见了需恭敬有礼,千万莫要得罪于他。其余人中,众医士医术倒也可算做不错,只并无出众人才,难成大器,与之相处,守礼即可。太医里,林太医、刘太医俱是上了年岁的老人,脾性随和,周太医最是年轻,却也已在四十开外,余下还有方太医、柳太医、陈太医并王太医,俱是家学渊源的杏林高手。刘太医于妇人之疾上颇有独到之处,王太医一手金针便连太后也是赞不绝口。你是新来之人,便有我举荐,亦算不得医官,不过与诸位太医使唤打杂罢了。虽是如此,却不可轻忽,给我记牢了,多做多听多看少说,受些累算不得甚么,把那些太医的本事学会了才是正经。虽说凡事都讲究个师传徒受,可你自己若能揣摩个明白,便没有这师徒名分,旁人亦说不得你甚么。可懂得?」

    说罢脚步一顿,看了谢霖一眼。

    谢霖心领神会,暗忖:不过是偷师罢了,偏说得这般隐晦。忍不住便是一乐,见肖余庆瞪了过来,忙敛住笑容,恭敬道:「老爷之意小的明白,小的记下了。」

    这般说说走走足有一刻,方到了太医院所在,院门口两个小太监正在扫地,见了肖余庆,齐齐迎上前来行礼请安,「给掌院大人请安。」

    肖余庆嗯一声,迈步进去。

    谢霖一面走,一面四下打量。见这太医院不过一进院子,除北面一座正殿外,东西又各有配殿,之间廊阁相连,其后又有一溜抱夏,瞧着院子不大,房子却是不少。

    肖余庆领着谢霖进了正殿,里头已然坐了两人,见肖余庆进来,忙起身行礼,口称,「掌院大人。」

    肖余庆回了一礼,对其中一名花白胡子长方脸的老者道:「惜之今日缘何这般早来?」

    这老者便是太医王金时,字惜之,回道:「年纪老迈,这觉便少些,左右睡不着了,索性便进宫来。」

    另一个乃是太医方润,昨夜在宫中值宿,才得起身,闻言便笑道:「轮年纪,惜之比我尚小得两岁,便道老了,那我与德方兄岂不更加朽迈不堪。」

    德方乃是肖余庆之字,亦笑道:「尔等尚不足花甲,如何便敢自称老迈,言过了,言过了。」

    三人说笑间,方润瞅见肖余庆身后跟着个不认识的年轻后生,不由一指,问道:「这是哪个?瞧着倒是面生。」

    谢霖忙上前行礼,道:「小子谢霖,见过二位太医。」

    肖余庆对王、方二人道:「此子原是鄙府医馆中的药童,我见他行事伶俐,于医道上也有几分悟性,便带在身边使唤,原想着调教好了可于馆中坐堂。不想前些时日撞见内务府邱总管,言道咱们太医院中数年未见后起之秀,颇有些青黄不接之势,怕来日咱们这些老东西不顶事了,却没个后辈能担此重任,遂叫我物色些有灵性的医门子弟进来当差,先行历练几年再说。无法,只得先带了此子进来,且与诸位同僚打个下手罢了。」

    宫中之人各个均是人精,他话虽如此说,其余诸人又怎会信以为真,无不暗中揣测肖余庆乃是借机安插自家子弟,只不过王、方等太医家中早十数年前便选了子弟入院当差,现下十二名医士中近半出自各医家,如今肖余庆身为掌院,便想荐个子弟进来亦不为过。只不过院中众人皆知他课徒极严,非英才不教,众医士尚无一人能得他青眼,肖家下一辈中也唯有一个肖春和是得了他亲传的,眼前这少年却不知如何出众,竟能入得掌院眼中带入宫来,不免令人惊讶。

    第4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