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秦狮——苍策九歌(89)
最后这段其实有个秘密哦,赵利其实有隐晦的在表达一个中心思想,即:
我是卧底,我过去没有机会,但是我现在想要做个好人。
知道你们肯定不想往回翻,且时间太长一定会被你们忘记,所以你们很大概率看不出来的事情的答案:
1)这句话是白舒在刚见蔺相如时说的:为何没有?今年没有,便等明年,明年没有便再等后年!若是十年后还没有,就该轮到别人等我啦。
2)这句话是白舒对廉颇说的:这里甚至连做饭都没味道,没有辣椒没有味精没有外卖没有网络甚至连游戏都没有,每天天黑只能睡觉的破地方!谁想来谁来啊!
所以知道为什么利根本就没信邯郸那边儿说的雁北君已死的事情了吧因为他是卧底。然而他是真的把白舒当弟弟看,如果说一开始还有什么小心思,后来逐渐在接触中,在看到雁北的变化后,被白舒的为人所折服了(是的阿舒就是这么有人格魅力!)
第112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
哦?嬴政看这池子中的游鱼,发出了意味不明的声音,他们这么说的啊。
是,蒙毅站在应声身后合上了手中的竹简,然后将竹简套入了袋子中系好,您觉得,赵王的话可信么?抬头看着站在亭子边缘的君王。
对于蒙毅的问题,正在观鱼的嬴政发出了一声轻笑:信不信的,又影响不了什么。如此评价,能够如此轻松的将雁北君已死这样的消息昭告天下的家伙,就算明日说我要投诚敌国,孤也毫不意外呢。
池子中的鱼在君王的面前来回游动,大概是因为此刻嬴政站在池子边缘,以为他要往池子里撒食的原因吧。
跪坐在座位上的蒙毅若有所思:也是,这种话哪里有什么可信度。微微仰头看着侧对自己的王上,雁北君离开也已有两月有余,自他在邯郸重伤而逃离后,就再没了他的消息。您就不担心么?
孤是秦君,担心一个赵将做什么?嬴政转过身,离开了亭子的边缘。
毅还以为日后,他会成为同僚呢。蒙毅举起身侧小炉子上的酒勺,给自己对面的酒盏中盛满温酒,王上叫人一直注意着赵国,不就是在等他的消息么?
有什么可担心的,嬴政抛下了池子里的鱼,在蒙毅身前跪坐,不以为意道,若是不能破局,便是他的命。自己做下的决定,难道不应该自己来承担结果么?是输是赢,是生是死,除了他自己,与旁人都无干吧。
这话听起来颇为冷漠,但蒙毅却并不这样觉得:您果然很看中他。
嬴政笑了一声,没有承认,却讲起了曾经的事情:大概是我六岁那年的冬天吧, 没有用孤的自称,有那么一日我逃学出了邯郸城,想要去找他玩,那几天刚下完了雪,邯郸城外的林子都被雪盖住了。
健硕有力的手指拢住了酒杯,视线落在了酒面上:没再林子边缘找到他,于是我就向林子里面走,一边走一边叫他的名字现在想来挺蠢的,我当年该和他选定一个集合点总之,因为在找人,没注意脚下。
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滚到坡下,还扭了脚。
蒙毅眨了眨眼睛,看着自己的王上,做一个安静的听众。
然后我就看到他从山坡上面探出头,那一瞬间本来没什么想法的我,在他问我你还好么的时候,我突然就决定要哭给他看。嬴政坦然的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想法,然后我就把没事,扭脚了变成了我是不是要死了。
蒙毅抽了一下嘴角,看着眼前英姿勃发,一直是沉稳模样的秦王,完全不能想象那样的场景。也因此当嬴政停下他的叙述,甚至还以一种我等你发言的样子看着他后,蒙毅表情相当的一言难尽:您小时候还真是......
