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 >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
错误举报

[红楼同人]基建高手在红楼——安静的九乔(1

    大约行驶了两炷香的功夫,夏省身明显觉得车速渐渐降下来了。马车夫明显在控制马匹的速度。
    夏省身老眼没有昏花,他登时见到,同一座轨道上,远远的有一处马车正停在路上。
    两车相遇,难不成要相撞不成?
    谁知马车夫很快勒住了缰绳,整座马车,连带后面的两斗货都停了下来。这马车夫随即跳下来,挥手朝对面泊着的马车打招呼。
    两人用乡音交流了一些什么,又或是他们所说的夏省身完全没听懂,便以为这两人是在用乡音交谈。
    随后,令夏省身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他这车上的马车夫推动了一枚机关,地面上的木轨似乎便动了动,衔接至旁边另一座木轨上。紧接着这马车夫牵着马匹向前,带动夏省身所在的这座车驾,竟将马车和后面的货车都引上了一旁另一座平行的轨道上。
    对面的车夫便向这里点头致意,然后从原轨道上经过,头也不回地往武元去了。夏省身瞅了一眼那货车里装的东西,见是一卷一卷的布匹,还有瓶瓶罐罐之类。他可不知这是桃源寨出产的窗纱与米酒,但光看这些东西,就可知分量不轻,而车夫们就这么驾着一匹马,轻轻松松地拉过去了还有什么能让夏省身能比现在更吃惊?
    这边的车夫又去扳了一下地上的木轨,然后重新跳上车,请夏省身坐稳,然后小心翼翼地牵着马匹慢慢向前,待到后面所有的货车都准确无误地驶上木轨,他才重新又跳上马车,催动马匹。随着耳畔那咯噔咯噔的频率越来越快,夏省身所在的马车又开始风驰电掣。
    又是两炷香的功夫,车驾重新慢了下来,终于完全停住。
    夏省身从车上下来的时候,正见到车夫正在拆卸车辕,把马匹从车辕中解下来。
    与此同时,有几名挑夫模样的人一拥而上,分别去卸那一车西瓜和那一车棉花。贾放则远远地笑道:夏大人,这一趟下来感觉如何?
    夏省身兀自觉得有点儿脚软,踉踉跄跄地朝贾放走去。贾放吃惊不小,以为夏省身晕车了,赶紧上前,将老人家扶住。夏省身却摇着手说:老夫无事,老夫无事只是老夫想破了头也没想到,你竟会给老夫这样一份厚礼。
    早先听过袁化的描述,夏省身只觉得桃源寨平平无奇,不过是有些特别的能人,做出了一些特别的产业,再加上贾放用一些特别的方法去管理。但桃源寨再怎样,也不过是一个五千人口的寨子。对于从百万人口的京城出来的夏省身而言,这都是小打小闹,不算什么。
    但是现在他亲身体验了一回这有轨马车,他才知道贾放在此地所行的,是完全前无古人之事
    车驾在轨道上行驶,区区一匹马就可以拉动如此多的货物;两车相遇时,竟然还可以在并行的轨道上错车,这意味着这条轨道可以同时有两驾马车相向而行,这便是增加了一倍的运力。
    这边西瓜和棉花刚运下来,又有后续货物等着装上货车。马车夫一边重新整顿货车与车辕、马匹之间的连接,一边高声喊:大家莫要着急,这车要再等上一刻才会出发。
    夏省身于是问贾放:这轨道上,一天能跑多少趟?
    贾放笑答道:十二趟,如果再算上是两车相向而行,便一共是二十四趟。每一趟车载重是八百斤,便将近是两万斤了。
    两万斤?夏省身显然被这个数字震住了,呆了一会儿才问,两处之间,每日都有两万斤货物可以运输吗?
    贾放便微笑:如果没有那么多货物,我还可以运人啊!
    夏省身:的确如此。他从武元到桃源寨,坐轿要两个时辰的,这车驾几炷香的时候就到了。如果让百姓乘坐,那岂不是人人都能轻易在武元与桃源寨之间往返了?
    贾放望着夏省身脸上的惊愕神情久久无法褪去,心里暗想:一日两万斤,这还远远不是轨道运输能发挥的最好水平呢。
    桃源武元线目前主要受制于材料,所有的钢轨都是用铁木的木芯做成,已经比一般木材坚硬得太多了,但还是承受不住太大重量造成的压力,运载量太大而来容易出现轨道的弯曲和变形,以至于造成运输事故。
    除此之外,每天运输开始之前,两边的车夫需要架一辆装载着木轨、枕木和技术工人的车辆,在各自的轨道上跑一遍,检查轨道的状况,发现问题,就立即由技术工人抢修替换。
    这条线路刚开通了几天,曾经发生过一次需要抢修而造成整个线路停运的情况。贾放估计以后这种情况也不会太少,所以他预估的运货量需要打个折,平均每天是一万五千斤左右,这放在后世真是啥都不算,但此刻在桃源与武元,这条线路已经造成了轰动,引得百姓争相观看,甚至不少商人与厂家哪怕花的钱和平时差不多,也要掏出这些运费,享受一把方便快捷的运输。
    贾放便招呼夏省身:夏大人,走吧!至少咱们今儿有新鲜水灵的大西瓜吃了。我让他们先挑一个好的,浸到青坊河里去。
    青坊河水是山间溪水,炎炎夏日时自带一份清凉,用来浸西瓜再好不过。当即有人答应了,道:贾三爷,我们给您挑一个大的,保准是红瓤黑子,甜煞人的好瓜!
