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秦狮——苍策九歌(154)
无端被点名的白舒眨了下眼睛,视线与若有所思转移目光的张良对上。
泯了笑意,嬴政端起茶杯润了润喉咙后,缓缓解释道:这也是个只要不动我在意的人,旁人是死是活有何关系的家伙呢。似是听到了张良的困惑,嬴政朗声道,不过他心里装的人比较多,是个想法新奇的家伙。
也是,张良笑了起来,这世上能如雁北君这般令人捉摸不透的,着实罕见。
莫名成为了两人对话焦点的白舒茫然。
的确,嬴政一副终于找到人吐槽了的模样,这天下可能就这么一个傻子。
白傻子舒:???
瞧着白舒眼中的茫然,张良脸上笑意越发浓郁:良也有幸去过雁北,若非是机缘巧合,雁北君该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主君也说不定。
谁知道呢。嬴政不踩张良这个坑。
既然提到了白舒,张良微微仰头:良一直心有疑问,想要请教雁北君。出身氏族的缘故,张良的一举一动都很符合这个年代对君子的定义,若是雁北君能为良解惑,良感激不尽。
白舒下意识的看向嬴政,却发现对方垂着眼睛,似乎忽然对手中的茶杯起了浓厚兴趣。
张良见白舒的动作后笑了起来:雁北君就从未想过自立为王么?良曾去过雁北,不过短短数十年,雁北的变化之大令人咂舌。如今秦国新政,有半数尽出自雁北之策,连分至六国旧地的官员,也是雁北之人居多。
若是雁北君有心,姬周才是正统吧。话锋一转,自铺垫后直奔主题。
嬴政恍若无觉,继续把玩着手中的杯子。
知晓这便是不加理会让他自行判断解决的意思,白舒稍作思量:因为陛下的答案是杀?他声音带着些许疑惑,而舒的判断,与张良先生的答案一般无二?
张良怔了一下:雁北君的答案与良一致?
这没什么可隐瞒的,所以白舒格外坦荡:若是杀了一人有利于更多人,哪怕那人是圣贤,也应当杀。若是牺牲少数能够拯救多数,那么少数的牺牲便是必要,当年陛下是这样回答舒的。
而依我之见,若是我所在意之人必须牺牲,我虽不至于迁怒活着的人,却会对做下决断的予以复仇。他坦荡的看向张良,不然这么多年为什么年年雁北都在向草原冒进,便是因为当年那些蛮子杀了我雁北上万百姓。我记仇,若为君王,可能真的是场灾难。
说着,白舒耸了耸肩:君王从来与情无缘,更不能将情绪带入决策,舒自问做不到。这点儿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且能操纵人心者才配得天下,若舒为君王,此刻张良先生早就死的透透的了。
张良看着白舒坦荡的神情,又复去看嬴政。皇帝的注意力不知何时从手中的杯子上转移,落在了背对他的将军身上,黑如玉石的眼睛中擒着笑,更多的还是促狭与温和,是难得的情绪外漏。
感受到了旁人的注目转移视线转回后,之前那些被捕捉的情绪又好像是他的错觉了。
为帝君者,需理性大于感性么。
看着眼前这对儿定然会被传成佳话的君臣,张良若有所思。
第199章 三杯吐然诺
赵王,可惜了。张良意味深长的看着嬴政,这话似是自语,又好像是对嬴政的感慨,雁北君,也可惜了。
可惜赵王没有抓住这样的贤才良将,可惜雁北君生在了姬周没落的时代。
嬴政却是一笑,神色坦荡大方:朕的确是捡了个漏,但大秦的基业,却是祖辈积攒下来的。他从不认为大秦能一统六国,皆是他一人的功劳,先生既然看的透彻,又为何还要一头扎在那死局中,不为自己谋个生路?
或许最初只是对白舒在意之人的好奇,但嬴政此刻也算是认同了张良自身的本事和能力:以先生的能力,若是诚心想要在秦谋个官职,并不难。更何况科考在即,在普通百姓私塾刚刚普及的现在,第一届的科考为的就是拉拢那些有心投靠的六国旧臣。
张良祖辈皆是韩国贵族,自然是饱读诗书,加之他本人通透,若是真的有心定然能夺得个不错的成绩:若你有心,入大秦为我秦臣,花上个十年爬到相邦之位,后从内部攻破秦朝,岂不是更简单有效?