哈哈哈,小孩子嘛。嬴政哈哈大笑了起来,将酒杯送到了嘴边,后来他滑下来发现我只是扭了脚,和我说有时候本来只是一点儿小事,但是当有人关心你的时候,再小的事情你也会将他变成天大的事情,以求别人的关心和安慰。
说到这里,嬴政的笑容忽然变得兴致勃勃:我后来试了试,扶苏真的是这样哎。小时候他还没上学的时候,只要我扔他一个人在大殿里不让他看见我,就算是摔了后他拍拍腿就爬起来什么事儿没有。可要是我出现在他的视线里,没摔他都能给我现场摔一个,然后哇哇的掉眼泪。
......难怪以前每次看到大公子,他都在哭。因为每一次他看到扶苏的时候,都是和嬴政一起去找他儿子的时候,忽然感觉以前大公子也不容易。不过比起其他的公子,王上也的确和大公子最亲密了。
哈哈哈,那小子超级好玩啊!日常炫儿子的爹,完全不觉得自己当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再说了,他以后是要继承王位的,比起我小时候他现在过得太好啦,若是不多磨练一下,担不起大任怎么办。
在心腹面前,他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的决定:当然是要从小打磨打磨,让他受挫一下,这样日后遇上事情才不会觉得天都塌了,日子要过不下去了啊。他放下空了的酒盏,如此说道。
感觉那么小的孩子,完全不会记得,而且根本就是您玩大公子玩得很开心吧。不,等等,难道正是因为他不记得,您才玩的这么开心?
想到这些年逐渐变成严父的嬴政,还有对自己父亲崇拜到下意识模仿,平日里说话越发沉稳的大公子,总感觉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这么早就决定,真的好么?
有什么不好的,嬴政伸手握住了舀酒的勺子,内斗是大忌,况且除了扶苏因为没了娘是我看着长大的,剩下那些哪个不代表着其余几国的利益。说到这里,嬴政不知想到了什么,眼神暗了一下。
您之前似乎才和雁北君说过,若秦人入关,则天下皆为秦人吧。
王家的事情怎可与那些普通百姓家一概而论,这可是天下。嬴政又舀了一勺酒,唔,扯远了,总之他后来说自我入林他就跟在我身后了,但是他不想理我,所以就那样看着我傻傻地找人,若不是失脚差点儿出意外,他是不会现身的。
蒙毅若有所思:您那个时候六岁,那雁北君才四岁?该说不愧是平民出身却能打的关外蛮夷闻声而逃,甚至让赵王恨得牙痒痒,找到机会连利弊都不权衡了直接宣布病逝的人么。
所以,不用担心他,嬴政哼笑一声,孤倒是更期待赵王和廉颇再狠一些,他的手自酒杯边缘划过,像是舞者在舞台上起舞,最好让他遍体鳞伤,鲜血淋漓。只有这样的痛,才能让他清楚的看到他不愿意承认的那些东西
嬴政的声音微低,与其说是恶意,倒不如说那是隐忍多年的期望:让廉颇狠狠地打醒他,然后亲手,舔了舔嘴唇,声音咿哑却旖旎,亲手将他送到孤的怀里来。
瞧见这样的嬴政,蒙毅的表情还是一如既往,并未被他突然地变化吓到:您就不担心他失手被杀了么?那可是对他恩重如山的廉颇,若是当年没有廉颇的帮扶,也没有如今的他吧?如此忘恩负义的人,也敢用?
嗤,已经将不屑完全展露在脸上了,一个没有籍还能自有出入邯郸,在冬日里还能猎杀到皮毛卖给贵妇,甚至吓走棕熊,还不到七岁的孩子?知道么,当年我第一眼见到甘罗,想的是什么?
我在想,他今年,也十二岁吧?所以才会同意了吕不韦的请求,否则就算他只是朝堂上的傀儡,也决不允许这群人将秦国作为赌局,就是因为见过他那样的人,所以才会期待啊。
蒙毅想起幼年时的嬴政,还有他眼睛里不似孩童的目光:他对您影响很深呢。
对此,嬴政应了一声,算是承认:如今,孤把天下这个大饼画给了他。端着酒盏起身,视线却落在了亭子远方小跑而来的人身上,那日,孤看见了,他眼睛中燃起的,可以灼烧一切的火光。
在他看到这个天下之前,没有什么能够取走他的性命。嬴政笑了起来,有的只是欣赏和同类之间的惺惺相惜。
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个天下更名改姓之前,咬着牙他也要活下来。
所以,雁北君已经回了雁北?瞬间,所有的线在蒙毅脑海中穿了起来,这就是为何赵王这些日子彻查邯郸,封锁了王都的道路,还在城头挂了那么多人的真正原因?
