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盛宪与王朗连忙表示殿下言重了。
凌寒又道:本王知道,扬州州治混乱已久。吴郡与会稽郡南北接壤,因为边境素有摩擦,实是再为正常不过。只是
顿了顿,他继续道:如今,两位大人皆愿投靠本王,这是本王之幸,亦是扬州子民之幸。两位都是本王的臂膀,本王不希望任何一人有所不测。还望两位大人能看在本王的份上,看在扬州子民的份上,看在这天下子民的份上,摒弃前嫌,为整个扬州出力才是啊。
听到长沙王这样的话,王朗已忍不住用另一只衣袖轻拭眼角:下官必当竭尽心力,与盛大人齐心协力,为殿下做事。
盛宪的表现亦差不了多少。
一旁,桥蕤震撼不已。
长沙王殿下非但仗打得好,收服人心的本事也是一等一的啊。
王朗与盛宪的积年旧怨,竟然就这么轻松地用一席话给彻底解决了?
随后又有些了然。
若没有这般本事,殿下又岂能令孙策这样的人物甘愿俯首称臣呢?
第60章
解决完盛宪与王朗的矛盾,夜色已深。
凌寒返回宅院休息。
次日,凌寒又来到九江郡府,与诸人商议扬州的事情。
对于效忠自己的势力,他向来会给予极大的自治权。
比如徐州。
时至今日,徐州的绝大多数权力仍在陶谦手中,大小事宜也多由陶谦处理。
不过,州府中有凌寒的人,陶谦也需要定期向凌寒汇报徐州的税务、存粮、人口等各方面情报。
一旦凌寒下达了什么命令,陶谦必须将这条命令置于徐州的利益之上,立刻执行。
这种管理方式,很类似于汉初的郡国制。
最大的不同是,凌寒能凭借自身的威信,使陶谦能够主动将他的利益看得高过自己的利益。
至于九江郡与庐江郡。
陆康原本主动上交了庐江的军政大权,桥蕤更干脆就是个俘虏。
凌寒依旧采取了相同的举措,只是把张昭和糜芳分别暂时放进了庐江与九江的郡府里,甚至没有将两郡的军队打散收归。
但是,不管徐州也好,九江庐江两郡也罢。
之所以这么做,都是为了能使治下州郡更好,因为凌寒眼下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并没有心力去处理这些。
同时,这也只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比如到了现在,扬州的情况,就使这种制度不能继续施行下去了。
集权意味着高效。政令统一,可以集中力量做事。
由原本的长官统领原本的地盘,在相同生产力下,这个地盘的效率可以达到最高。
先前凌寒决定开始炼铁,桥蕤与陆康,很快便调动起了两郡最大的力量。
如果凌寒令自己的部下取代了他们的位置,那么新臣旧将就可能会在各种细节上产生冲突,也会因为种种顾忌,不敢放手做事。
但是,随着扬州各郡长官纷纷向凌寒投诚,这个时候,就需要将整个扬州看作一个地盘。
这些年来,各郡之间冲突频频。
就算凌寒使他们暂时缓和了关系,可要是继续保持高度的自治。
一旦自己离开扬州,比如说去了徐州,又或是去了豫州,经年旧怨就很可能使他们再次翻脸。
根本用不着打起来,只要我在你完成被交代的某项任务时,给你使个绊子,然后你在别处再报复回来。
整个扬州的效率就会大大地降低。
所以,凌寒要在扬州重新设立一个州府,统筹全局。
张昭已在庐江郡府做了一段时间的事,并让郡守陆康赞不绝口。
他决定,就让张昭总管扬州的政权。
凌寒将几人召集于九江郡郡府,名为商议,实际上就是将这件事告知九江、吴郡、会稽的三郡郡守。
桥蕤自然没什么话可说。
至于王朗与盛宪。
对于张昭这么一位从没听说过,甚至先前并未做过什么大官的人,直接空降成他们的长官。
两人心中自是有几分不情愿的。
不过,早在决定向长沙王投诚的时候,他们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决定亲自前往九江,就是主动将自己当作案板上的鱼肉。
即使长沙王将他们贬为庶民,他们也并没有什么办法。
凌寒看出了二人心中的不情愿。
他并未说什么,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
接下来,需要张昭自己去向王朗与盛宪证明,这个任命的合理性。
他相信张昭做得到。
送走了盛宪与王朗之后。
接下来,便是等待铁制农具生产出足够多的数量了。
庐江。
俘兵营中,居住着一万余名原纪灵部下的士兵。
寻常的俘兵营,俘虏们皆被用作苦力,一个个面黄肌瘦,根本不可能吃得饱。劳作时稍有懈怠,便是鞭子加身。
若是不幸遇上督管他们干活的长官心情不顺,被活活打死出气不是什么稀奇事。
这种苦力,与耕地里劳作的牲畜并没有本质区别。
甚至说,他们的性命远远无法同一头牛相提并论。
而庐江的这座俘兵营,却全然不同。
首先,管理这座俘兵营的,是俘兵们原先的长官张勋,这就意味着俘兵们不可能因为长官心情不顺而受罚。
其次,他们每日的口粮是庐江正规军队的八成。
虽然说不上能吃得十分饱,但不至于饿着肚子干活儿。
换作以往,这样的管理政策,庐江郡守陆康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若是将俘兵用作苦力,那就必须极尽可能地压榨他们的生活所需,每天发一碗稀粥就可以了。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一来,可以节省粮食。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是,只有让俘兵们日日饿着肚子,他们才没有力气生出反叛之心。
反正是俘兵,即使饿死累死了,也犯不着可惜。
至于让俘兵们原先的长官继续统领俘兵,那就更加不能理解。
这不是为他们制造反叛的良机吗?
