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长沙王攻取兖州之后,便回了扬州。反观曹操,却是意在冀州,幽州,并州,主公也死于曹操之手。
少主公,无论将来您如何选择,与长沙王是敌是友。眼下,曹操都才是最大的敌人啊!
沮授说得句句在理,便连逢纪审配二人一时也挑不出刺来。
袁尚思索片刻,道:田丰、沮授,就依你们二人所言。只是我有一个疑问
袁尚担忧道:曹操如今意在冀州,长沙王难道不会想要坐收渔翁之利,放任我与曹操相斗吗?
田丰闻言笑道:少主公放心。长沙王坠落悬崖,完全是曹操的部下吕布追杀所致。
从先前长沙王偷袭东郡也能看得出来,此时此刻,他决不会作壁上观。
袁尚点点头,安心了些。
说来也巧,当他传令信使,派对方前往兖州求援时,兖州的使者却是正好到了。
袁尚大喜,忙道:快请进来!
很快,一名士人模样的青年走入营帐。
在下崔钧,奉兖州刺史诸葛亮之命,前来拜会袁公。
诸葛亮?
袁尚闻言拧起眉毛,他并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不是奉长沙王之命,而是奉诸葛亮之命。方才有多惊喜,此刻便有多失望。
崔钧见状并不意外,笑道:殿下离开兖州之前,将兖州及北方相关之事,全权交由刺史大人处理。
听到这句话,无论是袁尚,还是几位谋士,立刻对这位新任的兖州刺史看重了许多。
田丰道:冒昧问一句,不知兖州眼下可拿出多少兵马与曹操交战?
崔钧伸出两根手指:两万。
田丰不由皱眉。
两万兵马,若都是精兵,的确不算少了。
可两万兖州兵,加上少主公这里的十万大军,想要对抗曹操,恐怕仍然不够。
崔钧笑道:虽说只有两万精兵。可这两万精兵,即使面对高顺麾下的陷阵营,同等数量也可战而胜之。
凌寒的士兵,训练强度明显高过曹军,且采取的是古今结合的法子,效率高了一倍不止。
这两万人又是他挑出来强攻东郡的,自然战力强大。
后来凌寒将他们与甘宁一起留在了兖州,为的就是拖住曹操,使他难以击败袁绍的儿子。
袁尚闻言大吃一惊。
高顺麾下的陷阵营,自己也有所耳闻。
据说数量不多,却是西凉军中最为强悍的一支部队。
而此人竟然敢说,两万士兵中的所有人,都要强于陷阵营中的骑兵?
他的第一反应是不信。
随后又想到:长沙王每次打仗,几乎都是以少胜多,并且还能用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击败敌人。
连收服数倍于己的兵力,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发生过好几次。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父亲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先除掉长沙王。
袁尚不由思忖道:莫非长沙王有什么法子,可以使军队迅速强大起来吗?
如果是这样,与他为敌岂不是找死吗?
作者有话要说: 赶在今天的尾巴道一句:端午安康!
