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本侯有疾(GL) > 本侯有疾(GL)
错误举报

本侯有疾(GL)——夜尽初辰(26)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这货不是幻觉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薛定谔的猫小二、oukahin 10瓶;鱼儿飞、. 5瓶;糊涂、NuodeiX、花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0章 一更
    左相, 唉。燕赵歌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左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故意如此。此等大事,怎么能当朝出言举荐人选?还举荐了蜀国公, 等等,不对, 他举荐了蜀国公?他知道绝对不会被采纳,所以举荐了蜀国公?还是说蜀国公托人请到了左相府, 左相不得不应承下来?
    无论是哪一个, 左相此举都很黑啊。向宫里举荐人选应该悄悄地举荐,左相要是真心举荐, 就应该在今日朝会下朝之后再入宫去拜见长公主。当朝举荐不被采纳已经是不成文的惯例了,要知道当朝举荐,极易被朝臣以为是同党,争斗的时候也会把你一齐□□了,皇帝也会觉得你这个人有很深的关系。也因此, 在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如此举荐反而相当于告诉别人, 我和这家伙不是一伙儿的。
    十之九八,蜀国公暗地里联系了左相,想要自荐这个位置。
    蜀国公除了年岁大一些, 有可能死在路上之外,的确是十分好的人选,宗室里属他身份贵重, 又领过兵,无论威慑还是安抚都游刃有余。只是,若是让他去了,串联上鲜卑人,反而于局势不妙,长公主的人选也肯定不是他。
    和燕赵歌猜测的没错,蜀国公昨日派人去了左相府里,请左相举荐自己。左相不知蜀国公有心谋反,便应承下来。出使蛮夷这种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去做的,路途遥远不说,还有可能死在路上,还容易被卷入对方的斗争里,君不见历史上张骞出塞、苏武牧羊。尤其是对于士大夫来说,出使蛮夷就相当于流放,一个个嘴上说着以圣人教学安抚蛮夷令其归心,可没几个愿意去做的。哪怕被逼无奈被皇帝点了出使,也会挂印而去,干出这事儿的士大夫数不胜数。
    蜀国公愿意自荐,是极好的,不然皇帝还要从勋贵子弟和宦官中选人,还要过问对方意愿,不然再逼出一个中行说来,可就万万不妙了。
    左相以为蜀国公是从宫里得到的消息,毕竟他是宗室,又是皇帝长辈,可等上了朝,看周围臣僚的反应,都不知晓此时,他就知道不好。这事怕是长公主和皇帝秘议过的,还没有透露出来,不然不可能只有蜀国公知晓,旁人不知晓。要知道如果真的商议,也应该先和他这个丞相商议。他抉择了一下,决定当堂举荐蜀国公,果不其然,长公主的反应非同寻常,让他知晓这事大有问题,不然长公主不会用那种暗含杀机的眼神看他。
    蜀国公的消息来源有问题,甚至于蜀国公有问题。
    那么,是被当作了蜀国公同党?还是被认为在宫里有秘密的耳朵?无论哪一个都不是什么好事,于是他迅速否觉了举荐蜀国公,可能会被旁人当成想要划清和蜀国公的界限,但对于长公主来说这不足够,一个不被宫里知晓的耳朵,足以成为令他暴病而亡的理由。等下了朝,他要去宫里拜见长公主,脱帽谢罪,他可以死,但不能因罪而死,不然妻女全都保不住。
    左相所言甚是。昨夜,本宫闻奏报,与皇帝商议后,已定下出使人选,乃是蜀康王第五子、一等伯司裕谈,诸卿以为如何?