长沙王殿下的明令,陆康不敢违抗。
但与此同时,他派遣心腹悄悄监督着俘兵营,若是张勋有任何反常的行动,就第一时间将对方拿下。
就算这伙俘虏真的造反了,既没盔甲又没武器,只要拿下头儿,就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事实上,陆康的确是多虑了。
此时此刻,看管着俘兵们干活儿的张勋,心里连一丝反叛的心都没有。
他现在的生活过得挺滋润,手下的士兵都很自觉,基本没几个人会偷懒。
寻常的俘兵,是靠鞭子来驱动他们干活的。这里的俘兵,却是很主动地干活。
这得益于每日充足的口粮,以及
长沙王曾允诺,只要俘兵营表现良好,半年之内,他们就会获得脱离俘兵身份的机会。
就在前段时间,已经有两千名俘虏被挑走了。
因此,张勋每天的工作十分轻松。
作为俘兵营的长官,他可以吃饱喝足,饭后还可以饮酒。
虽说没有以前的日子风光,但也称得上安稳。
当然,最重要的是。
张勋只要想想那日是怎么莫名其妙输掉战争的,心里就连一丝反抗之心也生不起了。
他到现在都搞不懂,当时自己和纪灵分明带着三万精兵,论战斗力,绝对远胜庐江。
去的时候,两人都是信心满满。要是攻城失利倒也罢了,偏偏是在野外打的。
怎么最后就被打了个毫无还手之力呢?
真要鼓动俘兵反叛,就算成功占了庐江,张勋觉得以长沙王的能耐,估计回到庐江,用不着一天就能把自己给灭了。
九江的守军不就是连一天都没撑得下么?
他实在不觉得自己比桥蕤强在哪儿。
又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张勋监管士兵干活儿。
一名手下来报,说是庐江郡守陆康传唤,请他前去郡府一趟。
找我做什么?难不成长沙王又有什么指令下达了么?
张勋抱着这样的疑惑,匆匆赶往郡府。
大堂内,陆康正坐在桌案前。
张勋向陆康拱手道:陆大人。
陆康点点头,命师爷将长沙王的书信交给张勋:这是殿下的信,殿下命我交给你,你快看看吧。
张勋连忙恭敬地接过来,快速地翻看起来。
很快,他脸上震惊之色尽显无疑,有些结巴道:获、获得良籍?这当真是殿下的信么?
望着对方不可置信的模样,陆康颔首笑道:不错。难不成这扬州城里还敢有人假冒殿下的名讳?
