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轮回之修魂2——阿豆(7)
可老镇国公非常欣赏柳世安的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也相信他的人品。他认为柳世安将来必能受皇帝重用,成为手握大权的朝廷重臣。而且柳世安对镇国公府显然没有恶意,倒是愿意和柳世安保持一份交情。
历代镇国公都忠君爱国,镇国公府子嗣单薄,也不会带来什么功高震主之类的麻烦,柳世安也不排斥和镇国公府来往。还顺便把自己缺银子的族弟柳石推荐给了老镇国公府,当了世孙的启蒙老师。
第10章
老镇国虽然早就退出了朝堂,但他仍坚持每日练武,顺便训练府里的亲卫和家丁。
镇国公府的家丁和普通人家的家丁小厮连精气神都不同。
柳石曾经经历过勋贵荣国府的生活,可那时候他的父亲贾赦和二叔贾政,甚至隔房的堂兄贾珍,就没有一个能练武的。荣国府里的上过战场的亲兵也早就被赖家拱出了荣宁二府,留在家里的家丁自然没有什么训练可言。
可镇国公府就完全不同,哪怕普通的家丁不能佩戴武器,可他们每日清晨都要军训。只要站着,就是挺拔的,充满精气神的。拿上武器就可以当作私兵护卫使用。
而真正能佩戴武器的亲兵护卫,那武艺就更加的出色。镇国公府用军法治家,能者上,庸者下,拳头最硬,武力值最高的一批人做老镇国公的亲兵护卫,稍弱的一些做家丁。但这两者之间是流动的,有人进步就可以从家丁变成护卫,有人退步就会从护卫变成家丁。
镇国公府里的婆子丫头和年老体弱不能训练的管事家丁的待遇是从第三等往下排的,每日训练的护卫的月银和待遇才是第一等的,日常坚持训练的家丁是第二等的,他们的月银丰厚不说,每日里的饮食也是以肉食为主。当然,等他们年老体弱不能训练之后,若是没有立什么功劳,那就会转为普通的管事或者家丁,那时候享受第一等待遇的就是他们的儿孙了。
为了争取这一份待遇,镇国公府的下人连精神面貌都特别积极向上。
差不多每一代镇国公,都会从这些他们亲自训练的护卫中选人作为亲兵带着一起上战场。一代一代下来,这已经算是镇国公府的一个传统了。
李承嗣年纪还小,不能练武练狠了,即使这样,他也每日跟着老镇国公晨练。即使只是看着老镇国公训练别人,这也算是一份言传身教。李承嗣的性格里面,也自然的有了一份属于武人的专注和吃苦耐劳。
这对柳石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李承嗣不能说读书的天赋有多高,只能说是普通。可是相比普通的孩子,他的专注度和服从度要高多了。上课的时候不会三心二意,下课后布置的课业也不会懒散的拖沓着不完成。
柳石对这个学生非常满意。
老镇国公隔了一段时间,考校过自己的孙子,对柳石这个启蒙老师也非常满意。
此后,给了柳石更大的权限,让柳石可以随意安排上课的进程。
柳石就什么都教一点,有时候文人的老毛病犯了,讲课引申的歪到了十万八千里的地方。李承嗣还挺喜欢先生讲课讲着讲着就讲到了其他不相干的事情上,有时候他还会故意提问问柳石这个先生一些问题,使得柳石自己都没察觉话题歪了,自然而然的讲得更宽泛了。
碰到老镇国公给李承嗣定下的休憩日,柳石有时候去与柳世安一聚,有时候带着李承嗣和护卫们逛京城的大街小巷。
他也是头一次来京城,来了京城之后就是读书授课,还没有真正看过这个京城。与其说是柳石这个先生带着李承嗣这个学生逛街了解民生民情,不如说是镇国公府的护卫带着两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了解京城。
当然,柳石也见缝插针的教李承嗣一些东西,比如米价,布价,那些贫苦的百姓以什么为生之类的。或是在京城找各种美食小吃。老镇国公对孙子是粗养,他也不介意孙子进出贫民区,或者在外面吃些小吃零食什么的。柳石想想若是放在贾宝玉头上,他这样的先生恐怕早就被赶走了。
