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本侯有疾(GL) > 本侯有疾(GL)
错误举报

本侯有疾(GL)——夜尽初辰(89)

    燕赵歌顺着声音看过去,禁不住在心里咦了一声。
    这不是故秦王幼子,溪南君吗?
    秦王系子孙竟然出仕了?
    不过想想倒也没那么令人惊讶,毕竟连秦国公嫡长子司传纪都任了河东郡安邑县令的话,溪南君出仕好像也不是那么反常的事,这位德高望重的溪南君任大宗正可是再好不过了。
    龙椅旁的长公主沉吟了一下,没有回答,而是先看向了右相,问道:右相以为如何?
    右相在心里暗叹了一声,他还在求学的时候是听过这位曹王的事迹的,这位曹王生在代宗皇帝继位那一天,又是代宗皇帝长孙,虽然并非是那时还是浙王的仁宗皇帝的王妃所出,却也得了代宗皇帝的欢心,代宗皇帝亲自为其取名,名为绪,封为邓国公。等其年过三岁便改为邓王,年岁十五又改了曹王。
    按照惯例,大晋的皇子生下来先封国公,活过了六岁之后封王,若是确立其为太子,则要再改动一次其国号,这样群臣便会明白皇帝的意图,主动上疏请立太子。
    只是那时代宗皇帝连太子都没有定下来,又何谈立曹王为太子?代宗皇帝四子相争不断,代宗皇帝态度未明,群臣自然不敢上疏。永昌十八年,代宗皇帝内禅于长子浙王,仁宗皇帝登基,本能顺利立曹王为太子,仁宗皇帝却又因为受制于已经被尊为太上皇的代宗皇帝,而渐渐厌恶被代宗皇帝喜爱的曹王。元兴二年,曹王忧虑过甚,骑马时不慎坠马。
    殿下,臣以为,大宗正此言甚好。
    长公主点点头,又看向左相,问道:左相以为如何?
    左相觉得不太行,但想不出不行的点在哪儿,按理来说这是皇帝家室,不拿到朝堂上来说也行,但长公主偏偏拿了上来,很给朝臣面子了。况且是大宗正提议,理由说得也很中肯,为了延续香火,他再反驳好像有些无理取闹。思及此处,左相道:殿下,臣附议。
    长公主点点头,又看向群臣,道:诸卿可有异议?
    自然没有,给曹王过继个儿子,或者孙子,和他们这些不姓司的有什么关系?
    既然没有意义,那这项事情就通过了,长公主看着溪南君,道:大宗正,便由你负责此事,于宗室中择一子,过继给我曹王兄。
    微臣领命。大宗正行礼道。
    诸卿还有何要事,若是无事,便退朝了。
    小朝一贯没什么大事,能拿到朝议上来说的,除了言官弹劾某位官吏之外,一般都是已经定好了的事情,走个过场罢了。
    礼官问了一遍,见无人应答,便要按着流程退朝。
    却见到靠前的官吏中走出一人,对着长公主行礼道:陛下,臣有本奏。
    长公主定晴一看,却是兵部尚书燕岚。
    最近兵部可是忙得很,发现河东倒卖兵械一事上和兵部有关后立刻就炸开了锅,因为近些年没有大的战事,主要的战事都在镇北将军府下,但镇北将军府却又不归兵部管理,导致兵部的官吏升迁很难,但凡有点关系的都想方设法调走了。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惊天的案子,上上下下都忙个不停,恨不得把抓手脚不老实的全都抓出来,化做自己的升迁资本。都说揪出萝卜带出泥,这些犯了事的像是被串在线上的蚂蚱,抓住一个揪着线头立即能拽出一串来,一个都跑不了。但这些差事忙是忙,却不算是大事,还不至于拿到朝堂上来讲。
    群臣们也都很好奇在朝堂上几乎没什么话的兵部尚书要说些什么,上回上奏还是因为流言太盛,兵部尚书想要请辞而被长公主驳回。
    殿下,微臣请求分家。燕岚道。
    燕赵歌看着,听着,嘴唇抿得紧紧的,几乎成了一条直线。
    内府令张大了嘴巴,反射性地去看他身边的燕赵歌,其神情阴郁到堪比雷雨前的天气。
    分家?
    燕家分家还能将谁分出去?除了长子之外下头三个儿子都是小的,将这么小的孩子分出去是要被戳脊梁骨的。但即便是作为长子的燕侯已经有了独当一面的本事,这时候被分家出去,作为父亲的蓟侯这辈子都要背上不慈的骂名。
    长公主面色微沉,低声道:这是兵书尚书的家事,本宫本不该过问,但既然兵部尚书于朝堂之上讲了出来,本宫也就多一句嘴,兵部尚书此意已决?
