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嘉年——左篱(163)
官是当不成了,修书着学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在当时,有的是人靠一经之学赢得天下赞誉。他避开人世、谢绝宾客,恨不得藏到地底下远离俗世争端。可他翻遍经书,也不知这因一个字就能洋洋洒洒上万言的学问于这世道何用,更不懂平生所遇的那些满口圣人之语的士林大儒与把他赶出官场的那**邪佞臣为何竟是同一群人。读的越多,越觉仲尼难用,孟轲儿戏,这书自然就再也读不下去了。
正巧这时候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年纪不大,外戚、宦官争权夺势,反倒被外来的军阀捡了便宜,又立了个自己喜欢的新皇帝。天下忠臣义士都义愤不已,纷纷高呼要诛杀『奸』贼,他也立刻散家财,合义兵,与各方将领一同起兵。他想,这一次他是为国讨贼,各方兵马加起来又有十余万,消灭贼臣必可一战而定。论功行赏时,他应当能被封个征西将军,从此饮马边疆,守土安邦,也算未负国恩,无憾余生。
可他带兵到了关下,才发现他又错了。除了他这个阉宦遗丑,在场诸位享誉天下的名士贤才,没有一个人真的关心天子的死活。他带着几千人去追击『奸』贼,九死一生几乎丧命,营中的十余万大军却在置酒高会,醉的不省人事。当他怒而大骂诸君皆为贼虏时,不久前还与他信誓旦旦说着此次定要救回圣上匡扶社稷的经年老友,却反而怪他异想天开不自量力。
曾经的他始终不解,为何他为百姓棒杀宦官豪强却被说是滥杀无辜,为何不顾苍生黎民隐居避世的人却可以获得天下称赞,为何贤者不贤、忠者不忠,君子肖小人,小人为君子。而在这一刻,他突然都清楚了。所谓忠臣仁义、名门气节,终不过是一块遮羞布,有用的时候就披在身上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无用时便扔到一边尽显争权夺利的嘴脸。被嘲笑是阉宦之后的时候他没有灰心,被罢官差点连累家人时他没有灰心,哪怕费心尽力征了四千兵还过几天就差点被反叛的兵卒杀死时,他都没有灰心。可此时此刻,他的心却彻底冷了下来。
说到这里,郭嘉突然停了下来。他抬手为自己又倒了一杯茶,腾起的雾气让荀彧看不清那双眸子中的悲喜:
阉宦之后不识时务,想凭一己之力改变天下,最终自食其果一事无成,多顺理成章的内容。文若,你知道吗,这个故事本该在这里就结束了。
可他遇见了一个人。
他本已以为,能得世人赞誉者,大多是欺世盗名之徒,却独独这个人,不仅不负胜名,且比传言中更令人惊喜。他无数次怀疑,这般风光霁月的人怎会离开名声兵力无人可敌的袁家兄弟,选择他这个无兵无权的人当主公。而这个人却告诉他,兵与名,虽然重要,但绝不可贵,假以时日,都能逐渐取得,独一颗对社稷苍生的真心,千金难换。拥有后者的人,才是他真正要辅佐的人,纵天下人都以为他押错了注,他也愿一错到底,九死不悔。
看到这个人,他才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世人常为种种仁义道德束缚,小人好名,君子更好名,所以遍地都是假仁义之名谋求私利的伪善之人,却从无为天下苍生不顾恤一己之名的伪恶之人,这才致使小人得以横行。君子无弹『性』,此『乱』之所以不止也。而他既已被骂为阉宦之后,何不就来当这伪恶之人,无善不为,更要无恶不为,只计苍生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
所以,他举起长剑,征战四野。他让成千上万的百姓安居乐业,也曾坑杀战俘血流成河,他让四处逃窜的皇帝重新住回富丽堂皇的宫室,也曾持剑上殿杀贵人诛国舅。天下到处都是指着他的脊梁骂他是国贼的人,但他从不曾动摇,因为他知道那个人一定会理解,一切都是黎明之前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只有这么做,他才能在有生之年,将一个太平的天下交给真正的君子,才能得见社稷复兴,国泰民安。
