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 >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
错误举报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1

    张友士当着人的面默默点头应了,对面看他并不那么热心,也就没有强求。
    自从第二天开始,张友士便不断被这些富绅们请去家中饮宴,对方招待得相当殷勤,一般是到席面将将散去,才向张友士提出要求:
    第一家是想延年益寿;第二家是想给看看小妾为什么长久不孕最近的一家是讨教房中术的。
    张友士:
    说来他真的有点儿怀念在桃源寨的日子在桃源寨他相当清贫,无名也无钱,平日的吃穿用度只靠潇湘书院发的那一点子教工津贴。
    但这拦不住桃源寨的百姓们对他真心景仰,平日里无论在哪里见到,都会停住脚,恭恭敬敬地行个礼,叫一声张先生;三村食堂的大姐大娘们,见到他来,总是会把他那三文钱的一份饭自动升级成五文钱的,或者在饭上加一个鸡腿。
    还有那位神秘的贾三爷他说出现就出现,不出现的时候谁也找不着他。
    张友士第一次到桃源寨来的时候,着实没有想过这个年轻人会帮自己扬名。说真心话张友士对他着实有些愧疚:《血防报告》里那么多的内容,一大半源自贾三爷的指点,张友士自忖只是个出力的,如果没有贾三爷,他绝对写不出这样一份报告。
    人家却依旧信守承诺,替他扬名了。
    而且张友士至今都没能想通,贾三爷既然有那通天的本事,能够将自己那份报告递到御前的,为啥贾三爷自己肯不署名,把功劳都算在他张友士的头上。
    他听说贾三爷只是京里某个国公府的小儿子,年纪又轻,被远远地发到这南边三千里外的封地上来照管封地。因此张友士对贾三爷的攀附巴结之心一直都不重,只是当个朋友交往。后来听说武元县县令相请,张友士便毅然决然地跑到武元县来。
    前几日桃源寨与武元县之间的山塌了,最近听说桃源寨那边出工出力,又挖出来一条通路。张友士心想:那确实是桃源寨的作风,像是贾三爷的主意。
    紧接着便是平南节度使从桃源寨来,进驻武元县县衙旁的文庙,在此设府署。
    张友士又心热了,人家是京里来的二品大员,若是能搭上这条路子,或许能进京去开开眼界。
    他的心思又活络起来,盘算着该怎么去谋划,能拜见节度使大人一面,是再去走一下早先被他拒绝了的李师爷那边的路子吗?
    谁料想,节度使大人到了武元县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有幕僚来请:请张先生去见我们大人!
    张友士哪里敢怠慢,穿了他最好的衣裳,紧跟着前头的那位郑先生前往文庙。他在偏厅候了稍许,里面便有请。
    张友士进了花厅便一头拜下:学生张友士,拜见节度使大人。
    对方却没有回答,只待他自己缓缓起身抬头张友士偷眼一瞅,只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少年人俊美无俦,一张脸帅死人不偿命,正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
    贾贾三爷
    张先生,好久不见啊!
    贾放穿着官袍,张友士没有理由错认。他眼前这位年轻得令人发指,却又气度出众,官威十足的节度使大人,就是他当日辞别,头也不回离开的桃源寨封主贾放。
    张友士额头上的汗涔涔地下,但是心里却又有种无比畅快的感觉,他再开口,竟觉得嗓子发痒,声音里带着一点儿哭腔:学生又见到您了。
    贾放会客的花厅里还有一人,张友士认得,正是他离开桃源寨那天,来叫他的武元县县衙书办桂遐学。
    贾放没理他,只管问桂遐学:听说张先生来武元县之后,赁了房子?
    桂遐学摇摇头:听说不是赁的,只是旁人借的。
    贾放便道:那这房子退起来,应该快的很?
    桂遐学没有接口,反而向张友士挤眉弄眼,使了个眼色。
    张友士就算是再愚钝也明白了,连忙道:回贾三贾大人的话,学生身无长物,无须收拾什么,只要大人一句话,学生马上跟大人上路。
    贾放有点儿想笑,使劲儿忍住,当即意气风发地叫名字:张友士、桂遐学!你们两位,且跟我回桃源寨,去潇湘书院!
    张友士惊愕不已,桂遐学已经大声接话:学生在这就随大人前往。说毕,桂遐学不停向张友士使眼色。
    张友士将心一横,登时也大声回话:学生愿往!
