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
质子为皇[重生] 作者:涩涩儿
新帝谢容英听得这些话,神色尤其复杂。
他心中想,果然,他没有料错。谢远果真是早有反心,只是这些丞相被谢远从前的面目所扰,一时间不曾猜到谢远的心思。直到今日,这些人才终于和他一样,猜到了谢远真正的叵测居心。
想到此处,谢容英的心反而安定了下来。
他很是认真的看向四相,道:“朕已明了昭王的司马昭之心,将来,在朕羽翼丰满之前,都不会在昭王面前露出行迹。”他神色略微复杂和沉重,“忍辱负重四个字,朕,明白。”
谢相闻得此言,转头狠狠瞪了颜相一眼。
颜相摸摸鼻子,心中却想,不这样,又能如何呢?这位圣人原本就容不下昭王,现下,他只不过是为圣人寻了一个容不下昭王的理由。而在这个理由之外,这位圣人只要肯做一个合格的帝王,于天下,于他们来说,也就足矣。
至于那个昭王……
每一个帝王背后,都是踩着无数的尸骨走来的。昭王,只是那些尸骨之一而已。
这厢谢容英已然将谢远当做了“恶人”,并下定决心要隐忍下来,先依靠谢远除去定、敬二王,然后再想方设法除去谢远,为此,谢容英甚至让自己变得格外清醒和聪明。
而另一厢,谢远与诸臣一同去长安城里的茶楼喝了茶,又一同用了一顿膳。不少臣子在发现这位昭王不但英武非常,战功赫赫,就连文采也是格外的出色后,不禁对谢远好感更甚。
――毕竟,无论如何,昭王七岁献册书与远山先生,令天下文人得以携带轻便册书,读书越发方便;永和帝继位之初,昭王献晒盐之法于帝,盐价大降,令天下百姓受益;后又以考试取官,使寒门子得以有做官的机会……如是种种之下,其余武将暂且不提,但是,诸多文人对这位昭王的印象却是极好的。
待到真正和这位昭王说上话,再发现这位昭王年幼聪慧过人的名声果然是真的后,不少文人都甚是遗憾昭王乃是藩王,他们虽对昭王印象极好,也一同用了膳,但是,昭王毕竟是藩王,他们乃是朝廷臣子,自然也就不好和昭王走得太近。
但是,在这些人心中,却是觉得,这位昭王,当真是文武全才的翩翩君子,真真不愧先帝将其视作君子。
只是可惜,如今这位新帝,心中似乎不是这样想的。
当晚,宫中果然传出圣旨,允敬王世子择吉日回藩地。
谢远当夜便着人给谢秋然收拾了东西,兄弟二人第一次同榻而眠。
谢秋然以为自己会高兴的睡不着觉。
结果,他的长兄见给他讲了三个故事催他睡觉而无果后,就开始考问他的功课……于是,谢秋然很快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翌日一早,谢远带着谢秋然进宫给新帝辞别,尔后,就亲自送谢秋然出长安,目送着谢秋然以及随身三百名侍卫,一路北行。
宫中。
谢容英则是在听取了四相的诸多意见后,想了想,觉得这些意见还不够。
他还要对谢远“示好”更多一些。
只是,谢容英着实想不到其他的主意,也不愿意在四相面前露怯,于是,他在自己的宫中徘徊许久,想了想,于是朝着太后高氏的宫中走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的营养液,么么么么么哒
读者“如果爱请深爱”,灌溉营养液+120161228 23:48:32
读者“一路烟尘”,灌溉营养液+120161228 20:31:10
第101章 10099 9897961
其实四相已然给了谢容英很好的建议。
四相以为,昭王虽显露出了一些强硬,可是,昭王毕竟是受过君臣之礼熏陶之人,又受了元朔帝与永和帝诸多恩惠,甚至永和帝临终之前,还拉着昭王与新帝的手,令昭王与新帝可以互相信任。
这种情形下,昭王前日所作所为,大约仅仅是愤慨之下的一时冲动罢了。
既是一时冲动,那么,新帝只要将其冲动的根源解决了,那么,也就能重新令昭王心意回转。
而昭王当日之所以会动怒,就是因太后高氏那番要斩杀敬王之子,将其头颅悬于城墙之上的话。
虽说高氏乃是太后,但是,无论换了谁,听了这等话,若是还要隐忍不发,才会真正的令人心惊胆战。
因此孟相便开口劝谢容英道:“圣人不若令太后于宫中休养,再赏赐昭王诸多好物,将昭王的两位嫡姐,册封公主,如此,也算是对变相的对昭王服软。昭王聪慧,且顾念亲情,闻得此言,必然会知晓圣人心意,不会再闹。”
张相亦道:“孟相所言正是。彼时正是太后出言……有误,圣人又不曾因此而表态,使得昭王误以为圣人与太后心意一样,皆是想要卸磨杀驴,因此才会有了昨日在朝堂之上的强硬之举。圣人既知晓了昭王恼恨的缘由,不若就从了孟相所言,令太后在宫中休养身子,暂时就……不要再随意行走,见其他人了。”
其余二相心中也是赞成这个主意的。
原因无他。
太后高氏着实是太会乱出主意了!
