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人也长得干净,人很瘦,中等个子,肤色偏白,眉清目秀,很整齐的短发,白皙修长的手。长得并没有多么突出,只让人觉得亲近。
“这是我家小宝儿,往后就跟着你念书了。小宝,这是张老师。”张庆国的东西很少,就一个铺盖卷加上一个脸盆,脸盆里放着一个漱口杯一管剩下不到一半的牙膏和一个有点秃毛的牙刷。就是他全部的行李了。贾长发带着宝玉领着他进了北屋,帮着把东西放好,才介绍两个人认识。
“张老师好。”宝玉给张庆国鞠躬行礼。他受过教育,让他在骨子里就是尊师的。
“苞米面儿,土豆、白菜、萝卜早就给你拿过来的,都在厨房的小仓房里放着呢,还有半罐子荤油,放在灶台上,咸盐大酱那些你随时用就到我们屋里去拿就行。不用另外再买了。”大队分的口粮就是苞米还和几斤小米几斤高梁米,要还都是没磨的,家里早给准备了当用的吃食。
“好的,谢谢叔。”张庆国也不客气,只道了谢,并没有客气。
贾长发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
宝玉不知道他爹出门干什么去了,记忆当中好像他每年冬天都不怎么在家,比农忙的时候好像还要更忙一些,他也不问。
张庆国也是第二天就开始上课了,上课是在南屋,因为南屋采光好。北墙上挂着早就准备好的黑板和粉笔。屯里要听课的孩子们吃完了早饭就都跑过来,自带着小板凳和笔本,炕上地下坐了一屋子,得有三四十人,屋子里挤得满满当当的。
这些孩子,上几年级的都有,基础都不一样。张庆国就给分班,三年级以下的一班,三年级以上的一拨。小的上午上课,大的下午上课。这样人就少一半了。这时候的学校实在也是没教什么东西,一年级跟三年级也没差多少,他囫囵的从基础开始教起,也就都跟着听了。
白天讲完了课,晚上生产队开会的时候给社员们讲小红本儿和传达最新的政策口号什么,有听不明白的他也给解释。
张庆国脾气很好,从来不发脾气,很有耐心。不管是教孩子们还是晚上给社员们上课,态度都特别的好。所以,很快就被全屯子上上下下的人接受了。
开始上课之后,宝玉也就忙起来了,张老师白天教他们数学语文,他语文学得快学得好,数学慢一些。下午一般就是自学数学或是练字的。要么就是看大宝给他带回来的史记。
史记宝玉以前是读过的,不光读过史记,《左传》、《国策》、《公羊》、《谷梁》这些他全都读过,更不用说四书五经,都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了。还有《诗经》、《离骚》、《庄子》、《南华经》等等,他看过的书其实很多。只是感兴趣的少罢了。
之所以还要把《史记》每天拿出来读,是因为大宝说了,回来要考的。偏他考的角度跟以前宝宝学过的完全不一样,偏又很是有趣,只好一读再读,重新体会了。
喜儿也是跟着一起上学的。上课都是一样,课余她忙的事情跟宝玉又不相同。没人要求她非要学得怎么样,所以没课的时候,她都是跑出去找小伙伴玩的,踢毽子,丢口袋之类的。偶尔在家里,跟着贾园学纳鞋底子做鞋之类的手工活儿,也常常是只看不动手,做为家里的小女儿,老娘跟姐姐都偏疼她些,从来不强迫她学,都是由着她。
大宝是一年到头都有活儿的,冬天厂子里为了省下取暖烧煤的钱,接得活少,他到是隔上一两天就能回家住一晚上,只是二十来里地的路,大冬天的走着,太遭罪了些。
小宝娘跟贾园更是每天从早忙到黑了。家里好像永远都有忙不完的活儿一样。给老太太做完了新棉衣新被褥,才开始忙活自家的活儿,腌酸菜腌咸菜什么的,忙完了又要拆洗衣服,缝缝补补,开了春一直到入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地里的活儿,差不多一年的手工活儿都堆在冬天这一季里了,可不是忙嘛!光是单鞋棉鞋那些鞋底子,就纳了一大筐呢!
第九十三章 四
贾长发走了六天才回来。回来的时候还是大半夜。
宝玉是早上起来, 在饭桌上看到人,才知道老爹已经回来的。
“爹,啥事儿这么乐呵呀?您那嘴一早上就没有闭上过。”谁都看出来贾长发心情好了, 那嘴角一直都没落下来过, 喜儿是家里的老幺,向来受宠, 也就她才敢这么跟她爹说话。
“那我能告诉你吗?小丫头片子,啥你都想知道。”贾老爹的心情已经好到逗着闺女玩儿了。
“娘……”喜儿就转头向小宝娘撒娇。
“能有啥事儿!等晚上你大哥回来, 就知道了。”小宝娘嘴上说着没啥事儿, 偏又吊人胃口, 说晚上大宝回来就知道, 明明还是有事儿嘛!