若他幸运,能活的比嬴政还长,等嬴政死后抓住机会,趁着六国反叛之时从内部使把劲儿,指不定后人还要说句忠臣呢。
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今秦朝的稳定与和平,皆托于嬴政和他手下这一代陪他打天下的文武之臣还活着。等这些人一死,就如镇压在孙悟空身上的五指山,山破后什么鬼魅魍魉都会冒出头的。
张良脸上露出了不屑与鄙夷:陛下瞧得起那些人?
哈哈哈哈,的确。这话显然愉悦了嬴政,连与朕打照面都不敢的家伙,不过是上不了台面的宵小,若是扶苏连那些玩意儿都解决不了,这江山他也不必要了。
话语间尽是豪情。
张良的睫毛抖了抖,不知想到了什么,神色越发落寞了起来:良可有说服陛下?
若朕说没有呢?嬴政反问,先生倒是狡猾,朕问的明明不是这些东西,先生东绕西绕还要朕承认先生给出了答案,可就不厚道了。
陛下明明已经得到了答案。张良抬眼,直视嬴政,不过各为其主罢了,倒也没真的盼着陛下能放良一条生路。他的语气平和,揭露了在一开始他就已经预料到的结局,陛下选定良,是有别事吧。
有啊,嬴政向后靠了靠,抬手指着身前的白舒,这家伙说你手中有《素书》。
《素书》?张良显然没想到会是这个原因,他看向因为忽然被点名,浑身写满尴尬二字的白舒,噗嗤一声笑了,陛下既然想要替将军讨要《素书》,可否给良与将军些时间,单独谈谈呢?
而嬴政的答案,是起身就走。
瞧着君王毫不留恋的背影,张良字里行间尽是感慨:秦皇走的真干脆,说着,又有几分遗憾的模样,可惜了良还打算在最后使些劲儿,能够离间你们呢。
所以,真的有《素书》?白舒不踩张良挖的坑,直奔目标,你是真心?
将军这话说得好生有趣,若是假意,如今将军与谋逆者私聊之事也已成定局,说了什么只有天地与你我知晓,等良死了不,不用等良死了,只要良随口胡说些什么,就算陛下信你,旁人也不一定能容的下将军吧。
张良一脸淡定的为自己斟茶:将军不坐?
白舒沉着脸,琥珀色的眸子凝在张良的身上,像是两颗琉璃珠子尽是杀意。
将军这样真是吓人,嘴上说着害怕,张良脸上的笑容却是越发灿烂,自从知晓将军是武安君之后,却不尽然是秦人之后,良便派人去查了。结果没想到将军身上还有意外之喜。
白舒俯视着张良。
将军真的就不好奇?
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你娘是秦人,你可会忠心为陛下谋划?
张良脸上挂着笑,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将军犀利,良自愧不如。他嘴上这样说着,却没多少真心,陛下只知将军的娘是姬周的公主,却不知是哪个公主。毕竟秦灭周的时候,周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呢。
然而张良的话并未再次止住:更不知道,这位公主,本是周为了讨好秦国,为在秦国铁骑之下苟延残喘,欲图贡给秦王的美人。
他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白舒,不想错过他脸上的表情。只是得到的答案让他失望,除却平静之外,只有满不在乎:将军这就无趣了,将军本能成为周王,或者更进一步成为秦皇就不心动么?
压低的声音充满蛊惑:万人之上的位置,将军就不想要?
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比阶下囚要好很多吧。白舒不为所动,俯视着张良不怀好意的模样,若这就是你想说的,那舒就走了。
张良砸了一下嘴:好吧,绕回来。边摇头边说着,将军真是令人失望。
白舒完全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留下本就是为那传说中的《素书》,若不是有利可图,他干嘛顶着被他人怀疑的风险,和张良这种敌对势力聊天?
就只准将军算计良,不准良借力打力?张良看着白舒一副不配合的模样,失笑,若是将军能铲除良埋在车队中的探子,今日将军与良对话之事自然不会传出去。这事将军若是查不出,那只能说将军无能了。
就好像秦人算计张良,让旁人看到张良可以决断他人命运的计谋一般,张良不过是反击了一把:况且将军不还有个雁北呢么,一语道破了许多六国旧臣都没能想明白的事情,雁北,是将军真正的底牌吧。
至此,白舒才算是真的认为张良是想要与他谈,而不是做个假象传消息出去:你想问什么?
将军真的信么?张良步步紧逼,有一日这平民百姓也能人人念书识字,也能步入朝堂为官为将。有一日,这天下只会有一个名字?
若你不信,白舒反问,又为何要来问舒?当张良真的问出口时,说明他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开始认同给出的答案了,若你不信,便是舒有千百般理由,也不能说动你,那说来又有何用?