高氏虽有太后之名,但终究是被养在深闺之中的女子。彼时其在闺中时,旁人尚且察觉不到不对劲,觉得此女子也是温婉大方,贤良淑德。等其做了太子妃,文睿太子强势,高氏自然也是不显山不露水。但是,等到高氏做了太后之后,其一应行为,看在朝臣眼中,简直是恼极了这个明明没有本事、却故意要和自己的儿子抢权的人。
先帝永和帝果决而有主见,因此毫不犹豫的就能出手镇住高氏,令高氏空有满腔抱负,却不得施展,根本不能对朝廷对永和帝有任何的影响;但是,这位新帝谢容英……他显然镇不住高氏。
因此四相在提议对昭王示好时,便提出了这件事情,想要让高氏对朝廷和新帝的影响降到最低。
谢容英当时没有说甚么,只道令四相先去拟旨云云,接着又和四相商议了其余朝中政事,便送四人离开了。
等送走了人,谢容英一个人时,他心中却是恼极了谢远。
为谢远的几个阿姐封赏的事情,谢容英倒是没有甚么不愿意。
但是,阿娘毕竟是长辈,而且,论起名分来,阿娘实则也是谢远的母亲。
这世上,从来都是母亲指责儿子,哪里又有儿子令母亲道歉的?
更何况二人还有君臣之别。
因此,即便是委婉的道歉,谢容英心中也是极其的不高兴。
只是再不高兴,谢容英心中也是在想,罢罢罢,待他去寻一寻母亲,劝一劝母亲,让母亲为他忍耐一番,此等委屈,待将来他利用谢远将定、敬二王收拾了,再论其他。
谢容英这般想着,就去了慈安宫,去见太后高氏。
高氏此刻却有些头疼,腿上也很有些不舒服。
她年轻守寡,为着名声,常年茹素,每日也会在佛前跪着诵经两个时辰。
如此一来,高氏的名声极好,但是,她的身体却并不算很好。
谢容英进殿时,瞧见的就是一个熟悉的人正跪在高氏身前,为高氏细细的敲腿。
谢容英愣了一下。
却早有宫人对高氏低声禀报。
高氏睁开眼,瞧见谢容英这副模样,心中暗叹次子到底不如长子,却还是笑道:“怎的,竟不认识你的发妻了?”
慈安宫中都是高氏的心腹,因此说话时倒也没有特意防着谁。
原容王妃小高氏闻言,哭的梨花带雨,却又无声无息。
转头瞧一眼谢容英,又立刻转过头去,只肩膀微微耸动着。瞧着好不可怜。
谢容英尴尬了一下,才讷讷道:“阿娘,儿有话与阿娘说。”
他到底不像高氏那样的糊涂。
之前阿兄还在时,就已经逼他让小高氏“病逝”。阿兄的那位发妻糊涂,做下那等恶事,使得阿兄死时一儿半女都无,高家因此而受牵连,他的妻子小高氏也受牵累,不得不“病逝”。
然而对谢容英来说,自他知晓了阿兄的那位发妻所做的事情后,就觉阿兄让他的发妻――那位皇后的嫡妹“病逝”,令其可以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活着,已然是很大的恩赐了。
只是谢容英显然没想到,他的阿娘竟然会在阿兄死后,将小高氏又重新接了回来,还这样大剌剌的放在宫里。
“阿娘……”谢容英看向高氏的目光带了几分乞求。他从前是真的喜欢过小高氏的。但是,在多的真心,在他这个皇家人的心里,也比不过权势二字。因此,谢容英心中也只是稍稍一动摇,就将小高氏放下,看向了高氏。
高氏顿了顿,才让小高氏和其他宫人一道离开,问起谢容英的来意。
谢容英微微皱着眉,将四相的话转述给了高氏听。
高氏蓦地瞪向了谢容英。
谢容英面容凄苦,跪了下来,道:“阿娘,儿心知此事是委屈了阿娘。可是,如今定、敬二王对朝廷虎视眈眈,周遭蛮夷亦是蠢蠢欲动,只待等到了好时机,就要对朝廷出手。而儿子身边,虽有四大将军在,但是,四大将军之中,其中一位已然是耄耋之年,根本上不得战场,一位秦老将军也年纪不小,只能做守成之将,一位乃是宁远侯……那人,却是昭王的亲舅舅,虽说其妻儿都在长安,但若当真要其抉择,却也说不准宁远侯是要帮谁,而剩下的那一位,也是儿唯一能重用并相信的人,而那人,却是寒门出身,无父无母无妻无子,如今的少年将军。儿虽能用,却也不敢将太过重要的事情交由他。”
谢容英说到此处,心中也是感慨良多,叹道:“如此算来,儿朝中文人虽多,武将却少。能让儿信任并重用的武将就更少了。然而昭王却不同。昭王本身就曾立下赫赫战功,麾下几大副将更是跟着昭王一起长大的,对昭王更是忠心耿耿,无人能比。至于殷王……”
谢容英面上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旁人只看到如今的殷王与昭王相见不相识,然而儿却是清清楚楚的记得,当年的殷王与昭王是如何的手足情深。朕不信昭王,更不信殷王。可是,朕的皇位若要保住,却是需要忍辱负重,拉拢昭王。阿娘,是儿无能,要委屈您了!”
