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
质子为皇[重生] 作者:涩涩儿
然是听懂了孙儿话里透出的意思。
孟相看向北面的皇宫,一语不发。
孟三郎道:“阿翁,如今天下已乱。边境之中,虽因主公之故,突厥、高丽、扶桑已无与大庆抗衡之力,但是吐蕃犹在,海寇犹在,而大庆朝内,定王且不必提,将来必成大患;那前朝皇室如今虽已蛰伏起来,这两年却也闹出不少异象,仿佛是要将他们弄出来的那位小皇帝给推上那个位置。将来天下必然只有更乱,而以如今这位新帝的能力和身体,阿翁当真以为,这位新帝有本事将这些全都压下去?孙儿只怕,一旦南方事情更乱,新帝必然会将他一直不信任的宁远侯调去南方,到时候,谁人能挡得住敬王的脚步?天下必然大乱,长安必然大乱。阿翁与其到了大乱来临时再行择主,何不现下就择主?主公豁达大度,心有丘壑,能容天下有才之人。以阿翁的本事,若是阿翁肯现下就投靠主公,主公必然不会亏待孟家!”
又是一阵沉默。
孟三郎这些年里,先是被先帝重用,年纪轻轻,前途无量,孰料先帝突然过世,新帝继位,新帝却不怎么重用他,甚至还任由手下亲信排挤他,孟三郎的少年志向被打击的体无完肤,末了只能辞官远走他乡。
他所遭受的这些,也终于让他知晓了这位新帝绝非明主,因此在思虑许久,又在昭地认认真真的考察了许久后,才终于定下心效忠昭王,并且从不曾后悔。
而现下,昭宁王正是需要阿翁支持的时候,孟三郎自然也是不遗余力的劝了又劝。
孟相被这个最出息的孙子劝了又劝,末了只能摇头道:“罢罢罢。老夫在你投靠昭宁王的时候没有反对,远山在十二郎留在昭地的时候没有阻止,这种情形下,将来就是说咱们不是昭宁王的人,却也无人会信了。”
孟相长长一叹,转身对着北面的皇宫,深深叩拜三次,起身后,才对着孟三郎道:“老夫年迈不才,你且写信给主公,主公需要某做甚么,某必从命。”顿了顿,又道,“想来张相那里,应该也有了定论。若张相与老夫想法相同,那么,老夫或许能和张相商议,前去劝服谢相。主公与新帝皆姓谢,却比新帝胸怀宽广、志向远大、有容人之量,比起新帝,想来,谢相也不会拒绝此事。毕竟……”
毕竟,新帝谢容英的身体真的是越来越差了。虽没有病的快要死了,但是,却时常被病痛折磨,根本无法打理朝政。就算谢容英偶尔有精神了,太后高氏也会跑出来催促谢容英快些充实后宫――比起谢容英想要去抢谢远的儿子,高氏显然还是希望谢容英能够多在后宫“播种”,如此时日久了,说不得,谢容英也就能够有自己的孩子了。
谢容英的身体本就处在病痛之中,还要在太后高氏的催促下去行房事。须知行房事太过,也是会伤身的,尤其谢容英身子本就不好,稍稍好转就被高氏催促着雨露均沾,谢容英又不知拒绝,这样的情形下,谢容英的身体只会周而复始的难以好转。
偏偏这些事情,莫说是三相,就是唯一能劝的谢相都不去过问,众人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高氏与谢容英如此糊涂下去。
若是之前谢容英能够生子,并且身体健壮的时候,四相未必就愿意让昭宁王上位,但是,现下眼看谢容英越来越糊涂,身体也越来越差,自登基以来,不但无寸功,还曾办下不少糊涂事情,更在他为帝的时候,令前朝皇室猖獗,竟是在南方令立小朝廷,定、敬二王更是同时谋逆,天下不稳,百姓如何能平安富足?即便这并不全是新帝之过,史书之上,也只会记载永平帝谢容英,无寸功,有大过,不堪为帝。
孟相叹息许久,到得第二日,与张相一碰面,二人低语几句,就一道去了谢相府上。
当然,除了谢相那里,还有长安城的一些势力强大并且也已经看不惯新帝的世家那里,也开始接待起了孟相与张相。
长安之乱,再不能避免。
皇宫。
谢容英又一次病倒了。
他其实也明白自己的病,除了因这病本就折腾外,就是因着太后高氏在他每每病好后,就让他去后宫“忙碌”。男子之精原本珍贵,尤其对于谢容英这样的常病之体来说,就更加珍贵。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谢容英不病才怪。
可惜,除了高氏之外,谢容英心中也是想要再努力一把,生个儿子出来,因此并没有太过推拒。
只是谢容英的想法很好,但他的身体却守不住。
张老太医再次叹气,终是又劝了一回:“圣人还年轻,保养好了身体,将来活到百岁也未可知。而男子便是到了五六十岁,亦能使女子有孕。圣人如今才二十几岁,何必着急?不若将身子彻底养好,再清心寡欲一段时间,再行此事,或许,过得几年,圣人便能有自己的孩子了。”
谢容英听罢,苦笑道:“朕如何不知?只是阿娘心焦抱孙,朕夜里又常梦到朕的大郎二郎,醒来之后,就夜不能寐。朕又能如何?”