如此狡猾的答案,引得张良一声笑:若是韩非先生见到将军,定然是会因为知己的。他提起了故人,不过想来既然始皇对韩非先生万般推崇,又与将军交好,那将军与韩非先生也是可交的。
白舒不置可否。
如此,良有最后一问。张良的眼里有光一闪而过,若赵王贤明,若赵嘉为王,那先生依旧会站在秦的一边么?
这个问题好像似曾相识,以至于白舒连想都没想,变已经有了答案:赵嘉不适合为王,他看着张良诧异的表情,停下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昔年舒奉命讨伐楚国,秦国近七成兵力皆在舒之手。
张良自然知晓这事儿。
陛下从未对舒有疑,便是后来你将舒的身世捅到了朝堂上,也是陛下力排众议保了舒,继续在阵前为将。直至今日,他为秦皇,雁北也从未收回过。那是他昔日能挺直腰本对秦王说话的底气,如今虽然底气弱了,但依旧是他的后牌。
嬴政不是不能管,他只是懒得管,并且稍微有些乐见其成的模样。
这天下除却嬴政,再也没有第二个君王,能如此心大的将大半基业交给有他这样身家背景的人手中了。
张良想起了韩王,想起了年幼时父亲与祖父对坐在烛台下,满脸的忧郁与愁苦,等他恍悟之时,才发觉苦涩与嫉妒攀附在了他的心脏上:的确有《素书》,他说,黄石公将书交于良后,与世长辞。
所以书用于不用,给与不给,皆是他一人说了算了。
而如今,他有了决断:望将军好好利用,张家祖辈皆为韩国之臣,算是有些底蕴。他呼出了一口气,终于放下一直以来吊在心中的石头,将一处地处秦土,无人知晓为韩国国相所属的宅子所在,告诉了白舒。
既然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白舒也没了和张来那个继续杠下去的想法。他压在剑上的手指稍稍摩擦了一下剑柄,抬脚转身。
将军,在白舒转身要走时,背后传来了张良的声音,若你我为友,他的声音不复之前的轻悦,仅是听声音便知他此刻的郑重,可否对坐树下博弈一场,赊酒斟茶,酣时再酒,共醉一场?
白舒的脚步就此顿住,他的视线落在站在不远处,侧对他的君王。他看到嬴政笔挺的后背,顺着压在身侧剑柄上的手落在了白色的佩剑上那是徐夫人的最后遗作,是他自雁北千里迢迢送至咸阳的得意作之一。
好。阴错阳差的,话比理智更早出口,若来生你我为友,当浮一大白。
第200章 三杯吐然诺
南巡的最后一日,嬴政在城头寻到了坐在城垛上,一脚踩着城垛,一腿伸到城墙外,搭在膝盖上的右手抓着玉琢的杯子,似乎在赏景的白舒:你知道现在只要我伸手一推,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格外简单了,对吧?
那样的话,陛下会少很多乐趣的。白舒笑了一声,撤回抓着杯子的手,将空掉的杯子放在身侧,陛下要不要一起?
因为他坐在城垛凸起的部分,所以嬴政必须仰头才能看到他:除了你和扶苏,也没人有胆子让朕仰望了。绕开凸起的部分,靠坐在了相对凹陷城垛的一侧,那《素书》有没有辜负你的期望?
如醍醐灌顶。瞧着嬴政没那心思,白舒自顾自的斟酒,其实张良死了是真的挺可惜的。
是啊,当年韩非子死的时候,我也觉得也挺可惜的。嬴政这话说得没多大诚意,甚至还有点儿讽刺,你真的要说,我还觉得当年仲父如果不是因为胆子太小,愿意继续为大秦走商路的话,他还能多活很多年呢。
这话说完,嬴政就卡顿了。隔着夜色,或许是觉得此刻无人能够看清他的模样,压低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了几分自嘲:我还以为这么多年过去,已经释怀了。
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啊,白舒侧眸,因为某些缘由他的夜视能力远超当代人,自然没有错过政脸上以为无人看到的落寞和沮丧,陛下,若是有一日你离世了,扶苏继承大统。他觉舒碍事,因为舒挡了他的路而决定除掉舒舒或许会不甘,但绝对不会恨。
晃着杯中的酒液:若当年不谋,那这一辈子只会是一个对人低头哈腰的商贩,但有了那年邯郸之谋,却是后世夸赞甚至是羡慕,也曾风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文信侯吕不韦哈,或许后人还会出书立传呢。
恋耽美
泯了笑意,嬴政端起茶杯润了润喉咙后,缓缓解释道:这也是个只要不动我在意的人,旁人是死是活有何关系的家伙呢。似是听到了张良的困惑,嬴政朗声道,不过他心里装的人比较多,是个想法新奇的家伙。
也是,张良笑了起来,这世上能如雁北君这般令人捉摸不透的,着实罕见。
莫名成为了两人对话焦点的白舒茫然。
的确,嬴政一副终于找到人吐槽了的模样,这天下可能就这么一个傻子。
白傻子舒:???