高氏觉得自己的神智恍惚了一瞬,仿佛又清醒了过来,愣了一会,低头看到已然泣不成声的谢容英一眼,才道:“是,是该拉拢。”尔后就拉住了谢容英的手,颇有些沉重的道,“既如此,那阿娘就闭宫不出。至于昭王……那就给他荣宠!给他让他承受不起的荣宠!”
谢容英一怔。
翌日,早朝。
新帝就将昭王这些年的功绩说了一通,尔后便道:“昭王立功无数,先皇在时,便欲为昭王加封,只是不曾想……”他叹了口气,接着道,“不过,此事既是先皇所愿,朕心中亦感念昭王立下的功劳,因此便加封昭王为辅政昭宁王,享藩王双俸,除其嫡子之一可继承世子位外,另册封辅政昭宁王长子为亲王位,封号……瑞,次子为郡王位,封号祥。再赐福清、福瑞、福慧、端慧郡主为公
恋耽美
新帝谢容英听得这些话,神色尤其复杂。
他心中想,果然,他没有料错。谢远果真是早有反心,只是这些丞相被谢远从前的面目所扰,一时间不曾猜到谢远的心思。直到今日,这些人才终于和他一样,猜到了谢远真正的叵测居心。
想到此处,谢容英的心反而安定了下来。
他很是认真的看向四相,道:“朕已明了昭王的司马昭之心,将来,在朕羽翼丰满之前,都不会在昭王面前露出行迹。”他神色略微复杂和沉重,“忍辱负重四个字,朕,明白。”
谢相闻得此言,转头狠狠瞪了颜相一眼。
颜相摸摸鼻子,心中却想,不这样,又能如何呢?这位圣人原本就容不下昭王,现下,他只不过是为圣人寻了一个容不下昭王的理由。而在这个理由之外,这位圣人只要肯做一个合格的帝王,于天下,于他们来说,也就足矣。
至于那个昭王……
每一个帝王背后,都是踩着无数的尸骨走来的。昭王,只是那些尸骨之一而已。
这厢谢容英已然将谢远当做了“恶人”,并下定决心要隐忍下来,先依靠谢远除去定、敬二王,然后再想方设法除去谢远,为此,谢容英甚至让自己变得格外清醒和聪明。
而另一厢,谢远与诸臣一同去长安城里的茶楼喝了茶,又一同用了一顿膳。不少臣子在发现这位昭王不但英武非常,战功赫赫,就连文采也是格外的出色后,不禁对谢远好感更甚。
――毕竟,无论如何,昭王七岁献册书与远山先生,令天下文人得以携带轻便册书,读书越发方便;永和帝继位之初,昭王献晒盐之法于帝,盐价大降,令天下百姓受益;后又以考试取官,使寒门子得以有做官的机会……如是种种之下,其余武将暂且不提,但是,诸多文人对这位昭王的印象却是极好的。
待到真正和这位昭王说上话,再发现这位昭王年幼聪慧过人的名声果然是真的后,不少文人都甚是遗憾昭王乃是藩王,他们虽对昭王印象极好,也一同用了膳,但是,昭王毕竟是藩王,他们乃是朝廷臣子,自然也就不好和昭王走得太近。
但是,在这些人心中,却是觉得,这位昭王,当真是文武全才的翩翩君子,真真不愧先帝将其视作君子。
只是可惜,如今这位新帝,心中似乎不是这样想的。
当晚,宫中果然传出圣旨,允敬王世子择吉日回藩地。
谢远当夜便着人给谢秋然收拾了东西,兄弟二人第一次同榻而眠。
谢秋然以为自己会高兴的睡不着觉。
结果,他的长兄见给他讲了三个故事催他睡觉而无果后,就开始考问他的功课……于是,谢秋然很快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翌日一早,谢远带着谢秋然进宫给新帝辞别,尔后,就亲自送谢秋然出长安,目送着谢秋然以及随身三百名侍卫,一路北行。
