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要知道,他这个弟弟,一向自视甚高,心底里是根本看不起自己的。
于是,袁绍不但立刻将长沙王视为最大的威胁,同时还将这封求援信送到了其他诸侯的手上。
而主公曹操,则是从更早的时候起,就意识到了长沙王的不凡。
至于荆州,刘表已经病重不能主事,主持此次绞杀长沙王计划的乃是刘表的心腹蔡瑁。
岘山一战,黄祖死于长沙王之手,自那以后,蔡瑁便是刘表的唯一心腹。
与此同时,蔡氏一族还是荆州最大的世家,与扬州毗邻,蔡瑁比其他人更能感受到长沙王对世家的敌视。
蔡帽不知道扬州的世家为什么会选择臣服,自愿地接受了长沙王的削弱,但他决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蔡氏一族最终会与贱民们平起平坐。
五方势力,全都有着对长沙王出兵的强烈动机。
但是,尽管如此,这次的绞杀行动仍是令人难以置信。
要知道,当初十八路诸侯一齐讨伐董卓,都没能成事。
这一次远比上次艰难无数倍。
董卓声名狼藉,强进京城失了大义,各路诸侯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长沙王却是汉室皇长子,年少成名,气宇轩昂,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大汉希望。即使在世家当中,明知道长沙王有削弱世家之心,倾心于他的士人也不在少数。
如主公曹操,此次劫杀行动,就并未携带他最看重的荀氏兄弟,以及徐晃等将领,而是留他们镇守都城。
讨伐董卓时,众人会盟于酸枣县。酸枣县在此之前不属于任何一路诸侯,因此各路诸侯都可以放心前来。
可这一次劫杀长沙王,却是需要多路诸侯带兵前往其他诸侯的治下,这显然会给双方都带来一股危机。
如何暂时放下恩怨,如何相互信任,如何携手合作,狙杀长沙王。
全赖这位白面书生巧妙周旋其中。
他就好似战国时的苏秦,身担多路使者,最终促使各路诸侯戮力同心。
徐扬二州,兵力强盛,粮草充足,军民上下一心。
正面攻打长沙王太过艰难。即便能够成功,也必定耗时良久。
长沙王深得天下民心,且不会是坐以待毙之人,这中间极有可能发生变故。
故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引他出来,猎杀他于别处。
董卓自甘受伤,袁绍自损粮仓,双方举数万大军,只为做一场戏给长沙王看。
足可谓是千古未有。
兖州、豫州、荆州,同样耗费了大力气,联起手来,暗中在东面布下了天罗地网。
确保长沙王绝对不可能逃回徐州。
无论是东面还是西面,都是足以致命的死局。
而双管齐下,则是为了让长沙王绝无可能有任何的生机!
不过司马懿眯了眯眼。
想出这等毒计的白面书生,看似真正效忠的是主公曹操。
可在他看来,此人对长沙王的恨意,倒是更大一些。
一个皇宫里的太监,却有着寻常士人远不可及的眼光,三寸不烂的舌头,深得董卓看重。
偏偏对方看不上董卓,卖了董卓来给自己的主公送好处。
又与长沙王有着不知怎样的深仇大恨。
司马懿嘴角笑意更深,这可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而在曹操等待凌寒自投罗网的同时。
凌寒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先前犯下的一个错误:马蹄印记与烧饭的痕迹。
是的,三千铁骑,行过的路上不可能没有踪迹。
自己只顾着派斥候四处查探,却忽略了这一点。
凌寒面色发白,这实在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
之所以如此。
本质上还是因为,凌寒从心底里难以相信,这整件事会是各路诸侯联手设下的局。
派出的斥候,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心里安慰的作用。
因为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了不可能,即使他不断提醒自己,事实上也并没有仔细思索其中的问题所在。
袁绍四世三公,不管手段如何不堪,总还是要脸面的。
而曹操,历史上固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直到死亡都未真正称帝。
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抛开一切脸面,联合西凉贼首董卓,只为了置自己于死地呢?
为了增加自己孤军前往长安的可能,董卓与袁绍甚至发动了一场战争。
作为历史系的学生,凌寒还从未在史家的记载上见过这等离奇的事情。
直到目前,凌寒其实仍然不能完全确定,至少有董卓袁绍曹操参与的诸侯联军,对自己设下了这个圈套。
但从他发现自己的错误以后,经过种种探测,这个推断已经变得愈发可信。
这种情况,接应刘协是不可能的了。
凌寒必须按照这种最坏的结果,立刻进行补救。
一切似乎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对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现了这件事,为了避免这一点,他们会继续根据马蹄印记与烧饭痕迹来判断自己的踪迹。
既然董卓参与了这场计划,那么他们理想中的行动地点,一定在司隶的边界,也就是尚在数十里之外的河南郡!