张勋心想也是。而且这种命令,除了长沙王以外,旁人别说不会下达,怕是根本不可能生出这样的念头。
陆康道:快回去将殿下的命令通知你的部下吧。
张勋兴高采烈地告了退。
那一万余人原本就是他手底下的兵,其中还包括他的亲卫,张勋自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望着对方离去的身影,陆康忍不住笑了笑。
张勋见信都是如此模样,等到俘兵们知道了这件事,还不知道会有多激动呢。
这些日子以来,俘兵营里并没有任何不轨的举动,自己之前的担忧倒是有些多余了。
此外,他们劳作的效率大大出乎意料。
看起来,足够的口粮,要比鞭子更能令人勤奋劳作。
说起来,当看到长沙王殿下的这封书信时,陆康的反应并不比张勋要好。
并且,他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正是因为善待俘兵,所以俘兵才能相信官府会愿意赐予他们一半的耕地。
也正是因为善待俘兵,官府才能放心地释放他们,让他们重新成为耕地的百姓。
善待俘兵、寻找铁矿、获得良籍,这一连串奇怪政令,竟是完整地串在一起了。
这便是说,早在当日击败纪灵大军的时候,长沙王便已经做出了详尽而又如此完善的谋划。
陆康想到此处便忍不住摇了摇头。实在难以想象,长沙王竟还是未冠之龄!
回到俘兵营之后。
张勋给士兵们放了半日的假,以便于这个消息可以尽快地通报全军。
听到这样的事,俘兵营里登时炸开了锅。
最让他们意外的,自然是有机会从俘虏变成良籍。
正常情况下,俘虏最多能被编入军队,参与诸多战斗立下功劳以后,才有可能被真正地信任。
而绝大多数俘虏,是根本看不到那一刻的。
真的吗?咱们真的获得良籍吗?
当然是真的了,这是将军方才从殿下接到的书信,信上就是这么说的。
可是殿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你忘了先前殿下是怎么说的啦?殿下当时曾经说过,会给我们脱离俘虏的机会。再说了,长沙王的仁义之名,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吗?
开出来的地,有一半是属于俺的。只要俺勤劳一点,过上两年,岂不是也可以娶媳妇了么?
第61章
一个月后。
第一批登记自愿开垦荒地的士兵,顺利抵达九江郡,共计五千人。
凌寒选择的第一片开荒地,是城西的一片森林。
开荒的方式也很简单。
在森林中本就存有空地的地方,将其中的大型树木砍伐,然后开拓出一块农田来。
同时,还要将这片森林里的大型猛兽捕捉或是击杀。
哪些地方适合种田,凌寒已和典农校尉提前做过考察工作。
森林的入口处,会有一列士兵指导这批俘兵选择土地。
这么做的方式,当然不如直接焚烧森林,全部开垦成荒地来得快。
不过,如果那么做,一来是对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二来,森林中植物茂盛,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落叶成腐等,会不断增强的土地的肥力;而农田上粮食被收走,则会不断地消耗土地的肥力。
久而久之,这片由森林变成的农田,就会逐渐变得贫瘠。
只有将森林与农田两相结合,才能更加长久。
凌寒站在森林的入口处,望着一个接一个士兵,手里拿着农具,进入森林。
不知过了有多久,杨真过来禀报道:殿下,五千士兵已经全部领完农具了。
凌寒点点头,问:都灌了华神医熬制的汤药了么?
这片森林里的瘴气算不上非常严重。不过以防万一,他还是事先请华佗,领着九江的郎中们,帮忙熬制出大量的抗瘴气的解毒汤药。
回殿下的话。杨真道:都、都喝了。
凌寒见他支支吾吾的,不由问道:怎么了?
杨真抹一把汗:没什么,就是
华神医说,这等批士兵开荒结束,他就要向殿下请辞了。说,不然他这把老骨头,可经不住殿下这么折腾。
凌寒听了哈哈一笑。
一次性五千份抗瘴气汤药,除此以外还要准备大量的可以压制或是解除毒虫毒蛇等的汤药。
这还只是个开始。
对九江的郎中来说,实在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对华佗来说更是如此。
为此,凌寒还事先派了士兵帮助华佗采草药。
他知道,华佗也就是嘴上这么抱怨一下。
不说别的,身为医者,华佗是一个典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绝对不想看着士兵冒生命危险开垦土地。
殿下。
周瑜从森林里走了出来,他是几日前随五千俘兵一起来到九江的,现在则承担着统筹农具与汤药的使用分配等任务。
换句话说,此次开荒工作,周瑜才是最大的负责人,凌寒本人只是个监督的。
周瑜道:赵将军方才捉住了一只老虎,已装入铁笼中,正朝这边运来。
凌寒道:第一天就捉到老虎了?