感谢在2021061323:33:25~2021061423:30: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香锅冒菜肥牛卷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祝辞4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遥昕、小小跳鼠10瓶;23333、啊~~5瓶;老拜登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1章
除了兴办书院以外,凌寒同时还有着其他方面的改革。
最核心的一点,他要开始尝试打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一点难度同样很大,并且与兴办书院是完全不同方面的难度。
兴办书院,最难的是来自于世家的阻力。
而想要打破小农经济,就需要分工协作,需要出现大量的工人,最难的在于改善人们心中固有的观念。
凌寒决定先只从庐江郡这一郡开始。
若是效果不错,再向外推广也不迟;若是发现不行,便立刻中止,等到农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再说。
士农工商,在封建时期,士人自然是第一位的。
其次便是农民。不过,商人往往因为巨额财富,在实际上位列第二。
他们还可以通过捐官等方式,使后代成为士族。
糜氏这种政治投资也是典型的另一种方式。
最让人瞧不起的,其实是工这一阶层。
它有时甚至会与贱籍纠缠在一起,让人难以分清。
贱籍通常指的是奴仆,或者歌妓一类。但在很多时候,如郎中这等原本应隶属于工的,也会被人看作贱籍。
凌寒想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模式,就必须提高各行各业的地位,提高工的地位。
比如郎中,肯定不能再是贱籍。
这个时代的医学业,巫医十分盛行。
不过,凌寒的治下情况要好很多,先前的瘟疫以及血吸虫病,他大力地整治了一波巫医。
除了下狱不少,进行再教育以外,这件事本身也大大地削减了百姓对于巫医的信任。
巫医相传能够交通鬼神,所以可得百姓信任,如华佗这种真正的医生,即使医术极为高超,也可能深受质疑。
凌寒本人的神化程度,倒像是以毒攻毒。
殿下乃是仙人降世,却直言巫医有害,那这些巫医自然是打着鬼神的名头欺骗人的。
事后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殿下抓了这些装神弄鬼的巫医,用自己的法子进行处理。徐州的时疫、扬州的水疫,世代以来,这原本都是官府毫无办法的疫病,殿下却没有花费多少时间,更没有多少人因此死去,这些疫病就彻底消失不见了。
既然华佗以及他所教出来的弟子,曾经在两次疫病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百姓的尊敬。
那么,提高工的地位,从医学业开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进一步宣传华佗等郎中在疫病中的功绩,提高他们的地位。
将医馆改名为医院,并在大型医院旁开设医学院,集中培养医学生,将来学成以后,会由官府给他们发放银钱。
只要涉及到官府,对于政治地位来说,便是极大的提升。
这会大大地鼓励百姓,让自己的孩子弃农从医。
如何一步步瓦解小农经济,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社会避免出现大的动荡。
对此,凌寒心中并没有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计划。
他所接受过的教育,也从来没有告诉过他,如何在这样落后的时代做到这一点。
这只能慢慢尝试。
不过凌寒所采用的,归根究底依旧是后世的经验,试点推行。
从医学业开始,观察平民的反应、士人的反应,总结经验,再推广到其他的行业。
从一郡之地,将成功的部分,逐渐推广到一州之地,最后才是全国。
凌寒对庐江郡医学业所进行的改革,原本也称得上惊世骇俗了。
但与扬州全境大力兴办书院这种直接触及世家利益的事情相比,它在读书人那里,就实在引不起一丝波澜了。
贾府。
从董卓到曹操再到长沙王,对于贾诩来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每一次更换主公,都要面临一次风险。从这点来看,为长沙王做事要稍好一些。毕竟,他最有可能取得天下。
跟随长沙王来到扬州之后。
贾诩被赏赐了一座宅子。扬州近期并没有战事,故而他现在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虽然只想当一名安安稳稳的打工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可为了自己的安稳,贾诩自然还是要去了解扬州的动向,尤其是与长沙王有关的动向。
书院一事,很快传到了贾诩的耳朵里。
桓帝灵帝时期,之所以重用阉人,便是因为外戚与士大夫集团争相把持朝政,使得皇权逐渐衰落。
即使是桓帝与灵帝,当初若想要在民间修建书院,旨意虽能下达,却根本无法使下面的人遵旨施行。
如今,长沙王却是做到了。
贾诩捧着一卷书,从书房走至院中的凉亭。
他细细地思索着,扬州此刻最大的变动。
恰恰是因为战乱,殿下所做的事情,使得他无论在世家还是百姓当中,都拥有极大的威信,许多人对他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兴办书院一事。本应最注重传统的大儒郑玄,非但没有带头上书反对,反而鼎力相助。四处游说不算,还写信给他的众多学生。
在这二人的全力而为之下,一件本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竟然就这么畅通无阻地在扬州各郡县顺利施行了。
贾诩轻轻摇了摇头。
这件事,即使是他,也是根本没有预料到的。
这时候,贾诩的长子贾玑从外面走来。
父亲,您交代的事情,我已经查清了。
为了打探庐江郡所建立的第一座书院,里面究竟在教些什么,以便于推测长沙王的真实目的。
贾诩特地派自己的长子贾玑,成为书院的第一批学生。
于是,贾玑顺利地将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
凌寒为精英班所讲的第一节 课的内容,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理论,也几乎被他完完整整地背诵了下来。
天知道,当贾玑坐在下面,听到长沙王殿下讲出那番话时,心底是有多么的震惊!