凌寒暗暗告诫自己,这种时候决不能慌,必须要冷静下来。
在这片方圆无数里的土地上,一定仍旧潜藏着生机。
作者有话要说: 白面书生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看起来逼格好像还挺高却又非常憎恨凌寒?
后面都会有解释,跟第一章 有一丢丢的关系,可以说是天意弄人?总之作者自认为还是符合逻辑滴。
接下来的剧情应该算得上是全文的一个高潮了吧,有人要领盒饭,有人的感情要升温,有悲伤也会有大收获,总之都是刺激的情节。没错,是这种刺激~
第85章
身侧,赵云已经察觉到了凌寒脸色的变化。
师弟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此时,裴元绍正在另一处安排士兵休息。
杨真则是在细细询问新来的斥候,想了解更具体的消息。
凌寒望了一眼赵云,又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其他人。
为了稳定军心,很多时候没必要将不利的消息告诉下面的人。
但有时候,则没有这个必要。
眼下便没有这个必要。
凌寒将杨真与裴元绍都喊到一个树墩旁,又将骑兵中的几名少校也叫了过来。
若本王预料的不错,前面的河南郡,恐怕至少埋伏着袁绍与董卓的大军。
在我们先前行过的土地,曹操的兵马也一定隐藏在暗处,甚至有可能包括袁术与刘表的军队。
眼下,我们无法得知他们的军队究竟埋伏于何处,但必定是在我们回程的必经之路上,目的是阻击我们回到徐州。
随着凌寒的讲述,杨真与裴元绍听得面面相觑。
骑兵少校们也完全不敢相信。
这么多路诸侯,不但不主动臣服,反而绕了这么大的圈子,费了这么大的周折,就是为了要取殿下的性命吗?
殿下分明是大汉的皇长子啊!是那么好的一位殿下!
然而,无论听到的事情多么令人震惊。
却并没有一个人发出质疑。
杨真道:殿下那现在该怎么办?
凌寒将地图放在树墩上,道:曹操会继续根据马蹄印迹来判断我们的踪迹。本王意为,放弃一半的马匹,让它们继续往前行走,以此来迷惑曹操。
来的时候,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每位骑兵都是一人两骑。
所谓一人两骑,是指每个人拥有两匹马,轮换来骑。
一匹战马大约三百公斤,而每位士兵的体重,加上铠甲与随身携带的物资,也得有一百公斤以上。
这样比例的负重,有跟没有区别是很大的。
凌寒道:尽管这样会降低返程的速度,可等到他们有所察觉时,我们大约已经行至陈留郡的东方边界。本王不知道董卓、袁绍,为何能与曹操联合起来,但本王不相信他们真的会全无芥蒂。他们的军队进入兖州的边界可以,难道还能率军进入兖州的腹地么?
除了马蹄印记以外。
凌寒还命令五十位骑兵,他们负责继续向前,伪造出大量烧饭的痕迹。
对方的斥候侦察这一点时不会有多仔细,所以就没必要做得过于精细,五十人完全足够。
等到快要抵达河南郡时,这些骑兵可扮作百姓,分散潜入当地的县城,风头过了再设法返回徐州不迟。
对方之后的注意力全在凌寒身上,基本不可能有心思去捉拿这些人。
曹操大营。
当新一波的斥候来报,马蹄印记仍在持续向西时,司马懿忍不住微微拧眉。
那位长沙王,当真没有任何起疑,一头扎进了由主公、袁绍、董卓,组成的最为严密的包围圈么?
此计的确精妙,堪称天衣无缝。
但对方毕竟是天命在身的大汉希望啊。
竟连一丁点儿的挣扎都做不出么?
曹操问道:烧饭的痕迹呢?
对方抱拳答道:回主公,并未减少。
曹操嗯了一声,站起身来。
此次劫杀长沙王的计划,按照实力来出兵。
他与董卓袁绍,在五方势力中更为强大,需要付出更多。
故而,董卓与袁绍先以相互交战为伪装,这一过程不可避免会折损兵力。
之后,由三人一齐负责西方的围捕。
至于东方的埋伏,则由他与蔡瑁、袁术来组织。
主公。司马懿上前建议道:河南的埋伏,董卓与袁绍的兵力已十分充足。依下官之见,主公应当将大部分的骑兵派去东方。
现如今,曹操已在河南郡的边界囤积了两万人。
董卓与袁绍的兵力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在西面,兖、豫、荆,三州之地则各埋伏了一万五千以上的士兵,都是精锐。
而眼下的陈留,则是曹操近乎全部的骑兵,共计一万五千人。
曹操道:仲达的意思是,长沙王很可能已经有所察觉?