李承嗣在假期玩得非常开心。
当然,柳石也不单是带他逛京城,有时候假期还会带他去镇国公府在京郊的庄子上,让他了解农民如何耕作作物,甚至让他亲自动手做点农活,也带他在京郊钓鱼烧烤什么的。总之是寓教于乐,让他吃一点苦头,然后再带他玩一会儿,小孩子就不会抵触接触这世上真正的世风民情了。
当然了,如果李承嗣将来做文官,比如管理一方百姓的地方官,那知道这些对他只有好处。可他将来是要做武将的,知道这些恐怕只对他掌控管理镇国公府内务有用处,不会轻易被采买或是管事的糊弄。
柳石从前只教导过心向科举的读书人,实在是不知道如何教导出一个出色的武将和勋贵。他想着什么都教一点,让这个孩子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反正哪怕没什么好处,对他应该也没有坏处。
老镇国公对柳石的教导方式,开始时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后来便主动参与其中了。
即便不是李承嗣的假期,只要他好好的完成了功课,老镇国公便经常带着孙子出门在京城里走走,或是带着柳石和孙子到京郊住个十天半月的,上课之余打猎钓鱼的,李承嗣年纪小没什么臂力,用不好弓箭,他还亲手教孙子布置陷阱,抓一些野鸡兔子之类的野物。还弄来了蹴鞠和风筝,一老一小在课余闲暇的时间玩得非常开心。
以前李承嗣受老镇国公的影响,小小的年纪在外面就总是扳着一本正经的脸。现在反而更像是个真正的小孩子了,连老镇国公也有点返老还童的老小孩的感觉。
也许以前老镇国公是过于看重李承嗣这个独孙,又天天带着他参与护卫家丁的训练,这份沉重的期待影响了李承嗣的心性,使他过早的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现在老镇国发现,让孙子过得开心一些,并不影响李承嗣的习文练武和成才,那他自然愿意孙子的日子过得愉快一些。
教导李承嗣的时候,柳石不由得非常想念自己的儿子,柳晟现在应该会走路说话了。
柳石在京城安定下来之后,就送了信回去,因为镇国公府的束修丰厚,也顺便捎了银子回去。将来总要接他们进京的,一路上花销不会少,让爷奶和爹娘手里多握点银子柳石才能安心。
不过要真的把他们接到身边,那还是等他得中进士之后吧。只有中了进士,成为了官员,他才算在京城有了立身之本。现在虽然生活不错,却不过是依附镇国公府,以及柳世安这个族兄的帮助罢了。还不能自立,岂能把妻儿老小接过来一起依附旁人呢。
渐渐的老镇国公和柳石这个启蒙先生的接触也多了起来。
老镇国公出身勋贵,一辈子做武官,其实与朝廷上的文臣非常有隔阂。每次武官在边疆流血流汗的打仗,不管输赢朝廷里的御史文臣总是唧唧歪歪参奏他们这里不妥,那里不对。
武官们大多血气方刚,相比温顺有礼的文官难免显得有些桀骜,可他们也是实打实的对国家有功的。可是那些文官总是鸡蛋里挑骨头,一点小错也要揪住不放。在那些文官嘴里,简直恨不得皇帝把他们这些武人都处置了才好。
好在本朝□□是马上得的天下,他规定继任的皇帝在继位前必须到战场上走一遭。因此每代皇帝都基本了解在战场上打仗是怎么一回事,可没有文人上下嘴皮子一碰那么轻松。因此本朝的皇帝,哪怕不是十分的英明神武,也通常不会因为些小过错拿有功的武人开刀。
虽然天下承平多年,文官的势力明显更大,可是至少本朝还没有武备松弛,马放南山。有志气的武将还是有出头之日的。
但文武对立也是免不了的。
就像老镇国公,以前对柔弱的文人有着说不出的偏见,总觉得他们心思奸猾,不是好东西。甚至镇国公府从前也从不招徕幕僚军事之类的文人,内心深处就认为他们不可信任。
镇国公府从第一代镇国公开始,就从勋贵和武官同僚之间娶媳妇,从来没有与朝廷的文官家族结过亲事。
有些勋贵家族还因为天下承平,或者子孙后辈受不了练武的苦楚,想要从武转文,让子孙后辈读书科考。
可镇国公府一代代下来,哪怕在战场上牺牲颇多,也从没有转为文官的打算。