贾诩听完儿子的叙述,亦是感到不可思议。
民如水的思想,并不罕见。
然而,这仅仅是君王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所做出来的政治行为。
可长沙王所讲述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看起来虽然也是如此,可实际上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
贾诩轻轻皱起眉头。
他尝试着将长沙王口中的民如水,与兴办书院这件事联系起来。
兴办书院,毫无疑问是为了削弱世家的权力。
桓灵二帝用事实证明了一点,世家过于强大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然而,削弱世家之权。
这的确是明君需要去做的事情,但却不会从本质上去削弱,而只是会去剪一剪那长得太过繁盛的枝节罢了。
因为归根究底,在这天底下,皇室才是最大的世家!
贾玑道:父亲?
贾诩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道:你回书院去吧,好好在那里读书。
贾玑一愣,随后拱手告退道:是,父亲。
贾诩继续在凉亭坐了下来。
他想到了长沙王先前在扬州的所做所为。
或许,长沙王殿下的确是与众不同的。
将土地还给农民,重视百姓的权益这不是为了仁义之名,背后也没有什么更加高明的手段。
他是真心实意地为最低贱的平民考虑,他能切身实地地感受他们的痛楚。
他甚至愿意为了这些不值一提的人,自愿减去一部分自己的权益。
贾诩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无法赞同这样的思想。
但是,他由衷地感到钦佩。
不仅仅是秦汉,即使上溯至先秦,也找不出第二位这样的君王。
是的,长沙王与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君主都不同。
他注定要以全然不同的姿态,留名于青史当中。
少年英雄啊果然有其热血之处。
贾诩隐隐产生了一种错觉。
自己那颗淡然处世的心,只愿明哲保身的坚定。
似乎也因为这抹热血,微微有了一丝澎湃。
贾诩的想法,凌寒自然是不知道的。
他现在非常忙碌。
各郡都已经建立起了精英班,凌寒需要逐一前去为世家子弟做第一次课。
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自己完全可以借着这种讲课,对这些尚未被封建思想完全桎梏的年轻世家子弟进行洗脑。
在庐江郡的精英班里,他便鼓励底下的学生提出质疑,打的仍然是孔子的旗号。
年少的世家子弟自然很难有这种胆量。
唯有陆康的从孙陆逊,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凌寒也温和地回答了他,并表扬了他的行为。
无论对方多么聪慧,学习过大量先贤思想、又读过马哲理论的凌寒,怎么可能会辩不过三国时期的人。
要知道,理越辩越清。
清末时期,保守派与改良派的公开辩论,非但使得改良派的思想在民间大力传播,还促使人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改革派的诞生与发展,与那一次辩论也是有着很大关联的。
起始阶段,如陆逊这等敢于表露出疑问的世家子弟自然很少。
不过凌寒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勇于质疑的人会越来越多。
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书院环境,这些学生还会互相影响。
假以时日,他们说不定都会从心底里真正认同凌寒的民权思想。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可能。
凌寒并不担忧其他士族教师的教学,会不利于自己的洗脑。
连长沙王本人都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讲课提出质疑,相互争辩,学生们自然就更加不可能会迷信于其他的先生了。
更何况,两种思想进行碰撞,让这些年轻的士人相互探讨,自己分辨出哪一种更为有理,这本身也是极重要的课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荒戊】地雷*1
第112章
扬州吴郡。
吴郡位于扬州的东部,共有一十三个县,涵盖了后世的苏杭,是整个扬州最具有江南气息的地方。
已是盛夏,农忙的时节刚刚过去。
虽说仍有一些作物需要在此时播种,但与三五旬前相比,情况实在好了太多。
加之如今几乎家家都有铁具,大大提高了劳作效率,使得百姓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闲暇时光。
临近日暮,钱塘江旁,却围凑着许多的百姓。
他们早早地来到这里,占据着适宜的位置,相互聊着天,等待即将到来的迎龙潮。
迎龙潮,是钱塘县十分闻名的景象。
恋耽美
少主公,无论将来您如何选择,与长沙王是敌是友。眼下,曹操都才是最大的敌人啊!
