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耽美 >[历史]大清太子爷 > [历史]大清太子爷
错误举报

[历史]大清太子爷_分节阅读_72

    [历史]大清太子爷 作者:沉琴绝酒

    康熙道,“他家眷俱在任上,等他回去之后,也叫他方便跟她们形容形容,皇太子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是,皇阿玛,”胤礽应了,心里虽猜到是怎么一回事了,但也还是要问个明白的,“阿玛跟我说石家显赫,又说要儿子去见见石文炳,儿子想知道,阿玛是叫儿子去施恩,还是叫儿子去结交?儿子也好弄清楚了,总不能因儿子无知而坏了阿玛的安排。”

    康熙笑看了胤礽一眼,道:“你就是不问,朕也要与你说的,这事儿,朕也没打算瞒着你。”

    “前两年给你选了两个侧福晋后,朕这心里,就一直惦记着要给你挑个出身好模样好的太子妃,这事儿早两年朕就在考虑了,南巡到了杭州,见到了石文炳,这一路要他护送回来,朕不时和他说说话,他家长女的情况,朕也了解了,要说模样,那自然是不差的,更要紧的是,出身年岁性情都是极好的,正好与你相配,”

    康熙道,“朕的这层意思,也透给石文炳知道了,朕赐了他一柄如意,也算是定下了他家的长女。朕要他跟着回京来,也是存了要他瞧瞧你,并且要你跟他接触接触的意思。”

    眼前是太子妃,而等到太子即位,那太子妃自然就是皇后了。因此,康熙替胤礽选太子妃,实则就是在选将来能母仪天下之皇后。

    也正是因为这样,康熙才在极早的时候就在思虑这个问题了,足足想了两年,才定下了石文炳之女。

    石文炳隶属汉军正白旗,但他并非汉人,其族本系满洲,这样一来,其女册封为太子妃,既能拉拢汉人团结汉军旗,又能不破坏祖宗规矩,母仪天下的皇后依旧是满人,这是两全其美。

    再者,他前头的两个皇后,都出自两黄旗,可因鳌拜圈地那件事,两黄旗和正白旗闹得很不愉快,其间仇隙很大,选个正白旗的皇后,也算是平衡上三旗的关系,也是一举数得的事情。

    果然是预备着给他选太子妃的事,胤礽默然,便听康熙又开口道:“只不过,你现今年纪尚小,两个侧福晋也没还有进门,册封太子妃之事倒也不急于一时,你现今最要紧的事还是学业为重。朕的意思是再等几年,石文炳倒也想把女儿多留几年,朕同意了。只是,不知道你肯不肯听朕这样的安排?”

    胤礽巴不得晚些娶媳妇,现在年纪到底还是太小了,他记得,历史上的皇太子是年满二十才大婚的,不管当时是因为什么,反正他觉得这样才合乎常理。

    “儿子无异议,自然是听阿玛安排的,”胤礽道,“其实儿子也觉得,这几年还是应当以学业为重的。”

    康熙笑了笑,又叹道:“其实朕尚有另一层顾虑。朕如今尚且硬朗,且还能护着你,你也不必太早大婚了。你不比朕当年,朕当年早早大婚也是为了亲政,所以才在不满十三岁时就大婚,将你额娘娶来做皇后,现在想来,那会儿到底还是太年幼了。朕有时候想着,你额娘早早过逝,未必不是年轻时太早生育而亏了身子的缘故。朕不愿意要你也重蹈覆辙,所以朕干脆将你的大婚延后几年,等你和石氏俱都长成了再行婚嫁。到了那时,她也能替你生儿育女,恐怕就不会再像你额娘似的,早早离你而去了。”

    胤礽没想到康熙还虑到了这一点,忍不住在心里给康熙点了个赞,如果要他也顶着个十三四岁的身子大婚,他觉得他真的会顶不住的。幸而康熙有顾虑,将他大婚之事延后了几年。

    “阿玛考虑周全,儿子听阿玛安排就是了。”

    “只是,如此一来,石氏便不必参加选秀了,朕虽替她选了个好前程,但是也阻了她与你见面的时间,她进宫还得好几年,可你身边却不会断了人服侍,这样一来,到底对她有些不公平,”

    康熙笑道,“她将来到底也是你的太子妃,朕也不能不顾及她的感受,所以,朕与石文炳商量过了,这几年,你们俩可以互相写写信,说说话,朕不限制你们,朕会派专人替你送信去杭州给石氏,你们可以互相了解了解,将来也不至于太过生疏。这一层意思,石文炳也会跟他长女说的。”

    康熙考虑如此周全,提出如此人性化的建议,胤礽还能什么话好说呢?他自然没有别的话说,当即点头就应了是。

    其实与石文炳的见面,还是挺尴尬的。女婿与岳父的见面本该是女婿紧张的,结果胤礽还没怎么样,倒是石文炳有些紧张,胤礽心里忍不住好笑,心里却想着,到底自己有一层皇太子的身份压着,否则的话,就该他自己紧张了。

    胤礽含笑,不倨不傲的跟石文炳说了几句话,渐渐的,被他和煦的笑容所感染,石文炳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临走前,石文炳踌躇许久,还是问出了心里想问的话:“太子爷,您会给小女写信的吧?”