镇国公府作为曾经排名第一的勋贵,家族的子孙,生来就注定了是要上战场的。
镇国公府传承数代,从来没有被朝廷下令减等继承爵位,比如变成侯爵,伯爵之类的,那就是因为镇国公府始终坚持以武立世,不管天下怎么太平,朝廷终究还是需要人带兵打仗的。
那些由武转文的勋贵们,除非子孙里出了天资超绝之人,否则读书岂能读过那些腐书网?况且由勋贵转文官,因为家庭的氛围不同,勋贵出身的读书人还没有寒门学子受那些文官们欢迎。豪奢的勋贵和注重名声的书香世家,终究不是一路人。
这些人做文官没有那些腐书网的人奸猾,又丢失了做武官的立身之本,对朝廷没了作用,那朝廷当然会减等销爵,直到这些人泯然众人。
所以一直坚持以武立身的镇国公府,一代代人虽然牺牲很多,但他们知道只有镇国公府对朝廷有用,朝廷才会维持镇国公府的权柄,不能说不聪明。
柳世安是老镇国公第一个接纳为自己人的文官,让他承认这些文人哪怕有心机,有手段,也不都是坏事。这份心机用在镇国公府的政敌身上,还是很有用的。况且柳世安并非是与忠王有仇或者为了权势才这么做的,而是为了忠君或者为了保护家乡不受牵连。
这让老镇国公认可了柳世安的人品性情,也相信柳世安的心机智慧。他想着以后若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只要不与朝廷和当今圣上有碍,那倒是可以多问问柳世安这个文人的意见。
因此他主动与柳世安亲近,的确是因为共同的秘密把他当作了自己人,也不乏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信的智者在结交。
老镇国公对柳石又与柳世安不同,因为他发现柳石没什么野心和心机,除了爱读书之外也没有什么追求。
像柳世安,老镇国就敢说,他想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朝廷都举足轻重的重臣,这说不上是好名利,这是一个正统文人所拥有的抱负,他们希望遇到一个明君,对国家对朝廷做出大的贡献,在自己的手里改变这个国家。有这样的心态,才能成为那种史书上都会记载的名臣。当今圣上就是一位明君,所以老镇国公认为柳世安很可能达成他的目标。
但柳石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爱读书,但就像是个书呆子。没有大的抱负,好像有书读,日子过得下去就满足了。将来考中进士做了官,他也会努力做个好官。但也就是这样了。几乎没有成为一部尚书甚至阁老的机会。当然,柳石自己也没有这个心。
在老镇国公心里,柳石这就是没有追求,没有出息。不过这么个人给自己的孙子启蒙,他还真是特别的放心。接触多了之后,他发现柳石这个人特别的好相处,而且做事有分寸,嘴巴特别严,也难怪柳世安那样的人愿意与之为友了。
两个人都是精英的话,恐怕才会难以相处。正因为其中的一个既庸碌又值得信任,他们才能关系这么好。柳世安也是一直用心为了柳石打算。
第11章
老镇国公喜欢下棋,和柳石熟识了之后,也爱找他下棋。可惜他是个臭棋篓子,水平糟糕不说,还经常耍赖悔棋,让与他下棋的柳石觉得十分痛苦。
柳石算是看出来了,这老镇国公在战场上恐怕也是个兵痞子,那脸皮真是奇厚无比。
柳石经常拿老镇国公作反面教材教导李承嗣,告诉他下棋的时候落子无悔,悔棋不是真君子。
老镇国公却教李承嗣说,上了战场可不能做真君子,只要能赢,那什么欺诈哄骗的方法都能用。只要你能带兵打胜仗,那用什么手段都没有问题。
小小的李承嗣自动总结了一下,那我下棋的时候不悔棋,做个真君子。打仗的时候就做个伪君子。
老镇国公被噎了一下,翻了个白眼道,什么伪君子真君子?你又不是读书人,讲究什么君子气度。打仗的时候你的对手是敌人,只要你能赢,只要对朝廷有好处,那你对敌人用什么手段都是正确的。哎呀,乖孙你读书之后好像变呆了,是不是和你先生那个书呆子学的?