沮授说得句句在理,便连逢纪审配二人一时也挑不出刺来。
袁尚思索片刻,道:田丰、沮授,就依你们二人所言。只是我有一个疑问
袁尚担忧道:曹操如今意在冀州,长沙王难道不会想要坐收渔翁之利,放任我与曹操相斗吗?
田丰闻言笑道:少主公放心。长沙王坠落悬崖,完全是曹操的部下吕布追杀所致。
从先前长沙王偷袭东郡也能看得出来,此时此刻,他决不会作壁上观。
袁尚点点头,安心了些。
说来也巧,当他传令信使,派对方前往兖州求援时,兖州的使者却是正好到了。
袁尚大喜,忙道:快请进来!
很快,一名士人模样的青年走入营帐。
在下崔钧,奉兖州刺史诸葛亮之命,前来拜会袁公。
诸葛亮?
袁尚闻言拧起眉毛,他并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不是奉长沙王之命,而是奉诸葛亮之命。方才有多惊喜,此刻便有多失望。
崔钧见状并不意外,笑道:殿下离开兖州之前,将兖州及北方相关之事,全权交由刺史大人处理。
听到这句话,无论是袁尚,还是几位谋士,立刻对这位新任的兖州刺史看重了许多。
田丰道:冒昧问一句,不知兖州眼下可拿出多少兵马与曹操交战?
崔钧伸出两根手指:两万。
田丰不由皱眉。
两万兵马,若都是精兵,的确不算少了。
可两万兖州兵,加上少主公这里的十万大军,想要对抗曹操,恐怕仍然不够。
崔钧笑道:虽说只有两万精兵。可这两万精兵,即使面对高顺麾下的陷阵营,同等数量也可战而胜之。
凌寒的士兵,训练强度明显高过曹军,且采取的是古今结合的法子,效率高了一倍不止。
这两万人又是他挑出来强攻东郡的,自然战力强大。
后来凌寒将他们与甘宁一起留在了兖州,为的就是拖住曹操,使他难以击败袁绍的儿子。
袁尚闻言大吃一惊。
高顺麾下的陷阵营,自己也有所耳闻。
据说数量不多,却是西凉军中最为强悍的一支部队。
而此人竟然敢说,两万士兵中的所有人,都要强于陷阵营中的骑兵?
他的第一反应是不信。
随后又想到:长沙王每次打仗,几乎都是以少胜多,并且还能用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击败敌人。
连收服数倍于己的兵力,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发生过好几次。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父亲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先除掉长沙王。
袁尚不由思忖道:莫非长沙王有什么法子,可以使军队迅速强大起来吗?
如果是这样,与他为敌岂不是找死吗?
作者有话要说: 赶在今天的尾巴道一句:端午安康!