    一种朝臣顿时就露出了很微妙的神情。
    当年蜀王薨了之后,除了蜀王长子继承蜀国公之外,先帝给蜀王诸子都赐了爵位,蜀王第五子得了常乐君,结果蜀国公以蜀王第五子生母乃是风尘女子,出身有疑为理由,要求废其爵位,除宗室。先帝只撤了爵位,改为一等伯,却没有除宗室,之后蜀国公和蜀王第五子成了大仇。
    这事其实很好理解,蜀国公生母乃是蜀王侍妾,蜀国公出生后人便没了,一直养在蜀王王妃膝下,王妃有嫡子之前也的确是拿蜀国公当亲生儿子养的,蜀国公对王妃有很深的感情,直到蜀王一顶小轿把司裕谈生母抬进了府。勋贵人家流连花柳没什么,纳清倌人当妾也没什么,但是直接把接过客的风尘女子接进府里当妾,却是太过了,哪怕弄个小宅子养着都没什么,蜀王这个举动是将王妃的脸面往地上踩。王妃和蜀王吵了许多天,最后气得昏死了过去,不久后就病逝了。蜀国公不敢怨恨自己的父亲,便恨上了让自己的母亲病故的女人,连带着这个庶出的弟弟也恨上了,才有了后来的行为。
    实际上蜀王又不是傻的,孩子要是有问题早就被他摔死了,哪还会养到这么大。先帝也是因为这个只废了爵位,没有除宗室,蜀王诸子不睦对皇家是有好处的,蜀王有六个儿子,只有次子是嫡出,若是以第五子搅动了蜀地的水,皇家就好插手了。
    而且蜀王第五子年岁也不大,才刚过不惑之年,代宗皇帝征蜀地时,也是领过兵的。
    臣以为蜀王第五子、一等伯出使甚佳。左相说话的时候差点咬到舌头,称呼别人要么称呼表字要么是官职爵位,蜀王第五子的表字还轮不到他来叫,又没有官职,若只称呼一等伯,大晋的一等伯一抓一把,最后便成了这种不伦不类的称呼。
    大宗正道:臣附议。
    许多因病赋闲在家的列侯也跳了出来:臣等附议!
    要知道蜀王第五子可是领兵的,手底下有一个校尉部,,蜀地到北地一来一回小半年,若不是带着,这兵马说不准就被别人吃下去了,若是带着,到了北地怎么安排?担任什么职位?
    而且为什么一定要选蜀王子?世祖皇帝兄弟三人,除了蜀王之外还有秦王,秦王子孙里打过仗的也不少,不是都死绝了,能征善战的大有人在,只是当年秦王交了兵权,导致他们手里没兵而已。
    那么就是说,皇帝对北地有大动作,这可都是军功啊。他们虽然因病上不得战场,但子孙上得,自然跳出来纷纷响应。想要世代富贵,不惹事是不够的,还要有功,不然哪天出了一个不肖子孙犯了罪,连以功赎罪都不能,爵位可是万万不能丢的。
    既然诸卿皆赞同,那便依皇帝旨意,蜀王第五子、一等伯司裕谈。
    臣恭听圣命!藏在大宗正身后的蜀王第五子立刻出列。
    蜀王第五子和蜀国公不是同时入京的,他是之后接了诏令,带着兵悄悄到了长安,借着京营八校的调动掩盖住了动静。许多朝臣都不知道其入京的事,甚至不知晓其在殿上,突见其人,吓了一跳,更是觉得宫里有大动作。
    皇帝旨意:尔仅有一等伯之位,恐为鲜卑所轻,特赐尔郡王爵,名号常乐,以卿为常乐王领护鲜卑校尉,建节使,持节往鲜卑,查清鲜卑通匈奴之事!若遇事,许卿便宜行事,鲜卑诸部,公侯以下,皆可先斩后奏! 长公主道:尔身份无疑,乃是蜀王第五子,封君是惯例,郡王爵位却是特赦,此去鲜卑,莫要缩手缩脚,污了我大晋堂堂宗室之名。
    鲜卑有公侯吗?有,鲜卑当年下跪称臣时,被世祖皇帝封了一个侯爵出去,却也就这么一个,也就是说,常乐王过去可以随便折腾,为所欲为。
    常乐王激动得都要哭了,多少年了,这个一等伯的爵位让他在宗室里就是个笑话,还有人侮辱他,说他不是蜀王的儿子,说他生母给蜀王戴了帽子,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可他又能如何?兄弟们瞧不起他,他自己又没什么反击的能力,一个一等伯哪里够看。现在有了郡王爵位,长公主亲口承认了他的身份无疑,看谁还敢侮辱他?!