才不是呢,李承嗣十分的不服气,先生教的是对的,我平时的时候做个君子,别人不会认为我会骗人。上战场的时候就不做君子了,这样才会让那些以为我是真君子的敌人......那个词怎么说的,哦,对,是措手不起,对,就是让他们错估了我,让他们措手不及。
老镇国公没想到小小年纪的李承嗣还能有这么灵活的处事方法,都可以媲美那些奸猾的读书人了,不由得点了点头。
所以爷爷您悔棋是不对的,您在下棋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真实的人品,那还怎么欺骗敌人呢?,李承嗣总结的说道,再说您老是悔棋,您看先生现在就不爱与您下棋,等我学会了下棋,也不会爱和您下棋的。
老镇国公再度翻了个白眼,当作耳旁风,就当没听见。
除了和老镇国公下棋之外,柳石在镇国公府的日子还是过得很愉快的。柳石除了喜欢读书之外,也就是爱好个美食了。
老镇国公因为在军营里养成的习惯,还是更加爱好油足味重的肉食,可惜他自从决定养生然后长命百岁之后,就不能放纵饮食了,平日里还是以清淡饮食为主。虽然吃得健康,但心情十分不美妙。
李承嗣虽然是小孩子,也是爱吃肉,不爱吃蔬菜。但是为了孙子的身体健康,老镇国公也会要求他吃更多的蔬菜。李承嗣也每每苦着脸嚼着绿叶子,为了做个不挑食的好孩子,用饭的时候也经常心情不愉快。
但这些到了柳石这里都不是问题,他既爱吃肉,也爱吃新鲜的蔬果。经过了几世的经历,柳石着实累积了不少美食的方子和菜单。要做到既健康又好吃,那完全不是问题。
以前是因为柳石家境的原因,即便他有方子,也没有足够的食材。不过乡下的主食就是粗粮与素食,就养生的角度来说,绝对是健康且养生的。
柳石家没有条件,也没有手艺出色的厨子,可是镇国公府有啊!
在柳石和老镇国公还不太熟的时候,当然不好意思提什么要求,那是镇国公府准备了什么,他就吃用什么。
但是和老镇国公混熟了之后,拿着方子和菜单,要厨师根据要求做出柳石想吃的东西,那就是一件小事了。
不仅是小事,对老镇国公和李承嗣来说,还是好事呢。食材还是那一些,但换了新鲜的做法,又美味又健康的食物,谁吃着不开心呢?