感谢在2021061323:33:25~2021061423:30: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香锅冒菜肥牛卷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祝辞4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遥昕、小小跳鼠10瓶;23333、啊~~5瓶;老拜登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1章
除了兴办书院以外,凌寒同时还有着其他方面的改革。
最核心的一点,他要开始尝试打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这一点难度同样很大,并且与兴办书院是完全不同方面的难度。
兴办书院,最难的是来自于世家的阻力。
而想要打破小农经济,就需要分工协作,需要出现大量的工人,最难的在于改善人们心中固有的观念。
凌寒决定先只从庐江郡这一郡开始。
若是效果不错,再向外推广也不迟;若是发现不行,便立刻中止,等到农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再说。
士农工商,在封建时期,士人自然是第一位的。
其次便是农民。不过,商人往往因为巨额财富,在实际上位列第二。
他们还可以通过捐官等方式,使后代成为士族。
糜氏这种政治投资也是典型的另一种方式。
最让人瞧不起的,其实是工这一阶层。
它有时甚至会与贱籍纠缠在一起,让人难以分清。
贱籍通常指的是奴仆,或者歌妓一类。但在很多时候,如郎中这等原本应隶属于工的,也会被人看作贱籍。
凌寒想要打破小农经济的模式,就必须提高各行各业的地位,提高工的地位。
比如郎中,肯定不能再是贱籍。
这个时代的医学业,巫医十分盛行。
不过,凌寒的治下情况要好很多,先前的瘟疫以及血吸虫病,他大力地整治了一波巫医。
除了下狱不少,进行再教育以外,这件事本身也大大地削减了百姓对于巫医的信任。
巫医相传能够交通鬼神,所以可得百姓信任,如华佗这种真正的医生,即使医术极为高超,也可能深受质疑。
凌寒本人的神化程度,倒像是以毒攻毒。
殿下乃是仙人降世,却直言巫医有害,那这些巫医自然是打着鬼神的名头欺骗人的。
事后也的确证明了这一点:殿下抓了这些装神弄鬼的巫医,用自己的法子进行处理。徐州的时疫、扬州的水疫,世代以来,这原本都是官府毫无办法的疫病,殿下却没有花费多少时间,更没有多少人因此死去,这些疫病就彻底消失不见了。
既然华佗以及他所教出来的弟子,曾经在两次疫病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百姓的尊敬。
那么,提高工的地位,从医学业开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进一步宣传华佗等郎中在疫病中的功绩,提高他们的地位。
将医馆改名为医院,并在大型医院旁开设医学院,集中培养医学生,将来学成以后,会由官府给他们发放银钱。
只要涉及到官府,对于政治地位来说,便是极大的提升。
这会大大地鼓励百姓,让自己的孩子弃农从医。
如何一步步瓦解小农经济,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社会避免出现大的动荡。
对此,凌寒心中并没有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计划。
他所接受过的教育,也从来没有告诉过他,如何在这样落后的时代做到这一点。
这只能慢慢尝试。
不过凌寒所采用的,归根究底依旧是后世的经验,试点推行。
从医学业开始,观察平民的反应、士人的反应,总结经验,再推广到其他的行业。
从一郡之地,将成功的部分,逐渐推广到一州之地,最后才是全国。
凌寒对庐江郡医学业所进行的改革,原本也称得上惊世骇俗了。
但与扬州全境大力兴办书院这种直接触及世家利益的事情相比,它在读书人那里,就实在引不起一丝波澜了。
贾府。
从董卓到曹操再到长沙王,对于贾诩来说,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每一次更换主公,都要面临一次风险。从这点来看,为长沙王做事要稍好一些。毕竟,他最有可能取得天下。
跟随长沙王来到扬州之后。
贾诩被赏赐了一座宅子。扬州近期并没有战事,故而他现在并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虽然只想当一名安安稳稳的打工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可为了自己的安稳,贾诩自然还是要去了解扬州的动向,尤其是与长沙王有关的动向。
书院一事,很快传到了贾诩的耳朵里。
桓帝灵帝时期,之所以重用阉人,便是因为外戚与士大夫集团争相把持朝政,使得皇权逐渐衰落。
即使是桓帝与灵帝,当初若想要在民间修建书院,旨意虽能下达,却根本无法使下面的人遵旨施行。
如今,长沙王却是做到了。
贾诩捧着一卷书,从书房走至院中的凉亭。
他细细地思索着,扬州此刻最大的变动。
恰恰是因为战乱,殿下所做的事情,使得他无论在世家还是百姓当中,都拥有极大的威信,许多人对他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兴办书院一事。本应最注重传统的大儒郑玄,非但没有带头上书反对,反而鼎力相助。四处游说不算,还写信给他的众多学生。
在这二人的全力而为之下,一件本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竟然就这么畅通无阻地在扬州各郡县顺利施行了。
贾诩轻轻摇了摇头。
这件事,即使是他,也是根本没有预料到的。
这时候,贾诩的长子贾玑从外面走来。
父亲,您交代的事情,我已经查清了。
为了打探庐江郡所建立的第一座书院,里面究竟在教些什么,以便于推测长沙王的真实目的。
贾诩特地派自己的长子贾玑,成为书院的第一批学生。
于是,贾玑顺利地将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
凌寒为精英班所讲的第一节 课的内容,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理论,也几乎被他完完整整地背诵了下来。
天知道,当贾玑坐在下面,听到长沙王殿下讲出那番话时,心底是有多么的震惊!