可他错了。岁月太过可怕,沧海亦可桑田,遑论人心。
如今,一切都变了。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比雪更冷。
放在一旁的食盒被遗忘了许久,以至于郭嘉拿起它时,还沾了满手未完全融化的白雪。他将食箧放到如楚河汉界一般隔在他与荀彧之间的案上:
在故事结尾前,文若不如先亲自将它打开。主公说,文若一定还记得它。
目光落在这做工并不精良,甚至可以算是粗陋的食盒上,荀彧如玉的面容上浮现出些许对久远回忆的怀念。那是初平三年的事。那时候,曹『操』既不是丞相,他也不是尚书令,而是连兖州都还没打下,缺兵缺粮的落魄将军和谋士。兖州城野每一处粮仓几乎都已经被黄巾兵搜刮的干干净净,军中仅剩下不到三日的军粮,就连曹『操』和荀彧每天吃的,也是稀的看不见几粒米的白粥。这天夜里,荀彧却发现曹『操』一个人坐在即将熄灭的篝火旁做这个食盒。
主公这是在做什么?荀彧好奇道。他们现在连饭都要吃不上了,曹『操』怎么会还有闲情逸致在这里做这种东西。
曹『操』『露』出一丝赧『色』,显然没想到躲到这僻静的地方还会被荀彧发现。他沉默了一会儿,只道:军中诸多不便,苦了文若了。
荀彧一愣。军中,尤其是他们现在这样四处游散的军队中,的确有太多不方便的事。就拿吃饭一事来说,莫说没有足够的粮食,就连碗具都不够,更别说其他的东西。回回送到荀彧手中的粥,往往已经凉透,还经常飘着几根被风吹进去的野草。对于普通士卒,这种生活早就习以为常,但对于荀彧这从小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则着实太委屈了。
莫非这食盒
曹『操』没有说话,便是默认,荀彧忍不住笑了起来,越小越大声,疏朗畅快,毫无世家子弟该有的矜持风雅。只见他一甩衣摆,直接坐到了曹『操』旁边,一点不在意草地上的污浊:
彧是随主公在打仗,又不是在享乐,这算不得苦。月光照在因为连日的饥饿微微发白的脸上,他的眸中却可见火光灼灼,不过,这东西主公做得这么用心,只用来装粥,实在是可惜。他笑容微敛,想必,主公已经想好对策了?
文若果知孤。曹『操』笑道。他伸手指向前方,月光勾勒出隐隐轮廓处,是他们打了五天都未攻下的城所,孤打算明日下令,将军中剩下的全部军粮都分给住将士,然后借着夜『色』,再次攻城。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背水一战。那时,军中无粮,四野无粮,只有城中有粮,相信将士们一定会各个奋勇杀敌。主公此计绝妙。荀彧毫不吝惜对曹『操』的夸赞,置之死地而后生,兵法一途,世间本就没有多少人比得上曹『操』的造诣。
定下攻城之计,他又看向那初具轮廓的食盒,难得开起玩笑,等城破了,主公可不能再拿这食盒给彧送粥,可至少得看得见米粒啊。
孤哪能用粥打发被天下诸侯争得头破血流的荀文若啊。曹『操』也笑了起来,待有朝一日,你我大业得成,孤定要用这食盒装足足二千石的官禄,才配得上你国士无双。
荀彧不禁又笑弯了眉眼。二千石的利禄,国士的称赞于他都无足轻重,令他畅快的是,此生是如此幸运,可以遇见曹『操』这样的人,与他一同拯救苍生黎民,社稷江山。哪怕最终天命不眷,他们没能走到最后一步,他也自信自己绝不会后悔。
他如墨一般的眸中,光芒比漫天星辰还要璀璨:
一言为定。
当荀彧用手指细细抚『摸』过食盒的盖子时,还能触到些许未被岁月完全消磨的花纹。他还记得,后来,城果然在第二天被攻破,这个食盒由曹『操』亲自磨去木刺雕好花纹又刷上漆,装着一大碗『插』着不倒的白粥放到了他的案上。再后来,天子被迎到许都,他成了居中持重的尚书令,莫说是二千石的官禄,侯爵、封地、玉石,曹『操』每一次的上表中,头一件事就是为荀彧请功,无论荀彧怎么推辞,曹『操』都不肯。至于那个食盒,曹『操』有时吃到可口的东西时,就会盛出一些拿食盒即刻送到荀彧那里。只是后来,曹『操』时常征战在外,荀彧又日日被政务缠身,那食盒便也逐渐失了用处,被收在了司空府中。
一个食盒,当人们不再用它装东西时,不过就是一堆无用的木头,能被束之高阁,已十分难得。
那人呢?