    贾放笑着点头,道:回头记我账上。
    那边立即嗔道:这就见外了,贾三爷,您以为我们连这一个瓜都请不起?
    贾放连忙道不敢,笑着应了,带着夏省身随意在寨子里走走。
    夏省身本是太子太傅,几个皇子都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京中王府公府家中的公子哥儿也见过不少。早先他与贾放相处,只觉得这少年有一种特别之处,与其他贵介子弟都不相同,叫人见了便难以忘怀
    如今走在桃源寨里,夏省身突然明白了,贾放的特点就是在于他和任何人在一起的时候,对方都能觉得贾放是和自己一样的人。
    在达官显宦面前,贾放就像达官显宦一般骄傲;在贩夫走卒面前,贾放就像是个贩夫走卒般说话思考,在农人面前,在商人面前,在京里的王孙公子面前,贾放总是能让对方觉得,彼此身份上没有差距,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大家说话都能说到一处来。
    这样的人,夏省身还从来没有见过。
    夏大人一念及此,赶紧提醒自己,不能被这少年迷惑了,当年向奉壹也不一样是知交遍天下的人物,后来不还是落到那等境地?
    于是他咳嗽几声,对贾放说:今日老夫来,也不是特为看这桃源寨而来。袁县令已经将这里种种,都与我说了一遍。
    他当着贾放的面说,特地跑来桃源寨,却是对桃源寨不感兴趣,其实还挺伤人自尊的。可是夏省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能直呼皇子们的姓名,自然也不惧对贾放这么个有实无名的皇子直抒己见。
    贾放却不在意,笑着说:无论您为何而来,我都要尽地主之谊的。
    夏省身便不再兜圈子,直接说:早先武元县令袁化,主持文凭考试,要筛选他手下的县吏,这事儿着实让老夫吃了一惊。
    但是老夫现在已经想明白了,袁化那些行动,雷声大雨点小,筛去的是那些不入流的。他若是真要整顿武元县内的吏治,在县衙内培植起自己的实力,仅凭那文凭考试,显然是不行的。
    也就是说,袁化那一招,只是用来唬人的。夏省身很自信地总结。
    贾放笑而不语,夏省身一哑,突然觉得:自己竟过了这么久才想明白,其实也挺丢人的。
    我明白大人的意思,贾放开了口,大人的意思是,武元县的县务实际上把持在那些胥吏与僚属手里,仅仅用文凭的方法,只能抹去一部分完全没有文化的县吏与衙役,但是却奈何不了那一部分人。
    夏省身点点头,道:确实如此。
    夏大人,我想请您替我看看这一份上表,看看写的有什么问题没有。贾放从袖子里抽出一卷纸笺,递到了夏省身手里。
    夏省身一看:字不错!然后再往下看,文理通顺,观点鲜明,唯一的不足是都是大白话,不加任何修饰。
    文辞方面,我会再请郑先生润色一遍。贾放看见夏省身的表情,就知道他对自己的大白话不甚满意了。
    只见夏省身终于努力抛却了对贾放那些匮乏的辞藻而产生的嫌弃,凝神看他写的内容,登时惊道:你你竟然要朝廷准你留下一部分的县赋,而把这些县赋作为胥吏僚属们的俸禄?