司马懿抱拳道:只是以防万一罢了。毕竟,相较于河南郡,东面的埋伏还是略有不足。
河南区区一郡之地,有着十万精兵。
而西面,即使算上曹操的大部分骑兵,也就将将六万人。
此外,尽管他们分布在前往徐州的必经之路上,范围仍是有些大了。
曹操思索一番,道:传信袁绍,吾将亲自率一万骑兵支援沛国。
河南郡。
信使骑最快的马,仅仅一个多时辰便赶到了。
袁绍读完信冷哼一声:这个曹孟德,五千骑兵派来河南,一万骑兵派去沛国。哼,长沙王根本不可能逃出河南,派去沛国毫无意义。他是担心长沙王骑兵战力强大,想要保存自己么?
心腹许攸道:陶谦有几分能耐,扬州的士兵又是什么样子,咱们都再清楚不过了。长沙王能在短时间内将袁术打成那个样子,想必是有独特的练兵手段。莫不是皇室中有何特殊法子么?
袁绍不以为然:皇室若是有什么特别的练兵手段,本公岂会不知?
不过,长沙王大败袁术也是真真切切的。
想到这里,袁绍脑海中不禁隐隐浮现出流传于世的天命之说。
随即冷笑一声,长沙王这回是死定了,他倒要看看,这可笑的天命说还能坚持多久!
袁绍盯着曹操的书信,仿佛想透过这封信,与曹操发生直接对话:以数千对十万,难道长沙王还能对我们造成什么损失不成?待本公收拾完了长沙王,再去剿灭你!
收获了公孙瓒全部势力的袁绍,兵力与野心一齐膨胀至了巅峰。
在他看来,只要除掉长沙王这个心腹大患,天下便再没有人能威胁到自己了。
日暮降临,凌寒一行人重新回到了陈留郡的东方边界。
他下令开始安营扎寨。
虽然身在重兵的包围圈中,身后也随时可能会有追兵赶来。
可带着军队跑路,与只身逃命是完全不同的,必须要充分的休息。
疲惫之师没有任何战斗力,而休息充分的士兵被逼入绝境时,依靠悍不畏死的决心,完全有可能击败数倍于己的敌军。
在营寨的数里开外,斥候们暗暗潜藏。
一旦敌兵至,他们会立刻发出警报,让营地的士兵可以恢复队列,准备战斗。
晚膳过后,凌寒派去潜在官道两旁的斥候来报,曹操率领大批骑兵往东而去。
粗略估计,恐怕将近一万人。
仅仅支援的便有一万人,是凌寒兵力的三倍还多。
但是,汇报的时候,这几位斥候的脸上并没有什么畏惧之色。
明明是很可怕的数字,他们却说得十分寻常。
要知道,这可都是曹操的精锐啊。其中还有在青州一战中名扬天下的虎豹骑。
而那几位骑兵少校,听到消息,面上也同样没有露出惧色。
凌寒不由感到难过。
即使是在这样的险境,他们仍然全心全意地相信着自己。
很显然,这便是无数诸侯将军所追求的军心。
可是,自己并没有什么办法。
杨真不解道:曹操是觉察到咱们的意图了么?那他为什么不干脆过来追击呢?而是要走官道越过咱们?赵云道:曹操的骑兵应当不止一万。我想,他只是有所怀疑,故而将其中的一部分骑兵派去前往徐州的必经之路上。至于走官道
因为没有追击的必要。
凌寒沉吟道:一万骑兵追击,若是我们以逸待劳,未必会输,曹操并不愿冒这样的风险。
他只需要与东面的军队会合,然后等着我们自投罗网即可。我们的粮食撑不了几天,若是不在粮尽前突围,同样是死路一条,甚至连死前拉一个垫背的都做不到。
会谈一时沉寂。
凌寒开口道:先回去好好休息吧。现在多思无益,等明日观察了他们的排兵再做决定。
话虽如此说。
进入营帐之后,凌寒根本无法安眠。
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
我真的能带他们安然回到徐州吗?