不是因为公子嘉遇刺,也不是因为有人烧了赵王宫。
是因为雁北君回到了他自己的地盘上,赵王的人再难触及,所以他在恐惧:但是不对啊,如果真的是因为这样的话,廉颇不是已经在邯郸了么?怎么会让他那么轻易的逃脱出来?
除了他自己,嬴政却是一副毫不意外的样子,没人能让他死。云淡风轻的说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后,他看着气喘吁吁跑到他面前的宫人,说吧,什么事。
回,回王上,那内侍喘着气,赵国快报!将手中的丝帛递了上来,蒙毅也很有眼光的赶紧起身,从对方手中接过了丝帛,转身递给了嬴政。
然而嬴政却没接:你看吧。似乎对这封加急密报毫不感兴趣,他转过身,端着酒杯走回了他之前站着赏鱼的位置。如同秦国的大军此刻并未压迫赵国的边境,如同这只是一封完全不重要的消息。
蒙毅喏了一声,摊开了丝绢,看着看着,他的眼睛逐渐瞪圆:王上英明,他呢喃着,因为过于不可思议而致使他的声音失真,赵王发诏要求雁北交出谋害信平侯廉颇的人,同时要求雁北军听命于李牧,打散重新编入抗秦的军队中。
若是这样,他还不至于如此:雁北,就交了四万人?
这和□□裸的宣布他对邯郸不满,要单干有什么区别。据他所知,整个雁北的百姓大约在五十万上下,雁北边关储军单男子就能有二十万,更别提雁北民风彪悍老少皆武,据传还有女子军了。
当年廉颇去雁北的时候,刚好带了四万人。嬴政发出了轻笑声,然后笑声越来越大,最后整个院子中尽是他的笑声回档,真可以啊,无论是赵迁,还是他。什么春平君,他赵迁才是我秦国真正的细作吧!
问问那家伙,嬴政勾起嘴角,像是狼盯上了正在啃食,毫不知情的兔子一般,眼中尽是贪婪凶狠的光,孤既然已经承诺了不动雁北,他可愿为孤领兵而战,踏平邯郸?
作者有话要说:我一开始其实是想把廉颇婶子赵利和雁北的人当对比组来着,但是觉得还是我自己写小论文吧,笔力是真的有限。
1)廉颇是为了大义可以不择手段,就算赵国负他甚多也不会背叛,为了赵国他可以牺牲一切,可以利用一切,就算他自己也是可以被利用至死,也不会后悔的人。而所有对赵国不利的,无论是谁都是需要被铲除的,是可以杀的。
2)婶子是为了所在乎的人可以放下一切的人,与其说他爱着赵国倒不如说他爱着她男人。这个再说就要剧透了,等写到了我们再说。
3)赵利爱着赵国但同样也看到了赵国的不堪,他想要救赵国却也清楚的知道赵国从根上腐烂没救了,然而就算是飞蛾扑火,就算是他的祖辈都折在了这里,他是赵人,就要为赵国赴汤蹈火。和廉颇不一样的是,他认为这个决定只是他自己的,为赵国牺牲是他一个人的事,没必要牵扯不相干的人,尤其白舒带给了雁北那么多的好处。
4)雁北的百姓是另一种,他们不知道什么大义,但是记得当年白舒的付出。白舒带给了邯郸的人没办法给他们的太平和尊严,让他们吃饱喝足不用担心蛮夷来袭,还给了孩子一个前途和未来。他们感激所以选择追随,他们记恩也记仇,对他们来说雁北比赵国更让他们有归属感。
其实这里的人设设定,最初想套在民O国文来着,写一篇战火中的血与歌,但是后来因为种种问题.......emmmm,我还是不给我自己找头疼了吧......现在网文是真的不好混Orz
第113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
秦王政十八年,赵国大旱,秦王派王翦为主将领兵攻赵,而赵国则命李牧与司马尚筑垒固守,抵抗秦国。
听到军营外有人持王令欲见主帅时,王翦正和其余诸将站在沙盘前商讨破敌之法,骤然有小兵传信过来,所有人都愣了一愣这个时候?