当荀彧打开食盒盖,看到其中空空如也的时候,他的面『色』仍如静水,未泛起丝毫的波澜。
他并不意外。
文若别忘了,这个食盒还有两层呢。
荀彧想,郭嘉不会不懂,曹『操』特意让他不远千里送来一个空的食盒的含义。可他实在是感到累了,以至于不愿去深想,为何郭嘉的语气是那样轻快。他慢慢拿起第二层的盖子。
果然,还是空空如也。
一层。
当手指触到最后一层的盖子时时,荀彧平静如水的面容终于泛起了一丝波澜。不知为何,他耳边忽然响起那年他与水镜先生所说的话:
彧相信,既已与曹将军同路而来,尘埃落定之日,必可同途而归。
他,九死无悔。
一壶酒,一盒糕点静静的摆在那里,许是因为来路颠簸,有些许糕点的碎屑洒了出来,落在食盒的最底层。
荀彧惊诧不已:这
酒是按华佗的方子配的『药』酒,糕点是嘉今天到颍阴时,看到有小贩在卖,觉得味道不错便顺手买了。郭嘉笑得愈发灿烂,的确,这食盒本来是空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说什么无可扭转的死局,不还是轻而易举就解开了。他拿起一块糕点,递到荀彧嘴边,文若尝尝看?
荀彧并没有动,他只是深深的的望着郭嘉,想从那里寻找到一个答案。
郭嘉的笑容有一瞬间的僵硬,但很快就又恢复原样。他将手中的糕点掰成两半,拿起其中一半放到自己口中,细细嚼了一会儿咽了下去。这才又拿起另一半,递给荀彧:这样可以了吗?
奉孝,荀彧的目光更加复杂,你在因为什么难过?
文若在胡说什么呀。郭嘉唇边仍扬着完美的弧度,嘉有什么好难过的?
你瞒得了许多人,但瞒不了彧。从小你就是这样,越是难过,偏要笑得越灿烂,这样别人就会认为你对任何事都不在意,就永远找不到你的弱点。可观眸知人,彧从你眼睛里,只能看见悲凉。奉孝,他没有接糕点,而是反握住了郭嘉比雪还要冰冷的手,你在难过什么?
郭嘉愣了一下,倏得飞快将手收了回来。他使劲的眨了眨眼,硬是要维
持着那摇摇欲坠的笑容:故事的结局,嘉还没告诉文若呢。
很多年后,只想让天下人高看几眼的少年,已经登上了权力巅峰。这时候他才明白,走到这一步,权势之柄已非仅凭他一己之愿就可拱手相让。他若交出兵权,刚刚安定的天下必将瞬间分崩离析,他的家人、挚友各个都将身首异处。可他若不交出兵权,那他的伪恶便成了真恶,他与当年在关下怒骂的那些诸侯再无任何区别,都是名副其实的国贼。
他不知道该怎么选。所以他让嘉来到这里,把选择权交给曾经与他同路而来的那个人。
奉孝,主公他
皇后在许都朝廷中提拔的官员,主公一个也没有动,包括掌管禁军的伏康。马氏父子虽已向朝廷称臣,但马超显然比他父亲志向远大,只要妥善利用,未尝不可以作为助力。至于天命人心,那一日主公特意在铜雀台设宴,就是为了让邺城的官员都亲眼看见,天子厚德,方才免去了日食之灾。当然,如果文若觉得有必要让皇后遇刺一事真相大白,嘉也在蟏蛸留下了足够多的证据。但最关键的,是这份卷轴
他将卷轴递给荀彧,示意荀彧打开:
这里面是许都城建造时,留下的所有暗道。凭着这张图,嘉留给文若的那些人足以在许都畅行无阻。
你们要做什么?!