    贾放当即带人就走,也未向武元县令告辞,只是派幕僚前往去递了个消息以后这样的往来将成为常态,袁县令等人不是属官,也无法了解贾放的行踪,而他们必须习惯这一点。
    一行人通过刚刚修通的道路,步行前往桃源寨。
    张友士原本觉得贾放已经身为二品大员了,却连顶轿子都不坐,直接步行回桃源寨,连袁县令的官威都不如;但是他跟随贾放走了一段,突然察觉:这才是真正的官威。
    贾放走到每一处,都有忙碌着的工人停下手中的活计,向贾放行礼。贾放不仅能够叫出他们绝大部分人的名字,甚至会停下脚来,随口指点他们几句,告诉他们如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张友士听说这条道路是昨日才刚刚贯通的,开通的时候只有丈五宽。他们一路行往桃源寨时,这道路已经拓至两丈宽,地面平整,已经能通车辆了。
    两个时辰之后,张友士已经出了正在修整的道路,来到桃源寨。他望着已经铺设到自己眼前的木轨,不断往来运输的车辆,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他心头真正生出感慨除了桃源寨,在他去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他再度将视线投向贾放,见这位正在向负责运输的工头解释怎样换轨,好让两辆车同时在木轨上运输,张友士禁不住心潮澎湃,他突然很庆幸自己刚才什么都没有多想,便直接跟着贾放回到了桃源寨。
    张友士转向桂遐学,问:桂书办,你也跟着贾大人来了?
    桂遐学笑嘻嘻地拒绝这个称呼:某已经不是书办了。
    你张友士惊讶无比,你竟然竟然有人辞去了衙门的公职,跟着贾放来到这里?不过他很快就想通了,贾放既然已经是平南节度使,还抱着个县衙的公职做什么?
    桂遐学继续向张友士解释:张先生,贾大人已经说了,咱俩来这桃源寨,这回会有正式的职称潇湘书院的研究员。
    职称是啥?研究员又是啥?张友士正在思索,已经被贾放叫了去。
    *
    时隔数日,张友士终于又坐在了贾放面前,想起过往,他惭愧万状,正打算措辞,诚心诚意地向贾放道个歉,谁知贾放突然将两样东西放在桌面上,然后郑重开口。
    张友士只听他说:张先生,我想,之前我给了你两样东西,想要帮你但我现在回想,这两样东西,不但没有能帮到你,恐怕反而害了你。
    张友士低头去看贾放面前,只见桌上放着一本册子,正是《血防手册》,以及一把新鲜的草药,正是黄花蒿。
    第115章
    贾放面对张友士, 他面前摆着一本《血防手册》,一把黄花蒿。贾放说,正是这两样东西, 害了张友士。
    张友士瞬间涨红了脸,羞愧无比。确实是如此啊, 这两件东西都是贾放所赐, 并不是张友士自己得来的学识, 但是他却因此而生了名利之心, 起了钻营之念。回想最近这几个月, 自从解决了血疫之后, 他于医术上便再无寸进, 原地踏步了大半年,亏他还有脸去武元县吹嘘自己的成就
    谁知贾放又拿了一件东西出来,圆圆的, 厚鼓鼓的一枚镜片, 中间厚, 周围薄,还带了一只手柄,他紧接着又拿出一只水晶材质的小钵,里面盛着一些水,似乎还有些水草之类在其中。
    张友士认得那带手柄的厚镜子:放大镜!
    对,这是高倍的, 你自己看贾放直接把放大镜塞到了张友士手里。
    张友士借着放大镜看了半天,突然颤声道:是虫还会动!
    贾放点点头:是的, 这是从生长着钉螺的水域里,找到的血吸虫尾蚴。这些尾蚴沿皮肤进入人体,便成为人体的寄生虫。
    这钉螺又出现了?张友士立即警觉起来。
    贾放点头:一切都大意不得, 前些时候刚刚山崩,青坊河下游堵出了一个青坊湖。我让人去青坊湖里检查了,便找到这些。证明上游水系里钉螺还有,血吸虫还在。
    他又把黄花蒿向张友士面前一推,道:说实话,此前你用这黄花蒿熬制汤药,对我来说,也实在不值得一提。药效太慢了。
    余江过来的人,最危重的已经不在人世,你接手的都是轻至中度的病症。饶是如此,你也耗费了月余,才看见他们的病症有起色。
    我可以告诉你,这是因为黄花蒿之中的有效成分只有一种,就是青蒿素。汤药中的含量太低,所以才药效极慢。
    你如果只是发现黄花蒿有用,那着实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迈出第一步。在我看来,根本不算什么。贾放说这话的时候,表情颇为冷酷,让张友士的心凉了半截。
    不过张友士也知道,贾放说的都是真的,他确实并没有做出多少实质的贡献。到了今时今日,张友士终于抛却了名利之心,诚心诚意地向贾放请教:请贾大人指点。
    贾放将那一束黄花蒿扔给他,道:有这么几条路,你可以考虑一下。
    第一条,将黄花蒿里的成分提纯,制出高效的药物,能够快速治疗血症和疟症。将来兴许还可以人工合成这样的药物,药效可能会比从天然成分里提取的更好。
    张友士听见这个已经惊呆了:自神农尝百草始,人们服用草药已有千年,从来没有提过还可以人工合成草药的成分,做成更好的药物。
    第二条,我们当初发现黄花蒿的时候,仅仅因为草药的名字,就险些闹出大笑话,耽误了不少给乡亲们治病的时光。现下《神农本草经》一书历代注解谬误甚多,重名异名者不计其数,医者都可能会混淆,更不用说寻常百姓。你若能重新整理本草,并且研究一下药物的命名与分类,并附带功效与常见药方,这绝对是功德一件。
    这是贾放自己的私心:上次因为青蒿和黄花蒿闹了个大乌龙,他心里便想,为何不能以中文的角度搞一套植物分类及命名学出来?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当年做过的事,为啥咱不能做?再加上本时空尚未出现《本草纲目》,张友士本人又熟悉这一套,贾放便竭力鼓动,力推张友士来做这件事。
    张友士听着额头上的汗水涔涔而下,的确如此,世人于医药一道上,还有无数可做可挖掘的,因何他刚刚开了个头就止步,竟还偏偏沾沾自喜。
    第三条,贾放冷冷地注视张友士,道,你还记得当日我们见过两个腹水严重的鼓胀病人吗?