快请。虽然私底下王翦的恶趣味浓厚,但是在正事上他却从不耽搁,王上这个时候传令,恐怕是有什么变故。
之前领兵灭了韩,又几乎是看着嬴政长大的王翦,对自己选择的主君还是有自信的。他说将所有事情都交给了自己,若不是意外绝不会食言,这一点他有着非常的自信。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走进来的并不是他们在咸阳常见的内侍或者宫人,而是一个在春初裹着厚重斗篷,巨大的帽子将他的脸遮的严严实实,将自己完全藏在了披风之中的青年。
王翦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他皱了皱眉头:下去吧,他挥退了给对方带路的小兵,看着对方退出帐篷后,王翦也没有相迎的意思,然而双手往胸口一盘,雁北君这个时候来,就不怕翦将你的人头留下来?
雁北君这个名号一出,帐篷里的副将们瞬间炸了锅,有人皱眉有人退步,过激的甚至将手搭在了佩剑上,拔剑直指站在他们面前的人影,只要王翦一声令下,就能把人永远的留在这里。
那人却从斗篷下伸出了素白的一双手,抓着兜帽的两侧向后一掀,露出了姣好的面容:许久不见,王将军。他带着温顺的笑容,像是儒雅的教书先生,舒此行可是未带任何兵器,将军若杀,可是不站仁义那边儿的呢。
一边说,他的手一边解开了领口的系带,厚重的披风没了束缚,堆落在了地上。而一如白舒所说,他此刻身着一袭黑色常服,莫要说是兵器,就连铠甲都没有穿戴,这让他看起来更像个文弱书生,而非是威慑一方的将军了。
恋耽美
我是卧底,我过去没有机会,但是我现在想要做个好人。
知道你们肯定不想往回翻,且时间太长一定会被你们忘记,所以你们很大概率看不出来的事情的答案:
1)这句话是白舒在刚见蔺相如时说的:为何没有?今年没有,便等明年,明年没有便再等后年!若是十年后还没有,就该轮到别人等我啦。
2)这句话是白舒对廉颇说的:这里甚至连做饭都没味道,没有辣椒没有味精没有外卖没有网络甚至连游戏都没有,每天天黑只能睡觉的破地方!谁想来谁来啊!
所以知道为什么利根本就没信邯郸那边儿说的雁北君已死的事情了吧因为他是卧底。然而他是真的把白舒当弟弟看,如果说一开始还有什么小心思,后来逐渐在接触中,在看到雁北的变化后,被白舒的为人所折服了(是的阿舒就是这么有人格魅力!)
第112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
哦?嬴政看这池子中的游鱼,发出了意味不明的声音,他们这么说的啊。
是,蒙毅站在应声身后合上了手中的竹简,然后将竹简套入了袋子中系好,您觉得,赵王的话可信么?抬头看着站在亭子边缘的君王。
对于蒙毅的问题,正在观鱼的嬴政发出了一声轻笑:信不信的,又影响不了什么。如此评价,能够如此轻松的将雁北君已死这样的消息昭告天下的家伙,就算明日说我要投诚敌国,孤也毫不意外呢。
池子中的鱼在君王的面前来回游动,大概是因为此刻嬴政站在池子边缘,以为他要往池子里撒食的原因吧。
跪坐在座位上的蒙毅若有所思:也是,这种话哪里有什么可信度。微微仰头看着侧对自己的王上,雁北君离开也已有两月有余,自他在邯郸重伤而逃离后,就再没了他的消息。您就不担心么?