卷轴展到末端,银光一闪,匕首从画卷中掉到地上。
朔风吹起郭嘉的鬓发,他轻扬着冰冷的笑容,眼底落满寒霜。
图穷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
第170章 第170章
日暮时分,许都也下起了雪。万里云霞赤『色』如火,雪絮漫天飞舞,千门万户,王公庶人,共饮一樽雪。
此时,曹『操』正坐在庭院深处的一处孤亭。值此寒冬时节,他不辞辛劳来到许都,为的是宫中的年宴,也为晋封公爵一事。机敏之人会觉得,值此纷繁复杂之时,曹『操』前往许都并不明智,却不能劝,更不敢劝。在曹『操』下定决心后,还敢出言反对的人,如今却都不在他身边。想来,在风雪停息之前,是再也见不到了。
红泥小炉发出滋滋的响声,酒『液』滚滚沸着,飘散成在梅花枝头的一抹雪『色』。曹『操』舀起一勺倒入樽中,酒香醇郁,浓而不烈,饮之若有暖云积于胸腹,冬日中拿来暖身体最适合不过。
按照今日的比方,酿上五坛,等他回来,告诉他酒都埋在老地方。
仆人应声领命。不必问他所指何人,也不必问老地方是何处,十几载光阴,作为一直跟随在曹『操』身边的老仆,他已轻车熟路。
但他仍有些不安:丞相每年都要煮新酒,郭先生一回来就会追着丞相要,倒不必小人多言。
曹『操』微挑唇角,似乎也想到了那酒鬼挖空心思讨酒的模样。然下一瞬,笑容倏的跌落,良久,只听一声微不可察的轻叹。
下去吧。
仆人不敢再多问,只得行礼告退。
仲康,曹『操』向一直站在亭边的许褚招手,陪孤饮几杯酒吧。
是。
许褚久历沙场,杀敌无数,即便未着戎装,也是满身雄武气势,令贼人望之胆寒。可坐在曹『操』面前,他却紧张不已,尤其当看到曹『操』亲自为他斟酒时,他下意识推辞,还是曹『操』递给他一个无妨的眼神,他才讪讪止住手。
仲康在孤身边多少年了?
回禀主公,十七年十个月二十五日。
已经这么多年了啊。曹『操』饮下一口酒,长叹道,这些年,仲康为孤宿卫,不离左右,无数次救了孤的『性』命。孤得仲康,实是毕生大幸。
听到曹『操』的夸赞,许褚反而愈发局促起来。他并非心智敏捷之人,可也会本能地感觉到,今日的曹『操』,与平日不同:这本就是末将的职责,当不得主公的夸赞。
曹『操』也未多在意。他又给自己舀满一杯酒:近来的事,孤想问问仲康的看法。
是指晋爵魏公一事?