因为考察的时候,并没有遇上什么大型猛兽。
他一度怀疑,这片森林里说不定根本没有栖息着老虎这类猛兽,所以连铁笼子都才准备了两个。
在凌寒看来,猎人捕杀老虎,算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很正常。
但自己这种,为了夺取森林的使用权,将其中的大型猛兽全部消灭,则有些残忍。
恋耽美
凌寒又道:本王知道,扬州州治混乱已久。吴郡与会稽郡南北接壤,因为边境素有摩擦,实是再为正常不过。只是
顿了顿,他继续道:如今,两位大人皆愿投靠本王,这是本王之幸,亦是扬州子民之幸。两位都是本王的臂膀,本王不希望任何一人有所不测。还望两位大人能看在本王的份上,看在扬州子民的份上,看在这天下子民的份上,摒弃前嫌,为整个扬州出力才是啊。
听到长沙王这样的话,王朗已忍不住用另一只衣袖轻拭眼角:下官必当竭尽心力,与盛大人齐心协力,为殿下做事。
盛宪的表现亦差不了多少。
一旁,桥蕤震撼不已。
长沙王殿下非但仗打得好,收服人心的本事也是一等一的啊。
王朗与盛宪的积年旧怨,竟然就这么轻松地用一席话给彻底解决了?
随后又有些了然。
若没有这般本事,殿下又岂能令孙策这样的人物甘愿俯首称臣呢?
第60章
解决完盛宪与王朗的矛盾,夜色已深。
凌寒返回宅院休息。
次日,凌寒又来到九江郡府,与诸人商议扬州的事情。
对于效忠自己的势力,他向来会给予极大的自治权。
比如徐州。
时至今日,徐州的绝大多数权力仍在陶谦手中,大小事宜也多由陶谦处理。
不过,州府中有凌寒的人,陶谦也需要定期向凌寒汇报徐州的税务、存粮、人口等各方面情报。
一旦凌寒下达了什么命令,陶谦必须将这条命令置于徐州的利益之上,立刻执行。
这种管理方式,很类似于汉初的郡国制。
最大的不同是,凌寒能凭借自身的威信,使陶谦能够主动将他的利益看得高过自己的利益。
至于九江郡与庐江郡。
陆康原本主动上交了庐江的军政大权,桥蕤更干脆就是个俘虏。
凌寒依旧采取了相同的举措,只是把张昭和糜芳分别暂时放进了庐江与九江的郡府里,甚至没有将两郡的军队打散收归。
但是,不管徐州也好,九江庐江两郡也罢。
之所以这么做,都是为了能使治下州郡更好,因为凌寒眼下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并没有心力去处理这些。
同时,这也只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比如到了现在,扬州的情况,就使这种制度不能继续施行下去了。
集权意味着高效。政令统一,可以集中力量做事。
由原本的长官统领原本的地盘,在相同生产力下,这个地盘的效率可以达到最高。
先前凌寒决定开始炼铁,桥蕤与陆康,很快便调动起了两郡最大的力量。
如果凌寒令自己的部下取代了他们的位置,那么新臣旧将就可能会在各种细节上产生冲突,也会因为种种顾忌,不敢放手做事。
但是,随着扬州各郡长官纷纷向凌寒投诚,这个时候,就需要将整个扬州看作一个地盘。
这些年来,各郡之间冲突频频。
就算凌寒使他们暂时缓和了关系,可要是继续保持高度的自治。
一旦自己离开扬州,比如说去了徐州,又或是去了豫州,经年旧怨就很可能使他们再次翻脸。
根本用不着打起来,只要我在你完成被交代的某项任务时,给你使个绊子,然后你在别处再报复回来。
整个扬州的效率就会大大地降低。
所以,凌寒要在扬州重新设立一个州府,统筹全局。
张昭已在庐江郡府做了一段时间的事,并让郡守陆康赞不绝口。
他决定,就让张昭总管扬州的政权。
凌寒将几人召集于九江郡郡府,名为商议,实际上就是将这件事告知九江、吴郡、会稽的三郡郡守。
桥蕤自然没什么话可说。
至于王朗与盛宪。
对于张昭这么一位从没听说过,甚至先前并未做过什么大官的人,直接空降成他们的长官。
两人心中自是有几分不情愿的。
不过,早在决定向长沙王投诚的时候,他们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
决定亲自前往九江,就是主动将自己当作案板上的鱼肉。
即使长沙王将他们贬为庶民,他们也并没有什么办法。
凌寒看出了二人心中的不情愿。
他并未说什么,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
接下来,需要张昭自己去向王朗与盛宪证明,这个任命的合理性。
他相信张昭做得到。
送走了盛宪与王朗之后。
接下来,便是等待铁制农具生产出足够多的数量了。
庐江。
俘兵营中,居住着一万余名原纪灵部下的士兵。
寻常的俘兵营,俘虏们皆被用作苦力,一个个面黄肌瘦,根本不可能吃得饱。劳作时稍有懈怠,便是鞭子加身。
若是不幸遇上督管他们干活的长官心情不顺,被活活打死出气不是什么稀奇事。
这种苦力,与耕地里劳作的牲畜并没有本质区别。
甚至说,他们的性命远远无法同一头牛相提并论。
而庐江的这座俘兵营,却全然不同。
首先,管理这座俘兵营的,是俘兵们原先的长官张勋,这就意味着俘兵们不可能因为长官心情不顺而受罚。
其次,他们每日的口粮是庐江正规军队的八成。
虽然说不上能吃得十分饱,但不至于饿着肚子干活儿。
换作以往,这样的管理政策,庐江郡守陆康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若是将俘兵用作苦力,那就必须极尽可能地压榨他们的生活所需,每天发一碗稀粥就可以了。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一来,可以节省粮食。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是,只有让俘兵们日日饿着肚子,他们才没有力气生出反叛之心。
反正是俘兵,即使饿死累死了,也犯不着可惜。
至于让俘兵们原先的长官继续统领俘兵,那就更加不能理解。
这不是为他们制造反叛的良机吗?