而在数百里外的下邳。
数日的卧榻休息,精心调理,郭嘉的身体已恢复了许多。
恋耽美
于是,袁绍不但立刻将长沙王视为最大的威胁,同时还将这封求援信送到了其他诸侯的手上。
而主公曹操,则是从更早的时候起,就意识到了长沙王的不凡。
至于荆州,刘表已经病重不能主事,主持此次绞杀长沙王计划的乃是刘表的心腹蔡瑁。
岘山一战,黄祖死于长沙王之手,自那以后,蔡瑁便是刘表的唯一心腹。
与此同时,蔡氏一族还是荆州最大的世家,与扬州毗邻,蔡瑁比其他人更能感受到长沙王对世家的敌视。
蔡帽不知道扬州的世家为什么会选择臣服,自愿地接受了长沙王的削弱,但他决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蔡氏一族最终会与贱民们平起平坐。
五方势力,全都有着对长沙王出兵的强烈动机。
但是,尽管如此,这次的绞杀行动仍是令人难以置信。
要知道,当初十八路诸侯一齐讨伐董卓,都没能成事。
这一次远比上次艰难无数倍。
董卓声名狼藉,强进京城失了大义,各路诸侯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长沙王却是汉室皇长子,年少成名,气宇轩昂,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大汉希望。即使在世家当中,明知道长沙王有削弱世家之心,倾心于他的士人也不在少数。
如主公曹操,此次劫杀行动,就并未携带他最看重的荀氏兄弟,以及徐晃等将领,而是留他们镇守都城。
讨伐董卓时,众人会盟于酸枣县。酸枣县在此之前不属于任何一路诸侯,因此各路诸侯都可以放心前来。
可这一次劫杀长沙王,却是需要多路诸侯带兵前往其他诸侯的治下,这显然会给双方都带来一股危机。
如何暂时放下恩怨,如何相互信任,如何携手合作,狙杀长沙王。
全赖这位白面书生巧妙周旋其中。
他就好似战国时的苏秦,身担多路使者,最终促使各路诸侯戮力同心。
徐扬二州,兵力强盛,粮草充足,军民上下一心。
正面攻打长沙王太过艰难。即便能够成功,也必定耗时良久。
长沙王深得天下民心,且不会是坐以待毙之人,这中间极有可能发生变故。
故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引他出来,猎杀他于别处。
董卓自甘受伤,袁绍自损粮仓,双方举数万大军,只为做一场戏给长沙王看。
足可谓是千古未有。
兖州、豫州、荆州,同样耗费了大力气,联起手来,暗中在东面布下了天罗地网。
确保长沙王绝对不可能逃回徐州。
无论是东面还是西面,都是足以致命的死局。
而双管齐下,则是为了让长沙王绝无可能有任何的生机!
不过司马懿眯了眯眼。
想出这等毒计的白面书生,看似真正效忠的是主公曹操。
可在他看来,此人对长沙王的恨意,倒是更大一些。
一个皇宫里的太监,却有着寻常士人远不可及的眼光,三寸不烂的舌头,深得董卓看重。
偏偏对方看不上董卓,卖了董卓来给自己的主公送好处。
又与长沙王有着不知怎样的深仇大恨。
司马懿嘴角笑意更深,这可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而在曹操等待凌寒自投罗网的同时。
凌寒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先前犯下的一个错误:马蹄印记与烧饭的痕迹。
是的,三千铁骑,行过的路上不可能没有踪迹。
自己只顾着派斥候四处查探,却忽略了这一点。
凌寒面色发白,这实在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
之所以如此。
本质上还是因为,凌寒从心底里难以相信,这整件事会是各路诸侯联手设下的局。
派出的斥候,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心里安慰的作用。
因为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了不可能,即使他不断提醒自己,事实上也并没有仔细思索其中的问题所在。
袁绍四世三公,不管手段如何不堪,总还是要脸面的。
而曹操,历史上固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直到死亡都未真正称帝。
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抛开一切脸面,联合西凉贼首董卓,只为了置自己于死地呢?
为了增加自己孤军前往长安的可能,董卓与袁绍甚至发动了一场战争。
作为历史系的学生,凌寒还从未在史家的记载上见过这等离奇的事情。
直到目前,凌寒其实仍然不能完全确定,至少有董卓袁绍曹操参与的诸侯联军,对自己设下了这个圈套。
但从他发现自己的错误以后,经过种种探测,这个推断已经变得愈发可信。
这种情况,接应刘协是不可能的了。
凌寒必须按照这种最坏的结果,立刻进行补救。
一切似乎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对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现了这件事,为了避免这一点,他们会继续根据马蹄印记与烧饭痕迹来判断自己的踪迹。
既然董卓参与了这场计划,那么他们理想中的行动地点,一定在司隶的边界,也就是尚在数十里之外的河南郡!