贾诩听完儿子的叙述,亦是感到不可思议。
民如水的思想,并不罕见。
然而,这仅仅是君王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所做出来的政治行为。
可长沙王所讲述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看起来虽然也是如此,可实际上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
贾诩轻轻皱起眉头。
他尝试着将长沙王口中的民如水,与兴办书院这件事联系起来。
兴办书院,毫无疑问是为了削弱世家的权力。
桓灵二帝用事实证明了一点,世家过于强大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然而,削弱世家之权。
这的确是明君需要去做的事情,但却不会从本质上去削弱,而只是会去剪一剪那长得太过繁盛的枝节罢了。
因为归根究底,在这天底下,皇室才是最大的世家!
贾玑道:父亲?
贾诩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道:你回书院去吧,好好在那里读书。
贾玑一愣,随后拱手告退道:是,父亲。
贾诩继续在凉亭坐了下来。
他想到了长沙王先前在扬州的所做所为。
或许,长沙王殿下的确是与众不同的。
将土地还给农民,重视百姓的权益这不是为了仁义之名,背后也没有什么更加高明的手段。
他是真心实意地为最低贱的平民考虑,他能切身实地地感受他们的痛楚。
他甚至愿意为了这些不值一提的人,自愿减去一部分自己的权益。
贾诩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无法赞同这样的思想。
但是,他由衷地感到钦佩。
不仅仅是秦汉,即使上溯至先秦,也找不出第二位这样的君王。
是的,长沙王与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君主都不同。
他注定要以全然不同的姿态,留名于青史当中。
少年英雄啊果然有其热血之处。
贾诩隐隐产生了一种错觉。
自己那颗淡然处世的心,只愿明哲保身的坚定。
似乎也因为这抹热血,微微有了一丝澎湃。
贾诩的想法,凌寒自然是不知道的。
他现在非常忙碌。
各郡都已经建立起了精英班,凌寒需要逐一前去为世家子弟做第一次课。
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自己完全可以借着这种讲课,对这些尚未被封建思想完全桎梏的年轻世家子弟进行洗脑。
在庐江郡的精英班里,他便鼓励底下的学生提出质疑,打的仍然是孔子的旗号。
年少的世家子弟自然很难有这种胆量。
唯有陆康的从孙陆逊,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凌寒也温和地回答了他,并表扬了他的行为。
无论对方多么聪慧,学习过大量先贤思想、又读过马哲理论的凌寒,怎么可能会辩不过三国时期的人。
要知道,理越辩越清。
清末时期,保守派与改良派的公开辩论,非但使得改良派的思想在民间大力传播,还促使人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改革派的诞生与发展,与那一次辩论也是有着很大关联的。
起始阶段,如陆逊这等敢于表露出疑问的世家子弟自然很少。
不过凌寒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勇于质疑的人会越来越多。
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书院环境,这些学生还会互相影响。
假以时日,他们说不定都会从心底里真正认同凌寒的民权思想。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可能。
凌寒并不担忧其他士族教师的教学,会不利于自己的洗脑。
连长沙王本人都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讲课提出质疑,相互争辩,学生们自然就更加不可能会迷信于其他的先生了。
更何况,两种思想进行碰撞,让这些年轻的士人相互探讨,自己分辨出哪一种更为有理,这本身也是极重要的课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荒戊】地雷*1
第112章
扬州吴郡。
吴郡位于扬州的东部,共有一十三个县,涵盖了后世的苏杭,是整个扬州最具有江南气息的地方。
已是盛夏,农忙的时节刚刚过去。
虽说仍有一些作物需要在此时播种,但与三五旬前相比,情况实在好了太多。
加之如今几乎家家都有铁具,大大提高了劳作效率,使得百姓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闲暇时光。
临近日暮,钱塘江旁,却围凑着许多的百姓。
他们早早地来到这里,占据着适宜的位置,相互聊着天,等待即将到来的迎龙潮。
迎龙潮,是钱塘县十分闻名的景象。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