许褚微怔:朝廷大事,末将不敢置喙
无妨。曹『操』道,仲康如何想的,便如何说。孤只是想听一听。
闻言,许褚沉默了一会儿,方道:末将一介武夫,想的事情不多,懂的事情也不多。当年没遇到主公时,我每日都在和流寇抢粮食,努力让更多乡人活下来。后来有幸能跟着主公,征战四方,升官封侯,娶妻生子,乡人也都有了安定富足的生活。在我眼里,只要有人能让乡亲吃饱饭,让天下不打仗,莫说公爵了,就是皇帝,也该让他来当。说完,他立刻跪到地上,末将知道此话大逆不道,但主公既然问了,末将不敢不如实相告。
恋耽美
正巧这时候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年纪不大,外戚、宦官争权夺势,反倒被外来的军阀捡了便宜,又立了个自己喜欢的新皇帝。天下忠臣义士都义愤不已,纷纷高呼要诛杀『奸』贼,他也立刻散家财,合义兵,与各方将领一同起兵。他想,这一次他是为国讨贼,各方兵马加起来又有十余万,消灭贼臣必可一战而定。论功行赏时,他应当能被封个征西将军,从此饮马边疆,守土安邦,也算未负国恩,无憾余生。
可他带兵到了关下,才发现他又错了。除了他这个阉宦遗丑,在场诸位享誉天下的名士贤才,没有一个人真的关心天子的死活。他带着几千人去追击『奸』贼,九死一生几乎丧命,营中的十余万大军却在置酒高会,醉的不省人事。当他怒而大骂诸君皆为贼虏时,不久前还与他信誓旦旦说着此次定要救回圣上匡扶社稷的经年老友,却反而怪他异想天开不自量力。
曾经的他始终不解,为何他为百姓棒杀宦官豪强却被说是滥杀无辜,为何不顾苍生黎民隐居避世的人却可以获得天下称赞,为何贤者不贤、忠者不忠,君子肖小人,小人为君子。而在这一刻,他突然都清楚了。所谓忠臣仁义、名门气节,终不过是一块遮羞布,有用的时候就披在身上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无用时便扔到一边尽显争权夺利的嘴脸。被嘲笑是阉宦之后的时候他没有灰心,被罢官差点连累家人时他没有灰心,哪怕费心尽力征了四千兵还过几天就差点被反叛的兵卒杀死时,他都没有灰心。可此时此刻,他的心却彻底冷了下来。
说到这里,郭嘉突然停了下来。他抬手为自己又倒了一杯茶,腾起的雾气让荀彧看不清那双眸子中的悲喜:
阉宦之后不识时务,想凭一己之力改变天下,最终自食其果一事无成,多顺理成章的内容。文若,你知道吗,这个故事本该在这里就结束了。
可他遇见了一个人。
他本已以为,能得世人赞誉者,大多是欺世盗名之徒,却独独这个人,不仅不负胜名,且比传言中更令人惊喜。他无数次怀疑,这般风光霁月的人怎会离开名声兵力无人可敌的袁家兄弟,选择他这个无兵无权的人当主公。而这个人却告诉他,兵与名,虽然重要,但绝不可贵,假以时日,都能逐渐取得,独一颗对社稷苍生的真心,千金难换。拥有后者的人,才是他真正要辅佐的人,纵天下人都以为他押错了注,他也愿一错到底,九死不悔。
看到这个人,他才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世人常为种种仁义道德束缚,小人好名,君子更好名,所以遍地都是假仁义之名谋求私利的伪善之人,却从无为天下苍生不顾恤一己之名的伪恶之人,这才致使小人得以横行。君子无弹『性』,此『乱』之所以不止也。而他既已被骂为阉宦之后,何不就来当这伪恶之人,无善不为,更要无恶不为,只计苍生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
所以,他举起长剑,征战四野。他让成千上万的百姓安居乐业,也曾坑杀战俘血流成河,他让四处逃窜的皇帝重新住回富丽堂皇的宫室,也曾持剑上殿杀贵人诛国舅。天下到处都是指着他的脊梁骂他是国贼的人,但他从不曾动摇,因为他知道那个人一定会理解,一切都是黎明之前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只有这么做,他才能在有生之年,将一个太平的天下交给真正的君子,才能得见社稷复兴,国泰民安。
