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三国]兴汉 > [三国]兴汉
错误举报

——(43)

    却完全没料到陆康会做到这种程度,竟亲自押送物资人力过来了。
    此举一来杜绝了某些官员想要从中牟利的可能,二来显示他的重视之心,庐江上下必会全力配合,绝对不敢有人找任何托辞借口。
    二十世纪的全民大炼钢铁,最后的结果被定性成□□错误。
    可要是看这一次扬州两郡的炼铁运动,规模简直比当时还要夸张。
    凌寒忍不住为自己捏了把汗。
    土法炼钢技术并不算复杂。
    用粘土和砖头在山下建造小高炉,把砍伐出的木材烧成炭。
    将开采出来的铁矿石投入炉中,用炭烧成大致上的铁水,再倒入事先制作出来的模具当中,等待冷却。
    为了炭火能够充分燃烧,还要额外用木材建造风箱。
    每次冶炼大约需要十五个时辰,要三班人轮流操作风箱,每班十名士兵,做到人停炉不停。
    这其中是存在很多难题的。
    首先,由人力操作的风箱,加成之下的木炭燃烧,一般最多达到1300摄氏度,并不满足锻炼高品质钢铁所需要的温度。
    当然,凌寒最主要的目的是制作铁制农具,完全不必在意这个。即使是一般士兵所需的铁甲铁箭,也是够了的。
    其次,人力操作风箱,还是需要进行轮班的人力,难免会因为力量的不同,导致高炉中的温度不均匀。
    为此,在开始之前,凌寒从自己的军队中选中了两组,每组分别是三班,一共60名士兵,进行一场特训。训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他们尽可能使用稳定且相近的力量操作风箱。
    很快,各项工作准备完毕,九江郡开始了第一炉土法炼铁。
    其他人可以休息,凌寒却不行。
    尽管他也是个半吊子,却是所有人中唯一懂得高炉炼铁原理的人了。
    别说睡觉,就连用膳,凌寒都是在小高炉旁边解决的。
    面上看不出什么,他心里其实承担着不小的压力。
    无论是先前的寻找铁矿,还是后来集扬州两郡之力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
    事实上,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想做什么。
    即使找到了一座很大的铁矿山,但考虑到秦汉时期炼铁效率,也根本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而在此处建房屋、建高炉、做风箱更是完全凭借着先前积攒下来的威信,才能令部下们不问缘由地辛苦劳作。
    凌寒知道,就算自己这一次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事实上的后果。
    但不管是扬州的各官员,还是士兵,心中都一定会生出异样。
    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很难说他们还会不会尽心尽力。
    从白昼到夜幕,五个时辰过去了。
    凌寒走近了几分,隔着距离,便能感受到高炉中的炽热。
    第二班士兵来到风箱处,进行换班。
    凌寒仔细盯着,根据吹出来的烟来判断炉内的情况,丝毫不敢大意。
    他发现自己有一点疏漏,忙对前来换班的士兵道:力气大一些!
    十名士兵闻声,连忙照做。
    片刻,凌寒又道:好了,按照原本训练时的力气吧。
    暗红色的烟逐渐趋于平稳。
    凌寒松了口气,又交代身旁杨真,要他提前去通知下一班的士兵,刚接手的时候要多用力一些。
    杨真得了命令,立刻去营帐内宣布这项命令。
    很快,杨真又回到高炉旁。
    他抬头望了望天,劝诫道:殿下,您也回营帐内休息会儿吧。方才那五个时辰需要交代的事,属下完整地看过了,之后的五个时辰就由属下来替您吧。
    凌寒摇头:不要说了。
    事到如今,万一炼制失败了,就算还可以重新来过,那也会非常糟糕。
    别说士兵怎么想,他本人的心情一定是会大受影响的。
    太阳从东方渐渐升起,又渐渐行至头顶中央。
    第一炉的烧制终于结束了。这次烧制的,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的,铁锨的锹头。
    这一刻,凌寒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高考查成绩的时候。
    第59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缄默片刻,凌寒道:杨真。你去看看。
    杨真微愣,随后道:是。
    他快步走向被殿下命名为小高炉的奇怪建筑。
    杨真对于炼铁技术当然是一窍不通的,不过他知道殿下是在锻造铁制农具。
    在他看来,殿下当然不存在失败的可能。
    于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杨真将炉口打开,滚滚的热浪瞬间直冲他的脑门。
    低头一望,明亮炙热的铁水如同一条满盛着蜂蜜的河流,正如殿下之前形容的模样。
    于是飞快地回头道:殿下,成了!