孤是秦君,担心一个赵将做什么?嬴政转过身,离开了亭子的边缘。
毅还以为日后,他会成为同僚呢。蒙毅举起身侧小炉子上的酒勺,给自己对面的酒盏中盛满温酒,王上叫人一直注意着赵国,不就是在等他的消息么?
有什么可担心的,嬴政抛下了池子里的鱼,在蒙毅身前跪坐,不以为意道,若是不能破局,便是他的命。自己做下的决定,难道不应该自己来承担结果么?是输是赢,是生是死,除了他自己,与旁人都无干吧。
这话听起来颇为冷漠,但蒙毅却并不这样觉得:您果然很看中他。
嬴政笑了一声,没有承认,却讲起了曾经的事情:大概是我六岁那年的冬天吧, 没有用孤的自称,有那么一日我逃学出了邯郸城,想要去找他玩,那几天刚下完了雪,邯郸城外的林子都被雪盖住了。
健硕有力的手指拢住了酒杯,视线落在了酒面上:没再林子边缘找到他,于是我就向林子里面走,一边走一边叫他的名字现在想来挺蠢的,我当年该和他选定一个集合点总之,因为在找人,没注意脚下。
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滚到坡下,还扭了脚。
蒙毅眨了眨眼睛,看着自己的王上,做一个安静的听众。
然后我就看到他从山坡上面探出头,那一瞬间本来没什么想法的我,在他问我你还好么的时候,我突然就决定要哭给他看。嬴政坦然的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想法,然后我就把没事,扭脚了变成了我是不是要死了。
蒙毅抽了一下嘴角,看着眼前英姿勃发,一直是沉稳模样的秦王,完全不能想象那样的场景。也因此当嬴政停下他的叙述,甚至还以一种我等你发言的样子看着他后,蒙毅表情相当的一言难尽:您小时候还真是......
哈哈哈,小孩子嘛。嬴政哈哈大笑了起来,将酒杯送到了嘴边,后来他滑下来发现我只是扭了脚,和我说有时候本来只是一点儿小事,但是当有人关心你的时候,再小的事情你也会将他变成天大的事情,以求别人的关心和安慰。
说到这里,嬴政的笑容忽然变得兴致勃勃:我后来试了试,扶苏真的是这样哎。小时候他还没上学的时候,只要我扔他一个人在大殿里不让他看见我,就算是摔了后他拍拍腿就爬起来什么事儿没有。可要是我出现在他的视线里,没摔他都能给我现场摔一个,然后哇哇的掉眼泪。
......难怪以前每次看到大公子,他都在哭。因为每一次他看到扶苏的时候,都是和嬴政一起去找他儿子的时候,忽然感觉以前大公子也不容易。不过比起其他的公子,王上也的确和大公子最亲密了。
哈哈哈,那小子超级好玩啊!日常炫儿子的爹,完全不觉得自己当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再说了,他以后是要继承王位的,比起我小时候他现在过得太好啦,若是不多磨练一下,担不起大任怎么办。
在心腹面前,他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的决定:当然是要从小打磨打磨,让他受挫一下,这样日后遇上事情才不会觉得天都塌了,日子要过不下去了啊。他放下空了的酒盏,如此说道。
感觉那么小的孩子,完全不会记得,而且根本就是您玩大公子玩得很开心吧。不,等等,难道正是因为他不记得,您才玩的这么开心?
想到这些年逐渐变成严父的嬴政,还有对自己父亲崇拜到下意识模仿,平日里说话越发沉稳的大公子,总感觉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这么早就决定,真的好么?