可他错了。岁月太过可怕,沧海亦可桑田,遑论人心。
如今,一切都变了。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比雪更冷。
放在一旁的食盒被遗忘了许久,以至于郭嘉拿起它时,还沾了满手未完全融化的白雪。他将食箧放到如楚河汉界一般隔在他与荀彧之间的案上:
在故事结尾前,文若不如先亲自将它打开。主公说,文若一定还记得它。
目光落在这做工并不精良,甚至可以算是粗陋的食盒上,荀彧如玉的面容上浮现出些许对久远回忆的怀念。那是初平三年的事。那时候,曹『操』既不是丞相,他也不是尚书令,而是连兖州都还没打下,缺兵缺粮的落魄将军和谋士。兖州城野每一处粮仓几乎都已经被黄巾兵搜刮的干干净净,军中仅剩下不到三日的军粮,就连曹『操』和荀彧每天吃的,也是稀的看不见几粒米的白粥。这天夜里,荀彧却发现曹『操』一个人坐在即将熄灭的篝火旁做这个食盒。
主公这是在做什么?荀彧好奇道。他们现在连饭都要吃不上了,曹『操』怎么会还有闲情逸致在这里做这种东西。
曹『操』『露』出一丝赧『色』,显然没想到躲到这僻静的地方还会被荀彧发现。他沉默了一会儿,只道:军中诸多不便,苦了文若了。
荀彧一愣。军中,尤其是他们现在这样四处游散的军队中,的确有太多不方便的事。就拿吃饭一事来说,莫说没有足够的粮食,就连碗具都不够,更别说其他的东西。回回送到荀彧手中的粥,往往已经凉透,还经常飘着几根被风吹进去的野草。对于普通士卒,这种生活早就习以为常,但对于荀彧这从小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则着实太委屈了。
莫非这食盒
曹『操』没有说话,便是默认,荀彧忍不住笑了起来,越小越大声,疏朗畅快,毫无世家子弟该有的矜持风雅。只见他一甩衣摆,直接坐到了曹『操』旁边,一点不在意草地上的污浊:
彧是随主公在打仗,又不是在享乐,这算不得苦。月光照在因为连日的饥饿微微发白的脸上,他的眸中却可见火光灼灼,不过,这东西主公做得这么用心,只用来装粥,实在是可惜。他笑容微敛,想必,主公已经想好对策了?
文若果知孤。曹『操』笑道。他伸手指向前方,月光勾勒出隐隐轮廓处,是他们打了五天都未攻下的城所,孤打算明日下令,将军中剩下的全部军粮都分给住将士,然后借着夜『色』,再次攻城。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背水一战。那时,军中无粮,四野无粮,只有城中有粮,相信将士们一定会各个奋勇杀敌。主公此计绝妙。荀彧毫不吝惜对曹『操』的夸赞,置之死地而后生,兵法一途,世间本就没有多少人比得上曹『操』的造诣。
定下攻城之计,他又看向那初具轮廓的食盒,难得开起玩笑,等城破了,主公可不能再拿这食盒给彧送粥,可至少得看得见米粒啊。
孤哪能用粥打发被天下诸侯争得头破血流的荀文若啊。曹『操』也笑了起来,待有朝一日,你我大业得成,孤定要用这食盒装足足二千石的官禄,才配得上你国士无双。
荀彧不禁又笑弯了眉眼。二千石的利禄,国士的称赞于他都无足轻重,令他畅快的是,此生是如此幸运,可以遇见曹『操』这样的人,与他一同拯救苍生黎民,社稷江山。哪怕最终天命不眷,他们没能走到最后一步,他也自信自己绝不会后悔。
他如墨一般的眸中,光芒比漫天星辰还要璀璨:
一言为定。
当荀彧用手指细细抚『摸』过食盒的盖子时,还能触到些许未被岁月完全消磨的花纹。他还记得,后来,城果然在第二天被攻破,这个食盒由曹『操』亲自磨去木刺雕好花纹又刷上漆,装着一大碗『插』着不倒的白粥放到了他的案上。再后来,天子被迎到许都,他成了居中持重的尚书令,莫说是二千石的官禄,侯爵、封地、玉石,曹『操』每一次的上表中,头一件事就是为荀彧请功,无论荀彧怎么推辞,曹『操』都不肯。至于那个食盒,曹『操』有时吃到可口的东西时,就会盛出一些拿食盒即刻送到荀彧那里。只是后来,曹『操』时常征战在外,荀彧又日日被政务缠身,那食盒便也逐渐失了用处,被收在了司空府中。
一个食盒,当人们不再用它装东西时,不过就是一堆无用的木头,能被束之高阁,已十分难得。
那人呢?