    臣意已决。
    长公主沉默半晌,道:准了。
    燕岚跪下磕头谢恩。
    到底是为了保全燕家而于长子划清界限,还是为了不让燕家成为贱人攻讦长子的手段?怕是两者都有,右相暗暗摇了摇头,不愧是老蓟侯的儿子,明面上分道扬镳,实际上却是一举两得。
    燕赵歌板着脸,仰头看着长公主,一副怒火攻心的模样。
    长公主应了燕岚的请求之后,很自然地侧过头去看了一眼燕赵歌,从她眼睛里看出那么一点笑意来。
    成了。
    作者有话要说:  聪明文武,本于天赋之才。孝友温恭,发自生知之性。居惟秉谦。动必由礼。
    节选自《宋大诏令集》卷第二十五,至道元年立皇太子制,有改动。
    宋太宗至道元年立皇三子、特进、检校太傅、兼侍中、行开封尹、兼管内河堤等使、上柱国、寿王赵恒为太子。
    今天有事,更新晚了不好意思。
    我整理了一些本文有关的资料,放在群里,号码是474771542,感兴趣或者对某处关系感到迷茫的可以加进来自己看,我也会在群里通知可能会有的晚更或者加更。
    感谢在20200328 18:01:19~20200329 21:03:1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27968822 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晚辞、江南不是很热 20瓶;煌夜、27968822 5瓶;42121098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8章 栈道
    明眼人都看得出长公主面色微沉, 其心情不悦溢于言表, 立在内府令身边的燕侯也冷着一张脸,唯独得了长公主口谕的燕岚神情显得很是轻松。
    无事退朝,燕侯同兵部尚书留下。长公主面无表情地道, 抱了小皇帝转身走了。
    燕岚上前,和燕赵歌对视一眼, 跟着内侍进了宫。
    待长公主走了,慢腾腾在后头准备出宫的朝臣们开始眉目传情。都说长舌妇长舌妇, 这帮老头子聊起八卦来是一点不弱于所谓的长舌妇, 中尉在其中尤其鹤立鸡群,半个朝廷都知道中尉好八卦, 比长舌妇还好。
    燕家分家,到底是真是家?果真是父子离心了?中尉一边若无其事地说,一边盯着随着他走的官吏。
    他起了头,自然就会有愿意捧臭脚的跟上道:这还能有假?昨日我家夫人可是亲眼见着了,从平康坊往外抬箱子的下人是一批接着一批, 箱子上头都印着蓟侯府的字样呢。除了送嫁之外谁家往外抬这么多东西?
    这倒也是。但那燕侯年纪轻轻心机却颇深,未必不是装出样子给旁人看的, 那些箱子你可见到都送到哪儿去了?又一个官吏问道。
    这倒是未曾我家夫人又不是什么喜欢说道家长里短的,不过听说是送去永兴坊了。
    发问的官吏闻言,忍不住腹诽道:蓟侯府在平康坊, 离着永兴坊隔着小半个长安城,你家夫人不喜欢家长里短,竟然能跟着到了永兴坊?难不成是专门去永兴坊的吗?他心里虽是这么想, 但因为这人官职比自己高一级,又是九卿之一的中尉感兴趣的事,面上还是做出一副十分感兴趣的神色,问道:那永兴坊不是在西城?怎地搬到永兴坊去?
    周围听的人也觉得十分纳闷,且感觉不可思议。
    东贵西贱是惯例,食邑两千户的列侯再怎么说也不能搬到西城去,若是八大里坊那种也就罢了,永兴坊这名头一听就晓得不是什么好位置,就如同平康坊一般。若不是平康坊先出了一位皇后,又有了一家外戚,怕是也要遭这些官吏嫌弃。
    无人得知永兴坊的宅子其实是仁宗皇帝赐下来的,那时候燕岚不过是个北地的将官,过去再有身份也都是过去的事了,他身上的官职爵位放在长安半点都不够看,也没有人会特意去注意那宅子在哪儿,不知情的官吏权当这是燕岚买下来的。
    有哪一位住永兴坊的吗?有人问道。
    任职吏部主事的人仔细想了想,不太确定地道:永兴坊,似乎住了几位宗室?却是想不起宗室姓甚名谁爵位为何。
    京官都是人精,论钻营的本事一个比一个厉害,但凡住了重臣世家的里坊那一定是记得清清楚楚,连左邻右舍是谁都不会忘却的。既然没有人记得永兴坊,那只能说明永兴坊里头住着的都是一般百姓和不入流的官吏了。
    有知晓永兴坊的过来凑了个热闹,面露神秘之色,道:好叫你们得知,这永兴坊的南边可是明业坊
    一提明业坊,诸位官吏都露出一个原来如此的笑容。
    盖因这明业坊内的歌姬舞姬却是三辅地区都出了名的。长安不仅房价贵,客栈住宿也贵,每逢春闱更是贵的让一般士子难以接受,囊中羞涩而不得不睡大街的也不是没有过。世祖皇帝因此在西城明业坊设置了几处归属于内府的客栈,专门用来低价租给进京赶考的士子们居住,之后此处举人进士云集,歌姬舞姬齐聚此处也不足为奇了。
    那看来还真是父子反目了。有人感叹着,蓟侯食邑万户,又贵为九卿,同样位比九卿的长子即将尚长公主,却分家出去,住了个临近明业坊的宅子,啧啧
    但也有不信这幅说辞的,中尉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和外戚联起手来给朝臣下套的例子还少吗?他正想着怎么反驳,只见傅少师从眼前经过,立刻出言将人拦住了。
    傅少师,听闻傅少师幼子也在太学读书,那想来应当和兵部尚书家的是同窗了,不知关于此事,是否能探得一二?