“不说拉倒。”小丫头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低头冲着碗里的玉米糊糊使劲。
宝玉喝着玉米糊糊,心里想着。看来不光是老爹心情好,老娘心情也很好呢!不然怎么会做玉米糊糊。冬天都在家里猫冬,活儿少了,每天的两顿饭就彻底告别了干食儿,从早到晚的喝粥,高梁米粥,大碴子粥,小碴子粥,换着样儿的喝。顿顿都是一盆粥,一盘子咸菜。贾长发爱吃大白菜帮子蘸酱,隔上一两天能给他掰上两个白菜帮子加上一棵大葱, 那都是改善生活了,就这,还只是他一个人的专享,其它人只能看着呢!玉米糊糊费料,还用得是细苞米面儿,一顿用的面儿够出两三顿的大碴子了。冬天的时候,小宝娘可轻易舍不得给他们做的。
--
“这是我家小宝儿,往后就跟着你念书了。小宝,这是张老师。”张庆国的东西很少,就一个铺盖卷加上一个脸盆,脸盆里放着一个漱口杯一管剩下不到一半的牙膏和一个有点秃毛的牙刷。就是他全部的行李了。贾长发带着宝玉领着他进了北屋,帮着把东西放好,才介绍两个人认识。
“张老师好。”宝玉给张庆国鞠躬行礼。他受过教育,让他在骨子里就是尊师的。
“苞米面儿,土豆、白菜、萝卜早就给你拿过来的,都在厨房的小仓房里放着呢,还有半罐子荤油,放在灶台上,咸盐大酱那些你随时用就到我们屋里去拿就行。不用另外再买了。”大队分的口粮就是苞米还和几斤小米几斤高梁米,要还都是没磨的,家里早给准备了当用的吃食。
“好的,谢谢叔。”张庆国也不客气,只道了谢,并没有客气。
贾长发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
宝玉不知道他爹出门干什么去了,记忆当中好像他每年冬天都不怎么在家,比农忙的时候好像还要更忙一些,他也不问。
张庆国也是第二天就开始上课了,上课是在南屋,因为南屋采光好。北墙上挂着早就准备好的黑板和粉笔。屯里要听课的孩子们吃完了早饭就都跑过来,自带着小板凳和笔本,炕上地下坐了一屋子,得有三四十人,屋子里挤得满满当当的。
这些孩子,上几年级的都有,基础都不一样。张庆国就给分班,三年级以下的一班,三年级以上的一拨。小的上午上课,大的下午上课。这样人就少一半了。这时候的学校实在也是没教什么东西,一年级跟三年级也没差多少,他囫囵的从基础开始教起,也就都跟着听了。
白天讲完了课,晚上生产队开会的时候给社员们讲小红本儿和传达最新的政策口号什么,有听不明白的他也给解释。
张庆国脾气很好,从来不发脾气,很有耐心。不管是教孩子们还是晚上给社员们上课,态度都特别的好。所以,很快就被全屯子上上下下的人接受了。
开始上课之后,宝玉也就忙起来了,张老师白天教他们数学语文,他语文学得快学得好,数学慢一些。下午一般就是自学数学或是练字的。要么就是看大宝给他带回来的史记。
史记宝玉以前是读过的,不光读过史记,《左传》、《国策》、《公羊》、《谷梁》这些他全都读过,更不用说四书五经,都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了。还有《诗经》、《离骚》、《庄子》、《南华经》等等,他看过的书其实很多。只是感兴趣的少罢了。
之所以还要把《史记》每天拿出来读,是因为大宝说了,回来要考的。偏他考的角度跟以前宝宝学过的完全不一样,偏又很是有趣,只好一读再读,重新体会了。
喜儿也是跟着一起上学的。上课都是一样,课余她忙的事情跟宝玉又不相同。没人要求她非要学得怎么样,所以没课的时候,她都是跑出去找小伙伴玩的,踢毽子,丢口袋之类的。偶尔在家里,跟着贾园学纳鞋底子做鞋之类的手工活儿,也常常是只看不动手,做为家里的小女儿,老娘跟姐姐都偏疼她些,从来不强迫她学,都是由着她。
大宝是一年到头都有活儿的,冬天厂子里为了省下取暖烧煤的钱,接得活少,他到是隔上一两天就能回家住一晚上,只是二十来里地的路,大冬天的走着,太遭罪了些。
小宝娘跟贾园更是每天从早忙到黑了。家里好像永远都有忙不完的活儿一样。给老太太做完了新棉衣新被褥,才开始忙活自家的活儿,腌酸菜腌咸菜什么的,忙完了又要拆洗衣服,缝缝补补,开了春一直到入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忙地里的活儿,差不多一年的手工活儿都堆在冬天这一季里了,可不是忙嘛!光是单鞋棉鞋那些鞋底子,就纳了一大筐呢!
第九十三章 四
贾长发走了六天才回来。回来的时候还是大半夜。
宝玉是早上起来, 在饭桌上看到人,才知道老爹已经回来的。
“爹,啥事儿这么乐呵呀?您那嘴一早上就没有闭上过。”谁都看出来贾长发心情好了, 那嘴角一直都没落下来过, 喜儿是家里的老幺,向来受宠, 也就她才敢这么跟她爹说话。
“那我能告诉你吗?小丫头片子,啥你都想知道。”贾老爹的心情已经好到逗着闺女玩儿了。
“娘……”喜儿就转头向小宝娘撒娇。
“能有啥事儿!等晚上你大哥回来, 就知道了。”小宝娘嘴上说着没啥事儿, 偏又吊人胃口, 说晚上大宝回来就知道, 明明还是有事儿嘛!
“不说拉倒。”小丫头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低头冲着碗里的玉米糊糊使劲。
宝玉喝着玉米糊糊,心里想着。看来不光是老爹心情好,老娘心情也很好呢!不然怎么会做玉米糊糊。冬天都在家里猫冬,活儿少了,每天的两顿饭就彻底告别了干食儿,从早到晚的喝粥,高梁米粥,大碴子粥,小碴子粥,换着样儿的喝。顿顿都是一盆粥,一盘子咸菜。贾长发爱吃大白菜帮子蘸酱,隔上一两天能给他掰上两个白菜帮子加上一棵大葱, 那都是改善生活了,就这,还只是他一个人的专享,其它人只能看着呢!玉米糊糊费料,还用得是细苞米面儿,一顿用的面儿够出两三顿的大碴子了。冬天的时候,小宝娘可轻易舍不得给他们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