当荀彧打开食盒盖,看到其中空空如也的时候,他的面『色』仍如静水,未泛起丝毫的波澜。
他并不意外。
文若别忘了,这个食盒还有两层呢。
荀彧想,郭嘉不会不懂,曹『操』特意让他不远千里送来一个空的食盒的含义。可他实在是感到累了,以至于不愿去深想,为何郭嘉的语气是那样轻快。他慢慢拿起第二层的盖子。
果然,还是空空如也。
一层。
当手指触到最后一层的盖子时时,荀彧平静如水的面容终于泛起了一丝波澜。不知为何,他耳边忽然响起那年他与水镜先生所说的话:
彧相信,既已与曹将军同路而来,尘埃落定之日,必可同途而归。
他,九死无悔。
一壶酒,一盒糕点静静的摆在那里,许是因为来路颠簸,有些许糕点的碎屑洒了出来,落在食盒的最底层。
荀彧惊诧不已:这
酒是按华佗的方子配的『药』酒,糕点是嘉今天到颍阴时,看到有小贩在卖,觉得味道不错便顺手买了。郭嘉笑得愈发灿烂,的确,这食盒本来是空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说什么无可扭转的死局,不还是轻而易举就解开了。他拿起一块糕点,递到荀彧嘴边,文若尝尝看?
荀彧并没有动,他只是深深的的望着郭嘉,想从那里寻找到一个答案。
郭嘉的笑容有一瞬间的僵硬,但很快就又恢复原样。他将手中的糕点掰成两半,拿起其中一半放到自己口中,细细嚼了一会儿咽了下去。这才又拿起另一半,递给荀彧:这样可以了吗?
奉孝,荀彧的目光更加复杂,你在因为什么难过?
文若在胡说什么呀。郭嘉唇边仍扬着完美的弧度,嘉有什么好难过的?
你瞒得了许多人,但瞒不了彧。从小你就是这样,越是难过,偏要笑得越灿烂,这样别人就会认为你对任何事都不在意,就永远找不到你的弱点。可观眸知人,彧从你眼睛里,只能看见悲凉。奉孝,他没有接糕点,而是反握住了郭嘉比雪还要冰冷的手,你在难过什么?
郭嘉愣了一下,倏得飞快将手收了回来。他使劲的眨了眨眼,硬是要维
持着那摇摇欲坠的笑容:故事的结局,嘉还没告诉文若呢。
很多年后,只想让天下人高看几眼的少年,已经登上了权力巅峰。这时候他才明白,走到这一步,权势之柄已非仅凭他一己之愿就可拱手相让。他若交出兵权,刚刚安定的天下必将瞬间分崩离析,他的家人、挚友各个都将身首异处。可他若不交出兵权,那他的伪恶便成了真恶,他与当年在关下怒骂的那些诸侯再无任何区别,都是名副其实的国贼。
他不知道该怎么选。所以他让嘉来到这里,把选择权交给曾经与他同路而来的那个人。
奉孝,主公他
皇后在许都朝廷中提拔的官员,主公一个也没有动,包括掌管禁军的伏康。马氏父子虽已向朝廷称臣,但马超显然比他父亲志向远大,只要妥善利用,未尝不可以作为助力。至于天命人心,那一日主公特意在铜雀台设宴,就是为了让邺城的官员都亲眼看见,天子厚德,方才免去了日食之灾。当然,如果文若觉得有必要让皇后遇刺一事真相大白,嘉也在蟏蛸留下了足够多的证据。但最关键的,是这份卷轴
他将卷轴递给荀彧,示意荀彧打开:
这里面是许都城建造时,留下的所有暗道。凭着这张图,嘉留给文若的那些人足以在许都畅行无阻。
你们要做什么?!