    虽然皇上这样跟他说了,但他怕皇上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已,他也怕太子不肯费心给他的女儿写信,那这样一来,自己女儿就算将来得封太子妃,也是太子爷接触最晚的女子,到时候,怎么拼得过太子爷身边的一众女人呢?

    石文炳心里,总是不免为了女儿的未来所担忧的。早早大婚不好,晚些大婚也是不好的,偏偏皇上金口玉言说了要延后几年再大婚,看这个样子,估摸着是要等女儿十六岁之后才能大婚,就这四五年的功夫,要是太子爷把他女儿忘到了脑后,那可怎么好呢?

    石文炳心里也矛盾得很,但他却也知道,皇上的决定是兼顾所有的,所以,他所愁的就是太子爷,只要太子爷肯按照皇上的吩咐去做,那他也就没有什么可发愁的了。现今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太子爷不肯做。

    胤礽早把石文炳眼底的担心看在眼里,微微一笑道:“石副都统放心,我既然应了皇阿玛,自然会做到的。有空时,自会给令爱写信。”

    “臣多谢太子爷!”

    石文炳吃了一颗定心丸,这下子是真的放心了。他觉得他可以踏踏实实的回杭州去,把这些事儿都跟女儿说说,然后叫女儿安心等着太子爷的信了。

    ☆、第75章

    既然答应了会写信,胤礽也没闲着。

    忙完了课业,胤礽回了毓庆宫,就预备给石氏写第一封信。

    顾氏在一旁给他磨墨,见胤礽拿着笔半日没下笔,便笑道:“太子爷这是为难不知道给石家姑娘写什么么?”

    胤礽已定下石家长女为太子妃的事情并未公开,朝野上下俱都不知,但有心人从康熙对待石文炳的态度也能看出来,不过这事儿应是康熙一人说了算,别人是没有什么置喙的余地的。而后宫之中,虽有猜测,但也只有顾氏一人是得了胤礽的亲口证实的。

    因为胤礽给石氏写信,便只让顾氏在一旁伺候磨墨。

    “我与她从未见过,也不知她讨厌什么喜欢什么,上回跟石副都统说话时,我也不能开口问问石家姑娘的情况,毕竟那样就显得唐突了,”胤礽有些苦恼,道,“这会儿到了下笔的时候,才觉得当初该问问的。也不至于如今在这里为难。”

    顾氏听了这话,一边磨墨一边笑道:“正因为从不了解,皇上才让您跟石家姑娘通信的呀。其实,石家姑娘将来是要做太子妃的,您也不用急着先了解石家姑娘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您该让石家姑娘先了解您的,等说上话之后,这一来二去的,不就都知道了么!”

    胤礽一想,觉得顾氏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他凝神想了片刻,便用笔蘸了墨汁,提笔写下几行字道:“近些日子课业甚紧,皇阿玛和师傅都比小时候严苛多了。——上回与令尊匆匆一晤,倒觉得令尊脾气甚为温和。——近日京中秋雨多,记得前人写雨的诗句颇多,不由得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句来,这是写杭州西湖的。我倒未去过,这些年,我也只出宫去过古北口避暑。——只不知汝去过西湖没有?汝居于杭州,实在颇让人羡慕。”

    他信笔由心,想到哪就写到哪,写了这几行字之后,便觉够了,也不写落款,想了许久,才去寻了刻着毓庆主人的私印盖了上去。

    顾氏是认得字的,在一旁瞧见了胤礽写的字句,笑道:“太子爷写的,也太短小了些!”

    胤礽已将信笺封好,听了这话笑道:“奶娘,你不懂,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方好。若是太刻意雕琢,反倒是失了趣味了。若石家姑娘真如皇阿玛所言的那样知书达理,我若是写多了,反而叫她无所适从,头一次写过去的,就这样才最好。”

    其实他自己本心倒是挺喜欢这种交流方式的,觉得很舒适惬意,是一种非常写意沟通方式。这些年,他本已不习惯流露出本心来了,可面对纸张的时候,却还是忍不住写下了心中真实而又零碎的想法,他是情不自禁,但多少也对这位在康熙口中称赞不已的石家姑娘有些幻想。

    倘或通信能够交心,或者将来大婚后,他就不会对太子妃失望,毕竟这样不能由他自己做主的婚姻,发生夫妻不和悲剧的可能性太大了。

    毕竟,大婚之后,在将来的日子里,不只是他一个人要面对风霜刀剑,作为他的太子妃,也必须要能够抵挡得住这些。若是夫妻不和,只怕很难携手走下去。

    这一封信过去,他就是想先试一试他的太子妃,能不能跟得上他的步伐。

    胤礽将封好的信笺递给顾氏,笑道:“你给梁九功送过去吧,他知道给谁送到杭州去的。”

    顾氏答应一声,依言去了。

    半个月后,杭州那边就回了信了。

    胤礽展开信笺一看,就小小的惊艳了一把,说实话,石氏的字写的很好看,工工整整的小楷。

    ——阿玛回来后也说,您看起来很平易近人,且十分亲切,只是略略有些瘦削。您该注意身子,课业紧也不能累坏了身子。

    ——我没有去过古北口,不过阿玛去过,他说,那里的长城虽年久失修,却颇为壮阔。有机会的话,我也想去看看、

    ——其实西湖颇为秀丽,雨中景色好,但我却觉得不及夏日满塘荷花盛开的样子好看。您若是来,必得去看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