镇国公府原本的饮食风格就和荣国公府差不多。
这种开国元勋家族,在开国的时候,家中的第一代厨子大都是前朝宫中出来的宫奴。那时候前朝覆灭,新朝初建,旧朝宫中的宫人四处流散,大多流落进了新的勋贵权臣的府里。
他们习惯皇宫中的那一套,那饭菜做得叫一个复杂,叫一个豪奢,做一道茄子需要八只鸡来配。
开国元勋大都是泥腿子出身,对于富贵人家怎么生活不会有多大的见识,家里的排场和规矩也大多是从前朝的宫奴那里听来的,然后就有样学样。
恋耽美
历代镇国公都忠君爱国,镇国公府子嗣单薄,也不会带来什么功高震主之类的麻烦,柳世安也不排斥和镇国公府来往。还顺便把自己缺银子的族弟柳石推荐给了老镇国公府,当了世孙的启蒙老师。
第10章
老镇国虽然早就退出了朝堂,但他仍坚持每日练武,顺便训练府里的亲卫和家丁。
镇国公府的家丁和普通人家的家丁小厮连精气神都不同。
柳石曾经经历过勋贵荣国府的生活,可那时候他的父亲贾赦和二叔贾政,甚至隔房的堂兄贾珍,就没有一个能练武的。荣国府里的上过战场的亲兵也早就被赖家拱出了荣宁二府,留在家里的家丁自然没有什么训练可言。
可镇国公府就完全不同,哪怕普通的家丁不能佩戴武器,可他们每日清晨都要军训。只要站着,就是挺拔的,充满精气神的。拿上武器就可以当作私兵护卫使用。
而真正能佩戴武器的亲兵护卫,那武艺就更加的出色。镇国公府用军法治家,能者上,庸者下,拳头最硬,武力值最高的一批人做老镇国公的亲兵护卫,稍弱的一些做家丁。但这两者之间是流动的,有人进步就可以从家丁变成护卫,有人退步就会从护卫变成家丁。
镇国公府里的婆子丫头和年老体弱不能训练的管事家丁的待遇是从第三等往下排的,每日训练的护卫的月银和待遇才是第一等的,日常坚持训练的家丁是第二等的,他们的月银丰厚不说,每日里的饮食也是以肉食为主。当然,等他们年老体弱不能训练之后,若是没有立什么功劳,那就会转为普通的管事或者家丁,那时候享受第一等待遇的就是他们的儿孙了。
为了争取这一份待遇,镇国公府的下人连精神面貌都特别积极向上。
差不多每一代镇国公,都会从这些他们亲自训练的护卫中选人作为亲兵带着一起上战场。一代一代下来,这已经算是镇国公府的一个传统了。
李承嗣年纪还小,不能练武练狠了,即使这样,他也每日跟着老镇国公晨练。即使只是看着老镇国公训练别人,这也算是一份言传身教。李承嗣的性格里面,也自然的有了一份属于武人的专注和吃苦耐劳。
这对柳石的授课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李承嗣不能说读书的天赋有多高,只能说是普通。可是相比普通的孩子,他的专注度和服从度要高多了。上课的时候不会三心二意,下课后布置的课业也不会懒散的拖沓着不完成。
柳石对这个学生非常满意。
老镇国公隔了一段时间,考校过自己的孙子,对柳石这个启蒙老师也非常满意。
此后,给了柳石更大的权限,让柳石可以随意安排上课的进程。
柳石就什么都教一点,有时候文人的老毛病犯了,讲课引申的歪到了十万八千里的地方。李承嗣还挺喜欢先生讲课讲着讲着就讲到了其他不相干的事情上,有时候他还会故意提问问柳石这个先生一些问题,使得柳石自己都没察觉话题歪了,自然而然的讲得更宽泛了。
碰到老镇国公给李承嗣定下的休憩日,柳石有时候去与柳世安一聚,有时候带着李承嗣和护卫们逛京城的大街小巷。
他也是头一次来京城,来了京城之后就是读书授课,还没有真正看过这个京城。与其说是柳石这个先生带着李承嗣这个学生逛街了解民生民情,不如说是镇国公府的护卫带着两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了解京城。
当然,柳石也见缝插针的教李承嗣一些东西,比如米价,布价,那些贫苦的百姓以什么为生之类的。或是在京城找各种美食小吃。老镇国公对孙子是粗养,他也不介意孙子进出贫民区,或者在外面吃些小吃零食什么的。柳石想想若是放在贾宝玉头上,他这样的先生恐怕早就被赶走了。