卷轴展到末端,银光一闪,匕首从画卷中掉到地上。
朔风吹起郭嘉的鬓发,他轻扬着冰冷的笑容,眼底落满寒霜。
图穷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
第170章 第170章
日暮时分,许都也下起了雪。万里云霞赤『色』如火,雪絮漫天飞舞,千门万户,王公庶人,共饮一樽雪。
此时,曹『操』正坐在庭院深处的一处孤亭。值此寒冬时节,他不辞辛劳来到许都,为的是宫中的年宴,也为晋封公爵一事。机敏之人会觉得,值此纷繁复杂之时,曹『操』前往许都并不明智,却不能劝,更不敢劝。在曹『操』下定决心后,还敢出言反对的人,如今却都不在他身边。想来,在风雪停息之前,是再也见不到了。
红泥小炉发出滋滋的响声,酒『液』滚滚沸着,飘散成在梅花枝头的一抹雪『色』。曹『操』舀起一勺倒入樽中,酒香醇郁,浓而不烈,饮之若有暖云积于胸腹,冬日中拿来暖身体最适合不过。
按照今日的比方,酿上五坛,等他回来,告诉他酒都埋在老地方。
仆人应声领命。不必问他所指何人,也不必问老地方是何处,十几载光阴,作为一直跟随在曹『操』身边的老仆,他已轻车熟路。
但他仍有些不安:丞相每年都要煮新酒,郭先生一回来就会追着丞相要,倒不必小人多言。
曹『操』微挑唇角,似乎也想到了那酒鬼挖空心思讨酒的模样。然下一瞬,笑容倏的跌落,良久,只听一声微不可察的轻叹。
下去吧。
仆人不敢再多问,只得行礼告退。
仲康,曹『操』向一直站在亭边的许褚招手,陪孤饮几杯酒吧。
是。
许褚久历沙场,杀敌无数,即便未着戎装,也是满身雄武气势,令贼人望之胆寒。可坐在曹『操』面前,他却紧张不已,尤其当看到曹『操』亲自为他斟酒时,他下意识推辞,还是曹『操』递给他一个无妨的眼神,他才讪讪止住手。
仲康在孤身边多少年了?
回禀主公,十七年十个月二十五日。
已经这么多年了啊。曹『操』饮下一口酒,长叹道,这些年,仲康为孤宿卫,不离左右,无数次救了孤的『性』命。孤得仲康,实是毕生大幸。
听到曹『操』的夸赞,许褚反而愈发局促起来。他并非心智敏捷之人,可也会本能地感觉到,今日的曹『操』,与平日不同:这本就是末将的职责,当不得主公的夸赞。
曹『操』也未多在意。他又给自己舀满一杯酒:近来的事,孤想问问仲康的看法。
是指晋爵魏公一事?
许褚微怔:朝廷大事,末将不敢置喙
无妨。曹『操』道,仲康如何想的,便如何说。孤只是想听一听。
闻言,许褚沉默了一会儿,方道:末将一介武夫,想的事情不多,懂的事情也不多。当年没遇到主公时,我每日都在和流寇抢粮食,努力让更多乡人活下来。后来有幸能跟着主公,征战四方,升官封侯,娶妻生子,乡人也都有了安定富足的生活。在我眼里,只要有人能让乡亲吃饱饭,让天下不打仗,莫说公爵了,就是皇帝,也该让他来当。说完,他立刻跪到地上,末将知道此话大逆不道,但主公既然问了,末将不敢不如实相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