    贾放连忙冲夏省身点头微笑:是的,太傅大人,我打算给胥吏们发工资。
    他这是打算使出高薪养廉的这一招,只不知道胥吏们,会不会老老实实地买账。
    第141章
    从表象上看, 这个时空的治理者是一群通过科举考试层层选拔的精英官员,但实际上地方权力被一群名唤胥吏的小人物们把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人物,究竟能作多大的恶, 只要看看原著中葫芦僧乱断葫芦案时贾雨村身边的门子,就可知一二。
    胥吏们不像官员们, 有朝廷发放的俸禄可拿, 这些人一切收入都是灰色的。为了生存他们必须不择手段, 从各种漏洞中想尽办法捞钱。此外他们也时常与当地缙绅联手, 与官员们身边的幕僚联手, 一道欺上瞒下, 谋取私利。
    世上唯有北宋时的宰相王安石, 曾经主张将胥吏这个职业纳入国家正规官员的体系之中。
    王安石在变法时主张提高胥吏僚属的地位,并将胥吏纳入支领国家薪饷的行列,也就是真正将胥吏纳入公职人员的队伍中, 给予他们养活自身的薪俸, 并希望儒家的圣人教化能够约束这些胥吏的行为, 让他们对上级忠诚,为百姓们奉献付出。
    可惜王安石的变法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便告终结。旧党在他离开之后把他的努力全部抹杀。胥吏依旧游离在体制之外,把持着地方的基层细务却没有合理的收入来源,只能依靠各种手腕来谋取私利。只要他们的恶劣行为不被上头发现,小吏们便能发家致富、鱼肉乡里;可是上层官吏也会定期发起整肃胥吏的运动, 清算罪行,并给予极其严厉的处罚。
    因此地方官府中的胥吏还是一个高危职业。
    贾放现在的做法与王安石当年相似。他也主张将在衙门服役的各种吏员和衙役纳入薪酬支付体系之中, 让他们拥有合理的收入来源,同时强化这些人道德和法律意识,加强监管, 并鼓励民间监督,以尝试扭转南方各州县基层工作的现状。
    但问题是,南方各州县并不是桃源寨,不是贾放自己的领地。如果贾放要给衙门中的吏员和衙役发放薪酬,就必须要从当地现有的财政体系中支出。
    所以贾放才上表建议,以南方各州县为试点,尝试将各县当年征收的各种赋税之中,截留一部分,发放给这些小吏,以试行这高薪养廉之法。
    这即便是试验也得上头同意,因此贾放必须事先上表,而不能擅作主张。
    夏省身看了贾放草拟的上表,点着头道:老夫能明白,你用的乃是当年王荆公之策,趋胥吏办事之利,而避小人徇私之害。但是一下动南方十个州的所有县,老夫恐你在监国太子那里通不过。
    去年北方刚刚大旱了一场,来自南方的税银和赋粮现如今占了全国赋税的一半;再加上朝廷在河工上花了不少钱,西面国境上大军依旧活跃,那军饷就像是流水一样花出去。
    太子的幕僚们在理财上都是斤斤计较抠门的,贾放要动南方的赋税,哪怕只是为了胥吏的廉洁自律,需要用掉一点小钱,恐怕都很难通过。
    贾放想了想,诚心求教:夏大人的意见,我该如何上表。
    夏省身心想:你现在是皇帝最喜欢的小儿子,只要理由正当,索求之事有个限度,太子应当能答应。他便道:南方十个州未免太多了。你不如先提在永安州武元县试行此法,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再推广到南方所有的州县。
    贾放连忙拱手:多谢夏大人指点。
    他想: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先选定一定区域试点,总结成功经验再推广时就更加有理有据。这就好像是当初张友士做的那份血防报告,手上有了实证经验与数据,报告一出,天下皆服。
    谁知夏省身并不怎么接受他的谢意,板着脸说:若不是老夫看见那武元县里百姓生计多艰,吏员与衙役却大多着华服,住华屋,老夫也不会给你出这种主意唉,这又落到向氏罪人的窠臼之中去了。
    贾放一怔,才反应过来,原来老大人认为自己的这个常识,也符合向奉壹那致知格物的理论范畴,若不是夏省身下到基层之后看到了很多在京中完全见不到的情形,也不会主动这般支持自己。
    他登时眉花眼笑地拜下去,道:此事若能成功,则可为皇帝陛下解决地方多年来的一大弊端。贾放在此谢过夏大人的提点。
    *
    且不说夏省身是如何在桃源寨参观的,贾放这份上表很快修改便润色,快马送到了京中,到了监国太子的手里。
    太子面对他的一群幕僚:你们怎么看,孤这个幼弟竟然还真的想在南方闹出点儿动静来。
    太子在他的幕僚们面前从不讳言贾放的真实身份人家就是个没名没分的小儿子,老爹却异常心疼的那种。为此太子在人前处处表现出与贾放与贾家的亲近,此前科场弊案上便也是如此。
    为此他也确实得到了回报,皇帝陛下最近对他的表现多般肯定,而三皇子那一系则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这让太子心中着实暗爽了一阵。
    此刻幕僚们相互看看,提出了他们的意见。与夏省身的意见相同,他们大多认为,既然现在户部手中的钱粮紧巴巴的,实在没有必要再让地方上截留一部分税赋,来支持地方这些胥吏的薪俸毕竟以前没有这些薪水,这些人也活得好好的。
    那孤该怎么批?太子忍不住便问,直接把老六的上表打回去吗?又不是多大的事。
    太子的首席幕僚这时却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殿下,反正平南节度使只是在南方一州一县试行此事,您不妨让节度使放手去做,但有一个要求以武元县为例,您可以允许该县留一部分县赋在当地,但是今年上缴的秋赋,不得少于往年的数量。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