宫中。
谢容英则是在听取了四相的诸多意见后,想了想,觉得这些意见还不够。
他还要对谢远“示好”更多一些。
只是,谢容英着实想不到其他的主意,也不愿意在四相面前露怯,于是,他在自己的宫中徘徊许久,想了想,于是朝着太后高氏的宫中走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的营养液,么么么么么哒
读者“如果爱请深爱”,灌溉营养液+120161228 23:48:32
读者“一路烟尘”,灌溉营养液+120161228 20:31:10
第101章 10099 9897961
其实四相已然给了谢容英很好的建议。
四相以为,昭王虽显露出了一些强硬,可是,昭王毕竟是受过君臣之礼熏陶之人,又受了元朔帝与永和帝诸多恩惠,甚至永和帝临终之前,还拉着昭王与新帝的手,令昭王与新帝可以互相信任。
这种情形下,昭王前日所作所为,大约仅仅是愤慨之下的一时冲动罢了。
既是一时冲动,那么,新帝只要将其冲动的根源解决了,那么,也就能重新令昭王心意回转。
而昭王当日之所以会动怒,就是因太后高氏那番要斩杀敬王之子,将其头颅悬于城墙之上的话。
虽说高氏乃是太后,但是,无论换了谁,听了这等话,若是还要隐忍不发,才会真正的令人心惊胆战。
因此孟相便开口劝谢容英道:“圣人不若令太后于宫中休养,再赏赐昭王诸多好物,将昭王的两位嫡姐,册封公主,如此,也算是对变相的对昭王服软。昭王聪慧,且顾念亲情,闻得此言,必然会知晓圣人心意,不会再闹。”
张相亦道:“孟相所言正是。彼时正是太后出言……有误,圣人又不曾因此而表态,使得昭王误以为圣人与太后心意一样,皆是想要卸磨杀驴,因此才会有了昨日在朝堂之上的强硬之举。圣人既知晓了昭王恼恨的缘由,不若就从了孟相所言,令太后在宫中休养身子,暂时就……不要再随意行走,见其他人了。”
其余二相心中也是赞成这个主意的。
原因无他。
太后高氏着实是太会乱出主意了!
高氏虽有太后之名,但终究是被养在深闺之中的女子。彼时其在闺中时,旁人尚且察觉不到不对劲,觉得此女子也是温婉大方,贤良淑德。等其做了太子妃,文睿太子强势,高氏自然也是不显山不露水。但是,等到高氏做了太后之后,其一应行为,看在朝臣眼中,简直是恼极了这个明明没有本事、却故意要和自己的儿子抢权的人。
先帝永和帝果决而有主见,因此毫不犹豫的就能出手镇住高氏,令高氏空有满腔抱负,却不得施展,根本不能对朝廷对永和帝有任何的影响;但是,这位新帝谢容英……他显然镇不住高氏。
因此四相在提议对昭王示好时,便提出了这件事情,想要让高氏对朝廷和新帝的影响降到最低。
谢容英当时没有说甚么,只道令四相先去拟旨云云,接着又和四相商议了其余朝中政事,便送四人离开了。
等送走了人,谢容英一个人时,他心中却是恼极了谢远。
为谢远的几个阿姐封赏的事情,谢容英倒是没有甚么不愿意。
但是,阿娘毕竟是长辈,而且,论起名分来,阿娘实则也是谢远的母亲。
这世上,从来都是母亲指责儿子,哪里又有儿子令母亲道歉的?