张老太医心道,你是圣人,是皇帝,更是家中的顶梁柱,而那等事上,只要你不去做,谁人还能强迫你去?你不肯听从建议,不过是你不想听从建议,你……没有主见罢了。
罢罢罢,既谢容英自己都不想保重自己的身体,他又何必去再招人烦?
张老太医又叹息了一会,开了方子,就要离开。
却听谢容英忽然问道:“听闻张老太医与那寇大夫还有些交情。张老太医可曾听说,昭宁王身体如何?昭宁王的独子……身体如何?”
张老太医心里“咯噔”一下,却还是恭敬道:“老臣与寇大夫信中只谈医术,不谈其他。不过……寇大夫信里谈的大多是将士们在战场上受得伤或是积年之伤,并未谈过昭宁王父子,因此,老臣猜测,昭宁王父子,身体应当还好。”
谢容英沉默了一会,才幽幽开口:“是了。他自小就聪明,阿翁时常担忧他慧极必伤,阿兄却说他达士通人,襟怀磊落,虽聪慧却通透豁达,知晓如何快活,不会憋闷到自己。阿翁后来瞧见他果真如此,身体还极好,还要阿兄与朕向他学……咳!”
谢容英咳嗽了几声,意味深长道:“现下看来,果真如此。朕与阿兄,论及此处,果真都不如他。”
张老太医不敢再听,胆战心惊的站了一会,瞧见谢容英坐靠在床上,都能睡去,这才忙忙告退。
宫中仿佛一切如常。
高氏倒是想要再折腾谢容英,但是,洛平大长公主却突然进了宫,与谢容英痛哭了一场后,便请高氏去为文睿帝念经七七四十九日。
只是如此一来,后宫诸事便无人可以主持。洛平大长公主这才主动请缨,将后宫大权暂时握在了手中。
而长安城中,百姓依旧安居乐业,毕竟,宁远侯还在北边挡着呢,他们信宁远侯,当然不会害怕。
然而,永平三年,四月,定王绕过安阳王,再次北袭,攻占一富足之州。
永平帝大怒,又闻敬王在与突厥之战中损伤颇多,因此思虑几日后,便与朝臣商议,将宁远侯调去南方。朝臣争议三日,孟相等终于同意此事。
永平三年,四月十六,宁远侯带三千铁骑,从北方一路赶去南方。
宁远侯刚刚走了不到十日,敬王率二十万大军南袭,三个日夜,就破了和长安城相隔的一州。
敬王与长安,仅有一河之隔。
永平帝大怒,于朝堂之上吐血晕厥。
待他醒来之后,看着身边陌生的宫人,不待发问,就听到那宫人告诉他,昭宁王以“护君王,清君侧,大义灭亲”的名义,带着二十万大军,已经从昭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来了。
谢容英愣了许久,看着周遭他处的地方已然不是帝王该在的宫殿,周遭的物事也不再是帝王该用的东西,等到他要唤熟悉的人时,就见孟相捧着两张空白诏书带着两个捧着文房四宝的人过来。
“圣人,如今大势已去,请写罪己诏与退位诏书罢。”
第117章 1161151141
“圣人,如今大势已去,请写罪己诏与退位诏书罢。”
谢容英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愣了好一会,才喉咙干涩的开口道:“孟相,你在说些甚么?莫非是朕又做梦了,只不巧,这次的梦,竟是个不太好的梦。”
孟相原本面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只是木着一张脸说出的那番话。
可是这会子,瞧见谢容英这副可怜模样,心下一叹,露出三分怜悯之色,叹道:“圣人并没有做梦,臣也没有入圣人的梦。臣方才所说,乃是最后的劝谏――毕竟,如今圣人大势已去,北面有敬王虎视眈眈,只差一步,就能冲入长安城,令圣人沦为阶下囚,前朝废帝。东面昭宁王不日就能赶到长安,到时候,昭宁王想要的,就不只是一个见圣人只行半礼的好处了。只不过,昭宁王终究是仁善之人,更与圣人有着幼时的情意,因此才会提前告诉咱们,要是咱们能劝服圣人在他来之前写下罪己诏和退位诏书,昭宁王定然不会为难圣人,无论如何,都会让圣人这样活下去。但是……”
但是,如果谢容英不肯写这些的话,那么,昭宁王一旦来了,谢容英就不是自觉自己无能,因而写了退位诏书最后活着被封王的还算风光的人了,而是……废帝。
昭宁王虽的确有仁善之心,但这位圣人这几年几次三番想要将昭宁王的长子也是独子索要到长安来,索要不成,又想要将昭宁王的几个姐姐姐夫送到长安来,又有太后高氏曾经对昭宁王的折辱,还有那些圣人想要利用昭宁王将天下藩王平定,然后再杀了昭宁王的计划……昭宁王又不是人人拿捏的软柿子,如何还会给谢容英脸面?