    张友士听到这里,心头剧烈地颤动,他当日听见时就万分震惊,到现在更加无法忘怀。
    您是说,抽出腹水,切除脏器,为病患断除病根?
    张友士当日曾以为,贾放说的,无异于,活死人,肉白骨。
    但是贾放说话时的那态度,却充满了肯定,一点儿也不像猜测,就像是他亲眼见过一般。
    贾放依旧盯着他,不放过他面上的每一点反应,对!那才是医者的极致,救不可救之人。你若选择这个方向,恐怕确实需要过一段极其艰苦的日子,会面对无数次挫败,遭受连番的打击。
    可待到你成功之时,你会受万民景仰爱戴,后世之人奉你为祖师,无数人读过你的经历,都感叹一句:天下竟有如此痴迷执着之人,偏又有如此的勇气
    张友士听得低下头,浑身颤抖,不止为贾放口头描绘的那一幅前景,更是为了自己此前的浅薄所羞愧。贾放所说的每一条路,都通向个人成就的顶峰,如果真的成功,他张友士,岂止能流芳百世,将来人们读到医书药典,说起医术的演进,必定绕不开他的名字。
    他却将大好的时光,凭空耗费在那些无聊的客套往来上,强迫自己奴颜婢膝地讨好他人
    贾大人,学生我,真是惭愧欲死
    贾放看看火候差不多了,登时单刀直入地问:现在,你愿意回潇湘书院了吗?
    张友士登时推桌起立,在贾放面前一提衣袍的前襟,当即跪下,郑重对贾放说:学生听从贾大人的教诲,万死不辞。
    贾放顿时笑了:我才不要你万死,我只是要你在潇湘书院当一个研究员而已啊!
    *
    在这之后,潇湘书院多出了三名正式职位的研究员,老邵、张友士和桂遐学,老邵是农学院,张友士是医学院,桂遐学则是理学院研究员。他们每个人带一个学院,听起来好唬人,但其实都是光杆司令。
    这潇湘书院的架构便基本上定下来了。贾放荣任书院的名誉山长,陶村长任行政山长(主要由于潇湘书院的地点在桃源村村口,由陶村长管理起来比较方便),姜夫子任教学部主任,三名研究员则每人带一个学院。
    截至目前,潇湘书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型的义务教育体系,主要由幼童部、小学部和成人部三个部分组成。
    幼童部相当于托儿所,年满三岁的幼童即可入学,如有双亲皆在桃源寨已注册的正式企业中工作,或者家中田亩种植较多,农活较重的,一岁半以上就可以进入托儿所,但要求父母每天接送以及一天两次入园探视照顾。
    托儿所的存在,解放了一大群桃源寨乡民的日常活动,主要是解放了育龄妇女和祖辈,也就是爷爷奶奶辈的这些人,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参与到生产生活中来。
    小学部是最早成立的部门,但是在成立之初(桃源村时期),确实曾经存在过一些争议,也就是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但后来靠着老邵开设的农学课,赢得了桃源村村民的心,这小学部便坚持办了下来。
    后来余江来的新移民入住桃源寨,面对潇湘书院同样有过疑虑。但是他们之中很多成年人都在参加识字班,争取考出基础文化教育文凭,以便有资格获取心仪的职位。他们听说在小学部完成学业,就自然而然地能获得这个文凭。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