有什么不好的,嬴政伸手握住了舀酒的勺子,内斗是大忌,况且除了扶苏因为没了娘是我看着长大的,剩下那些哪个不代表着其余几国的利益。说到这里,嬴政不知想到了什么,眼神暗了一下。
您之前似乎才和雁北君说过,若秦人入关,则天下皆为秦人吧。
王家的事情怎可与那些普通百姓家一概而论,这可是天下。嬴政又舀了一勺酒,唔,扯远了,总之他后来说自我入林他就跟在我身后了,但是他不想理我,所以就那样看着我傻傻地找人,若不是失脚差点儿出意外,他是不会现身的。
蒙毅若有所思:您那个时候六岁,那雁北君才四岁?该说不愧是平民出身却能打的关外蛮夷闻声而逃,甚至让赵王恨得牙痒痒,找到机会连利弊都不权衡了直接宣布病逝的人么。
所以,不用担心他,嬴政哼笑一声,孤倒是更期待赵王和廉颇再狠一些,他的手自酒杯边缘划过,像是舞者在舞台上起舞,最好让他遍体鳞伤,鲜血淋漓。只有这样的痛,才能让他清楚的看到他不愿意承认的那些东西
嬴政的声音微低,与其说是恶意,倒不如说那是隐忍多年的期望:让廉颇狠狠地打醒他,然后亲手,舔了舔嘴唇,声音咿哑却旖旎,亲手将他送到孤的怀里来。
瞧见这样的嬴政,蒙毅的表情还是一如既往,并未被他突然地变化吓到:您就不担心他失手被杀了么?那可是对他恩重如山的廉颇,若是当年没有廉颇的帮扶,也没有如今的他吧?如此忘恩负义的人,也敢用?
嗤,已经将不屑完全展露在脸上了,一个没有籍还能自有出入邯郸,在冬日里还能猎杀到皮毛卖给贵妇,甚至吓走棕熊,还不到七岁的孩子?知道么,当年我第一眼见到甘罗,想的是什么?
我在想,他今年,也十二岁吧?所以才会同意了吕不韦的请求,否则就算他只是朝堂上的傀儡,也决不允许这群人将秦国作为赌局,就是因为见过他那样的人,所以才会期待啊。
蒙毅想起幼年时的嬴政,还有他眼睛里不似孩童的目光:他对您影响很深呢。
对此,嬴政应了一声,算是承认:如今,孤把天下这个大饼画给了他。端着酒盏起身,视线却落在了亭子远方小跑而来的人身上,那日,孤看见了,他眼睛中燃起的,可以灼烧一切的火光。
在他看到这个天下之前,没有什么能够取走他的性命。嬴政笑了起来,有的只是欣赏和同类之间的惺惺相惜。
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个天下更名改姓之前,咬着牙他也要活下来。
所以,雁北君已经回了雁北?瞬间,所有的线在蒙毅脑海中穿了起来,这就是为何赵王这些日子彻查邯郸,封锁了王都的道路,还在城头挂了那么多人的真正原因?
不是因为公子嘉遇刺,也不是因为有人烧了赵王宫。
是因为雁北君回到了他自己的地盘上,赵王的人再难触及,所以他在恐惧:但是不对啊,如果真的是因为这样的话,廉颇不是已经在邯郸了么?怎么会让他那么轻易的逃脱出来?
除了他自己,嬴政却是一副毫不意外的样子,没人能让他死。云淡风轻的说出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后,他看着气喘吁吁跑到他面前的宫人,说吧,什么事。
回,回王上,那内侍喘着气,赵国快报!将手中的丝帛递了上来,蒙毅也很有眼光的赶紧起身,从对方手中接过了丝帛,转身递给了嬴政。
然而嬴政却没接:你看吧。似乎对这封加急密报毫不感兴趣,他转过身,端着酒杯走回了他之前站着赏鱼的位置。如同秦国的大军此刻并未压迫赵国的边境,如同这只是一封完全不重要的消息。
蒙毅喏了一声,摊开了丝绢,看着看着,他的眼睛逐渐瞪圆:王上英明,他呢喃着,因为过于不可思议而致使他的声音失真,赵王发诏要求雁北交出谋害信平侯廉颇的人,同时要求雁北军听命于李牧,打散重新编入抗秦的军队中。
若是这样,他还不至于如此:雁北,就交了四万人?
这和□□裸的宣布他对邯郸不满,要单干有什么区别。据他所知,整个雁北的百姓大约在五十万上下,雁北边关储军单男子就能有二十万,更别提雁北民风彪悍老少皆武,据传还有女子军了。
当年廉颇去雁北的时候,刚好带了四万人。嬴政发出了轻笑声,然后笑声越来越大,最后整个院子中尽是他的笑声回档,真可以啊,无论是赵迁,还是他。什么春平君,他赵迁才是我秦国真正的细作吧!