谢容英又愣了好一会,才双目赤红的盯着孟相道:“你说谎!你说谎!枉阿翁与阿兄这般信任你,枉朕给了你这么多的信任和权力,孟相啊孟相,你竟然早就和那个谢远勾结起来!你枉为人臣!枉为君子!你这般行事,难道就不怕死后入了地府,无颜面见朕的阿翁与阿兄吗?”
谢容英四下一望,这才焦躁了起来,瞪向孟相,只恨不能将这个他给予了不少信任的孟相给生吞活剥了!
“朕的阿娘呢?朕的曾叔祖呢?孟相你敢对朕出手,朕旁人不信,真的阿娘,朕的曾叔祖必然饶不了你!你这等背主之人,将来谢远就算做了皇帝,也定然不会重用你!”
孟相闻言也不恼,只将空白的圣旨放在一旁,然后拿起白纸,在上面为谢容英提前打了罪己诏和退位诏书的草稿。
待做完了这些,孟相才站起身,对着谢容英躬身一礼,道:“并非是臣不忠,而是圣人无能。这个长安,如今不是被敬王攻占,就是要被昭宁王收为己有,再无第三个可能。以圣人之能,根本无力回天。既圣人无才无德无能,无力回天,臣等择良木而栖,又何错之有?
更何况,昭宁王曾经也在长安住过几年,
恋耽美
然是听懂了孙儿话里透出的意思。
孟相看向北面的皇宫,一语不发。
孟三郎道:“阿翁,如今天下已乱。边境之中,虽因主公之故,突厥、高丽、扶桑已无与大庆抗衡之力,但是吐蕃犹在,海寇犹在,而大庆朝内,定王且不必提,将来必成大患;那前朝皇室如今虽已蛰伏起来,这两年却也闹出不少异象,仿佛是要将他们弄出来的那位小皇帝给推上那个位置。将来天下必然只有更乱,而以如今这位新帝的能力和身体,阿翁当真以为,这位新帝有本事将这些全都压下去?孙儿只怕,一旦南方事情更乱,新帝必然会将他一直不信任的宁远侯调去南方,到时候,谁人能挡得住敬王的脚步?天下必然大乱,长安必然大乱。阿翁与其到了大乱来临时再行择主,何不现下就择主?主公豁达大度,心有丘壑,能容天下有才之人。以阿翁的本事,若是阿翁肯现下就投靠主公,主公必然不会亏待孟家!”