长沙王殿下的明令,陆康不敢违抗。
但与此同时,他派遣心腹悄悄监督着俘兵营,若是张勋有任何反常的行动,就第一时间将对方拿下。
就算这伙俘虏真的造反了,既没盔甲又没武器,只要拿下头儿,就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事实上,陆康的确是多虑了。
此时此刻,看管着俘兵们干活儿的张勋,心里连一丝反叛的心都没有。
他现在的生活过得挺滋润,手下的士兵都很自觉,基本没几个人会偷懒。
寻常的俘兵,是靠鞭子来驱动他们干活的。这里的俘兵,却是很主动地干活。
这得益于每日充足的口粮,以及
长沙王曾允诺,只要俘兵营表现良好,半年之内,他们就会获得脱离俘兵身份的机会。
就在前段时间,已经有两千名俘虏被挑走了。
因此,张勋每天的工作十分轻松。
作为俘兵营的长官,他可以吃饱喝足,饭后还可以饮酒。
虽说没有以前的日子风光,但也称得上安稳。
当然,最重要的是。
张勋只要想想那日是怎么莫名其妙输掉战争的,心里就连一丝反抗之心也生不起了。
他到现在都搞不懂,当时自己和纪灵分明带着三万精兵,论战斗力,绝对远胜庐江。
去的时候,两人都是信心满满。要是攻城失利倒也罢了,偏偏是在野外打的。
怎么最后就被打了个毫无还手之力呢?
真要鼓动俘兵反叛,就算成功占了庐江,张勋觉得以长沙王的能耐,估计回到庐江,用不着一天就能把自己给灭了。
九江的守军不就是连一天都没撑得下么?
他实在不觉得自己比桥蕤强在哪儿。
又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张勋监管士兵干活儿。
一名手下来报,说是庐江郡守陆康传唤,请他前去郡府一趟。
找我做什么?难不成长沙王又有什么指令下达了么?
张勋抱着这样的疑惑,匆匆赶往郡府。
大堂内,陆康正坐在桌案前。
张勋向陆康拱手道:陆大人。
陆康点点头,命师爷将长沙王的书信交给张勋:这是殿下的信,殿下命我交给你,你快看看吧。
张勋连忙恭敬地接过来,快速地翻看起来。
很快,他脸上震惊之色尽显无疑,有些结巴道:获、获得良籍?这当真是殿下的信么?
望着对方不可置信的模样,陆康颔首笑道:不错。难不成这扬州城里还敢有人假冒殿下的名讳?