李承嗣在假期玩得非常开心。
当然,柳石也不单是带他逛京城,有时候假期还会带他去镇国公府在京郊的庄子上,让他了解农民如何耕作作物,甚至让他亲自动手做点农活,也带他在京郊钓鱼烧烤什么的。总之是寓教于乐,让他吃一点苦头,然后再带他玩一会儿,小孩子就不会抵触接触这世上真正的世风民情了。
当然了,如果李承嗣将来做文官,比如管理一方百姓的地方官,那知道这些对他只有好处。可他将来是要做武将的,知道这些恐怕只对他掌控管理镇国公府内务有用处,不会轻易被采买或是管事的糊弄。
柳石从前只教导过心向科举的读书人,实在是不知道如何教导出一个出色的武将和勋贵。他想着什么都教一点,让这个孩子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反正哪怕没什么好处,对他应该也没有坏处。
老镇国公对柳石的教导方式,开始时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后来便主动参与其中了。
即便不是李承嗣的假期,只要他好好的完成了功课,老镇国公便经常带着孙子出门在京城里走走,或是带着柳石和孙子到京郊住个十天半月的,上课之余打猎钓鱼的,李承嗣年纪小没什么臂力,用不好弓箭,他还亲手教孙子布置陷阱,抓一些野鸡兔子之类的野物。还弄来了蹴鞠和风筝,一老一小在课余闲暇的时间玩得非常开心。
以前李承嗣受老镇国公的影响,小小的年纪在外面就总是扳着一本正经的脸。现在反而更像是个真正的小孩子了,连老镇国公也有点返老还童的老小孩的感觉。
也许以前老镇国公是过于看重李承嗣这个独孙,又天天带着他参与护卫家丁的训练,这份沉重的期待影响了李承嗣的心性,使他过早的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现在老镇国发现,让孙子过得开心一些,并不影响李承嗣的习文练武和成才,那他自然愿意孙子的日子过得愉快一些。
教导李承嗣的时候,柳石不由得非常想念自己的儿子,柳晟现在应该会走路说话了。
柳石在京城安定下来之后,就送了信回去,因为镇国公府的束修丰厚,也顺便捎了银子回去。将来总要接他们进京的,一路上花销不会少,让爷奶和爹娘手里多握点银子柳石才能安心。
不过要真的把他们接到身边,那还是等他得中进士之后吧。只有中了进士,成为了官员,他才算在京城有了立身之本。现在虽然生活不错,却不过是依附镇国公府,以及柳世安这个族兄的帮助罢了。还不能自立,岂能把妻儿老小接过来一起依附旁人呢。
渐渐的老镇国公和柳石这个启蒙先生的接触也多了起来。
老镇国公出身勋贵,一辈子做武官,其实与朝廷上的文臣非常有隔阂。每次武官在边疆流血流汗的打仗,不管输赢朝廷里的御史文臣总是唧唧歪歪参奏他们这里不妥,那里不对。
武官们大多血气方刚,相比温顺有礼的文官难免显得有些桀骜,可他们也是实打实的对国家有功的。可是那些文官总是鸡蛋里挑骨头,一点小错也要揪住不放。在那些文官嘴里,简直恨不得皇帝把他们这些武人都处置了才好。
好在本朝□□是马上得的天下,他规定继任的皇帝在继位前必须到战场上走一遭。因此每代皇帝都基本了解在战场上打仗是怎么一回事,可没有文人上下嘴皮子一碰那么轻松。因此本朝的皇帝,哪怕不是十分的英明神武,也通常不会因为些小过错拿有功的武人开刀。
虽然天下承平多年,文官的势力明显更大,可是至少本朝还没有武备松弛,马放南山。有志气的武将还是有出头之日的。
但文武对立也是免不了的。
就像老镇国公,以前对柔弱的文人有着说不出的偏见,总觉得他们心思奸猾,不是好东西。甚至镇国公府从前也从不招徕幕僚军事之类的文人,内心深处就认为他们不可信任。
镇国公府从第一代镇国公开始,就从勋贵和武官同僚之间娶媳妇,从来没有与朝廷的文官家族结过亲事。