又是一阵沉默。
孟三郎这些年里,先是被先帝重用,年纪轻轻,前途无量,孰料先帝突然过世,新帝继位,新帝却不怎么重用他,甚至还任由手下亲信排挤他,孟三郎的少年志向被打击的体无完肤,末了只能辞官远走他乡。
他所遭受的这些,也终于让他知晓了这位新帝绝非明主,因此在思虑许久,又在昭地认认真真的考察了许久后,才终于定下心效忠昭王,并且从不曾后悔。
而现下,昭宁王正是需要阿翁支持的时候,孟三郎自然也是不遗余力的劝了又劝。
孟相被这个最出息的孙子劝了又劝,末了只能摇头道:“罢罢罢。老夫在你投靠昭宁王的时候没有反对,远山在十二郎留在昭地的时候没有阻止,这种情形下,将来就是说咱们不是昭宁王的人,却也无人会信了。”
孟相长长一叹,转身对着北面的皇宫,深深叩拜三次,起身后,才对着孟三郎道:“老夫年迈不才,你且写信给主公,主公需要某做甚么,某必从命。”顿了顿,又道,“想来张相那里,应该也有了定论。若张相与老夫想法相同,那么,老夫或许能和张相商议,前去劝服谢相。主公与新帝皆姓谢,却比新帝胸怀宽广、志向远大、有容人之量,比起新帝,想来,谢相也不会拒绝此事。毕竟……”
毕竟,新帝谢容英的身体真的是越来越差了。虽没有病的快要死了,但是,却时常被病痛折磨,根本无法打理朝政。就算谢容英偶尔有精神了,太后高氏也会跑出来催促谢容英快些充实后宫――比起谢容英想要去抢谢远的儿子,高氏显然还是希望谢容英能够多在后宫“播种”,如此时日久了,说不得,谢容英也就能够有自己的孩子了。
谢容英的身体本就处在病痛之中,还要在太后高氏的催促下去行房事。须知行房事太过,也是会伤身的,尤其谢容英身子本就不好,稍稍好转就被高氏催促着雨露均沾,谢容英又不知拒绝,这样的情形下,谢容英的身体只会周而复始的难以好转。
偏偏这些事情,莫说是三相,就是唯一能劝的谢相都不去过问,众人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高氏与谢容英如此糊涂下去。
若是之前谢容英能够生子,并且身体健壮的时候,四相未必就愿意让昭宁王上位,但是,现下眼看谢容英越来越糊涂,身体也越来越差,自登基以来,不但无寸功,还曾办下不少糊涂事情,更在他为帝的时候,令前朝皇室猖獗,竟是在南方令立小朝廷,定、敬二王更是同时谋逆,天下不稳,百姓如何能平安富足?即便这并不全是新帝之过,史书之上,也只会记载永平帝谢容英,无寸功,有大过,不堪为帝。
孟相叹息许久,到得第二日,与张相一碰面,二人低语几句,就一道去了谢相府上。
当然,除了谢相那里,还有长安城的一些势力强大并且也已经看不惯新帝的世家那里,也开始接待起了孟相与张相。
长安之乱,再不能避免。
皇宫。
谢容英又一次病倒了。
他其实也明白自己的病,除了因这病本就折腾外,就是因着太后高氏在他每每病好后,就让他去后宫“忙碌”。男子之精原本珍贵,尤其对于谢容英这样的常病之体来说,就更加珍贵。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谢容英不病才怪。
可惜,除了高氏之外,谢容英心中也是想要再努力一把,生个儿子出来,因此并没有太过推拒。
只是谢容英的想法很好,但他的身体却守不住。
张老太医再次叹气,终是又劝了一回:“圣人还年轻,保养好了身体,将来活到百岁也未可知。而男子便是到了五六十岁,亦能使女子有孕。圣人如今才二十几岁,何必着急?不若将身子彻底养好,再清心寡欲一段时间,再行此事,或许,过得几年,圣人便能有自己的孩子了。”
谢容英听罢,苦笑道:“朕如何不知?只是阿娘心焦抱孙,朕夜里又常梦到朕的大郎二郎,醒来之后,就夜不能寐。朕又能如何?”
张老太医心道,你是圣人,是皇帝,更是家中的顶梁柱,而那等事上,只要你不去做,谁人还能强迫你去?你不肯听从建议,不过是你不想听从建议,你……没有主见罢了。
罢罢罢,既谢容英自己都不想保重自己的身体,他又何必去再招人烦?
张老太医又叹息了一会,开了方子,就要离开。
却听谢容英忽然问道:“听闻张老太医与那寇大夫还有些交情。张老太医可曾听说,昭宁王身体如何?昭宁王的独子……身体如何?”
张老太医心里“咯噔”一下,却还是恭敬道:“老臣与寇大夫信中只谈医术,不谈其他。不过……寇大夫信里谈的大多是将士们在战场上受得伤或是积年之伤,并未谈过昭宁王父子,因此,老臣猜测,昭宁王父子,身体应当还好。”
谢容英沉默了一会,才幽幽开口:“是了。他自小就聪明,阿翁时常担忧他慧极必伤,阿兄却说他达士通人,襟怀磊落,虽聪慧却通透豁达,知晓如何快活,不会憋闷到自己。阿翁后来瞧见他果真如此,身体还极好,还要阿兄与朕向他学……咳!”