问问那家伙,嬴政勾起嘴角,像是狼盯上了正在啃食,毫不知情的兔子一般,眼中尽是贪婪凶狠的光,孤既然已经承诺了不动雁北,他可愿为孤领兵而战,踏平邯郸?
作者有话要说:我一开始其实是想把廉颇婶子赵利和雁北的人当对比组来着,但是觉得还是我自己写小论文吧,笔力是真的有限。
1)廉颇是为了大义可以不择手段,就算赵国负他甚多也不会背叛,为了赵国他可以牺牲一切,可以利用一切,就算他自己也是可以被利用至死,也不会后悔的人。而所有对赵国不利的,无论是谁都是需要被铲除的,是可以杀的。
2)婶子是为了所在乎的人可以放下一切的人,与其说他爱着赵国倒不如说他爱着她男人。这个再说就要剧透了,等写到了我们再说。
3)赵利爱着赵国但同样也看到了赵国的不堪,他想要救赵国却也清楚的知道赵国从根上腐烂没救了,然而就算是飞蛾扑火,就算是他的祖辈都折在了这里,他是赵人,就要为赵国赴汤蹈火。和廉颇不一样的是,他认为这个决定只是他自己的,为赵国牺牲是他一个人的事,没必要牵扯不相干的人,尤其白舒带给了雁北那么多的好处。
4)雁北的百姓是另一种,他们不知道什么大义,但是记得当年白舒的付出。白舒带给了邯郸的人没办法给他们的太平和尊严,让他们吃饱喝足不用担心蛮夷来袭,还给了孩子一个前途和未来。他们感激所以选择追随,他们记恩也记仇,对他们来说雁北比赵国更让他们有归属感。
其实这里的人设设定,最初想套在民O国文来着,写一篇战火中的血与歌,但是后来因为种种问题.......emmmm,我还是不给我自己找头疼了吧......现在网文是真的不好混Orz
第113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
秦王政十八年,赵国大旱,秦王派王翦为主将领兵攻赵,而赵国则命李牧与司马尚筑垒固守,抵抗秦国。
听到军营外有人持王令欲见主帅时,王翦正和其余诸将站在沙盘前商讨破敌之法,骤然有小兵传信过来,所有人都愣了一愣这个时候?
快请。虽然私底下王翦的恶趣味浓厚,但是在正事上他却从不耽搁,王上这个时候传令,恐怕是有什么变故。
之前领兵灭了韩,又几乎是看着嬴政长大的王翦,对自己选择的主君还是有自信的。他说将所有事情都交给了自己,若不是意外绝不会食言,这一点他有着非常的自信。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走进来的并不是他们在咸阳常见的内侍或者宫人,而是一个在春初裹着厚重斗篷,巨大的帽子将他的脸遮的严严实实,将自己完全藏在了披风之中的青年。
王翦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他皱了皱眉头:下去吧,他挥退了给对方带路的小兵,看着对方退出帐篷后,王翦也没有相迎的意思,然而双手往胸口一盘,雁北君这个时候来,就不怕翦将你的人头留下来?
雁北君这个名号一出,帐篷里的副将们瞬间炸了锅,有人皱眉有人退步,过激的甚至将手搭在了佩剑上,拔剑直指站在他们面前的人影,只要王翦一声令下,就能把人永远的留在这里。
那人却从斗篷下伸出了素白的一双手,抓着兜帽的两侧向后一掀,露出了姣好的面容:许久不见,王将军。他带着温顺的笑容,像是儒雅的教书先生,舒此行可是未带任何兵器,将军若杀,可是不站仁义那边儿的呢。
一边说,他的手一边解开了领口的系带,厚重的披风没了束缚,堆落在了地上。而一如白舒所说,他此刻身着一袭黑色常服,莫要说是兵器,就连铠甲都没有穿戴,这让他看起来更像个文弱书生,而非是威慑一方的将军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