张勋心想也是。而且这种命令,除了长沙王以外,旁人别说不会下达,怕是根本不可能生出这样的念头。
陆康道:快回去将殿下的命令通知你的部下吧。
张勋兴高采烈地告了退。
那一万余人原本就是他手底下的兵,其中还包括他的亲卫,张勋自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望着对方离去的身影,陆康忍不住笑了笑。
张勋见信都是如此模样,等到俘兵们知道了这件事,还不知道会有多激动呢。
这些日子以来,俘兵营里并没有任何不轨的举动,自己之前的担忧倒是有些多余了。
此外,他们劳作的效率大大出乎意料。
看起来,足够的口粮,要比鞭子更能令人勤奋劳作。
说起来,当看到长沙王殿下的这封书信时,陆康的反应并不比张勋要好。
并且,他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正是因为善待俘兵,所以俘兵才能相信官府会愿意赐予他们一半的耕地。
也正是因为善待俘兵,官府才能放心地释放他们,让他们重新成为耕地的百姓。
善待俘兵、寻找铁矿、获得良籍,这一连串奇怪政令,竟是完整地串在一起了。
这便是说,早在当日击败纪灵大军的时候,长沙王便已经做出了详尽而又如此完善的谋划。
陆康想到此处便忍不住摇了摇头。实在难以想象,长沙王竟还是未冠之龄!
回到俘兵营之后。
张勋给士兵们放了半日的假,以便于这个消息可以尽快地通报全军。
听到这样的事,俘兵营里登时炸开了锅。
最让他们意外的,自然是有机会从俘虏变成良籍。
正常情况下,俘虏最多能被编入军队,参与诸多战斗立下功劳以后,才有可能被真正地信任。
而绝大多数俘虏,是根本看不到那一刻的。
真的吗?咱们真的获得良籍吗?
当然是真的了,这是将军方才从殿下接到的书信,信上就是这么说的。
可是殿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你忘了先前殿下是怎么说的啦?殿下当时曾经说过,会给我们脱离俘虏的机会。再说了,长沙王的仁义之名,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吗?
开出来的地,有一半是属于俺的。只要俺勤劳一点,过上两年,岂不是也可以娶媳妇了么?
第61章
一个月后。
第一批登记自愿开垦荒地的士兵,顺利抵达九江郡,共计五千人。
凌寒选择的第一片开荒地,是城西的一片森林。
开荒的方式也很简单。
在森林中本就存有空地的地方,将其中的大型树木砍伐,然后开拓出一块农田来。
同时,还要将这片森林里的大型猛兽捕捉或是击杀。
哪些地方适合种田,凌寒已和典农校尉提前做过考察工作。
森林的入口处,会有一列士兵指导这批俘兵选择土地。
这么做的方式,当然不如直接焚烧森林,全部开垦成荒地来得快。
不过,如果那么做,一来是对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二来,森林中植物茂盛,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落叶成腐等,会不断增强的土地的肥力;而农田上粮食被收走,则会不断地消耗土地的肥力。
久而久之,这片由森林变成的农田,就会逐渐变得贫瘠。
只有将森林与农田两相结合,才能更加长久。
凌寒站在森林的入口处,望着一个接一个士兵,手里拿着农具,进入森林。
不知过了有多久,杨真过来禀报道:殿下,五千士兵已经全部领完农具了。
凌寒点点头,问:都灌了华神医熬制的汤药了么?
这片森林里的瘴气算不上非常严重。不过以防万一,他还是事先请华佗,领着九江的郎中们,帮忙熬制出大量的抗瘴气的解毒汤药。
回殿下的话。杨真道:都、都喝了。
凌寒见他支支吾吾的,不由问道:怎么了?
杨真抹一把汗:没什么,就是
华神医说,这等批士兵开荒结束,他就要向殿下请辞了。说,不然他这把老骨头,可经不住殿下这么折腾。
凌寒听了哈哈一笑。
一次性五千份抗瘴气汤药,除此以外还要准备大量的可以压制或是解除毒虫毒蛇等的汤药。
这还只是个开始。
对九江的郎中来说,实在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对华佗来说更是如此。
为此,凌寒还事先派了士兵帮助华佗采草药。
他知道,华佗也就是嘴上这么抱怨一下。
不说别的,身为医者,华佗是一个典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绝对不想看着士兵冒生命危险开垦土地。
殿下。
周瑜从森林里走了出来,他是几日前随五千俘兵一起来到九江的,现在则承担着统筹农具与汤药的使用分配等任务。
换句话说,此次开荒工作,周瑜才是最大的负责人,凌寒本人只是个监督的。
周瑜道:赵将军方才捉住了一只老虎,已装入铁笼中,正朝这边运来。
凌寒道:第一天就捉到老虎了?
因为考察的时候,并没有遇上什么大型猛兽。
他一度怀疑,这片森林里说不定根本没有栖息着老虎这类猛兽,所以连铁笼子都才准备了两个。
在凌寒看来,猎人捕杀老虎,算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很正常。
但自己这种,为了夺取森林的使用权,将其中的大型猛兽全部消灭,则有些残忍。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