更何况二人还有君臣之别。
因此,即便是委婉的道歉,谢容英心中也是极其的不高兴。
只是再不高兴,谢容英心中也是在想,罢罢罢,待他去寻一寻母亲,劝一劝母亲,让母亲为他忍耐一番,此等委屈,待将来他利用谢远将定、敬二王收拾了,再论其他。
谢容英这般想着,就去了慈安宫,去见太后高氏。
高氏此刻却有些头疼,腿上也很有些不舒服。
她年轻守寡,为着名声,常年茹素,每日也会在佛前跪着诵经两个时辰。
如此一来,高氏的名声极好,但是,她的身体却并不算很好。
谢容英进殿时,瞧见的就是一个熟悉的人正跪在高氏身前,为高氏细细的敲腿。
谢容英愣了一下。
却早有宫人对高氏低声禀报。
高氏睁开眼,瞧见谢容英这副模样,心中暗叹次子到底不如长子,却还是笑道:“怎的,竟不认识你的发妻了?”
慈安宫中都是高氏的心腹,因此说话时倒也没有特意防着谁。
原容王妃小高氏闻言,哭的梨花带雨,却又无声无息。
转头瞧一眼谢容英,又立刻转过头去,只肩膀微微耸动着。瞧着好不可怜。
谢容英尴尬了一下,才讷讷道:“阿娘,儿有话与阿娘说。”
他到底不像高氏那样的糊涂。
之前阿兄还在时,就已经逼他让小高氏“病逝”。阿兄的那位发妻糊涂,做下那等恶事,使得阿兄死时一儿半女都无,高家因此而受牵连,他的妻子小高氏也受牵累,不得不“病逝”。
然而对谢容英来说,自他知晓了阿兄的那位发妻所做的事情后,就觉阿兄让他的发妻――那位皇后的嫡妹“病逝”,令其可以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活着,已然是很大的恩赐了。
只是谢容英显然没想到,他的阿娘竟然会在阿兄死后,将小高氏又重新接了回来,还这样大剌剌的放在宫里。
“阿娘……”谢容英看向高氏的目光带了几分乞求。他从前是真的喜欢过小高氏的。但是,在多的真心,在他这个皇家人的心里,也比不过权势二字。因此,谢容英心中也只是稍稍一动摇,就将小高氏放下,看向了高氏。
高氏顿了顿,才让小高氏和其他宫人一道离开,问起谢容英的来意。
谢容英微微皱着眉,将四相的话转述给了高氏听。
高氏蓦地瞪向了谢容英。
谢容英面容凄苦,跪了下来,道:“阿娘,儿心知此事是委屈了阿娘。可是,如今定、敬二王对朝廷虎视眈眈,周遭蛮夷亦是蠢蠢欲动,只待等到了好时机,就要对朝廷出手。而儿子身边,虽有四大将军在,但是,四大将军之中,其中一位已然是耄耋之年,根本上不得战场,一位秦老将军也年纪不小,只能做守成之将,一位乃是宁远侯……那人,却是昭王的亲舅舅,虽说其妻儿都在长安,但若当真要其抉择,却也说不准宁远侯是要帮谁,而剩下的那一位,也是儿唯一能重用并相信的人,而那人,却是寒门出身,无父无母无妻无子,如今的少年将军。儿虽能用,却也不敢将太过重要的事情交由他。”
谢容英说到此处,心中也是感慨良多,叹道:“如此算来,儿朝中文人虽多,武将却少。能让儿信任并重用的武将就更少了。然而昭王却不同。昭王本身就曾立下赫赫战功,麾下几大副将更是跟着昭王一起长大的,对昭王更是忠心耿耿,无人能比。至于殷王……”
谢容英面上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旁人只看到如今的殷王与昭王相见不相识,然而儿却是清清楚楚的记得,当年的殷王与昭王是如何的手足情深。朕不信昭王,更不信殷王。可是,朕的皇位若要保住,却是需要忍辱负重,拉拢昭王。阿娘,是儿无能,要委屈您了!”
高氏觉得自己的神智恍惚了一瞬,仿佛又清醒了过来,愣了一会,低头看到已然泣不成声的谢容英一眼,才道:“是,是该拉拢。”尔后就拉住了谢容英的手,颇有些沉重的道,“既如此,那阿娘就闭宫不出。至于昭王……那就给他荣宠!给他让他承受不起的荣宠!”
谢容英一怔。
翌日,早朝。
新帝就将昭王这些年的功绩说了一通,尔后便道:“昭王立功无数,先皇在时,便欲为昭王加封,只是不曾想……”他叹了口气,接着道,“不过,此事既是先皇所愿,朕心中亦感念昭王立下的功劳,因此便加封昭王为辅政昭宁王,享藩王双俸,除其嫡子之一可继承世子位外,另册封辅政昭宁王长子为亲王位,封号……瑞,次子为郡王位,封号祥。再赐福清、福瑞、福慧、端慧郡主为公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