有些勋贵家族还因为天下承平,或者子孙后辈受不了练武的苦楚,想要从武转文,让子孙后辈读书科考。
可镇国公府一代代下来,哪怕在战场上牺牲颇多,也从没有转为文官的打算。
镇国公府作为曾经排名第一的勋贵,家族的子孙,生来就注定了是要上战场的。
镇国公府传承数代,从来没有被朝廷下令减等继承爵位,比如变成侯爵,伯爵之类的,那就是因为镇国公府始终坚持以武立世,不管天下怎么太平,朝廷终究还是需要人带兵打仗的。
那些由武转文的勋贵们,除非子孙里出了天资超绝之人,否则读书岂能读过那些腐书网?况且由勋贵转文官,因为家庭的氛围不同,勋贵出身的读书人还没有寒门学子受那些文官们欢迎。豪奢的勋贵和注重名声的书香世家,终究不是一路人。
这些人做文官没有那些腐书网的人奸猾,又丢失了做武官的立身之本,对朝廷没了作用,那朝廷当然会减等销爵,直到这些人泯然众人。
所以一直坚持以武立身的镇国公府,一代代人虽然牺牲很多,但他们知道只有镇国公府对朝廷有用,朝廷才会维持镇国公府的权柄,不能说不聪明。
柳世安是老镇国公第一个接纳为自己人的文官,让他承认这些文人哪怕有心机,有手段,也不都是坏事。这份心机用在镇国公府的政敌身上,还是很有用的。况且柳世安并非是与忠王有仇或者为了权势才这么做的,而是为了忠君或者为了保护家乡不受牵连。
这让老镇国公认可了柳世安的人品性情,也相信柳世安的心机智慧。他想着以后若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只要不与朝廷和当今圣上有碍,那倒是可以多问问柳世安这个文人的意见。
因此他主动与柳世安亲近,的确是因为共同的秘密把他当作了自己人,也不乏把他当成了一个可信的智者在结交。
老镇国公对柳石又与柳世安不同,因为他发现柳石没什么野心和心机,除了爱读书之外也没有什么追求。
像柳世安,老镇国就敢说,他想成为一个对国家对朝廷都举足轻重的重臣,这说不上是好名利,这是一个正统文人所拥有的抱负,他们希望遇到一个明君,对国家对朝廷做出大的贡献,在自己的手里改变这个国家。有这样的心态,才能成为那种史书上都会记载的名臣。当今圣上就是一位明君,所以老镇国公认为柳世安很可能达成他的目标。
但柳石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爱读书,但就像是个书呆子。没有大的抱负,好像有书读,日子过得下去就满足了。将来考中进士做了官,他也会努力做个好官。但也就是这样了。几乎没有成为一部尚书甚至阁老的机会。当然,柳石自己也没有这个心。
在老镇国公心里,柳石这就是没有追求,没有出息。不过这么个人给自己的孙子启蒙,他还真是特别的放心。接触多了之后,他发现柳石这个人特别的好相处,而且做事有分寸,嘴巴特别严,也难怪柳世安那样的人愿意与之为友了。
两个人都是精英的话,恐怕才会难以相处。正因为其中的一个既庸碌又值得信任,他们才能关系这么好。柳世安也是一直用心为了柳石打算。
第11章
老镇国公喜欢下棋,和柳石熟识了之后,也爱找他下棋。可惜他是个臭棋篓子,水平糟糕不说,还经常耍赖悔棋,让与他下棋的柳石觉得十分痛苦。
柳石算是看出来了,这老镇国公在战场上恐怕也是个兵痞子,那脸皮真是奇厚无比。
柳石经常拿老镇国公作反面教材教导李承嗣,告诉他下棋的时候落子无悔,悔棋不是真君子。
老镇国公却教李承嗣说,上了战场可不能做真君子,只要能赢,那什么欺诈哄骗的方法都能用。只要你能带兵打胜仗,那用什么手段都没有问题。
小小的李承嗣自动总结了一下,那我下棋的时候不悔棋,做个真君子。打仗的时候就做个伪君子。
老镇国公被噎了一下,翻了个白眼道,什么伪君子真君子?你又不是读书人,讲究什么君子气度。打仗的时候你的对手是敌人,只要你能赢,只要对朝廷有好处,那你对敌人用什么手段都是正确的。哎呀,乖孙你读书之后好像变呆了,是不是和你先生那个书呆子学的?