    更何况,他的兄弟们可都只有一个封君,大兄不过是国公而已,哪里比得上郡王?
    此生必为长公主效忠!必为皇帝效忠!
    至于副使及使团人选,依惯例,由卿自觉。长公主道:为恐不测,本宫会下诏给虎贲校尉,虎贲校尉部受卿节制。
    臣谨奉诏!必不辱使命!常乐王下定决心,无论长公主要他去北地做什么,哪怕是要谋杀镇北将军,他都会照做。长公主给他的荣耀与尊重,这辈子都难以忘记。
    领着虎贲校尉在鲜卑,杀人放火都不在话下。至于自己的旧部?他在蜀地时,俸禄被蜀国公扣了不知多少,自己都快要饿死了,哪里管得及那些兵丁,这一个校尉部的人只剩下了三成,还是因为有官身有爵位,为了那屯田留下的,长公主想要就拿去,左右他养不起。
    卿此去鲜卑,若匈奴有动,便留在匈奴,听镇北将军号令,待得胜再归朝。
    臣谨奉诏!常乐王欢天喜地地跪下行了大礼。
    成了摆设的一众朝臣恍然大悟,原来是要把常乐王封到北地去啊,不过常乐王入京怎么没听到风声?皇帝是不是还有别的想法?
    左相背后的汗津津而下,几乎湿透了整个背部。常乐王和蜀国公有大仇,用常乐王在北地,却不用蜀国公,那便是要提防蜀国公,蜀国公有异心?
    他怎么就卷进去了?
    等下了朝,他才敢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和值守的内侍告罪一声,在前殿等着长公主召见。
    左相。来传命令的却不是内侍,而是新任侍中,也不是从小径走的,而是从龙椅后的小殿内走出来的。长公主召见。
    蓟侯世子已经得君心到如此地步了吗?竟然可以在龙椅后观政。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你们有一个误区,晋燕赵三国的关系并不是同等的,燕赵是诸侯,晋是宗主国,古代是十分讲究尊卑的,天大地大皇帝最大,不是简单说说,皇权是深深刻到他们骨子里的。我们作为现代人不拿皇权当回事儿,但古代人很敬畏这个的。
    燕赵歌虽然具有燕赵两国血脉,但赵国后人还在,赵国侯府也是赵国的嫡系,燕赵歌最多能继承燕地而已,而且是最多,实际上她继承不了。
    燕国没了二十年,燕地百姓记着她,却未必忠于她,百姓只忠于让自己活命的人,让自己吃饱穿暖,燕赵歌要是造反,燕地百姓第一个吐沫星子喷死她。燕国覆灭之后大晋以镇北将军镇守燕地,第一任镇北将军可不是燕岚,他前头起码有一个长平侯。是因为朝廷有变,燕赵歌才能去燕地,将燕地握在手里,如果长安没有变故,十年之后大晋已经把燕地吃到肚子里去了,哪里轮得到她继承,给几个燕地的城当封地就已经是很不错的待遇了。
    燕赵歌身份再尊贵,也尊贵不过皇帝,她就算继承燕国,是燕王,面见皇帝时该磕头还是要磕头。燕国已经灭了,说得好听一点她是贵胄之后,说的难听些那不就是亡国末裔么,她的身份比起安乐公刘禅好到哪里去了吗?没有,刘禅还要大庭广众之下说着此间乐不思蜀,才能活命,皇帝还肯让燕岚领兵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皇帝对燕赵歌真的很敬重了,他无礼的地方最多直呼其名,但看看历史上有几个对臣子无礼的皇帝只无礼在直呼其名的?唐太宗有多敬重魏征,死后却挖了他的坟。比起皇帝,燕赵歌对皇帝大不敬的地方太多了,皇帝就只是口头上说说,根本就没治她的罪,他在后宫里和长公主喊得再凶,燕赵歌掉一根汗毛了吗?没有。
    锦衣卫的确是皇帝走狗,身份足够你甚至可以当面啐他一口吐沫,但燕赵歌身份够吗?燕赵歌身份不够,锦衣卫再是走狗,他是皇帝的走狗,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敢无缘无故打你公司老板家的狗吗?他就是咬了你一口,都未必敢打死,反正我不敢,我最多事后要点医疗费。