瞧着白舒眼中的茫然,张良脸上笑意越发浓郁:良也有幸去过雁北,若非是机缘巧合,雁北君该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主君也说不定。
谁知道呢。嬴政不踩张良这个坑。
既然提到了白舒,张良微微仰头:良一直心有疑问,想要请教雁北君。出身氏族的缘故,张良的一举一动都很符合这个年代对君子的定义,若是雁北君能为良解惑,良感激不尽。
白舒下意识的看向嬴政,却发现对方垂着眼睛,似乎忽然对手中的茶杯起了浓厚兴趣。
张良见白舒的动作后笑了起来:雁北君就从未想过自立为王么?良曾去过雁北,不过短短数十年,雁北的变化之大令人咂舌。如今秦国新政,有半数尽出自雁北之策,连分至六国旧地的官员,也是雁北之人居多。
若是雁北君有心,姬周才是正统吧。话锋一转,自铺垫后直奔主题。
嬴政恍若无觉,继续把玩着手中的杯子。
知晓这便是不加理会让他自行判断解决的意思,白舒稍作思量:因为陛下的答案是杀?他声音带着些许疑惑,而舒的判断,与张良先生的答案一般无二?
张良怔了一下:雁北君的答案与良一致?
这没什么可隐瞒的,所以白舒格外坦荡:若是杀了一人有利于更多人,哪怕那人是圣贤,也应当杀。若是牺牲少数能够拯救多数,那么少数的牺牲便是必要,当年陛下是这样回答舒的。
而依我之见,若是我所在意之人必须牺牲,我虽不至于迁怒活着的人,却会对做下决断的予以复仇。他坦荡的看向张良,不然这么多年为什么年年雁北都在向草原冒进,便是因为当年那些蛮子杀了我雁北上万百姓。我记仇,若为君王,可能真的是场灾难。
说着,白舒耸了耸肩:君王从来与情无缘,更不能将情绪带入决策,舒自问做不到。这点儿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且能操纵人心者才配得天下,若舒为君王,此刻张良先生早就死的透透的了。
张良看着白舒坦荡的神情,又复去看嬴政。皇帝的注意力不知何时从手中的杯子上转移,落在了背对他的将军身上,黑如玉石的眼睛中擒着笑,更多的还是促狭与温和,是难得的情绪外漏。
感受到了旁人的注目转移视线转回后,之前那些被捕捉的情绪又好像是他的错觉了。
为帝君者,需理性大于感性么。
看着眼前这对儿定然会被传成佳话的君臣,张良若有所思。
第199章 三杯吐然诺
赵王,可惜了。张良意味深长的看着嬴政,这话似是自语,又好像是对嬴政的感慨,雁北君,也可惜了。
可惜赵王没有抓住这样的贤才良将,可惜雁北君生在了姬周没落的时代。
嬴政却是一笑,神色坦荡大方:朕的确是捡了个漏,但大秦的基业,却是祖辈积攒下来的。他从不认为大秦能一统六国,皆是他一人的功劳,先生既然看的透彻,又为何还要一头扎在那死局中,不为自己谋个生路?
或许最初只是对白舒在意之人的好奇,但嬴政此刻也算是认同了张良自身的本事和能力:以先生的能力,若是诚心想要在秦谋个官职,并不难。更何况科考在即,在普通百姓私塾刚刚普及的现在,第一届的科考为的就是拉拢那些有心投靠的六国旧臣。
张良祖辈皆是韩国贵族,自然是饱读诗书,加之他本人通透,若是真的有心定然能夺得个不错的成绩:若你有心,入大秦为我秦臣,花上个十年爬到相邦之位,后从内部攻破秦朝,岂不是更简单有效?