    铁的熔点足有1500多摄氏度,因此最难的部分便是烧制铁水这一步。
    之后便简单多了,将铁水浇入泥膜当中,冷却、退火。
    很快,一批铁锨头被生产出来。
    整个生产流程,凌寒命令了几位官员全程在旁观看。
    后续的量产工作,交由他们便可以了。
    凌寒回到营帐内,休息之前,他又给陆康写了一封信。
    信中,他要求对方现在就向纪灵的两万俘兵宣布自己之后的土地政策,给俘兵们充分反应考虑的时间。
    即,自愿租借开荒所需的全套铁制农具,开垦庐江郡西南地区的荒地。
    提前向官府申报范围,开垦完毕之后,一半归自己所有,按时缴税三年,则可以获得庐江的良籍。
    开垦荒地期间,官府会承担俘兵的口粮。如果因开垦荒地染疾,官府也会提供郎中免费为他们医治。
    庐江乃三州交界之处,西方为荆州,西北方为豫州,南方为扬州全境。
    凌寒希望可以在庐江常驻足够数量的精兵,这就对当地的粮食产量有着很大的需求。
    写完信交给一名士兵后,他很快沉沉睡去。
    醒来时已是日暮。
    守在营帐门口的士兵立刻汇报,先前九江郡守桥蕤遣人过来,说是吴郡郡守盛宪与会稽郡守王朗皆到了,正在城内等候。
    人家大老远跑过来,自己反而把他们晾在一旁,实在是太不周到了。
    凌寒道:下次再有这种事,立刻叫醒我。
    他连粥都没顾得上喝一口,立刻骑马赶回九江城。
    九江郡府。
    长沙王殿下不在,作为九江的郡守,桥蕤自是暂且代替凌寒招待他们。
    令他感到颇为头痛的是,这两位郡守虽然都有心投靠长沙王,彼此之间却矛盾不小。
    这并不奇怪。
    扬州混乱已久,很久没有统一了。
    郡与郡之间彼此相邻,各自为政,久而久之怎么可能没有矛盾呢?
    而桥蕤本人也完全没法插手。
    他原是袁术的部下,如果说,盛宪与王朗之间只是小小矛盾的话,那么袁术与王朗之间,绝对算得上深仇大恨了。
    袁术之所以扶持刘繇,最大的目的就是想让他去对付王朗,由此可见一斑。
    若不是自己已成了长沙王的部下。
    而长沙王身为汉室皇长子,既是最大的正统,又德才兼备。
    王朗见到自己的第一面,别说不可能主动问候,说不定得就直接上前打过来了。
    桥蕤命下人倒了茶,请两位郡守在此处等候,殿下出城办事去了,可能要到日暮时才能归来。
    他讲起了长沙王殿下这些日子以来做的事情,王朗与盛宪倒也认真地听着。
    说完长沙王的事情,桥蕤又开始说起孙策的事。
    王朗与盛宪自然也听说过江东小霸王,不过显然,两人作为听众的兴趣顿时大减。
    等到讲完孙策的事,桥蕤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好在,似乎也不再需要他说了。不远处,盛宪与王朗已聊起天来。
    桥蕤悄悄松了口气。
    他并不知道凌寒日夜盯着锅炉。
    听说晌午时成功做出了铁制农具,他便以为长沙王很快就会回城,这才将两位郡守留在郡府。
    这口气松了没多久,情况就变得有些不妙了。
    两位郡守翻起了旧怨。
    上回我部下的一队士兵去边境巡查,怎么会活生生不见了?
    哼,说到这个,我倒是想问问你了,我边境的子民屡屡无故减少,是不是你搞得鬼?
    桥蕤连忙开始劝诫。
    不劝还好,这一劝更是火上浇油。
    你治下的百姓自己跑了当了流民,关我什么事?倒是你的士兵,私自潜入我吴郡境内不是一次两次了,难不成是想要开战吗!
    好啊!王朗气得直接站起身来:反倒咬我一口!你若是这么说,开战又何妨!
    盛宪也不甘示弱地站了起来:王大人莫不是我吴郡怕了你?打便打!
    一位吴郡郡守,一位会稽郡郡守,堂堂两位郡守,竟然就要在九江郡的郡府之内动起手了!
    桥蕤急得满头大汗。两位郡守可都是来投靠殿下的,这要是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彻底闹翻了,自己该怎么向殿下交代?
    王大人!盛大人!
    桥蕤连忙搬出殿下来:你们两位可都是大汉的忠良,是殿下的臂膀。怎么能够自相残杀呢?殿下就快回来了,难道非要让殿下知道你们两位闹得不可开交吗!