    傅少师停了步子,面色不大好看。外头怎么样那是外头的事,怎么能波及到太学里头去?
    吾儿一心向学,不知窗外事。傅少师语气冷冷地怼了回去。
    中尉在傅少师这里没落得好话,面上不太好看。中尉负责的是长安城里的安全,手底下有一个正的校尉部,是实权九卿,自然不是傅少师这种手里头没权利的可比的,心里恨恨地嘀咕了几句,转头又盯上了陆成侯。
    陆成侯,听闻都尉刚过继的儿子也在
    陆成侯此时满心都是能不能在北地找到他孩儿的尸骨,哪怕找到一具他也能和亡妻有个交代。本来打算就此辞官的,但他是小皇帝的舅父,就这么辞官了皇帝外家没人撑着可不行,况且奉车都尉担负着守卫未央宫的职责,就算他想请辞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辞得了的。
    折腾了半天,他只能将这事托付给北地锦衣卫,心里焦躁极了,又是自责又是愤怒,憋着一股火无处发泄。偏偏中尉一头撞了上来。
    中尉的话只说了一半,陆成侯就勃然大怒。我丢了两个孩子,仅剩的那个不成器到被我关在家里头,被长公主和太后逼着过继了一子承爵就算了,你竟然还敢上门来讽刺我?你算个什么东西你来讽刺我?
    他红着眼睛,当先一拳头挥出去,不偏不倚地砸在中尉脸上。
    中尉压根就没想到陆成侯会动粗,半点没有防备,结结实实地受了这么一下,扑倒出去好远。
    陆成侯将拳头收回来,周围的人才反应过来,登时一拥而上,拉住已经不打算再动手的陆成侯。
    中尉狼狈地爬起来,脸上鼻血直流,连牙齿都松动了几颗。没被打掉牙算他走运,但这样也不太好受,岁数大了不比年轻的时候,在泥土里和同僚翻来覆去地打,浑身青紫都不当回事。
    陈奉车!
    陆成侯瞥了他一眼,转身走了。
    中尉感觉又是羞又是恼,大晋朝堂并不是一直都气氛和谐的,吵起来动粗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反而还很多。只不过这些年文武双全的朝臣没有世祖皇帝那时候多,朝廷上大多都是文臣,武将少见,自然打架这种事也少了很多,近些年更是没有了。中尉几乎要忘了在未央宫里头被人挥拳头是什么场景。
    但就算他记得,和朝臣因为意见不合打一架,与被人莫名其妙地打了一圈又是两码事了。
    面子里子都丢得干干净净了。
    走在最后的右相经过,淡淡道:揭人短处,戳人痛处,不是君子所为。
    什么意思?中尉呼呼直喘气,感觉右相的话里别有深意,他只是喜欢八卦,但不是个傻子,自然能从右相的话里听出未尽的意思。他戳到陆成侯痛楚了?
    什么痛处?
    因为儿子不肖?
    可世家勋贵自己的子孙不肖而过继出色的旁系子孙继承,甚至于直接让旁系子孙来继承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这有什么戳他痛楚的?他儿子又没死。
    中尉想了半天想不通,从怀里掏出手帕来捂着鼻子,气冲冲地走了。
    陈奉车,好你个陈奉车,你等着,不报此仇我就是你生的!
    缀在最后不紧不慢走着的几个宦官将一起都看在眼里。
    程公,不该拦上一拦吗?
    被叫程公的宦官看了一眼发问的小宦官,道:拦哪一个?打人的是国舅,被打的是中尉,哪个你能开罪得起?为人处世要长脑子,莫要为个区区小事拼上性命。
    被教训的小宦官连连点头。
    季钧在未央宫门外牵着马等着,自打燕赵歌开始上朝,他和季峥都习惯了在未央宫门前等着,也并不觉得不耐烦。但眼瞧着一众朝臣皆都走了出来,只剩后头稀稀拉拉的几个岁数大的,却不见燕赵歌身影,他一时也有些茫然。
    君侯此前未说今日要入宫啊?
    他正琢磨着是请卫士带个话进宫问问,还是先回府里头,就听到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陈公子。
    自从季钧得知自己原姓陈之后,对这个字就格外敏感,季钧心里一惊,面上却不露半点声色,看向对方,发觉是几个宦官。既然是宦官,又称呼自己为陈公子,季钧心里就有数了。
    敢问您是?
    咱家姓程,程去疾。
    原来是程公当面。季钧跟着燕赵歌多年,礼节半点不缺,对着程去疾行礼道:请问有何指教。
    程去疾道:长公主遣我等随陈公子回琅琊陈家。
    这么快就已经要上路了么?季钧心里多少有些犹豫,毕竟涉及了自己的生身父母,但事态紧急,燕家对他有恩,如果因为这事牵连了燕家,就是他的错处了。想到这里季钧便应了下来,道:既然是长公主之命,自然要即刻上路,只是我在此处等燕侯,我走了燕侯如何是好?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