凌寒暗暗告诫自己,这种时候决不能慌,必须要冷静下来。
在这片方圆无数里的土地上,一定仍旧潜藏着生机。
作者有话要说: 白面书生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看起来逼格好像还挺高却又非常憎恨凌寒?
后面都会有解释,跟第一章 有一丢丢的关系,可以说是天意弄人?总之作者自认为还是符合逻辑滴。
接下来的剧情应该算得上是全文的一个高潮了吧,有人要领盒饭,有人的感情要升温,有悲伤也会有大收获,总之都是刺激的情节。没错,是这种刺激~
第85章
身侧,赵云已经察觉到了凌寒脸色的变化。
师弟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此时,裴元绍正在另一处安排士兵休息。
杨真则是在细细询问新来的斥候,想了解更具体的消息。
凌寒望了一眼赵云,又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其他人。
为了稳定军心,很多时候没必要将不利的消息告诉下面的人。
但有时候,则没有这个必要。
眼下便没有这个必要。
凌寒将杨真与裴元绍都喊到一个树墩旁,又将骑兵中的几名少校也叫了过来。
若本王预料的不错,前面的河南郡,恐怕至少埋伏着袁绍与董卓的大军。
在我们先前行过的土地,曹操的兵马也一定隐藏在暗处,甚至有可能包括袁术与刘表的军队。
眼下,我们无法得知他们的军队究竟埋伏于何处,但必定是在我们回程的必经之路上,目的是阻击我们回到徐州。
随着凌寒的讲述,杨真与裴元绍听得面面相觑。
骑兵少校们也完全不敢相信。
这么多路诸侯,不但不主动臣服,反而绕了这么大的圈子,费了这么大的周折,就是为了要取殿下的性命吗?
殿下分明是大汉的皇长子啊!是那么好的一位殿下!
然而,无论听到的事情多么令人震惊。
却并没有一个人发出质疑。
杨真道:殿下那现在该怎么办?
凌寒将地图放在树墩上,道:曹操会继续根据马蹄印迹来判断我们的踪迹。本王意为,放弃一半的马匹,让它们继续往前行走,以此来迷惑曹操。
来的时候,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每位骑兵都是一人两骑。
所谓一人两骑,是指每个人拥有两匹马,轮换来骑。
一匹战马大约三百公斤,而每位士兵的体重,加上铠甲与随身携带的物资,也得有一百公斤以上。
这样比例的负重,有跟没有区别是很大的。
凌寒道:尽管这样会降低返程的速度,可等到他们有所察觉时,我们大约已经行至陈留郡的东方边界。本王不知道董卓、袁绍,为何能与曹操联合起来,但本王不相信他们真的会全无芥蒂。他们的军队进入兖州的边界可以,难道还能率军进入兖州的腹地么?
除了马蹄印记以外。
凌寒还命令五十位骑兵,他们负责继续向前,伪造出大量烧饭的痕迹。
对方的斥候侦察这一点时不会有多仔细,所以就没必要做得过于精细,五十人完全足够。
等到快要抵达河南郡时,这些骑兵可扮作百姓,分散潜入当地的县城,风头过了再设法返回徐州不迟。
对方之后的注意力全在凌寒身上,基本不可能有心思去捉拿这些人。
曹操大营。
当新一波的斥候来报,马蹄印记仍在持续向西时,司马懿忍不住微微拧眉。
那位长沙王,当真没有任何起疑,一头扎进了由主公、袁绍、董卓,组成的最为严密的包围圈么?
此计的确精妙,堪称天衣无缝。
但对方毕竟是天命在身的大汉希望啊。
竟连一丁点儿的挣扎都做不出么?
曹操问道:烧饭的痕迹呢?
对方抱拳答道:回主公,并未减少。
曹操嗯了一声,站起身来。
此次劫杀长沙王的计划,按照实力来出兵。
他与董卓袁绍,在五方势力中更为强大,需要付出更多。
故而,董卓与袁绍先以相互交战为伪装,这一过程不可避免会折损兵力。
之后,由三人一齐负责西方的围捕。
至于东方的埋伏,则由他与蔡瑁、袁术来组织。
主公。司马懿上前建议道:河南的埋伏,董卓与袁绍的兵力已十分充足。依下官之见,主公应当将大部分的骑兵派去东方。
现如今,曹操已在河南郡的边界囤积了两万人。
董卓与袁绍的兵力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字。
在西面,兖、豫、荆,三州之地则各埋伏了一万五千以上的士兵,都是精锐。
而眼下的陈留,则是曹操近乎全部的骑兵,共计一万五千人。
曹操道:仲达的意思是,长沙王很可能已经有所察觉?