谢容英咳嗽了几声,意味深长道:“现下看来,果真如此。朕与阿兄,论及此处,果真都不如他。”
张老太医不敢再听,胆战心惊的站了一会,瞧见谢容英坐靠在床上,都能睡去,这才忙忙告退。
宫中仿佛一切如常。
高氏倒是想要再折腾谢容英,但是,洛平大长公主却突然进了宫,与谢容英痛哭了一场后,便请高氏去为文睿帝念经七七四十九日。
只是如此一来,后宫诸事便无人可以主持。洛平大长公主这才主动请缨,将后宫大权暂时握在了手中。
而长安城中,百姓依旧安居乐业,毕竟,宁远侯还在北边挡着呢,他们信宁远侯,当然不会害怕。
然而,永平三年,四月,定王绕过安阳王,再次北袭,攻占一富足之州。
永平帝大怒,又闻敬王在与突厥之战中损伤颇多,因此思虑几日后,便与朝臣商议,将宁远侯调去南方。朝臣争议三日,孟相等终于同意此事。
永平三年,四月十六,宁远侯带三千铁骑,从北方一路赶去南方。
宁远侯刚刚走了不到十日,敬王率二十万大军南袭,三个日夜,就破了和长安城相隔的一州。
敬王与长安,仅有一河之隔。
永平帝大怒,于朝堂之上吐血晕厥。
待他醒来之后,看着身边陌生的宫人,不待发问,就听到那宫人告诉他,昭宁王以“护君王,清君侧,大义灭亲”的名义,带着二十万大军,已经从昭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来了。
谢容英愣了许久,看着周遭他处的地方已然不是帝王该在的宫殿,周遭的物事也不再是帝王该用的东西,等到他要唤熟悉的人时,就见孟相捧着两张空白诏书带着两个捧着文房四宝的人过来。
“圣人,如今大势已去,请写罪己诏与退位诏书罢。”
第117章 1161151141
“圣人,如今大势已去,请写罪己诏与退位诏书罢。”
谢容英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愣了好一会,才喉咙干涩的开口道:“孟相,你在说些甚么?莫非是朕又做梦了,只不巧,这次的梦,竟是个不太好的梦。”
孟相原本面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只是木着一张脸说出的那番话。
可是这会子,瞧见谢容英这副可怜模样,心下一叹,露出三分怜悯之色,叹道:“圣人并没有做梦,臣也没有入圣人的梦。臣方才所说,乃是最后的劝谏――毕竟,如今圣人大势已去,北面有敬王虎视眈眈,只差一步,就能冲入长安城,令圣人沦为阶下囚,前朝废帝。东面昭宁王不日就能赶到长安,到时候,昭宁王想要的,就不只是一个见圣人只行半礼的好处了。只不过,昭宁王终究是仁善之人,更与圣人有着幼时的情意,因此才会提前告诉咱们,要是咱们能劝服圣人在他来之前写下罪己诏和退位诏书,昭宁王定然不会为难圣人,无论如何,都会让圣人这样活下去。但是……”
但是,如果谢容英不肯写这些的话,那么,昭宁王一旦来了,谢容英就不是自觉自己无能,因而写了退位诏书最后活着被封王的还算风光的人了,而是……废帝。
昭宁王虽的确有仁善之心,但这位圣人这几年几次三番想要将昭宁王的长子也是独子索要到长安来,索要不成,又想要将昭宁王的几个姐姐姐夫送到长安来,又有太后高氏曾经对昭宁王的折辱,还有那些圣人想要利用昭宁王将天下藩王平定,然后再杀了昭宁王的计划……昭宁王又不是人人拿捏的软柿子,如何还会给谢容英脸面?
谢容英又愣了好一会,才双目赤红的盯着孟相道:“你说谎!你说谎!枉阿翁与阿兄这般信任你,枉朕给了你这么多的信任和权力,孟相啊孟相,你竟然早就和那个谢远勾结起来!你枉为人臣!枉为君子!你这般行事,难道就不怕死后入了地府,无颜面见朕的阿翁与阿兄吗?”
谢容英四下一望,这才焦躁了起来,瞪向孟相,只恨不能将这个他给予了不少信任的孟相给生吞活剥了!
“朕的阿娘呢?朕的曾叔祖呢?孟相你敢对朕出手,朕旁人不信,真的阿娘,朕的曾叔祖必然饶不了你!你这等背主之人,将来谢远就算做了皇帝,也定然不会重用你!”
孟相闻言也不恼,只将空白的圣旨放在一旁,然后拿起白纸,在上面为谢容英提前打了罪己诏和退位诏书的草稿。
待做完了这些,孟相才站起身,对着谢容英躬身一礼,道:“并非是臣不忠,而是圣人无能。这个长安,如今不是被敬王攻占,就是要被昭宁王收为己有,再无第三个可能。以圣人之能,根本无力回天。既圣人无才无德无能,无力回天,臣等择良木而栖,又何错之有?
更何况,昭宁王曾经也在长安住过几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