若他幸运,能活的比嬴政还长,等嬴政死后抓住机会,趁着六国反叛之时从内部使把劲儿,指不定后人还要说句忠臣呢。
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今秦朝的稳定与和平,皆托于嬴政和他手下这一代陪他打天下的文武之臣还活着。等这些人一死,就如镇压在孙悟空身上的五指山,山破后什么鬼魅魍魉都会冒出头的。
张良脸上露出了不屑与鄙夷:陛下瞧得起那些人?
哈哈哈哈,的确。这话显然愉悦了嬴政,连与朕打照面都不敢的家伙,不过是上不了台面的宵小,若是扶苏连那些玩意儿都解决不了,这江山他也不必要了。
话语间尽是豪情。
张良的睫毛抖了抖,不知想到了什么,神色越发落寞了起来:良可有说服陛下?
若朕说没有呢?嬴政反问,先生倒是狡猾,朕问的明明不是这些东西,先生东绕西绕还要朕承认先生给出了答案,可就不厚道了。
陛下明明已经得到了答案。张良抬眼,直视嬴政,不过各为其主罢了,倒也没真的盼着陛下能放良一条生路。他的语气平和,揭露了在一开始他就已经预料到的结局,陛下选定良,是有别事吧。
有啊,嬴政向后靠了靠,抬手指着身前的白舒,这家伙说你手中有《素书》。
《素书》?张良显然没想到会是这个原因,他看向因为忽然被点名,浑身写满尴尬二字的白舒,噗嗤一声笑了,陛下既然想要替将军讨要《素书》,可否给良与将军些时间,单独谈谈呢?
而嬴政的答案,是起身就走。
瞧着君王毫不留恋的背影,张良字里行间尽是感慨:秦皇走的真干脆,说着,又有几分遗憾的模样,可惜了良还打算在最后使些劲儿,能够离间你们呢。
所以,真的有《素书》?白舒不踩张良挖的坑,直奔目标,你是真心?
将军这话说得好生有趣,若是假意,如今将军与谋逆者私聊之事也已成定局,说了什么只有天地与你我知晓,等良死了不,不用等良死了,只要良随口胡说些什么,就算陛下信你,旁人也不一定能容的下将军吧。
张良一脸淡定的为自己斟茶:将军不坐?
白舒沉着脸,琥珀色的眸子凝在张良的身上,像是两颗琉璃珠子尽是杀意。
将军这样真是吓人,嘴上说着害怕,张良脸上的笑容却是越发灿烂,自从知晓将军是武安君之后,却不尽然是秦人之后,良便派人去查了。结果没想到将军身上还有意外之喜。
白舒俯视着张良。
将军真的就不好奇?
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你娘是秦人,你可会忠心为陛下谋划?
张良脸上挂着笑,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将军犀利,良自愧不如。他嘴上这样说着,却没多少真心,陛下只知将军的娘是姬周的公主,却不知是哪个公主。毕竟秦灭周的时候,周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呢。
然而张良的话并未再次止住:更不知道,这位公主,本是周为了讨好秦国,为在秦国铁骑之下苟延残喘,欲图贡给秦王的美人。
他的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白舒,不想错过他脸上的表情。只是得到的答案让他失望,除却平静之外,只有满不在乎:将军这就无趣了,将军本能成为周王,或者更进一步成为秦皇就不心动么?
压低的声音充满蛊惑:万人之上的位置,将军就不想要?
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比阶下囚要好很多吧。白舒不为所动,俯视着张良不怀好意的模样,若这就是你想说的,那舒就走了。
张良砸了一下嘴:好吧,绕回来。边摇头边说着,将军真是令人失望。
白舒完全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留下本就是为那传说中的《素书》,若不是有利可图,他干嘛顶着被他人怀疑的风险,和张良这种敌对势力聊天?
就只准将军算计良,不准良借力打力?张良看着白舒一副不配合的模样,失笑,若是将军能铲除良埋在车队中的探子,今日将军与良对话之事自然不会传出去。这事将军若是查不出,那只能说将军无能了。
就好像秦人算计张良,让旁人看到张良可以决断他人命运的计谋一般,张良不过是反击了一把:况且将军不还有个雁北呢么,一语道破了许多六国旧臣都没能想明白的事情,雁北,是将军真正的底牌吧。
至此,白舒才算是真的认为张良是想要与他谈,而不是做个假象传消息出去:你想问什么?
将军真的信么?张良步步紧逼,有一日这平民百姓也能人人念书识字,也能步入朝堂为官为将。有一日,这天下只会有一个名字?
若你不信,白舒反问,又为何要来问舒?当张良真的问出口时,说明他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开始认同给出的答案了,若你不信,便是舒有千百般理由,也不能说动你,那说来又有何用?