司马懿抱拳道:只是以防万一罢了。毕竟,相较于河南郡,东面的埋伏还是略有不足。
河南区区一郡之地,有着十万精兵。
而西面,即使算上曹操的大部分骑兵,也就将将六万人。
此外,尽管他们分布在前往徐州的必经之路上,范围仍是有些大了。
曹操思索一番,道:传信袁绍,吾将亲自率一万骑兵支援沛国。
河南郡。
信使骑最快的马,仅仅一个多时辰便赶到了。
袁绍读完信冷哼一声:这个曹孟德,五千骑兵派来河南,一万骑兵派去沛国。哼,长沙王根本不可能逃出河南,派去沛国毫无意义。他是担心长沙王骑兵战力强大,想要保存自己么?
心腹许攸道:陶谦有几分能耐,扬州的士兵又是什么样子,咱们都再清楚不过了。长沙王能在短时间内将袁术打成那个样子,想必是有独特的练兵手段。莫不是皇室中有何特殊法子么?
袁绍不以为然:皇室若是有什么特别的练兵手段,本公岂会不知?
不过,长沙王大败袁术也是真真切切的。
想到这里,袁绍脑海中不禁隐隐浮现出流传于世的天命之说。
随即冷笑一声,长沙王这回是死定了,他倒要看看,这可笑的天命说还能坚持多久!
袁绍盯着曹操的书信,仿佛想透过这封信,与曹操发生直接对话:以数千对十万,难道长沙王还能对我们造成什么损失不成?待本公收拾完了长沙王,再去剿灭你!
收获了公孙瓒全部势力的袁绍,兵力与野心一齐膨胀至了巅峰。
在他看来,只要除掉长沙王这个心腹大患,天下便再没有人能威胁到自己了。
日暮降临,凌寒一行人重新回到了陈留郡的东方边界。
他下令开始安营扎寨。
虽然身在重兵的包围圈中,身后也随时可能会有追兵赶来。
可带着军队跑路,与只身逃命是完全不同的,必须要充分的休息。
疲惫之师没有任何战斗力,而休息充分的士兵被逼入绝境时,依靠悍不畏死的决心,完全有可能击败数倍于己的敌军。
在营寨的数里开外,斥候们暗暗潜藏。
一旦敌兵至,他们会立刻发出警报,让营地的士兵可以恢复队列,准备战斗。
晚膳过后,凌寒派去潜在官道两旁的斥候来报,曹操率领大批骑兵往东而去。
粗略估计,恐怕将近一万人。
仅仅支援的便有一万人,是凌寒兵力的三倍还多。
但是,汇报的时候,这几位斥候的脸上并没有什么畏惧之色。
明明是很可怕的数字,他们却说得十分寻常。
要知道,这可都是曹操的精锐啊。其中还有在青州一战中名扬天下的虎豹骑。
而那几位骑兵少校,听到消息,面上也同样没有露出惧色。
凌寒不由感到难过。
即使是在这样的险境,他们仍然全心全意地相信着自己。
很显然,这便是无数诸侯将军所追求的军心。
可是,自己并没有什么办法。
杨真不解道:曹操是觉察到咱们的意图了么?那他为什么不干脆过来追击呢?而是要走官道越过咱们?赵云道:曹操的骑兵应当不止一万。我想,他只是有所怀疑,故而将其中的一部分骑兵派去前往徐州的必经之路上。至于走官道
因为没有追击的必要。
凌寒沉吟道:一万骑兵追击,若是我们以逸待劳,未必会输,曹操并不愿冒这样的风险。
他只需要与东面的军队会合,然后等着我们自投罗网即可。我们的粮食撑不了几天,若是不在粮尽前突围,同样是死路一条,甚至连死前拉一个垫背的都做不到。
会谈一时沉寂。
凌寒开口道:先回去好好休息吧。现在多思无益,等明日观察了他们的排兵再做决定。
话虽如此说。
进入营帐之后,凌寒根本无法安眠。
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
我真的能带他们安然回到徐州吗?
而在数百里外的下邳。
数日的卧榻休息,精心调理,郭嘉的身体已恢复了许多。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