才不是呢,李承嗣十分的不服气,先生教的是对的,我平时的时候做个君子,别人不会认为我会骗人。上战场的时候就不做君子了,这样才会让那些以为我是真君子的敌人......那个词怎么说的,哦,对,是措手不起,对,就是让他们错估了我,让他们措手不及。
老镇国公没想到小小年纪的李承嗣还能有这么灵活的处事方法,都可以媲美那些奸猾的读书人了,不由得点了点头。
所以爷爷您悔棋是不对的,您在下棋的时候就表现出了真实的人品,那还怎么欺骗敌人呢?,李承嗣总结的说道,再说您老是悔棋,您看先生现在就不爱与您下棋,等我学会了下棋,也不会爱和您下棋的。
老镇国公再度翻了个白眼,当作耳旁风,就当没听见。
除了和老镇国公下棋之外,柳石在镇国公府的日子还是过得很愉快的。柳石除了喜欢读书之外,也就是爱好个美食了。
老镇国公因为在军营里养成的习惯,还是更加爱好油足味重的肉食,可惜他自从决定养生然后长命百岁之后,就不能放纵饮食了,平日里还是以清淡饮食为主。虽然吃得健康,但心情十分不美妙。
李承嗣虽然是小孩子,也是爱吃肉,不爱吃蔬菜。但是为了孙子的身体健康,老镇国公也会要求他吃更多的蔬菜。李承嗣也每每苦着脸嚼着绿叶子,为了做个不挑食的好孩子,用饭的时候也经常心情不愉快。
但这些到了柳石这里都不是问题,他既爱吃肉,也爱吃新鲜的蔬果。经过了几世的经历,柳石着实累积了不少美食的方子和菜单。要做到既健康又好吃,那完全不是问题。
以前是因为柳石家境的原因,即便他有方子,也没有足够的食材。不过乡下的主食就是粗粮与素食,就养生的角度来说,绝对是健康且养生的。
柳石家没有条件,也没有手艺出色的厨子,可是镇国公府有啊!
在柳石和老镇国公还不太熟的时候,当然不好意思提什么要求,那是镇国公府准备了什么,他就吃用什么。
但是和老镇国公混熟了之后,拿着方子和菜单,要厨师根据要求做出柳石想吃的东西,那就是一件小事了。
不仅是小事,对老镇国公和李承嗣来说,还是好事呢。食材还是那一些,但换了新鲜的做法,又美味又健康的食物,谁吃着不开心呢?
镇国公府原本的饮食风格就和荣国公府差不多。
这种开国元勋家族,在开国的时候,家中的第一代厨子大都是前朝宫中出来的宫奴。那时候前朝覆灭,新朝初建,旧朝宫中的宫人四处流散,大多流落进了新的勋贵权臣的府里。
他们习惯皇宫中的那一套,那饭菜做得叫一个复杂,叫一个豪奢,做一道茄子需要八只鸡来配。
开国元勋大都是泥腿子出身,对于富贵人家怎么生活不会有多大的见识,家里的排场和规矩也大多是从前朝的宫奴那里听来的,然后就有样学样。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