如此狡猾的答案,引得张良一声笑:若是韩非先生见到将军,定然是会因为知己的。他提起了故人,不过想来既然始皇对韩非先生万般推崇,又与将军交好,那将军与韩非先生也是可交的。
白舒不置可否。
如此,良有最后一问。张良的眼里有光一闪而过,若赵王贤明,若赵嘉为王,那先生依旧会站在秦的一边么?
这个问题好像似曾相识,以至于白舒连想都没想,变已经有了答案:赵嘉不适合为王,他看着张良诧异的表情,停下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昔年舒奉命讨伐楚国,秦国近七成兵力皆在舒之手。
张良自然知晓这事儿。
陛下从未对舒有疑,便是后来你将舒的身世捅到了朝堂上,也是陛下力排众议保了舒,继续在阵前为将。直至今日,他为秦皇,雁北也从未收回过。那是他昔日能挺直腰本对秦王说话的底气,如今虽然底气弱了,但依旧是他的后牌。
嬴政不是不能管,他只是懒得管,并且稍微有些乐见其成的模样。
这天下除却嬴政,再也没有第二个君王,能如此心大的将大半基业交给有他这样身家背景的人手中了。
张良想起了韩王,想起了年幼时父亲与祖父对坐在烛台下,满脸的忧郁与愁苦,等他恍悟之时,才发觉苦涩与嫉妒攀附在了他的心脏上:的确有《素书》,他说,黄石公将书交于良后,与世长辞。
所以书用于不用,给与不给,皆是他一人说了算了。
而如今,他有了决断:望将军好好利用,张家祖辈皆为韩国之臣,算是有些底蕴。他呼出了一口气,终于放下一直以来吊在心中的石头,将一处地处秦土,无人知晓为韩国国相所属的宅子所在,告诉了白舒。
既然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白舒也没了和张来那个继续杠下去的想法。他压在剑上的手指稍稍摩擦了一下剑柄,抬脚转身。
将军,在白舒转身要走时,背后传来了张良的声音,若你我为友,他的声音不复之前的轻悦,仅是听声音便知他此刻的郑重,可否对坐树下博弈一场,赊酒斟茶,酣时再酒,共醉一场?
白舒的脚步就此顿住,他的视线落在站在不远处,侧对他的君王。他看到嬴政笔挺的后背,顺着压在身侧剑柄上的手落在了白色的佩剑上那是徐夫人的最后遗作,是他自雁北千里迢迢送至咸阳的得意作之一。
好。阴错阳差的,话比理智更早出口,若来生你我为友,当浮一大白。
第200章 三杯吐然诺
南巡的最后一日,嬴政在城头寻到了坐在城垛上,一脚踩着城垛,一腿伸到城墙外,搭在膝盖上的右手抓着玉琢的杯子,似乎在赏景的白舒:你知道现在只要我伸手一推,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格外简单了,对吧?
那样的话,陛下会少很多乐趣的。白舒笑了一声,撤回抓着杯子的手,将空掉的杯子放在身侧,陛下要不要一起?
因为他坐在城垛凸起的部分,所以嬴政必须仰头才能看到他:除了你和扶苏,也没人有胆子让朕仰望了。绕开凸起的部分,靠坐在了相对凹陷城垛的一侧,那《素书》有没有辜负你的期望?
如醍醐灌顶。瞧着嬴政没那心思,白舒自顾自的斟酒,其实张良死了是真的挺可惜的。
是啊,当年韩非子死的时候,我也觉得也挺可惜的。嬴政这话说得没多大诚意,甚至还有点儿讽刺,你真的要说,我还觉得当年仲父如果不是因为胆子太小,愿意继续为大秦走商路的话,他还能多活很多年呢。
这话说完,嬴政就卡顿了。隔着夜色,或许是觉得此刻无人能够看清他的模样,压低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了几分自嘲:我还以为这么多年过去,已经释怀了。
奇货可居的吕不韦啊,白舒侧眸,因为某些缘由他的夜视能力远超当代人,自然没有错过政脸上以为无人看到的落寞和沮丧,陛下,若是有一日你离世了,扶苏继承大统。他觉舒碍事,因为舒挡了他的路而决定除掉舒舒或许会不甘,但绝对不会恨。
晃着杯中的酒液:若当年不谋,那这一辈子只会是一个对人低头哈腰的商贩,但有了那年邯郸之谋,却是后世夸赞甚至是羡慕,也曾风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文信侯吕不韦哈,或许后人还会出书立传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