    锦衣卫指挥使位比九卿,侍中位次于九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锦衣卫指挥使都是燕赵歌的上司,燕赵歌可以在心里瞧不起他,但明面上礼节必须做到,就拿现代来说,顶头上司再是酒囊饭袋,他也是上司,暗地里骂两句没什么,当面顶撞一下试试?工作不要了?古人注重忠孝礼义不是说说的,忠孝大于天,不懂礼义也不行。燕赵歌单膝下跪于情于理都没错。
    感谢在20200105 17:46:51~20200106 10:25:4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大大图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大大图 10瓶;总想换ID、一起喝冰阔落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1章 二更
    朝会后, 燕赵歌将手里记录的纸整齐地叠放好, 写错了的和乱写一气的纸团成团丢进废纸篓里,准备回禀给皇帝。正准备询问一下值守的内侍,该去什么地方等待皇帝召见, 就见长公主穿过幔帐。
    微臣见过长公主。燕赵歌行礼道。
    长公主微微颔首,问道:侍中此次观政, 感官如何?
    这要怎么回答?若是无人之地,她大可无半分隐瞒地说出来, 可这里是未央宫前殿, 内侍宫女皆是皇帝的人,她若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 引得皇帝忌惮长公主该如何是好?
    看燕赵歌为难,长公主也不以为意,道:想来侍中不便与本宫分享罢了。
    这副挤兑人的模样可是和后世一模一样啊。燕赵歌无奈,只得道:微臣所言所想,皆可闻长公主耳中, 不曾有半分不便。只是其中有些稍显逾越,若有冒犯之处, 还请长公主恕罪。
    那你先说说看。长公主走过来,停在案桌前,拿起那一沓记录的纸, 足有十几张,她道:看样子,侍中此次观政收获颇多。
    燕赵歌正要出言, 有内侍过来通禀说左相求见。
    让他候着。长公主道。
    是。内侍应声而退。
    从左相当朝举荐蜀国公来看,蜀国公和左相也许暗地里有联络,但并不是一条心,也或许根本不是一条线上的。左相言及举荐时,长公主语气稍变,想来此事该是十分隐秘的,这证明宫里有暗探。但这个暗探应当不是左相的,如果是的话他不会自作聪明举荐蜀国公,宦海沉浮数十年,他这点眼力还是有的。那么就是说,这个暗探十之九八是蜀国公的。蜀国公于宫里有秘密的消息来源,此举不忠,其心不义,当惩。
    不论世祖皇帝子孙,秦王子孙与蜀王子孙习武众多,上战场的不知凡几。蜀王子孙势大,蜀地兵马不可控,蜀国公之心难测,却也并非不可探得。赴鲜卑之行上上人选该是秦王子孙,而非蜀王子孙,因为秦王子孙多年不曾掌兵,偶掌一时,也不会夺了兵权去。定为蜀王子孙,或是因为蜀王子孙并不和睦,有机可乘,这机,便是蜀王第五子。
    以蜀王第五子、常乐王为前锋,封在北地,不着痕迹地收其兵马,不会引得蜀王诸子警觉,反而会让他们嫉妒不平,再封出去便容易多了,其所属兵马若是能收在手中自然是好的,受不得便安在北地,左右与匈奴战事频繁,你来我往,只需几年,这忠于蜀王子的兵马便能更换成忠于朝廷的兵马。
    这是阳谋,所有的算计都摆在了明面上,蜀国公却阻拦不得。蜀国公如果要反,他最多许出去郡王,裂土建国的亲王他是不肯的。左右都是郡王,为什么还要跟着蜀国公谋反?
    长公主点点头,没有说话,等她看完燕赵歌记录的东西,纸张拿在手里,冲着燕赵歌扬了扬,问道:计谋乃是上上,当得侍中之位,既然看得明白,为何不记录上去?
    恋耽美