    听到长沙王的名讳,盛宪与王朗立时噤了声。
    尽管不再言语,面上的气愤不满却并没有因此平息分毫。
    这时,门外传来一道清亮的少年音。
    本王已经知道了。
    三人皆是一惊,纷纷行礼。
    参见殿下。
    凌寒自外缓步走来,一身宝蓝色的衣裳,虽因一路的奔波而略显不整,却并没有因此有损分毫的尊贵之气。
    他径直走向大堂中央的位置坐下,抬了抬手,开口道:桥大人,既然王郡守与盛郡守如此交恶,你又何必劝解呢?
    桥蕤闻言一愣。
    什、什么意思?
    依本王看,此刻两位只怕恨不得打对方一顿来出气。
    凌寒笑道:正好。本王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看手底下的武将切磋。这事桥大人也知道。是吧,桥大人?
    桥蕤惊疑不定地点了点头:是是。
    他完全不知道长沙王殿下想做什么。
    总不会是希望盛宪与王朗先交战一番,两败俱伤,这样才能放心掌控吧?
    这事要换作袁术,倒的确有可能。可是以他对长沙王这段时间的了解,根本不可能啊。
    而听到这样的话,王朗与盛宪竟是相互看了一眼。
    非常默契地,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疑惑之色。
    凌寒继续道:武将之间的切磋,本王看得多了,也有些看腻了。可这郡守之间的切磋,本王还从没看过。
    两位现在恨不得打对方一顿,本王又很想看这样的打架。
    既然如此,盛大人与王大人不如现在就来狠狠打上一架。
    来,脱掉上衣,赤膊打吧!本王在这里看着,也算替你们做个见证。
    说这些话的时候,凌寒语速平缓,认真的神色之中又带着几分好玩的意思。
    看起来是真心实意地想要观看这么一场打架。
    盛宪与王朗面面相觑。
    就算长沙王给他们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他们也不可能真的在这大堂之上打起来啊。
    于是皆低下头,身体不由微微蜷缩,一言不发。
    这样的反应,凌寒早有所料。
    他继续道:不是很讨厌对方吗?
    怎么?觉得在这大堂之上,两位身为一郡之长,打起架来太丢脸了?
    凌寒的声音赫然变得洪大且充满威严:因为不想丢脸,所以死活都不愿意是吗?
    两位身为一郡之长,为了这么区区一点颜面,便不愿意动手。可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却要双方的军队开战。
    为了这么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正式开战。两位可知,这随随便便的一句话,会有多少军民为此失去性命!
    直到这个时候,桥蕤才算明白了长沙王的真实意图。
    盛宪与王朗更是同一时间跪了下来。
    殿下!盛宪慌忙解释道:殿下明鉴,下官与王大人的确素有矛盾,但也不过是一点点边境上的矛盾罢了,决不至于大动干戈。方才开战之言,实是一时激愤,口不择言。下官保证,吴郡绝对不会主动对会稽起兵。
    对对对。王朗连连附和:殿下,正是如此。下官保证,会稽也绝对不可能主动对吴郡用兵。
    凌寒望了望二人,故作怀疑道:是么?
    王朗道:殿下,如今下官与盛大人皆是殿下的臣属,同为汉臣,又岂会自相残杀呢?
    王大人说得甚是有理。
    盛宪接过话来:想当初长江水患,受灾百姓不计其数。若非王大人的仁心,吴郡只怕要多死上许多百姓哪。
    王朗笑呵呵道:我也只是不想看着那么多人受苦罢了。再说,东南山越一事,盛大人虽不曾直接助我,却也出力良多
    一旁,桥蕤直接给看愣了。
    这什么情况?两人方才还吵得不可开交,怎么一转眼就握手言和了?倒像成了多年的盟友似的。
    这源自一个很有名的心理学定律。
    如果凌寒想要逼迫他们和好,即使他们暂时保持平和,内心的敌视之心也不可能消失。
    这种敌视之心会在日后的相处中不断放大,直到某一方被彻底打倒,又或者双方都逐渐将这种敌视转移到凌寒本人身上。
    但若是反其道行之。
    当巨大的外力出现时,两人就会暂时收起敌对之心,共同应对。
    长沙王这个身份,便是这样的外力。
    凌寒越是怀疑他们的友好,他们反而越会极力证明双方的友好。
    而在寻找证据、证明友好这一过程中,彼此间的敌视也会随之渐渐减少。
    当然,还有一件事需要做。
    凌寒从座位上起身,走到盛宪与王朗面前,扶起他们:两位大人请起。
    他左手拉着盛宪,右手握着王朗:方才的话,还望两位不要放在心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